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李世民即位后没有杀手握兵权的重臣?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ru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多人说的太复杂了,其实说穿了非常简单,那就是李世民手下的武将,相当于刘邦手下的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灌婴,陈平,张良,吕泽……

韩信,彭越,英布,相当于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李密……

楼主你觉得李世民能不杀王世充,窦建德吗?

小说新汉里面有一段话,写的很不错

记得在历史论坛上,有人说刘邦不如宋太祖赵老大,不懂得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些功臣。
真正到了汉朝,刘常满这才明白,这些话纯粹是狗屁。
赵老大所以能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他释去的,是自己直属部下的兵权;而对于刘邦来说,自己直属的这些部下,要释兵权连“杯酒”都不用,一句话下去,属下就得乖乖交上兵权。
那些诸候王和刘邦根本就是“敌国”,他就是再大能耐,能去和平拔掉“敌国”的兵权吗?让赵老大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去弄杯酒释一下北汉、南唐的兵权试试?

和刘邦一样,李世民的手下都是他的直系部署,除非李世民脑子不正常了,否则才会把自己的直系部署杀掉,这相当于武林高手自废武功,李二有那么蠢吗?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键问题在于李世民他爸起兵成功之后没有杀手握重兵的功臣,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user avatar   an-ge-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猫大佬最新力作,我可没说这就是复制粘贴 刘文静之死与初唐党争关系的片段。

红猫大佬有个优良传统,从来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引用,这篇大作也不例外。他长篇大论的引用了大量不相关材料,却对刘文静之死的史料原文不贴出来,想看的直接看下面俺贴出来的,刘文静的口供对他的定罪可是关键证据,大佬的操作我可以理解,毕竟自己打自己脸不能太明显是不是?

另外,虽然选择性引用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是红猫的基本原则,但是能断章取义一个大活人的话,我也是第一次见。

俺只针对他说说好的免二死呢这句话,免肯定死不免谋反啊,大佬直接截取一个不包含俺本意的片段,大佬把这种操作都用在俺身上了吗?还有评论区的疑似红猫小号,自己舔自己都快舔高潮了。

之前发了两个想法都是挂俺,俺在评论求大佬打脸并不能得到红猫大佬的回复,现在怕俺去评论里再求打脸直接把俺拉黑了,这操作真是不符合阉党的一贯作风。阉党在你来我往的互怼上,红猫这样的怂货我也是第一次见了,感谢红猫大佬再一次让俺长见识。

。这宋粉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头号宋粉咋带的?

净整些既看不懂文言文,又拿今人价值观套古人,来展示自己道德水平高法律意识强的三无小号来恶心人。



俺现在歪个题,给大家展示一下啥叫货真价实的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1号选手刘文静,咱不学大佬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

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

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文静尝与其弟通直散骑常

侍文起酣宴,出言怨望,拔刀击柱曰:“必当斩裴寂耳!”家中妖怪数见,文起

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

妾兄上变。高祖以之属吏,遣裴寂、萧瑀问状。文静曰:“起义之初,忝为司马,

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

托,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高祖谓群臣曰:“文静此言,

反明白矣。”李纲、萧瑀皆明其非反。太宗以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

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而高祖

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

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高祖竟听其

言,遂杀文静、文起,仍籍没其家。文静临刑,抚膺叹曰:“高鸟逝,良弓藏,

故不虚也。”时年五十二。

说实话作为太原元谋功臣,我觉得刘文静肯定没反意,但是看粗体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死

李世民:这大概不是我干的吧?

2号选手裴寂

说真的我都不知道一个没被杀的人怎么就进这个名单了,

裴寂:俺没中暑没打架没内伤没淋雨没抑郁,为啥把俺放这个名单里?

3号选手侯君集

这个不说了,现行反革命

4号选手张亮

有方术人程公颖者,亮亲信之。初,在相州,阴召公颖谓曰:“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出数年有王者起,公以为何如?”公颖知其有异志,因言亮卧似龙形,必当大贵。又有公孙常者,颇擅文辞,自言有黄白之术,尤与亮善。亮谓曰:“吾尝闻图谶‘有弓长之君当别都’,虽有此言,实不愿闻之。”常又言亮名应图录,亮大悦。二十年,有陕人常德玄告其事,并言亮有义兒五百人。太宗遣法官按之,公颖及常证其罪,亮曰:“此二人畏死见诬耳。”又自陈佐命之旧,冀有宽贷。太宗谓侍臣曰:“亮有义兒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议其狱,多言亮当诛,唯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斩于市,籍没其家。岁余,刑部侍郎有阙,令执政者妙择其人,累奏皆不可。太宗曰:“朕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虽不即从,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虽然接触图谶这些封建统治者的大忌,但是无实际行动,算不算冤杀不评价。

5号选手薛万均

贞观十三年,阿史那结社夜犯行宫

贞观十五年,薛万均以清宫不谨下狱有问题?忧愤死算李世民杀的?

6号选手盛彦师

武德六年平徐元朗后被杀

李世民:这应该也不是我干的吧?

7号选手卢祖尚

贞观初,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冒得罪,太宗思求良牧,朝臣咸言祖尚才兼文武,廉平正直。征至京师,临朝谓之曰:“交州大籓,去京甚远,须贤牧抚之。前后都督皆不称职,卿有安边之略,为我镇边,勿以道远为辞也。”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以旧疾为辞。太宗遣杜如晦谕旨,祖尚固辞。又遣其妻兄周范往谕之曰:“匹夫相许,犹须存信。卿面许朕,岂得后方悔之?宜可早行,三年必自相召,卿勿推拒,朕不食言。”对曰:“岭南瘴疠,皆日饮酒,臣不便酒,去无还理。”太宗大怒曰:“我使人不从,何以为天下命!”斩之于朝,时年三十余。寻悔之,使复其官廕。

先答应去交州,再反悔,再三劝阻还是执意不去,这是把君主当猴耍呢?欺君该不该杀?

8号选手薛万彻

永徽二年,授宁州刺史。入朝与房遗爱款昵,因谓遗爱曰:“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遗爱谓万彻曰:“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及谋泄,吏逮之,万彻不之伏,遗爱证之,遂伏诛。

先行反革命不说了,大大的永徽二年,李治干的

李世民:这好像还不是我干的吧?

9号选手刘世让

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

李渊冤杀

李世民:这可能又不是我干的吧?

10号选手刘兰

初,长社许绚解谶记,谓兰曰:“天下有长年者,咸言刘将军当为天下主。”兰子昭又曰:“谶言海北出天子,吾家北海也。”会鄠县尉游文芝以罪系狱当死,因发其谋,兰及党与皆伏诛。

又是图谶这类,不过两唐书都没为这位叫屈,李世民事后也没有任何悔意,我猜反意应该是有的。算不算冤杀不评价

11号选手李君羡

这个不说了,冤杀实锤。

好了,11位选手,去掉没死的1个,去掉李渊杀的3个,去掉李治杀的1个,李二杀的有6个

这6个里,侯君集谋反证据确凿,薛万均因罪下狱忧愤死,张亮刘兰因图谶,卢祖尚因欺君,李君羡冤杀。

@红茶魔术猫 大佬水平实在是高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李渊的功臣集团里,他最能打又最年轻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古代帝王中,能完全彻底的镇得住手下的功臣的,大概只有秦始皇跟李世民两个人了。

嬴政有六世之余烈的原因,即秦孝公变法以来的制度的原因。也有嬴政自身的特性的因素。

李世民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李世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李世民本身特别能打,能文能武。

虎牢关一战定乾坤,一战擒两王。这就决定了他根本就不怕其它所谓功臣,他们真打不过李世民。

第二、李世民年轻。

李世民手下的一帮能臣武将都比李世民年龄大很多。

第三、李世民是政变当上皇帝的

家天下特征的封建王朝,这种政变成功导致了,其它的武将即使谋反也不是自立门户,而是拥立李家的人当皇帝。侯君集就是一个例子。

第四、李世民的手腕高明。

对于手下的那帮人李世民只要敲打敲打就够了。比如尉迟恭,李世民就敲打过。最典型的是敲打李靖,李世民只是开玩笑的说一句:“听说司马懿也是生病了……”吓得李靖赶紧跟李世民出征。

当然上面敲打李靖的是演义,评书等的说法。

史书上,李世民也敲打过李靖,比如李靖活捉颉利的时候,就有人告李靖的黑状,说他纵兵抢劫,自己贪了很多东西。李二凤,先把这个事跟李靖说,接着奖励李靖。

说来说去,李世民就是手腕高明,能镇住手下的那帮功臣,他们翻不了天。


刘邦跟朱元璋都是能打的人。刘邦打肯定打不过韩信的,所以就除掉了几个异姓王。

朱元璋的性质有所不同。他本身能镇住那些带刺的人,但是他岁数大了,他的孙子肯定镇不住,所以朱元璋大开杀戒,杀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上面第四篇 李二穿越成康王,知乎最爽的热血爽文,当年毫不犹豫的冲会员。朱元璋什么 的杀功臣,好歹朱元璋有再造华夏之功。完颜构杀岳飞纯粹是生理上的阳痿导致心理上的阳痿导致的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二天天想的估计是:“龙椅哪儿有马背舒坦,咋就没几个不长眼的呢?好久没打仗了,真是手痒的不行啊”。。。。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国公刘文静坐谋反,诛;

魏国公裴寂坐妖言,斥放静州;

陈国公侯君集坐谋反,诛;

郧国公张亮坐谋反,诛;

潞国公薛万均坐清宫不谨,下狱瘐死;

葛国公盛彦师得罪,诛;

沈国公卢祖尚辞交州督,斩于朝堂;

武安郡公薛万彻坐谋反,诛;

弘农郡公刘世让坐通敌,诛;

平原郡公刘兰坐谋反,诛;

武连县公李君羡坐妖言,诛;

……

严格来说,这些功臣不是李世民一个人杀的,祖孙三代都有份;有的也确有实证,算不得冤。然而……

刘文静、裴寂晋阳首功,说好的免死两次呢?

薛万均坐“清宫不谨”什么鬼?没有封路隔离闲杂人等就下狱瘐死?

卢祖尚只是不愿赴任交州,就斩于朝堂之上?我大明打屁股还拖出去呢。

刘世让死于突厥的反间计,突厥人连《三国演义》都不用学就用计成功——膨胀了膨胀了。

李君羡最冤,因为小名叫“五娘子”(五姑娘?),犯了“武”的忌讳——封建迷信害死人哪!

……

另外,李唐得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

——李世民啊!

高祖论太原首功,诏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恕二死

李渊在世时就动手翦除李世民羽翼,亲秦王的刘文静死得不明不白不说,玄武门之变前连房、杜都选择离他而去。假设将来李建成顺利登基,他的命运大抵逃不过“妖言”“谋反”两个结局。

这时评论区怕不是一水的“李世民死有余辜”吧?

……

最后总结一句——封建帝王都是大猪蹄子,没一个好东西!(手动狗头)

============================================

来来来,我给大家更新一下评论区保皇党的精彩表演

1、“裴寂与岭南酋长勾结造反”——静州在四川广元,川北山羌怎么就变成“岭南酋长”了?

裴寂全家被流放人迹罕至的边城,还勾结山贼造反?河东裴氏准备在大巴山造反做山大王?这个谣言扯淡到连李世民都不信的程度,到这里却变成裴寂该死的罪证了。

裴寂是唐太宗亲封的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下场呢?先是因为一个和尚“妖言”里有提到裴寂(还没有证据说裴寂认识他),直接就免官贬归故里;然后有人对裴寂的家奴说了一句“妖言”,裴寂听说后吓了一跳,这话传到唐太宗听到还有好果子吃?他杀了家奴灭口,被唐太宗听见果然动了杀心——

帝怒曰:寂有死罪四:为三公,与妖人游,一也;既免官,乃恚称国家之兴皆其所谋,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专杀以灭口,四也。我戮之非无辞

后面两条倒也罢了……第一条交游妖人的就是裴寂杀的家奴,第二条功臣不是你说的?

这才有流放静州,混到被造谣和山贼一起造反的地步。至于这个造反的山羌大王有多少实力……裴寂带了家僮就给剿了——竟然和被当地派出所剿灭的几个建国后称帝的大王一样有点萌。

2、至于薛万均那是真的冤。他弟弟薛万彻是卷入了高阳公主谋反案,但那特么是唐高宗的事了。薛万均好端端地在唐太宗朝,要因为他弟弟几十年后勾结唐太宗女儿反唐太宗儿子的事被杀?这真是闻所未闻!

薛万均的罪名就是“清宫不谨”,唐太宗游芙蓉园时,他作为侍从没有清退闲杂人等。这么个讨刘黑闼梁师都、灭吐谷浑高昌的国公就被下狱瘐死了……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样的情况下皇帝需要杀功臣。

第一种情况:皇帝很牛逼,被杀者在跟随皇帝创业过程中或是对内对外战争过程中有重大突出表现。成功后功高震主,皇帝认为对其地位构成威胁的。

典型代表: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汉景帝杀周亚夫,汉和帝杀窦宪,朱元璋杀傅友德、蓝玉、冯胜,皇太极杀莽古尔泰、阿敏。

第二种情况: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并不突出,但是为皇帝心腹,创业成功后娇宠日盛,广结党羽,勾连接班人,心怀鬼胎的。

典型代表:刘邦攻卢绾,李渊杀刘文静,李世民罢裴寂、杀侯君集,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

第三种情况:皇帝有点弱,而老爹留下的武将、功臣太牛逼,管不了、镇不住,不杀不足以维护皇权的。

典型代表:李治杀长孙无忌,建文帝杀朱棣(未遂),康熙杀鳌拜、吴三桂。

那么回头看看李世民。

说到李世民,我们首先应该讨论的是,李世民为什么没有被杀?

因为唐朝开国最大的功臣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李世民。唐朝初期的军功主要由三个人创建,李世民、李靖、李绩。李世民在李唐创业初期打下了整个北方,李靖打下南方的主要地盘,随后出奇兵攻灭东突厥,李绩则完成了唐朝周边的扫尾工作。然而论艰难程度,无疑是李世民,因为他是开创者、拓空者,有了他打下基本盘,才有了李靖、李绩的功业。

那么李世民受封的官职是什么呢?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

这是官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李世民的军工而累加的。这一串官职代表的是文官之首、武将之首、陕甘总督、名义上的军队最高领导人、四川总督、北方关外的实际领导人,当封无可封的时候,又加了一个天策上将开天策府,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小政权。如此封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么问题来了,李渊难道不知道功高震主吗?不,他知道。那么李渊为什么不杀李世民呢?答案很简单,李世民是他的亲儿子。自古以来,像李世民立下这种档次功业的人,不是皇帝就必死无疑,然而,李世民却是皇帝的亲儿子。而皇帝杀儿子唯一的理由就是谋逆,而太子建成一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无法把谋逆的帽子扣到李世民的头上,反而让天策府借杨文干谋反案整了太子党一遭。而李渊的策略很简单,用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平衡李世民的势力,让双方都有求于自己,维持双方均势。这也是为什么李渊不可能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原因,因为一旦确立李世民的太子地位,实际意义上的大唐皇帝就不是他了,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李渊发现了李世民的势力似乎太过庞大,开始借建成之手开始削弱李世民以平衡朝中局势的时候,李世民当机立断,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那么李世民登基后不杀功臣的原因就很简单了,没必要,因为你立得功劳再大,难道会大过我吗?

然而李世民不杀功臣,并不代表他不忌惮功臣,最典型的就是李靖。

单以军功而论,唐初所有的将领除李世民外,李靖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位,其攻灭东突厥的战功堪与卫霍相比,然而李靖这个人却非李世民的嫡系。

李靖来到李渊这边的经历也比较奇特,他一开始是忠于隋朝的,而且察觉到了李渊企图造反,所以他把自己伪装成囚犯,让人把他送到江都去告发李渊。

然而尴尬的是,当他走到长安时,李渊已经占了长安,混乱中李靖就被当做真的囚犯送给了李渊,李渊不假思索的要杀他,然而李世民很欣赏他,保了下来。在李世民看来,这是李靖欠了他一个人情。所以,后来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去找李靖,让他帮忙。但是李靖的态度出乎李世民意料,李靖表示中立。史书上说李世民对这种态度很钦佩,然而我是不信的。欠了我的人情不还,叫你帮忙你不帮,坐山观虎斗,李世民要是没有意见,那就不是大度不大度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是个弱智。

然而,即使这样,李世民还是委派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出征东突厥。其实李世民一开始也没想到,这次战役竟然能够灭了东突厥。本打算趁突厥饥荒且内乱,教训他们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是灭国之战的思路,没准他会自己挂帅出征。谁承想李靖艺高人胆大,千里行军突袭恶阳岭,竟然使突厥内部大乱,一举而歼之。这点着实出乎李世民的意料,所以在李靖攻灭东突厥后,御史大夫萧瑀劾随即弹劾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打了超级大胜仗,御史随即弹劾主帅,要是这个御史背后没有人撑腰,真是活见鬼了。按说比起灭东突厥这个事,抢点东西实在算不上大事,可是到了李世民这就算了。他这么说的,“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你打了胜仗,但是抢东西是不对的。我本来应该治你的罪的,人家隋朝皇帝就是这么干的。然而我圣明英武,所以我不治了,还有给你赏赐,你就不要谢我了。真是恩威并施啊。然后呢,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比起当年卫霍的封赏,这个赏赐着实不算丰厚。

从李靖当了文官后,就开始深入简出,十分乖巧。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这时候李靖已经73岁了,李二还是把他叫来,想让他随行。李靖表示虽然我很想去,但是年迈体衰,真的去不了了啊。李世民拍着他的背说,“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意思就是当年司马懿虽然看起来病歪歪的,然而他却很能自强,在魏国建立了功勋,你要向他学习啊。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当都知道司马懿晚年在魏国建立了什么样的功勋。李靖一听,吓得立刻表示愿意随行,果不其然,行至半路,李靖因病再也无法随军前行,停在了相州。从此更加不问政务,贞观二十三年病死。

那么对待自己的亲信,李世民是怎么笼络人心的呢?这里就讲讲党仁弘的故事。

党仁弘原是隋朝的一名武将,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两千多人投唐,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算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并不是什么名将,名气也小很多。唐朝建立后,他在广州任都督,后来有人举报他贪污,贪的还不少,李世民把他找来,他自己也承认了,按照唐朝律法,这就是死罪。

这下李二就犯难了,李二对待功臣、特别是自己嫡系跟别的皇帝相比还是很不一样的。按照别的皇帝,趁你出事,正好杀了,省的以后麻烦。李二很不想杀党仁弘,不想到什么程度呢?连饭都吃不下去。

随后,李世民在朝上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向百官求情。他说:"国家的大法,是作人君的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以看作私有之物任情决断而失信于天下。现在我偏爱党仁弘而想赦免他的死罪,是破坏国家法律的行为,上负于天。我想在南郊铺草而跪,每天只吃一餐素食,向上天谢罪三日。"就是他自己受罚,换党仁弘一条人命。当然,往下就是大臣们哭求,最后李世民也就就坡下驴,只罚了自己一天。但是党仁弘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为庶人,流放钦州。

大家想想,对待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嫡系亲信,李世民都能如此,你要是有这样的领导,你还会生出谋逆之心吗?

对待武将,李世民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里就说说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是铁勒人,突厥的一支,契苾何力是他们部族的可汗。说是可汗,其实一共也就管着几千人。起初因其部落因与吐谷浑冲突失利,举族归降唐朝,李世民将他们安置在今天的甘肃一带。贞观十六年十月,李世民派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并且顺道安抚其部落。当时铁勒族的另一个部落薛延陀势力逐渐强大,在今天的蒙古一带很有影响力,所以,在甘肃的契苾何力部落中很多人都想归附薛延陀,毕竟是同族嘛。

他们想拉契苾何力下水,契苾何力说:“上于尔有大恩,且遇我厚,何遽反?”契苾何力部落的人说:“可敦、都督去矣,尚何顾?”意思是他弟弟、他妈都回归本族了,你还犹豫啥?契苾何力说:“弟往侍足矣,我义许国,不可行。”

部落的人一看他不肯就范,就将其捆绑起来,送给了薛延陀真珠可汗。契苾何力伸直双腿,拔出佩刀向东面大声喊道:“有唐烈士受辱贼延邪?天地日月,临鉴吾志。”于是将左耳割掉,以表示绝不叛唐的决心。

上面就是一个外族将领在面对本族人游说时的反映,是不是有点震惊呢?其实更我让吃惊的是李世民的反应。

刚刚听说契苾何力叛逃这个事的时候,李世民不信,坚持认为不是契苾何力本意。身边的近臣说:“人心各乐其土,何力今入延陀,犹鱼之得水也。”李世民说:“不然,此人心如铁石,必不背我。”恰巧有使者从薛延陀那里回来,详悉讲述真情,李世民听完就哭了,对身边的人说:“契苾何力竟如何?”意思就是,你们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契苾何力是什么样的人啊!当即派人去找薛延陀,表示可以嫁给真珠可汗唐朝公主,以换回契苾何力。

后来,因唐朝答应许诺和亲,契苾何力得以回国,第一件事就是上奏李世民取消和亲。李世民很为难,作为一个皇帝,出尔反尔还行?契苾何力出主意,“臣非欲陛下遽绝之也,愿且迁延其事。臣闻古有亲迎之礼,若敕夷男使亲迎,虽不至京师,亦应至灵州;彼必不敢来,则绝之有名矣。夷男性刚戾,既不成昏,其下复携贰,不过一二年必病死,二争立,则可以坐制之矣!”意思就是让真珠可汗到唐朝境内来迎亲,他肯定不敢来。于是,这样就不是唐朝毁约,二是他自己不敢娶了。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没有赔女儿。

对一个外族归降将领,李世民推心置腹,知其有难,甚至不惜用女儿去换,换了你,你还会生出谋反之心吗?

所以,李世民不杀重臣的理由很明显了。第一是他虽然不是开国之君,然而他的的本事足够大,大到任何一个开国功臣都没有他的功劳多,所以不用担心不服众的问题;第二是他笼络人心的手法足够强,对亲信不惜违反国法去保护,对将领能够推心置腹;第三是他的手腕足够硬,对那些功高震主的人,既委以重任,又能不时敲打敲打,防止其生出其他心思。其实第三点主要针对李靖和李勣,除了李靖外,他驾驭李勣也很有一手。他快死的时候,先贬李勣,嘱托李治,如果他不服,就做掉他,如果他老老实实去就任,你再升迁他,他必死心塌地跟随你。如此手腕,让人叹服。

李世民作为皇帝,应该无法排在秦皇汉武之前,然而在所有皇帝中,他的人格魅力是最强的。他不以地位压人,不以杀戮树威,不以兔死狗烹的办法对待功臣,堪称明君。在这方面能稍稍望其项背的,大概只有曹孟德了。

2020.2.16更新

这篇回答好几个月了,真的不大明白某乎的机制,为啥现在又突然冒出这么多评论。

评论里有很多人对曹孟德不屑,简单说说吧。

单以人生故事的精彩程度而言,曹孟德比李二犹有过之。

曹操是个富二代兼官二代,他爹曹嵩花钱买了个太尉(国防部长),成功实现了从有钱到有权的转型。

饶是如此,曹操初入官场,还是被人瞧不起,当然,不是他爹买官的原因,那个年头太多人都这么干,而是因为他爹认了一个太监当爹,也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腾。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曹操,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20岁,任洛阳公安局支队大队长,一上来就搞那些违法的官员子女,还包括他自己的远亲,太监的家属。然后,太监们找了个由头,把他下放到下面当县长,过了没几年,他又被朝中事牵累,回老家待业。

然后他爹开始花钱打点。

25岁,被复召,到首都当顾问,提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建议,大都不被采纳,他自己也很讨嫌。

没事,他爹继续奔走。

29岁,出任军职,在打黄巾的过程中表现突出,升任济南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上任后,旧习不该,仍然各种整治贪官污吏,皇亲国戚,大家都受不了,然后多半是济南这边某些贵戚找了朝廷,举荐曹操去东郡当太守,还是地级市市长,相当于平调。

曹操愤然辞官,回家种地打猎。

之后,又重新被征召为校尉。

曹操的意思是要杀宦官,何进带兵进宫杀掉即可,何必引董卓入京;袁绍明面的意思是,大将军为保万无一失(太监都练葵花宝典,人少了打不过),才联合外援;心底的意思是,你们三方火并,打个你死我活,我好上位。何进不听曹操的,被宦官设计杀死。

然后宦官又被袁绍杀死,这样袁绍本来的三方火并计划失败,变成了两方火并,各方势力大损,京中恶霸势力皆除,董卓入京,独揽朝局。袁绍痛心疾首,胜利果实被窃取了啊!

然后袁绍离京,组织会盟,讨伐董卓。曹操也跑了出来,拉了一伙人,跟着袁绍打董卓。

真的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这个打那个打,还三英战吕布,第一个冲上去的是曹操。然后,第一仗曹操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盟军就开始针对曹操的失败找原因,这一找,就再也没打。。。

然后,盟军就是开始内斗,直至解散。

此时的曹操,已经36岁了。

他的前半生,就是刘备和关羽的结合体。他后来敬关羽而忌刘备,正是出于此原因。一个是他的精神偶像,一个在重复他年少时走过的路。

忠肝义胆,刚正不阿,有理想,有抱负,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公。当然,他这个样子还能活到这么大岁数,得感谢他的富翁老爹。但是,他有这个爹,好像并不能成为他的污点,这也不是他的错吧?

他看到军阀混战,劫持皇帝,百姓荼毒,盟友反目,自己东奔西走,凭着一腔热血,却仍无法挽救这一切,写下了《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特别是最后两句,比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遑多让。如果他在三十六岁时死去,将是比屈原更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只是屈原选择了逃避,曹孟德选择了继续战斗,在经历了发小的背叛,老爹的惨死后,他改变了初衷,决定用黑暗驾驭黑暗,没办法,只能如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李世民的人生,是一段完美的、没有被社会和岁月蹉跎过的人生,他身为官二代,对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杀伐果决,对外族的侵扰奋起反击,对属下将领推心置腹,对功臣权贵恩威并施。他能做到这一切的大前提是,他有这样的外部环境,他有一个比起大部分帝王都慈爱太多且能力超群的父亲。

李世民做的这些,曹操大概率都能做到。但是,他没有这个环境去做,他没有那样的爹。他前半生尝试了二十年,却是屡屡失败。最后,只能先通过自己的残忍、权谋、算计去创造环境,然后再去改变这一切。不关史书怎么黑他,毕竟篡汉的并不是他。

就这些。

2020.1.18更新

刚刚出炉的对武帝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李世民来说,父皇李渊、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实际上皆已经成为必欲致他于死地、至少是终结他政治生命、矛盾绝对不可调和的政敌。

相比之下,天策府众将帅才是真正和他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自己人。基于“移情”心理,他也同样将这些豁出性命,跟随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下弑兄逼父,大逆不道之事的部属们,当做了骨肉至亲

唐高祖李渊任用次子秦王李世民为主帅,主持统一战争,并给他种种荣衔权柄,许他自行招降纳叛,开府治事。而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太原公子英才天纵,藉此机会反客为主,得到众多英雄豪杰归心。

这些陆续投效的关东豪杰也将李世民当做能够实现自己功名富贵的唯一代表,对皇帝李渊与李唐皇族亦无半分忠诚度可言。

如猛将尉迟恭,本是李世民自统一战争中招降纳叛而来,收为亲卫大将。两人在战场形影不离,多次一同出生入死,十万敌军概莫能当。

如攻打王世充时,尉迟恭和李世民两人去观察敌情,王世充发动了步骑数万人来围攻,其骁将单雄信率军直指李世民,尉迟恭跃马横刺,将单雄信挑落马下,救李世民于万军中,凯旋而归。

如攻打窦建德时,李世民与尉迟恭仅仅两人为斥候,亲自观察敌阵,扰乱敌军军心,挫败敌军士气,最终将窦建德军引入唐军埋伏圈,一举聚歼,一战奠定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李世民曾对尉迟恭放言:「我持弓矢,你拿马槊相随,敌军纵有百万之众,能奈你我二人何?」(【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因此,比起为争皇位势同水火的李建成、李元吉,还是尉迟恭更好似李世民的亲兄弟一般,称得上“恩若骨肉”。

尉迟恭于玄武门事变当日,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囚禁并逼迫李渊让位,他此举可有半点对李唐天子和皇室的敬畏?李渊若不当场屈服,多半也要跟着二个儿子一起下地府了。

而与尉迟恭类似的天策府诸将尚有多人。他们与其说是降伏于大唐,不如说更多是降伏于秦王。对李渊这个皇帝的忠诚,皆未必比曹仁许褚们对汉献帝的忠诚更高。

李世民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后,闯进皇宫,和李渊父子抱头痛哭,这温情脉脉一幕后,紧接着在那之后的记述,便是李渊在李世民胁迫下下旨,连杀十个年幼的孙儿。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史家褒贬,以行文次序即可皮里阳秋,此父子二人之忍、酷、伪,跃然纸上,甚至无需特意强调。

野史记载,李世民本欲放过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年幼侄子,然而他一个心腹谋士却以西汉淮南王刘长自杀,其子刘安继任淮南王,继续潜心筹划谋反为例,终于劝得李世民痛下杀手,斩草除根。

然而,这个故事虽然很符合“草根历史学家”茶余饭后的想象认知,可惜却是假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谋士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故事”劝谏李世民,促成他杀戮十个侄子的记载。

李世民是什么人?文治武功横越千古,连老爹李渊这个堂堂开国皇帝,都能逼他退位了,难道真会忌惮几个奶娃娃不成?

李世民之所以要连杀十个年幼侄子,固然极其残忍,确实可以说是为了“杜绝后患”,但绝不是为了自己的皇位更加安稳,他为的另有其人——那就是豁出性命跟着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天策府诸将们。就是给天策府功臣们的安心丸,让他们免除兔死狗烹之忧。从功臣们的角度说,这更是历史上罕见的温情

否则的话,这些追随他发动政变的功臣们自然会担心,李世民会不会等这些小孩子长大以后,给他们封王,以安抚了李氏宗族,把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退位的责任,全往尉迟恭们身上一推,甚至任由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对他们大肆报复,而自己依旧是兄友弟恭一代圣君。

之前魏晋南北朝,皇室更迭如走马灯一般,许多文臣武将积极参与皇族内斗,事后却被长大成人的皇族后裔清算报复,因此惨遭灭门的事例,数不胜数。

而早已坐稳江山的皇帝一系,对这种“血族复仇”式的报复,往往不闻不问,或是大事化小,轻描淡写处置。

比如南朝刘宋王朝,辅政大臣傅亮、徐羡之、谢晦等人,废杀宋少帝刘义符,改立宋文帝刘义隆,刘义隆并不以此感激,掌握政权后便将这些大臣陆续杀死。

又比如三国后期名将文鸯,曾跟随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氏,因为诸葛诞杀死他父亲文钦,便愤然归顺司马氏。

三十四年后的“八王之乱”中,诸葛诞的外孙、晋朝东安王司马繇掌握了大权,他认定是文鸯当年的叛变,导致了他外公当年兵败身死,便杀光了文鸯全族,来为他那个和他自己所在的司马氏家族势同水火的外公报仇。
——皇族中人往往便是如此自持天潢贵胄,将臣民视为尘埃,持如此混账逻辑的,不胜枚举。

天策府诸将们豁出命不计后果,跟李世民干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李世民便也投桃报李,把亲侄子们斩尽杀绝,就证明了自己把君臣之义看得远重于骨肉亲情,大伙儿当然欢欣鼓舞,感激涕零。

所以,如果说李建成的儿子还是“前太子”的子嗣,有血统上的威胁,所以要杀。李元吉儿子的血统根本没有丝毫优势,也一样被杀光了。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后,居功自傲,嚣张跋扈,哪怕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宰相重臣,无不被其当面讥刺凌辱。连李唐宗室名将、江夏王李道宗,只是在饮宴时一言不合,就差点被他一顿饱拳打成独眼龙。

要真换了历史上超过八成的帝王,都正可以此为由,下令把尉迟恭诛杀甚至灭门了,也无人能说这样不对。

然而,也就是李世民对自己人实在太念旧情,竟然容了下来,只是轻轻训诫,令他往后收敛;尉迟恭此后亦知悔改,终于成为凌烟阁名臣,君臣二人全始全终。并和秦琼并列为两大“门神”,英名流传至今。

尉迟恭得李世民如此优容礼遇,不论是被曹操杀掉的许攸,还是被雍正处死的年羹尧,只怕都要泪目:真碰到了跟对的老板,真有怎么作(第一声)也不会死的。

也正是李世民如此爱才似渴,所以无论是曾经在东宫李建成幕中各种出谋划策、一心要取他性命的魏征,还是武如薛万彻、文如王珪,这些原太子东宫的核心僚属,都对他倾心臣服,同样成为贞观名臣。

在各方人才的齐心协力下,君臣众人如鱼得水,开创了传颂千古、百代效仿的“贞观之治”。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初年的军制是府兵制,兵权都在中央手里。将领只是在作战的时候,才会被派给士兵,并被授予某某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李世民怎么杀手握兵权的重臣?自己杀自己吗?




        

相关话题

  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 
  曹操对汉献帝真的不敬吗? 
  历史上最擅长逃跑的君主有哪些? 
  为什么明朝不延续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 
  古代历史上使用异族禁卫军的情况是否普遍?如果是,为什么? 
  三家分晋后,晋国宗室去哪里了? 
  强汉与弱宋差异在哪里? 
  “为什么《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里用”白银化“计算明万历年间朱家人支出占比可达41%? 
  很少听说南方的文化大革命? 
  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是哪个?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毁掉李世民的形象?
下一个讨论
如果31年东北有49年林彪的四野100万大军和装备,能顶得住31年的日军吗,应该比张学良强吧?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