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第2页

           

user avatar   lyhelloworld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效用边际递减为负时,阻止不理智行为
想象这样的情况:你花了300块点了一桌美食,吃了一半已经吃撑了,虽然撑但你并不想“浪费”,毕竟花了那么多钱啊。但此时,如果你继续吃,给你带来的只能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负担。【继续吃】这个行为,已经使效用边际递减为负了,你不仅花了300块钱,结果还因为贪食而可能弄伤了胃、弄坏了自己的心情,得不偿失。所以,在效用边际递减为负时,你就应该立即停止自己的无脑行为。

再举一常发生的现象:

身边的同事朋友不时会接到一些垃圾电话,开头就是“先生您好!XX市XX区XX路旺铺10W起售,您考不考虑.....”。这个时候,我所见到的大多数人都会回应“对不起,我不需要,谢谢!”。甚至,我还看见有人被骚扰几次后极为愤怒的说“我不是跟你们说了嘛!我!不!需!要!别再打给我了..!”,挂掉电话以后,把自己心情弄的挺糟。

如果你真的很忙,那么你多说一个字,都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懂得自我保护,那么你为此电话多生一分气,都是谋害自己。我的处理方法很简单——无论是谁,是什么人,是什么语气,只要在开头的3s内让我感到毫无价值,我就会轻轻的按一下挂断按钮,然后继续工作,就当做完全没发生过这件事。

评论有个朋友说:这些电话销售员也挺惨的,礼貌一点说话不可以么?

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挺惨,所以他们要的不是“礼貌”而是业绩和生意,这样才能挣钱养活自己。所以,作为一个100%没可能给他生意机会的你,早点挂电话,对他而言更是节省时间,找到那些能给他生意的人。相信我,他没空去觉得你没礼貌的。


所以,效用边际递减为负时,请阻止自己的不理智行为


2.信息量思考

相信大家都特别喜欢看“干货”,所以我就用一个干货来举例子吧:

上图是分众老板江南春在「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里的回答。面对这个答案,有小A和小B两位同学:

小A认为“江老师的答案真是醍醐灌顶的干货呀!真棒!” 而小B则认为“江老师的答案看似什么都讲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讲”

请问小A对还是小B对?答案是都对。

因为小A和小B的信息量不同。人的一切行为是由认知决定的。认知水平又被信息量决定。信息量就是指一切可以换算成信息的东西,包括聊天、工作、思考、阅读等等这些。广义来说,信息量无限大的时候你就是全知的。。说白了就是,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很多事情,当你信息量不足的时候,死活你就不能理解。但信息量一旦达到那个坎儿,你就瞬间明白了。

回过头来看小A,小A基本上是一个初入行的朋友,以他目前对marketing的理解,看江老师的这段话不明觉厉,或者说一知半解那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他做了很多执行工作、看过一些书,就知道这些概念到处都是,人人会说,在营销界屡见不鲜。

而小B可能是个信息量比A还低的喷子和弱智,但也有可能是信息量远比小A高的专业人士。因为他的阅历和知识告诉他,江老师说的这些话,都是空话。小B既然反对江老师,总要给一些理由:营销最高境界是什么? - 李怡的回答

这就是信息量的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根本的不同。

同理,如果你在网络中和人因为意见、理念不同吵起来,那请务必别生气。因为你们俩根本不知道对方信息量水平如何,也不能站在互相的阅历、知识角度去理解对方,有何意义呢?

也许你过去对某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过一段时间后回头一看,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大抵上都是因为你的信息总量在提升,认知发生变化。所以意识到自己信息量不足很重要。

如何提升信息量?读书是已知最快的途径。

那怎么挑书读书呢?请见:
年轻人,该怎么读书?一年读完 1000 本书会收获到什么? - 李怡的回答


3.实验心态

年轻人该用“实验”态度,快速成长。再说的直白一点,年轻人应该乘着年轻,利用自己的年轻,去多尝试。

有人说:“你说的这不是废话么?谁不知道年轻要多闯?”

有个小故事,大概是说有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年轻人问他有什么人生建议,老人回答说:“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则故事,我觉得它很有道理,但的确是鸡汤。鸡汤通常只有汤没有勺。我现在就想来聊聊勺子,至少说说我是怎么用的勺子。

关键词就在于“实验”。我觉得用“实验”这个词去代替“不要怕”“要去闯”“发现更大的世界”会更接地气儿点。

因为生活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当你一般都选A的时候,你可以大胆实验一下,看看选择B的结果如何。当你用更接地气的目标去要求自己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行动力变强了,也更容易做到了。


举几个栗子吧。

①我写文章本就是无偿的给大家转发,但一篇可能要憋个2-3个月的作者来说,有的时候觉得一篇文章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也挺失落的。看到那么多“你好,我能转发您的文章吗?”的媒体朋友们加我,我都允了。直到有一次,我对自己说:“反正缺一个媒体也不缺,就做个实验,问他们要稿费试试看!”。

于是果断遭遇了回绝。

但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确认了结果而不会在担心自己错过了几百万,不实验一次,怎么知道到底能不能拿到呢?我甚至问清楚了他们的底线。


②也经常有很多marketing圈内朋友加我,绝大多数先言必称“老师”,我实在不敢当,遂都会说清楚:“我还年轻的很呐!别这样叫啦,互相学习吧~”。但也有一次,一个加我的小伙伴一直叫老师老师。这次我打算纵容,不再辩解,且真的以老师自居,对他“指点指点”。

嘿,居然也就这样下去了。关键是,当我真的站在所谓老师的心态去看别人,会更多发现自己的不足。譬如一个概念说不透,一个营销campaign发现自己其实也不了解..等等。这样的“实验”又有了收获。

找不同的地方去实验,找成本较低的地方去实验,趁着年轻尽可能多尝试,探索世界和人的边界。实验心态大抵就是那一瞬间:你不怕、敢去做。


4.一切以“成长”为目标

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努力工作、看书、交流、参加研讨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薪水?幸福?父母?还是面子?或许还有很多表面的原因

我的答案是“成长”。你是为了更快成长而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心智成熟——心智成熟会让人获得莫大的幸福。如果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树立起一个心态——成长心态,一切以获得成长、获得心智成熟为目标。

这样一个心态的意义何在?举个栗子:


在工作场上,你不可能不开会。只要开会,不同人的信息量不同,也会发展出不同的观点、想法。争执,一定存在。

问题是,你的目的是「在争执中获得胜利,从而感觉自己很厉害」,还是「在争执中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大多数人只是在不断的争执中,坚持自我,他们要的是获取胜利,而不是解决问题。于是双方各执己见,不愿意听对方的道理。


一个正确的心态是,尽量放下争执,不论对错,先听听对方的道理何在。如果你是错的,那么你会收获到正确的知识、逻辑,远超丢去的面子。而如果你是对的,那么你获得了冷静自己、自我控制的机会。只要你乐于探究,你甚至可能从对方的错误中学到知识,避免以后自己犯错——这就是成长心态。对了,或许还有对手的感激、赞同以及老板的认可。

是鸡汤么?是鸡汤。

因为这一条,只能靠你自己的努力,尽力想到做到而已。


5.元认知

元认知是这1、2年来,我真正刻意训练的一种思考行为。说它是思考行为,因为它更像是「需要大脑主动控制」的一个身体行为:它要求你的大脑杜绝懒惰,在已有的正常行为、思考之上,再进行思考一个层次——思考为什么刚刚你那样思考(行动)。

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



例如:
当你在看我写的这份回答时:
你当前的思考A可能是——“这货写的是什么鬼?这么玄乎”。
而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对思考A产生思考,即思考B:“为何我会这么想?”

1.我为何会对本篇回答产生质疑?是因为我从来没接触过的陌生词汇“元认知”么?
2.我为什么会在心里默默使用“什么鬼”这个词儿?是因为它是我最近的口头禅么?它怎么会成为我的口头禅的?是因为最近某部电视剧、某个网红经常用么?
3.为什么我在没有深入了解本回答的详细内容时,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抵抗情绪?是作者写的太啰嗦么?还是因为配图不好看?
...........
这些角度有的有价值,有的没价值。而关键的是,你可以对任何一个角度「无限制」的挖掘思考下去。


如:
为什么我会对本篇回答产生质疑?喔,大概是因为太啰嗦?
太啰嗦?哪里啰嗦?喔,是因为这个回答里重复的字数出现太多了,给我一种非常啰嗦多余的感觉么?
为什么重复的词汇,会让一个人的大脑产生啰嗦多余的认知?喔,是因为大脑对反复出现的信息会产生处理的迟钝...blablabla
咦?我为什么会在想这么无聊的问题?喔,因为我必须编出来这个答案....发散结束



学会元认知有什么意义呢?这才是大家关心的关键。

因为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的学习。一个如果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认识世界、认识知识,那就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认知、学习的办法,从而事半功倍。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

这种内省的自我认知除了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技巧有实在的帮助之外,也能用来提升自己的情商、避免心理疾病。原因也是一样的,你可以通过“自我诊断”式的提问,来帮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促使自己更多理解他人,或者是改变自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存在元认知行为,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本文,以及之后你的自行search会帮你大幅度提高元认知思考的频率,更加了解你自己,从而提升你的各方面能力。

再举个元认知觉醒的例子:

半年前我和我表弟吃饭,他的情况是:他最近很胖,又懒、不爱运动,父母非常着急。不过他自己到怡然自得,“反正我就是不爱跑步,能怎么办?”。另外,他非常渴望找到第一个女朋友又苦于没女孩愿意理他。
我有意识的帮他进行元认知的觉醒:你觉得...............


cut!这个例子停止分享,因为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当时似乎没有真的帮他觉醒元认知。

其实真正的案例是这个“想要和你分享这个案例”这个想法本身,我发现我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动美化,把功劳全部归结到自己身上,造成XX全是我的功劳的假象。实际上,我并没有完全解决我弟弟的问题,他的父亲当时在场也帮了不少忙。

恩,所以下次举例子之前不能那么自信,要仔细回想确认之后,再下笔写出来。

哈哈哈,是不是被绕晕了?

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被绕晕。
.
.
.
五条思维方式全部更新完毕:


1.边际负效用时,止损

2.用信息量的角度看问题

3.年轻人多用“实验心态”

4.一切以“获得成长”为目标

5.元认知思考


有收获?请给我个赞吧~
.
.
.
.
.
你可能也会喜欢我写的这些内容↓↓↓↓


1.我们如何挑书读书?请见:

2.除了读书方法,这里还有一些我推荐的具体书目:


3.其实这些思维方式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它们你玩王者荣耀也更容易成长:


公众号在这里,不要盲目关注:

百闻不如怡见 丨 提供商业与品牌营销规律


品牌营销和职业生涯问题,欢迎来咨询我:


user avatar   ni-ke-liu-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一经济学的最后一课,老师对我们说:“我猜想十年以后,经济学这门课的内容你们或许全都会忘光。但是,如果你能记住一件事的话,我希望你们记住这个:

Assume Nothing(不要做任何假设)。


这便是我对这门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人们总是会带着各种各样的预设去看待人和事物,这些假设源自于我们的出生和成长,包涵着我们的偏见和执念,而最终会闹出矛盾和误会。由此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往往也可能是自己。



我从两个维度看待 「不做假设」

第一个维度,时刻提醒自己和训练自己在遇到人或事时不要加入刻板印象和自己的偏见或预设。

刻板印象的例子很多,包括对一个种族的、一个性别的、某个职业的等等。大家平时遇到得多,我就不详细展开了。

我想举一个我们比较少会想到和关注的,关于预设的例子。

比如你写了篇文章发在网上,然后有无脑喷子莫名其妙的以非常不友善的方式来攻击你的文章甚至辱骂你的人格,怎么办?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很火大。理论的、辩解的、喷回去的、撕逼的,最后浪费时间自己还气的不行,心里想,我这么文明礼貌为什么还遭人骂,我特么得罪谁了要受这罪?

这里就有一个很典型的预设,那就是我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假设“眼前”这个人是我的同类、有着差不多的境遇或行为方式,同时我们又会不自觉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这个人。

我们来仔细想一想刚刚的例子,你之所以会火大会生气,是因为你的假设是“对方是你的同类,你们是可以交流的”,所以你才会在意他的话,才会觉得他应该和你一样可以做到“文明礼貌”。而当现实与期望不相符的时候,你就会失望甚至生气。

如果你知道这个人和你是完全不同的阶级、年龄、背景、工作环境,你会那么在意他说的话吗?再夸张一点,如果你知道这个人是杀人犯,你还会这么生气吗?

现实生活中,你骂马云一句“你丫傻比”,马云根本就不会生气。他甚至都懒得理睬你和拉黑你。

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为何要在意呢?

其实你也很清楚,你的圈子只是这个世界上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当你向互联网喊话时,会有很多人看到,自然也不乏在真实世界中和你根本就不是一路的那些人。

但你因为被喷而不爽,恰恰又是因为你下意识的把那个喷子归为“和你相似的,你可以交流的人”。

所以切记要提醒自己,你是你,别人是别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你有你的游戏规则,别人有别人的玩法,拿你自己的游戏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导致自己生气,没必要。

那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

你就当人家放了个屁,删除评论,严重者拉黑。

没有误会、没有伤害、不会伤心、完美解决。

不做假设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陌生人,对新认识的朋友,熟人,甚至挚友和亲人都适用。

让他们告诉你真相,让事实说话,而不是听从你脑子里虚无的假设。



再来说说第二个维度,当别人告诉你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思考一下他的预设和前提是什么。请记住,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前提,每一个理论都有自己的假设。

所以听取别人给你的意见时,好好想想这个意见的前提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不是也包括你。

再回到最开始的例子。

我告诉你遇到喷子骂你,你应该删除评论或者直接拉黑。

别着急接受这样一个方案,想一想我的假设和前提是什么,是否适用于你。

第一,我的假设是和别人对骂是一件会让自己不爽的事情。从我的角度,我假设大家都是渴望理智的讨论和避免过激的冲突。但是如果你天生大度不介意别人的不友善言论呢?亦或者你天性喜欢冲突非常享受和别人争辩甚至互骂呢?

第二,我的假设是完全不在一个圈子里的人很难沟通或者很难真正做到互相理解, 所以别圈人的不友善言论你才无须在意。但如果恰好你是一个同理心非常强的人,可以并且喜欢和各个圈子的人交流,同时在意每个人的想法呢?

所以你看,如果你是这么一个人,我刚刚那个结论对于你来说就是一无是处。



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天都在发生。

那些好为人师的亲朋好友,“读书没有什么用,你应该去接触社会,积累人脉。”

那些以“过来人”自居的长辈们,“女孩子最重要的还是嫁个好老公。”

那些语出犀利的营销号,“现在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分期付款慢慢还就行了。”

还有直击内心G点的大V们,“世界那么大,你应该去看看。”

甚至包括我这个小透明,都在尝试告诉你一点什么,都在劝你去做些什么。

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指导别人的人生,他们洋洋洒洒直抒胸臆,大气磅礴指点江山。

却不会有人想到为你负责。因为没人能为你负责。

而你为自己负责的方式,就是在这么多“你应该怎么做”中去思考,去分辨,他们的假设是什么,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他们不一定错,但你需要知道对你而言是否正确,能否帮你成为最棒的你自己。



经济学老师花了一个学期教我们各种模型各种理论。可是他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告诉我们不要轻信这些模型和理论。

因为假设的目的是简化我们的世界,更方便的描述这个世界的“一般情况”。而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针对我自己的“特殊情况”。


听过很多道理,却不知道好好思考这些道理背后的假设,才会过不好这一生吧。




-----羞羞的live小广告-----

搞定英语单词:两个月解决英语单词高效方法

英语学习方法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要学好英语,你得走好这六条路

对英语、留学、成长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六浪记(sixonthebeach)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

很多成功人士都推崇“第一性原理”,比如特斯拉CEO马斯克和罗振宇,有关这个原理的说法也很多,我觉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最源头的真理或者目的出发,去解决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困惑,有时候甚至会陷入怪圈逃不出来,而困惑的最主要来源通常是“比较”,而“比较法”正是“第一性原理”的对立面。


举两个例子,当一个人成绩不好时,总会想着为什么隔壁同桌上课也不听讲、作业也不写,却偏偏考得比我好;或者当一个学生刚考入重点高中时,发现自己突然没了初中时总排全班一二名的优势,于是心态失衡,从而沉沦下去。

这两个例子的主人公都习惯用“比较法”去思考问题,前者是和别人比较,后者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这种思维方式是很多人最常用的思考逻辑,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先找一个参照物,有了参考物就可以避免更“劳累”的深度思考了。


但是这种思考方式并不能触达事物的本质:

我们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超过同桌,而是为了未来有资本进入更高的平台;

我们工作挣钱,也不是为了“发誓要过得比闺蜜更好”,而是为了有个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刻意跳出“比较思维”,而是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每件事背后的逻辑,去思考我们每次决定的初衷是什么,便能收获一种更平和的心态,也能从根本的目的出发,去找到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法。


【2】即便再宏伟的愿望和目标,先行动起来再说

很多碌碌无为的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欠缺制定鸿伟蓝图的视野,而在于缺少马上行动起来的决心,简要概括一下就是: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很多人都善于在今夜就为自己制定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制定完目标后,迅速在脑子里想象一遍自己实现目标后的荣耀和光芒,然后满足的睡去。

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借着当晚的兴奋劲,先行动起来做点实事,他们往往回答

“急什么,我得好好准备准备,明天再说”


然后,他们嘴里的“准备准备”就成了他们在实际行动之前最大的阻碍,或者换句话说,成了他们逃避落实行动的完美借口。


我要学英语,所以花了一周时间选课本选补习班,就是不愿打开一本书去背几个单词;

我决定毕业后转行,于是先找几个朋友哭诉自己对本专业的厌恶,又买了一堆“0基础进入互联网行业”“设计师30天速成”的书,书还没打开,热度就过去了。


很多人自诩为拖延症晚期,问题也出在这里:用目标掩饰懒惰,用“没有意义的前期准备”去逃避“真正的行动”。


解决这种困境的最好方法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打算和目标,一定要趁着自己还有热情的时候先行动起来,哪怕只是行动一小步,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那你一定比那些等着第二天才行动的人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


【3】永远留一条“备选方案”

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挺美好的,物质也很丰富,所以尽量避免让自己进入“孤注一掷”或者没有退路的境地,永远要给自己留一条备用方案。

很多博士生容易抑郁,是因为他们在读博期间一切的目标都围着着拿到博士学位,所以哪怕被导师压榨辱骂,也得起早贪黑去干活写论文,一旦压力过大,结果就是抑郁。

前一阵子某家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企业,中层干部隔三差五就传出自杀的消息,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把所有身价性命都堵在了这家企业身上,一旦自己职位不保,再无其他出路。


所以我们为了避免自己也进入这种困境,一定要多做预案、多留后路。

只有心中留有备选方案的人,才能拥有淡定的心境。


如果学习和工作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别的不说,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都会提高不少。



_____________

文 李小粥



.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如和女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

“咦!亲爱的,你看这一段高速公路比较平直,路幅够宽,路基坚硬,周边无高大建筑和树木,净空条件良好,战时可做战斗机应急起降跑道唉……”

“咦!亲爱的,你看这个海滨浴场的沙滩正面够宽,砂质够硬,浅近无制高点,纵横方向交通都便利,潮汐规律。如果在这个地段抢滩登陆,防守方无险可守,有利于向纵深内陆发展进攻唉……”

“咦!亲爱的,你看这个酒店位于两条主干道和隧道交汇处,道路连接出城方向和市区重要目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楼西南两侧射界开阔,后方还有建筑群做依托,巷战的时候在裙楼上布置火力点、在写字楼布置狙击点,在楼顶布置防空火力,就能卡口控要唉……”

“咦!亲爱的,你看这个高尔夫球场要起伏有起伏,要制高有制高,要遮蔽有遮蔽,要沟壑有沟壑,要坡道有坡道…要是拉过来一个连队在这儿搞战术训练,左翼可以从这儿主攻、中路可以从这儿穿插、右翼在可以这儿佯动唉…”

“咦!亲爱的,你看这个景点依山傍水,沿山脊线平行河流方向布置防御阵地,可以利用两个山峰作为支撑点,顺我手指方向看去那条山腿上可以加强一个火力队,瞰制对面那座桥梁……

咦?亲爱的?亲爱的你去哪?别走啊!唉!那个方向道路狭窄没有遮蔽物!你要注意隐蔽!”


user avatar   zhuang-di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


“我害怕写论文,我害怕写不好,我害怕答辩的时候评委老师刁难我。”

“我害怕见客户,我害怕说错话,我害怕自己吃亏,害怕被算计。”

——如此是谓“我恐惧,我逃避”。

“我选择写毕业论文,因为我想得到学位证”;

“我选择拿起电话,去联系那个令人头疼的客户,因为我想得到利润”;”

——如此是谓“我选择,我负责”。

“我选择做XXX,因为我想得到XXX."

这个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化被动为主动。

2.用【把比赛当成练习】,代替【等练好了再参赛】

如果我们抱着“等我自己完美了再出手”的心态,那我们可能永远也出不了手。因为完美状态是不存在的。

要敢于在不完美的状况下把自己亮出来,就像肥肥猫老师说的,要敢于"把一个虽然有诸多缺点但优点也不少的商品挂上货架”。

成长就像造房子,大框架搭好了,就可以入住了——我住进来之后再慢慢添置桌椅碗筷,照样来得及。

而事实上,我们需要添置什么样的桌子,什么样的椅子,恰恰是需要我们先住进来才会知道的,不住进来,就永远不会知道。

我们可以把每一次考试、面试、比赛甚至选秀等考验,都视为一种练习——我就是来测试一下自己能力上限,就算失败又如何?见见真题也好嘛~!

用“以赛代练”的方法来打怪,我们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升级过关。

3.用【高配版的自己】,代替【低配版的自己】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便利店的店长,而你从小热爱写作,有一定文笔基础;你心里一直隐隐约约有一个愿望,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现在可以怎么做?

除了增长阅读量,锻炼文笔等等内功的修炼之外,我在此提供一个外在的助推方法:

——站在此岸链接彼岸,用高配版的自己,来带动低配版的自己。

什么意思呢?

直接活在一个作家的状态里。

作家都有每天固定的写作时间,你也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写作时间;

作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作品输出平台,你也给自己弄一个作品输出平台,比如知乎;

作家都有约稿联系方式,你也在自己的作品输出平台上留上“约稿请联系XX邮箱”;

你甚至可以给自己弄一张电子版的名片,上面写着:“肖邦爱吃羊肉串;文字创意工作者;长期在知乎生产小说与机灵。”诸如此类。

而且要像一个真的作家那样去回答问题,输出干货。要答出逻辑,答出深度,答出新意。被人赞了,关注了,也不必沾沾自喜;被人骂了,被人拉黑了,也不要顶撞缠斗;要像一个真的作家那样习以为常,宠辱不惊。

如此坚持一年,看看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然,此方法只是一种外力助推,必须要搭配足够强大的内在实力才可发挥效果。

4.用【往前走走看】,代替【站在原地纠结】

纠结犹豫,是自己跟自己内耗,非常损伤元气,浪费能量。

破解纠结的方法,最稳妥的就是——停止思考,停止妄念,啥也不想,只管往前走!

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下定决心往前走,任何一条路,都会被你走成一条好路。

纠结犹豫的原因,是层级受限。我们站在一楼,无法想象五楼的风景,所以找不出解决路径。

所以要往前走,不管选择哪条路走,只要能往前走,就会有成长,有提升,越走眼界越开阔,越走思路越开阔,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经常陷入纠结犹豫,不敢做决定,如何破局? - 情绪管理专栏 - 知乎专栏

5.用【我帮你解决问题】,代替【我替你打工卖命】

商业的本质,不是赚钱;而是帮助。

是你用自己的资源,技术,能力,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你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你只需要做好某一件事情,满足某一类人的某一种需求,把这一件事情做到顶尖,你就成了。

而这时候,名和利,就会自然而然流动到你的生命中。

去做创造价值的事,去做释放天赋的事,名和利,只是一种副产品。

当我们保持这种心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而不是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被逼无奈的苦役。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该不该把兴趣当做事业? - 巴赫爱喝胡辣汤的回答

6.用【温柔的坚持】,代替【激烈的反抗】

以前,妈妈逼我穿秋裤,说“今天冷死了,赶紧把秋裤穿上再出门!”

我说:“能不能别管我!从小到大啥都管我,一点儿都不给我自由!能不能不要这么专制啊~!等我六十岁你还管我不管?!”

——此谓激烈的反抗。

批判对方,指责对方,只会引起对方更大的抗拒、不满和愤怒,最后演化成一通争吵,两败俱伤。

今后,我换一种新模式。

妈妈说:“冷死了,赶紧把秋裤穿上再出门!”

我说:“是啊,今天是有点儿冷啊。并且我感觉今天的温度还没到我需要穿秋裤的程度。”

妈妈说:“不行,必须穿秋裤,不然老了会得关节炎!”

我说:“妈妈,我知道你关心我,我是成年人,我会为我的身体健康负责。妈妈我爱你,么么么。”

妈妈有点无奈,但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温柔的坚持,就是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感觉不冷,我感觉我不需要穿秋裤,我的感受我负责,你不要替我感受。

温柔的坚持,就是仅仅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去批判对方:你的关心,我很感谢;你的意见,我不采纳;你的是非,我不论断。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如何恰当地表示愤怒? - 巴赫爱喝胡辣汤的回答

好,最后我们回顾一下重点:

1.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

2.用【把比赛当成练习】,代替【等练好了再参赛】

3.用【高配版的自己】,代替【低配版的自己】

4.用【先往前走走看】,代替【站在原地纠结】

5.用【我帮你解决问题】,代替【我替你打工卖命】

6.用【温柔的坚持】,代替【激烈的反抗】

【end】想向我私密提问,约我一对一付费咨询的朋友,直接来我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

我的书《不做情绪的奴隶》(巴赫爱喝胡辣汤 著)收录我近年来情绪管理文章的总集,在京东,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有售,全国新华书店也有售。需要收藏我以往文章纸质版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不想看旧文章,只想看新文章的朋友直接关注公众号就可以了。

戳此链接快速下单购书:item.jd.com/12533816.ht


user avatar   liu-liu-3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年以前,我是个很容易否定自己的人。

基本上遇到跟我预期不符合的事情,我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然后,心情压抑,难过,焦虑。

我会计较我的好友对另一个人比对我更在意。我会计较老师对不如我的人更好。我也会计较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对我不够礼貌、不够重视.......

这些小事情,都能让我觉得自己不够被人重视,不被尊重和肯定。

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学的东西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1、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

我总是担心其他人会在意我的一些言行。其实,很多时候,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加戏。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心,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世界的中心。

我们对自己说错的一句话耿耿于怀,生怕别人会因此对我们产生不好的看法。

事实上,别人真的很忙,就算不忙,他们的关注点也不会一直放在我们身上。

很多事情我们觉得了不得、很重要,在其他人眼里,这些事不过是件与我无关的小事,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在意。

通过训练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不再纠结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什么又会产生不好影响,焦虑和不安就少了很多。

2、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学会主动表达。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容易想要对方主动来重视自己,以此来证明对方是多么地爱我。

于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去表达真实的想法和需要,我们总是让对方来猜。

但是,亲人们啊,别人不是我们肚里的虫啊。再相爱的两个人,也不可能需求一致,你一个眼神,他就能秒懂的。

所以,不要期待对方来主动懂你,而是要主动说出我们的想法和需求。

猜来猜去,情侣就这么猜散伙了。

3、时间安排上要学会“头重脚轻”

讲一点时间管理的思维方式。

当有一堆事情都需要做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容易混乱。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必须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在时间的安排上,尽量在上午多安排一些事情,下午少安排一些事情,这个就叫头重脚轻。

如果是头轻脚重,这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而且特别容易焦虑、烦躁。

如果是头重脚轻的时间安排,这一天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会比较从容淡定,状态也会好很多。


【END】

关于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职场应对的文章都整理发表在公众号:柳柳心理


user avatar   qian-qian-23-16-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止一次听过,各行业的大佬在演讲时说这样一句话:听一个人讲话,我就可以知道这个人什么水平。

我觉得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A 型:无逻辑,有壁垒

神神叨叨型,说话毫无逻辑,认知水平低下,知识面窄,常见于热衷于封建迷信,文化较低者。

B 型,有逻辑,有壁垒
故步自封型,守着老的规则不愿意改变,墨守成规,熟不知老规则已经跟不上新时代。

C 型:无逻辑,无壁垒
天马行空型,常常想一出是一出,但是所行所想往往不着边际,毫无逻辑。

D 型:有逻辑,无壁垒

见微知著型,知识面广,认知水平高,思维既发散又有逻辑。

由上面四种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要提高说话水平,就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破除思维壁垒,今天我们着重说一下怎么提高逻辑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看,逻辑思维差有什么表现。

(1)只关注表面属性而看不到本质属性。

(2)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是不能将规律迁移到其他事物上。

(3)只看得到部分而看不到整体,或者只看得到整体而看不到部分。

(4)看不到不同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或相似事物间的不同之处。

(5)局限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不会换个角度思考。

(6)无法从已知部分推理出未知部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这个人逻辑思维不行」,「他说话没有逻辑」,但若细追问什么是逻辑,恐怕没几个人能给出准确、完整的定义。逻辑思维是一种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却没几个人完全掌握的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来系统阐述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概念、范畴等)联结、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思维方式。你可以把逻辑思维看成是将凌乱的珍珠串成珠串的针线,它是帮我们理清事物联系的重要手段。没有逻辑,思维内容就是一盘散沙,无法承担较复杂的思考。

同时,逻辑思维也是其他复杂思维的基础,它主要的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联结、组织思维内容和扩宽认知边界。

比如你脑袋中有梨和苹果这两个概念,你会怎么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呢?你可能会去思考:这两个东西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同类东西吗?还有什么和它们是同类的?等等。经过逻辑思考,脑中的思维内容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并且会不断扩充出新的内容。

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学一个就只会一个,举一反三还是低要求的了,厉害的学者都是闻一知百,再进一步便是研究出点什么。这难吗?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逻辑思维的几种核心方法即可。

逻辑思维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初识时,因不知全貌,觉得不过如此;深入了解时,才知其包含之广,渗透之深,甚至整个科学技术大厦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在人文艺术中也占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是最底层的知识。而我们平时评判一个人聪不聪明,其实就是看他的逻辑思维强不强。逻辑思维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分类、逆向思维、递推这六组,和文章开头的六个表现一一对应,经常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烧脑,但都是最重要的思维基本功,坚持下去,就能海阔天空。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

1.抽象&概括

抽象是撇开事物表面的属性和特征,抽取其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扩展至其他拥有这个本质属性的事物。抽象&概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概念下定义。

能完整地说出一个知识的本质定义,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这句话很重要,请自觉重复三遍。)不是模棱两可的、大概的,而是本质的、完整的定义。所以抽象和概括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最重要思维方式。

比如你要判断一个人是情商是否高,或者想要提高情商,那你必须先知道情商是什么,要能给情商下一个定义,才能有的放矢。以前我给「情商」下的定义是:能够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我分析了公认情商比较高的几个人的特点,比如何炅、汪涵、黄渤等,抽象出他们共有的能力:能够体会和照顾别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但是后来我在《情商》中看到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给情商下的定义是: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比我的定义多了一个「管理自我情绪」。仔细想想其实特别有道理,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体会和管理的人,怎么会推己及人呢?丹尼尔·戈尔曼抽象除了情商的两个最本质特点:

①管理自己情绪;

②管理他人情绪。所以你要判断一个人的情商是否高,或者想要提高情商,只需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可。

练习抽象概括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尝试「退皮留骨」地给重要概念下定义,然后和专业书籍上的定义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够本质、够完整。

抽象和概括是不可分割的过程。抽象为概括作准备,而概括则是抽象的继续和完成。

2.归纳&演绎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一般规则,常用于积累知识和经验。例如:小明第一次喝牛奶身上起红疹,小明第二次喝牛奶身上也起红疹。归纳得出:小明对牛奶过敏。

我们从有理解能力开始,就是依赖归纳法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从小朋友学习文明用语到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归纳法。

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法-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学研究。

·求同法:从重复发生的事件中发现规律

老师多次强调的重点,很可能考试中就会出现;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很可能就是他最关注的点,千万不要踩雷;女朋友每个月爱发脾气的那几天,很可能是「亲戚」来了……

·求异法:从与众不同的事物中发现重点

刚进职场时,我们同期有个女生成长非常快,不到半年就升了职,后来我经过观察,发现她每周都会去找导师进行复盘,并寻求领导的建议和帮助,而我们其他人,因为羞涩,很少去向过来人讨教经验。


user avatar   shi-liu-54-62-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自我认为在流量时代批判性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之一。流量时代的特点是什么?节奏快,信息爆炸,煽动性内容漫天卷地。想在这个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必须要掌握批判性思维。

跟着大众/领袖走就不会犯错;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别人就是人上人,就有优越感;无脑黑,nc粉。以上都缺乏或者说没有批判性思维。

这是我保存了很久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75205710658441216

我正是因为罗素所说:“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才逐渐地学会批判性地思考。

具体做法很简单,就是刻意练习,多问自己(记住是多问自己,不是问别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举个例子,一同学转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标明“不转不是中国人”并怂恿你也转发。这时候你就可以想想

作者写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流量

为什么同学要转,并要求我也转?可能是文章写的很有煽动性,加之被道德绑架。

我转还是不转?各有什么影响?不转,我就不是…… ,转了,我就跟同学一样是个睿智。

现在99%圈子的互撕,可以说都是缺乏这种思维。他们只会去维护自己随处位置,所在阵地的利益,根本就不会考虑事实是怎样的。

希望你不是这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留个作业

请利用批判性思维思考一下

  1.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作者说的对不对?有没有煽动性?我该不该听?
  3. 如果他写的好我是不是应该点赞关注,写的不好是不是该举报?

嗯……还是不要举报我了。


user avatar   dongke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两个自己受益很深的思维模式。

第一种是把“混乱”当成一种常态。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接受世界上大多数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无序和随机的,不论自己在不在意,这种混乱的状态都是持久永恒存在的。举例来说,当你在知乎上公开回答了任何一个问题,因为面对的是无数“随机”的观众,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出乎你意料的评论。理解了这一点,当你看到那些不友好的评论时,就应该像在走路时踢到一个小石子一样,不会在内心激起一丝涟漪。

这个思维模式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掌握还真的需要“刻意”地自我训练。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精密的情感机器,只要你和外界发生了互动,你的大脑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情感信号,并且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来应对。在特定的社交场合,这种反应(尤其是正确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你在工作中和同事因为某个技术问题产生辩论,或是在和恋人交往时因为某些冲突产生了争吵。但在很多时候,一些不相关的人对你做出的刺激实际上并不值得你真的花精力去反馈,而大脑在这种时候往往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聪明,它只会单纯的像只狗一样对每一个外来的刺激信号都发出原始的冲动反应。要印证这一点,你只要去看看有多少知乎回答在补丁摞补丁地对一些刺激了答主的评论作出回应,而实际上大部分普通读者甚至根本不会去点开评论区。

所以,只有当你自己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时常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混乱为常态的世界,到处都在不断发生着随机的事件,而那些随机的背景音实际上和你自己并无关系,在内心中无数次的告诉自己“this I don't care,that I don't care”,你才能保护自己不受这些“混乱”的干扰,不去浪费无端的精力在这些无意义的抗争上。一旦你真的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能因此节省多么巨大的精力消耗,生活也会开心的多。

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叫做“聊胜于无”。这个讲的是,在遇到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时,首先想办法把问题拆解开,找出其中最容易的部分先实现出来。这样,虽然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很远,但是也已经比“知难而退”或者是“拖延”都要好的多了。并且,因为你内心先接受了“聊胜于无”的观点,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相当于给自己点了一个赞,起码比什么都不做强很多了嘛。

举例来说,健身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难以启动和坚持的事情,对初学者来说偶尔尝试一下去健身房或者跑步,那种痛苦的感觉直接干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学会找到一个最简单可行的运动方法,哪怕是每天坚持绕小区走一圈,并且告诉自己这比什么都不做强的多(同时正因为比什么都不做强的多,不去做就显得非常吃亏),你会发现这样一点简单的正反馈比起别的高大上的健身目标更容易让自己上道。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程序员,因为工作原因,某个客户需要你制作一个新的软件。这时如果你一定要交付一个功能完备又鲁棒,带超炫界面,考虑了各种灾备的超级软件,那么一定需要付出漫长的开发时间和成本,等到你拿出作品的时候,很可能要么客户的需求变了,要么你一开始的某些理解有问题,或者干脆你的战线拉的太长连完整的作品都无法实现。而相对的,如果一开始就明白“聊胜于无”,用最快的时间做一个最简单可用的版本,哪怕是只有一个命令行甚至所有参数都是hard coded的小东西,也能帮助你和客户理解这是不是你们真正需要的那个方向。而且因为有了第一个可用的版本,所有人都会有更强的信心能做出更好的版本,客户会更开心,你当然也会更开心。这个思维模式的美就在于,它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软件工程理论,仅仅是强调“聊胜于无”这个小小原则,就能帮助你把工作做的更好。

当然,这个模式有一个缺陷需要特别注意,虽然“聊胜于无”,但是很多的“聊”并不一定等于“全”。采取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你快速启动,但一定要注意之后不要沉醉在重复实现简单的小目标,要想真的逐渐逼近原有的大目标,在每一次成功完成小目标之后,都需要再想一想问题剩下的部分中最容易完成的又是什么。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一个问题前,先想明白为什么提问者会问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和导师合作发论文的研究生,在做影子银行方面的研究,老师问你,中国市场上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根据提问的原因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侧重:

如果老师关心的是发展趋势,那么除了收集目前的数据外,还可以统计一下前几年的历史数据;

如果老师关心的是中外对比,那么除了收集国内的数据外,还可以查一查英美国家的现状;

如果老师关心的是监管问题,那么除了收集数据以外,还可以看一看相关的法律法规;

同样的问题,如果放到某证券公司或者银行的实习生身上,则可能需要再了解一下目前金融衍生品又分为哪几个主要类型,主要是哪些机构在发行与交易。

如果能理解对方提问的意图,那就可以在表面的一问一答之外,解答对方更深一层的疑问。

有个段子,我开始当鸡汤随意听听,不怎么在意,到现在却发现其实有几分道理。

(当然,写这个段子的人未必了解行业真是情况,可能只是随口YY的,如果有常识性错误还请内行人海涵)

说是两个采购员找到老板,某甲说,某乙和我干一样的工作,为什么他能升职加薪?

老板没直接回答,反而问某甲:现在东兴市场批发的土豆多少钱一斤?

某甲马上跑去东兴批发市场一问,一块四,

老板没说话,问某乙,土豆多少钱一斤?

某乙也去跑了一趟,回来报告到:

“一般的本地土豆一块四一斤,但鉴于我们公司目前在接洽某合资连锁快餐店,这些可能不符合我们的潜在客户需求。我向里面的摊贩了解到,要买适合做炸薯条的土豆,得去南发批发市场找,现在国际大品牌快餐店一般用夏波蒂马铃薯,南发的批发价大概在两块二到两块六,老板您看我要不要再去了解一下?”

老板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某乙能加薪升职了吧?

段子归段子,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一名学生,一名员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大背景是什么,还可能藏着什么后招,要比被动地给出答案要好。也有的时候,一个问题本来就有多种回答方式和角度,可以几句话回答,也可能需要引经据典寻求扎实的作证。这时候,理解提问者的需求,有的放矢,比随意瞎蒙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当然,有的时候过度解读不一定好,也有可能完全理解错了对方的意图导致做无用功。这时候,大可以在听到对方提问以后,花一点功夫反过来请教一下对方为何提问。

我刚开始当教授的研究助理时,遇到教授提问题都万分惶恐,忙不迭点头拍胸口说我这就去查。到后来,熟悉这方面的门道以后,教授问我什么事情,我肯定要好好弄明白提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授不但不会厌烦,而且会觉得这名学生很有钻研精神,也乐意多讲几句,谈谈自己对于研究项目的见解。

一点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古代人如果食物不够 还会杀掉牲畜拿来祭祀神灵(或祖先)吗? 
  2021考研该如何准备? 
  如何改善现在中国科技精英移民海外的浪潮,为民族复兴蓄力? 
  原生家庭对性格影响有多大? 
  如何有力反驳「诉诸伪善」谬误? 
  蚊香、电蚊香片、电蚊香液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害? 
  你好陌生人,你最喜欢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有哪些成功的装逼令你心驰神往(请发视频)? 
  什么是「屌丝思维」? 
  人常见的思维盲区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为何谷歌要卖掉表现优异的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犯罪重罚世界就会很美好」?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