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评价:潇洒飘逸,精妙绝伦。
多图预警,我会详细地说一说阿拉伯书法。
提起阿拉伯语书法,大家经常见到这些图片
这些当然也是书法啦,但我得说,这些都属于微写书法,仅作为艺术品来呈现,并不适用于行草风格,即字体。
因为伊斯兰教不允许偶像崇拜,所以绘画这一技能被阿拉伯人剔除了,他们用这些来替代
先从历史说起:
伊斯兰书法历史与阿拉伯文以及伊斯兰教历史密切相关,而阿拉伯文则起源于手抄本的《古兰经》
远古时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有诸多不同的语言,4世纪初叶,随着交流的加深,各部族阿拉伯人在各种不同方言的基础上,采用纳巴泰字母来逐渐改进自己的字体。而诗人们将自己用艺术手法书写的诗歌(如《悬诗》)带到集市进行宣售,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公元6世纪之前,《古兰经》都是由朗诵家所诵读的,甚至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时都未成书。直至公元650年左右,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才统一了世界各地的《古兰经》,并用统一的古莱什族文字写成,这部圣典才从口耳相传走向了书面记载。在公元7世纪,在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以及哈里发国家的扩张作用下,古莱什族的文字逐渐占据了西亚各语言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阿拉伯文。进入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之后,因阿拉伯帝国国力昌盛,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用于抄写《古兰经》的各式各样伊斯兰书法,艺术中心也随着政治中心迁移到了叙利亚。在阿拔斯王朝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伊斯兰书法进入繁荣时期,并产生了后世所称的“书坛三杰”:伊本·穆格莱、伊本·巴瓦卜和雅古特·穆斯泰阿绥米。在北非的法蒂玛王朝为了与阿拔斯王朝抗衡,也积极在埃及发展艺术创作。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萨利姆一世将大批书法家请入土耳其。这一时期有一个说法,《古兰经》成在阿拉伯,吟诵在埃及,书写在伊斯坦布尔。12世纪的波斯诗人、政治家图格拉擅长优美的字体,他首创性的将文书颁布者的姓名封号等组合成为图案,即所谓的花押体。这大大地引起了土耳其人的兴趣,而奥斯曼帝国对书法艺术颇为重视的态度,也使得伊斯兰书法在土耳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昇华。实际上也有人提出,伊斯兰书法艺术的大规模兴起,正是在伊斯兰教向小亚细亚和中亚地区传播时出现的。
近现代及当代伊斯兰书法,则集中在土耳其、埃及和伊拉克三国,代表人物有土耳其的哈米德·阿梅迪、埃及的赛义德·易卜拉欣和伊拉克的哈希姆·穆罕默德。1986年举行的首届国际阿拉伯书法大赛,除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各获得一银一铜外,其余所有奖牌均被土耳其书法家囊括。
背景介绍完毕,下面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字体:
第一版古兰经的抄写字体为汉志体,现在已经基本没人使用这个字体了。
但其后来发展为最为伟大与影响深远的字体:库法体。
库法体(Kūfī)
是伊斯兰书法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字体,以阿拉伯字母和早期的纳巴泰字母进行书写。以伊拉克历史文化名城库法而命名。库法体的使用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而传播至整个阿拉伯半岛的
现代创作的库法体:
库法体主要分为三大类,
有饰型,在字里行间添加各种花、叶、枝、藤等图案。
无饰型,无点缀装饰简洁明了。
几何型,十分工整,是真正意义上的横平竖直。
笔法特点比较生硬,有点像中国的小篆,横平竖直的,现在多用于装饰,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
誊抄体(Nasḫ)
早期音译为纳斯赫体,誊抄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此书写较为顺畅,多用来誊抄文字故而得名,也因此之后取代了库法体的地位。目前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阿拉伯文书法。
誊抄体的笔法多曲线,较为柔美而灵动自然。字母两端几乎均匀分布在中轴线上下,转角处饱满,从而使得字体清晰
想学习阿拉伯书法,入门就是誊抄体,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小楷。
学者体 (Muḥaqqaq)
早期译为穆哈加格体,伊本·巴瓦卜始创,风格大气磅礴,较为少见,现仅存部分太斯米作品。伊儿汗国和埃及16世纪的马木留克王朝时期较为盛行。
雷哈尼体 (Raiḥān)
学者体的缩小版,早期流传于埃及北非地区。
三一体(Ṯuluṯ)
音译“苏卢斯体”或“苏勒斯体”,字母圆滑而字形规整秀逸,土耳其奥斯曼时期尤其流行。
注:沙特阿拉伯国旗上的清真言即是用三一体写成。
里卡体(Riqāʿ)
书写自然,便于连笔,日常使用普遍
现在已经成为中部伊斯兰地区日常使用的一种阿拉伯文字现代草书字体,类比于中国的草书。
塔里克体(Taʿlīq)(广义的波斯体)
是由公文体变来的一种字体,流传于波斯等地。
(注意:这个也可称为波斯体,波斯体是一个大的概念,广义的波斯体包括纳斯塔里克体,塔里克体与塞卡斯特体,狭义的就仅包括纳斯塔里克体,有点像基督教这一词汇的定义。)
以上的字体除库法体外被并称为六大字体,库法体单列,因为几乎所有字体都是由库法体发展而来。
除这些字体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字体:
公文体(Dīwānī)
音译“迪瓦尼体”,也称“宫廷体”。15世纪形成于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奥斯曼时期公文的标准字体。至苏莱曼一世极盛,目前伊斯兰国家公文仍使用此字体。
波斯体(Nastaʿlīq)(狭义的)
音译“纳斯塔里克”体,为誊抄体(纳斯赫体)与塔里克体结合而来的字体。米尔·阿里·大不里士始创于公元14—15世纪,在伊朗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大伊朗地区以及南亚影响较为广泛。
塞卡斯特体(Šekaste)(广义的波斯体)
波斯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书写体,现在依然广泛使用
迪瓦尼加利体(Dīwānī ǧalī)
塔里克体的基础上加上更多装饰的字体,字母之间的空隙用圆点填充。由土耳其人舍赫兰·帕夏发明,日常较为少见。
卢格阿体 (Ruqʿa)
最最最常见的行书字体,18世纪出现于马什里克地区。也是现在最广泛使用的字体之一。
注:国内各高校教材所注明练习的手写体即为此书体
马格里布体(Maġribī)
公元十世纪在马格里布和安达卢斯地区流行的一种书写体
注:马格里布为现今除埃及外的北非地区,安达卢斯为现今伊比利亚半岛,即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
中国体:
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字体,自成一派,历史悠久。吸收了中国书法与阿拉伯书法的特点,以毛笔书写。
以上为阿拉伯一些基本字体的介绍。
下面再介绍一下阿拉伯书法的周边。
阿拉伯书法的创作工具
阿拉伯书法有别于东亚书法与西方书法,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书写工具,由于创造多与宗教有关,故部分作品要求严格,需使用丈量工具严格规范,并将字母严格排列。
笔:
伊斯兰书法使用的蘸水笔称为“盖兰(英语:Qalam)”,在中东地区主要由空心的芦苇所制成,在东亚也有用竹子制造的盖兰。具体做法即是将芦苇管斜切开形成笔尖,待墨汁浸润后书写。近代的部分阿拉伯人则用金属或硬质尼龙等新型材料制做书法笔。
墨:
伊斯兰书法所用墨汁的制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配料与制作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有阿拉伯烟墨、库法墨、波斯墨、桑葚墨汁等。
书写时多用黑色、棕色等深色墨汁,红黄白蓝金银等色偶尔也会见到,多为辅助装饰
媒介:
纸张在阿拉伯地区出现之前,伊斯兰书法主要创作在羊皮、树皮等媒介上。或者通过建筑、石刻、硬币等这些雕塑类艺术形式所表现。目前书法所选用的纸张材质多用光滑而耐水的道林纸或者水彩纸
阿拉伯著名书法家
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的特性,在伊斯兰世界中书法家的社会地位很高。书法家除了抄写书籍之外,也从事起草文件,设计艺术字来装饰建筑等等工作。
在古代阿拉伯世界,一个地方的书法家基本等同于这片地区的文化领袖。
古代最著名的有文坛三杰
伊本·穆格莱(也译伊本·穆吉拉,886-949),誊抄体的创始人
伊本·巴瓦卜(?-1022),学者体的创始人
雅古特·穆斯泰阿绥米(?-1298)
这三位在阿拉伯书法的地位可类比于中国书法界的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
近现代书法家
奥斯曼帝国苏丹,以华丽的签署花押而著名
哈米德·阿梅迪
赛义德·易卜拉欣
哈希姆·穆罕默德
米广江,擅长汉字式的伊斯兰书法
陈进惠
弗拉基米尔·波波夫,俄罗斯式伊斯兰书法的创造者
最后补充一个小彩蛋:
这恐怕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阿拉伯书法图案了,这是什么呢?
这个被叫作太斯米,是非常非常宗教化的一个词汇,意为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搜索,可以了解的更详细。因为经常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就一并解释了。
References:(我只能用手机编辑=_=,那就后面加链接名字好咯)
https:// ar.m.wikipedia.org/wiki /_ (阿拉伯书法,维基百科阿语版)
https:// zh.m.wikipedia.org/zh-c n/伊斯兰书法 (中文维基)
http:// www.islam.net.cn/html/wenhua/wenhua/20120802/4358.html阿拉伯书法,伊斯兰讯息网
http://www. wdl.org/zh/item/3570Burdah诗,世界数字图书馆
http:// international.loc.gov/i ntldl/apochtml/apocfragments.html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 dzlishi.net/FanYi/alabo /alabo_2492.htm阿拉伯通史第二十九章,美术的发展
http://www. norislam.com/? viewnews-5945伊斯兰之光
Arabic Script: Styles, Variants, and Calligraphic Adaptations,Gabriel Mandel Khan著
剑桥伊斯兰教历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77年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By P. M. Holt, et al.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简单谈一下:a_汉字书法是“软笔+纸”书法,阿语书法是“硬笔+皮革”书法。b_再加上汉字和阿拉伯文字形的差异。可以说:材料和符号的差异是导致二种书法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
1_汉语书法中发达的,阿语书法基本没有的:运笔问题、笔墨问题。
汉字的“软笔+纸”,使得“笔、墨、纸”之间能产生非常丰富的变化,进而发展出非常丰富的技法。而阿语书法是“硬笔+皮革”书法,“笔、墨、纸”之间能产生的变化非常有限,在阿语书法中,对运笔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即兴发挥余地不大。
其实汉字的早期——篆书也是硬笔。由于迷之原因,中国人写字开始用软笔,才发现出了后来的书法。我估计原因可能是早期中国书写载体大量用竹简的原因。
2_阿语发达,汉语少的:结字。阿语书法中有复杂的“结字”法,就是按照某种规律把阿语单词的字母拆开,再重新组合。形成一种图案化的特殊效果。在汉语中,即便行书、草书省略字的结构,但是很少出现字与字之间结构穿插的情况。而在阿语书法中,可以把一个词,一句话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图案参与到一个更大的图景当中。比如充当旗帜,或者充当建筑物的装饰物,或者书籍装帧中与图案相互配合。
中国的文字的书写中,存在“结字”现象,比如“黄金万两”、“日进斗金”四字可以结成一组,但是由于大多数汉字结构复杂,所以组合以后常常难以结字。所以结字都没有被当做书法实践的常域。 肯定还有其它区别,就个人心得认为最主要区别是这二点。
或者换一个思路:单个汉字本身就是结字以后的结果。汉字内部其实也是由多个符号(部首)组合而成的。艺术家徐冰做过一个"新英文书法"。把拉丁字母汉字部首化,然后一个单词组成一个"伪汉字"。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单个汉字本身也是一组符号的组合。
汉阿书法的对话:
汉阿书法其实很难对话,因为各自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下面。按照中国的狭义的书法而言,阿语书法根本不是书法,最多是硬笔书法,或者美术字。阿语书法里有一个所谓"中国体",也是以书写不规范著称的。
如果要对话,必须有一个更具兼容性的理论来进行讨论。这个就需要理论家来建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