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luph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各位大牛的回答,从回答“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这个问题来说的,赞同者最多的王哲算是很专业的回答了,我如果是考试的一道分析题的话,估计得接近满分了。不过知乎除了教科书式的回答之外还是个分享和讲故事的地方,我从11年毕业后进入机器人这个行业,看到了这几年整体发展趋势,所以讲讲一些经历和看法吧,从侧面应该可以反应出“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1. 11年毕业,本科是学计算机的,阴差阳错之下进了自动化行业,当时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选择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这家公司是外企,二是懒得找工作了(华为直接到学校组织面试但是没有通过,受了打击)。11年的时候,国内还没什么做机器人的,那时我父母刚结束近十年的工厂打工,工厂里面主要还是人工+专用机器,调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得知当时一台分拣Delta机器人要卖80万,德国博世力士乐的,工程师调试费用还另算。当时国内做机器人的地方我所了解的主要只有沈阳新松,沈院士那个时代带出来了一帮人,然后就是华东区域,江苏和浙江两个省比较有前瞻意识,珠三角按我老大当时的话说是“爆发户太多”,还没多少有意识要用上机器人这种高科技玩意儿的。另外,学校搞机器人比较厉害的一个是哈工大系,再有上海交大系,天津大学那个时候也热衷机器人来着。
  2. 第一个机器人项目12年在上海嘉定调,大冷天的,上海的冬天阴冷阴冷的,风直接灌进工厂,当时站着调试一天下来冻得我怀疑我的职业人生,那个时候对机器人的控制、工作原理、机器视觉、追踪算法、坐标转换、轨迹规划,完全都是懵逼状态,领导也没讲清楚,老外也没专门培训,就按着模板工程硬着头皮上,最后搞了三天,才差不多搞好一个自动跟踪抓牛奶(记得是伊利的袋装牛奶,当时饿了就直接拆一代牛奶喝)。项目机器人三十多万,视觉用康耐视的差不多10万,控制器部分大概是5万,最后卖没卖出去不知道,做的Demo。
  3. 13年的时候学乖了,知道没有基础的话是玩不透这个行业的,机器人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从数学到物理学,从机械到电气,从控制理论到软件和算法,有机器视觉,有不同设备的通讯,最难的估计就是机器人项目工艺的实现了,那个没点积累完全搞不出来,在Youtube上看国外的机器人项目,很多巧妙的方案,不仅仅是摆一台手在那里抓抓放放就了的。同年进了上海交大读在职研究生,选了个自动化系最牛逼的导师(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痛苦),然后各种恶补控制领域及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目前为止也只学了皮毛,吹牛的时候能把雅克比矩阵拿出来说说,要说透还得去翻老师的课件。。。。
  4. 13年在浙江和江苏调过不少项目,说两三个比较典型的。一是去过福耀玻璃,用了一台超大的6轴机器人搬玻璃,当时和他们的人聊下来就是福耀不差钱,多贵都买,但是就是产线你不能给我停,你一停我的产线,一个小时可能就损失好几十万,当时去升级一个伺服,停了半小时,差点被人骂;二是在江苏一家公司调过一个6轴项目,政府扶持,公司骗补,其实用ABB的二手本体,加日本的电机,加德国2线的伺服,加国外的控制器,然后做出来的东西说是自主研发,政府专家团队也验收了,还是一千万的项目呢;三是在浙江调过一个项目,老板是卖涂料的,很赚钱(浙江那边真的好多小老板很有钱,但是平时很低调,就开个帕萨特,但是其他时候出去玩的时候又是开别的车),老板要做喷涂机器人,仿造日本一家公司的机器人,我搞了差不多快半年,开发出来了,但是发现没太大市场,不知道后面卖出去了几台。
  5. 14年比较特殊,被称之为工业机器人元年,这一年的感觉就是华南很多“暴发户老板”也要搞机器人了,后来才知道是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减少,人口红利消失,大量工厂招不到普工引起的,这一年调了不少华南区的客户,主要在广州、东莞、佛山、深圳,其他城市貌似没有。不过话说这些客户包括前几年调的客户基本都是腾讯派,这也对,咱们要先模仿,再超越嘛……同年国内一些做机器人控制器的也开始出现了,和南京的Estun,上海当时的Step(还没收购众为兴的时候)、成都的卡诺普都接触过。这一年,汇川也开始搞机器人控制了,而且速度很快。下半年离开了魔都,逃离到广州(当时老大的说法是广州的房价比上海便宜多了)。
  6. 15年,年初出了趟国,感受了下国外的工业自动化程度以及公司的研发体系,感觉我们国内的环境浮躁而没有基础,任重而道远啊!回来没多久申请加薪失败,被猎头乘虚而入,就离开外企了,到了DG(去的晚了,没敢上ISO9001式的标准),这个时候感觉是政府的补贴力度加大了很多,每个工厂都有机器换人的概念了,买的人补贴,卖的人也补贴,可能中国就要这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吧,不过同时期机器人行业还是不好招人,因为机器人行业主要的工作还是编程,然后软件类的人才都被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抢走了,我之前的好多同学去深圳发展的也都走上了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的路,所以机器人行业内的工程师薪酬待遇提升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当时行业内传过两家E开头的公司互相挖各自的团队,A出双倍的工资把一个团队从B公司挖走,等B公司回过神,觉得人才还是最重要的,于是又出双倍的工资把人从A公司挖回来……
  7. 16年,种种原因又离开了DG,来到了现在的城市,选择和朋友一起合作创业,还是机器人行业……
  8. 17年,一把辛酸泪,想起来在高工年机器人颁奖年会的时候,高小飞在台上直接哭了,说这几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太苦了,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不过现在好了,已经有公司开始赚钱了,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一片大好,KUKA被我们买了,安川和我们合资成立了公司,ABB在国内开工厂了,而国内一大批机器人公司在资本的涌入下如雨后春笋(当然也挂掉了一批)……
  9. 但是,说到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那还是得从德国取经、从美国取经,当然,目前有期望借助国家好多公司All In AI的人工智能来弯道超车,因为,机器人要真成为机器人,那他得有眼睛、有鼻子、有触觉,有脚,甚至要有思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过去的机器人的话,那不叫机器人,叫做残肢。
  10. 我之前的老大说过,以后的机器人市场,是技术平台化,功能同质化,服务差异化,需要深耕各个不同的行业来发力,目前的ROS,Codesys等平台,都提供了很多底层技术,搞机器人不用再从数学矩阵开始搞了。就好像当初的IOS和Android,打败了诺基亚……

user avatar   cloud-wal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Xitao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车田之意不在技!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一个小窍门: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


user avatar   moobot_cn_ro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速空跑, 实时观测, 避免干涉, 避免碰撞, 随时紧停.


确认之后, 再自动运行.




  

相关话题

  985高校教师和地方副县长选哪个? 
  超 2 亿的单身青年,是如何成为「月光」一族主力军的?如何看待「单身经济」? 
  中国人均GDP是否被低估? 
  为什么国人觉得现在看病比过去贵? 
  如何看待 3000 家印度酒店拒绝中国人入住? 
  油价或迎今年第五涨,加一箱油多花 32 元,如何看待油价上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中国开始逐渐复兴,而印度起步条件比我们好太多,为何还没发展起来? 
  为什么中国能够变得强大? 
  如何看待由特朗普行政命令,中国三大运营商被纽交所摘牌并进行退市处理?会带来哪些影响? 
  全球冷暖周期变化的物理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政府机构部署系统,有什么产品或者方案来确保系统的IT运维不会泄露用户数据?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阿塞拜疆总统反驳BBC记者:英国西方逮捕阿桑奇,没有言论自由?





© 2025-02-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