中国大学的校长规律。
顶级的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校长一般本校毕业的,都兢兢业业,外来的都胡搞瞎搞。
如果查查清华北大,他们校长出身本土的概率非常高,这些名校好像有潜规则:校长必须出身本校或者和本校有很深的渊源。
而非211等高校,一般本校毕业的都胡搞瞎搞,外来的基本都厉害。
就在今天,清华大学换校长了,还是清华毕业的。不过偏行政。
刷到这个快十年前的问题,看了一圈答案表示无语。
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校长任期过长和延长。
漏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慧彬,1959年7月生,2015年3月任,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1959年8月生,2017年7月任,4.7年。
校长任命方式怎么样暂不谈,选不选得对人也不谈,但选错了人还当上若干年,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至少中管高校的校长,任期是一点都不短,大部分都能干满 5 年。对于一般的副部级干部来说,在同一个实职位置上干满 5 年已经算比较长的了,7 年以上的,全国不超过二十人,9 年以上的,只有两位,都在高校领域。
高校内部的民主集中制是难以实行的,这就使得高校发展受个人影响非常大。
高校书记和校长“和睦相处、共享权力”在顶尖高校里都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提校务委员会能起什么作用了。顶尖高校只有大部分校长主导型、小部分书记主导型和极少数共同协商型,更不要提书记或校长完全盖过对方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校长书记合不合得来,只能是看天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书记从哪个地方政府调来,校长又是北京大学的哪个副校长。像张迈曾和王树国这样的校领导班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高校校长绝对从学者中选拔,书记半数从高校行政体系中选拔、半数在地方官员中选拔,这就使得两者对高校的治理,要么缺乏经验,要么缺乏能力,或者干脆就不会高校治理,只能现学现卖。高校治理跟做学术、做行政都相差甚大。
所以一定会有一些高校领导盲目蛮干(其实是大多数),搞得师生怨声载道。
我看到有人提林建华校长,林建华在北大的风评还是不错的,被他的同事一衬托,这就更好了。经历过林建华时代的师生,大概没人会说现在比过去好。(什么,你说基建?你猜基建规划什么时候做的?)北大、南大的前任领导班子,是少数听得进去师生意见的。而多数领导,不把校长信箱给你堵死就算是宽宏大量了。
但是,高校行政权力如果不被书记和校长掌握,就会被高校行政体系内部截留。高校行政体系极不透明、极不高效、极其腐败,这都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了。高校行政人员比起同级公务员,能力差了几个量级都不止,完全是吃得多干得少。一个正厅级高校的行政(人员)编制(类型是事业编)比起任何一个厅级单位都要多,而且都要容易获取。
北师大前党委书记刘川生(已被处分)的一大罪状就是把原有的一个党总支拆成了三个党总支,空手套白狼地变出来了两套编制!要知道,北师大几乎是中管高校里规模最小的高校。
吉林大学合并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之后,已经过去二十年(军需大学为十五年),厅级编制至今没有压缩到正常水平,处级编制规模更是超出几倍不止。
高校后勤贪污和腐败,几乎是所有高校都有的问题,屡教不改,屡改无用,这就不说了。
行政体系越庞大,吸血就越严重,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
在非中管高校当中,书记和校长的关系更加悬殊,基本上是以校长为主(想想成都大学)。并且一旦脱离中组部的管理,校领导任期明显变长。部属高校校长一般比中管高校长两年左右,而地方高校更是再长上两年,近年甚至有二三十年的校长。
国有的。不要随便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