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已经朝着很有意思的方向来发展了。我来一点大家没提到的吧:接纳孩子的缺点。
我自家有个妹妹,她女儿是上小学的时候才从老家回到她自己身边的,第一个月到我们家来哭过两次,说自己孩子被婆婆带废了,都上小学了还不能自己吃饭、穿衣服、洗漱。我跟她说,生活习惯这个很简单,首先,你不能骂孩子,说孩子不好;然后你不能骂婆婆和老公说是婆婆不好,从今天开始,你耐心教她每一个生活习惯,告诉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要说她做不到就是自理能力差,而是说这是她应该学习的,一个月肯定能教好。我当时把话说得非常严重,你否定婆婆,就是否定孩子,你否定孩子,孩子就不自信。 但显然她当时怨念极深,根本做不到我说的,即使如此,3个月后她再来时,孩子的生活习惯问题基本解决。就事论事而言,我从小开始教自己女儿做,我女儿也是 在中班才开始做到非常好,前后3-4年心血总归是要的。而她,因为孩子比较大了,仅仅3个月就做到了我3年的成绩,不过是比我们晚了2年,那么谁更成功 呢?如果两个孩子最终殊途同归了,她的怨念的价值又何在?
很多有隔代教养矛盾的家庭,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之后,不是想着如何接纳孩子,如何帮助孩子纠正,首先就是定责: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或者说不会带)的结果。
实际上,孩子的某个习惯的养成,连教育专家都不敢肯定说成因,通常都是用是天性、教育、环境等等综合的结果来打哈哈。而我们一些父母,敢如此笃定,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
我 觉得在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当你给孩子的缺点定责的同时,你的怨念已经影响了孩子,孩子会形成很多不利于他成长的一些观念:1)我是错的(自我否定);2)我的错误是爷爷奶奶的错(外部归因);3)我的坏习惯改不过来了(尚失改进的自信);4)我的坏习惯让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发生了矛盾(自怨自艾);5)我的爷爷奶奶是不合格的(过早的失去对长辈的尊敬);6)我父母不爱我才会这么说我(怀疑父母的爱);7)他们(父母)凭什么这么说我和爷爷奶 奶(逆反);等等。而孩子的这些错误观念,不比所谓的隔代教养带来的危害更轻。
还是说我妹妹,她女儿第一年到上海市,她每次来我家都带她 女儿来,她女儿会非常开心的和我女儿玩,但只要不满意就哭。据说在家里则一受管束就哭,一哭就找奶奶,要奶奶抱,要回家(老家)。孩子的那种状态,说明孩子根本更亲近奶奶而不是自己的妈妈,而这种状态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因为她从小跟奶奶长大,而是因为她感受到了自己母亲的排斥。两年后的今天,我妹妹来我家 玩,再也不抱怨婆婆如何如何,而她女儿依偎在她身边,认真听我们谈话。
这种状态是说做母亲的接纳了孩子的各种不足,而孩子也认同了母亲的爱,也就认同了母亲教育自己的权力,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亲子互动。我以为这才是家庭教育中比孩子的某一个两个好习惯更重要的事情。
看完再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