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在广西南丹县下乡,午餐时候遇到一群穿着“××市摄影家协会”马甲的老人。
刚一坐下,就听到一个老人在抱怨:“刚那个村子也太商业化了,添杯茶都要5块钱。”另一个人立马接茬:“这算什么,我见有个姑娘绣的被面好看,就想拍张照片,她竟然也冲我要钱!”
然后大家都在感叹“人心不古”“山里人怎么都这样”。
我忍无可忍,走到他们旁边。
“老人家是从×省来的吧?”
“广西每年有好几百万民工去贵省打工,请问您给他们准备过免费的茶水吗?”
“那个村里没有自来水,喝的水都是村民走山路挑来的,他们还得上山打柴烧水,凭啥不收钱?”
老人们一时语塞,但很快就有一个老人朝我挥手:“那好,水钱我愿意给,可是我们想照几张被面,又不拿走又不损坏,这也要钱是不是过分了?”
我看了他一眼——他脖子上挎着最新的单反,挥起的右手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手表,手上的皮肤比那个村里最年轻漂亮的姑娘都要细腻。
“您这么说也有道理,要不这样,麻烦您回去做一做贵省各大景区的工作,我们的农民工保证不拿里面的东西、保证不搞破坏,就是进去看看、拍几张照片,照您的逻辑这门票是不是该免了?”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觉得好看的那个被面,人姑娘已经绣了一年多。”
“你们都是拍照片的,要是自己的照片被人翻拍、复制了,你们能不吱声么?人姑娘辛辛苦苦绣出的作品,凭什么要给你们免费拍照?”
————————
中国农村让我感到最恐怖的,就是某些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双标”。
你觉得二大娘为了娘家人少给了个鸡蛋就骂街很丢人,你不妨想想如果朋友结婚你包了1000而你结婚他才包500,你会怎么做;
你觉得“女人不上酒席”、重男轻女是落后,请看看城里某些人在酒桌上占女孩子便宜的嘴脸;
你觉得村里人势利眼有钱有势了马上变脸,得了吧,你忘了自己在领导面前说的那些肉麻的吹捧了?
你觉得“坟头蹦迪”“闹洞房”各种恶习横行,那请问拉陪溜妹溜冰+淫乱算不算恶习?
你觉得农村赌博滋生,好多人买六合彩做一夜暴富的美梦,拜托你先搜索钱宝网、同城人人贷之类“互联网金融”产品;
你觉得老家的人不思进取每天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敢问你这些年升了多少次职加了多少工资?
——————
问题从来都不只是在农村,只是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千万不要离开农村没几天,就摆出救世主的姿态俯瞰自己的老家。
——————————
补充。
看到不少评论质疑“一年时间绣被面”,补充一个例子:
我的师姐何小妹女士曾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苗族乡做过深度田野调查,当地姑娘用一年甚至数年时间制作被面、衣服当做嫁妆实属平常。我也曾见过实物,其精致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件艺术品,凝聚了姑娘数年心血,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水准的见证。
详情可参考 何小妹: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制作工艺考察,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
根源其实资源不够,人太多···咦?烧了郑和海图的那个是谁来着??
表面原因就是没人管了,大家都知道再烂的规矩都比没规矩好的···
其实现在已经好多了
当年刚从儒家文化圈爬出来,又掉回去那几年才真是地狱
现在大部分都去城市打工去了,就让农村慢慢消亡吧
其实对抗传统糟粕,最好的还是资本主义
马克思怎么说的,资本主义直接把整个世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席卷了进来
封建社会晚期,儒家极端化的时候,一个村里,是吧,你丈夫病死了,你家里没了男人,结果就是什么,你必须时时刻刻看好你儿子,如果你儿子夭折的话,你就死定了······村里会很开心的把你卖掉然后分你的家产。祥林嫂的儿子死了之后,她过世的丈夫的哥哥就过来把她赶走了,这已经是很厚道了。
南方一些宗族势力比较浓厚的地方,池塘里无数的尸骨更是让人胆寒,谁知道你是真的不守妇道被浸了猪笼还是假的呢?谁在乎?
反正死了就好了。
更恐怖是的,这一切,都是官府支持或者默许的。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名节啥的是怎么消亡的呢?
根据知乎的规定,部分内容不显示亲政以后,拨乱反正,
农村很多小姑娘小伙子就一起出去打工去了,不合适就换一个,然后买房就留在城市了·····以前社会主义的时候········
然后农村自杀的对象就变成老人了,以前大多都是家庭妇女自杀
其实就是一环压一环,最弱势的死的最多,但是现在弱势的去城里打个工轻松挣的很多··
于是次弱势的就变成了弱势,自然就活不下去了
是吧,社会主义怎么对抗裹脚?妇联的姑娘们直接把闹着要给女儿裹脚的男人的脚给裹上了,然后就老实了·····但是这个难在组织,现在妇联都快成吉祥物了······资本主义怎么对抗?非常简单,你裹脚了找不到工作啊!
湖北的粮食大王,承包了3000亩土地,年收入一百多万的样子
同样的,全国18亿亩土地,实际上就是1800000000/3000=6000000个农民就够了
这样农民才是美帝那些农民的高素质不是
不然资源 不够啊
其实虽然我在黑儒家,但是在资源不够的时候,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纵横家兵家都会被篡改成掠夺资源的学说
农村最大的恐怖,就是资源不够。
根据知乎的规定,部分内容不显示亲政之前,一百斤大米卖不了几块钱,买化肥种子农药都不够,你能怎么办?
几次通货膨胀加上贩卖城市户口,农村辛苦攒点钱也都慢慢稀释或者花出去了···
毕竟那时候城市户口世袭罔替啊··········
有限的资源,又没有一个组织,要知道再烂的法规也比没有法规好。
这时候自然就是恶性循环,你不垃圾不狠就活不下去,就抢不到东西
其实我们整个在80年代90年代长大工作的人,就是我们现在嗤之以鼻的在国外丢人,在国内丢人素质差的人···
没办法,好人老实人要么死光了要么变坏了
78年高中4万多所,85年就剩下一万多了,你还能怎么办···完全就是没人管了···
只能等根据知乎的规定,部分内容不显示亲政了,登基还不行,必须得亲政
80年代90年代人均寿命增加不到两岁啊,什么概念啊,之前十年能增加十岁的寿命,根据知乎的规定,部分内容不显示以后十年也能增加5岁的啊。中间这十年真是···········
没人管的时候,自然就是谁拳头大谁有理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隔壁村有三兄弟,老三娶了一个媳妇儿,后来老三病死了,媳妇儿改嫁,理论上家产都是老三媳妇儿的是不是?
实际上不是,老三媳妇儿啥都没带走,就带走了几个孩子··········对了,几个孩子都是女孩,没有男孩。
当然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什么不是我们家的人,出去只能跳墙出去之类的儒家道德一大堆····
大家觉得可能吗?真的是因为儒家的道德观念??
呵呵··
只不过儒家的道德观念比较合适比较好用罢了······就算没有儒家是法家当权,也能篡改这样子的··
对,没人管,法院警察村干部村民兵乡里都没人管·····80年代以后都逐渐废弃了
那自然就是丛林法则咯··
是不是?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673。
这个社会是有阶层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父母的高度与格局深深地在孩子身上打下了烙印,时刻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郑琼导演的纪录片《出路》,从2009年拍摄到2015年,讲述了三个出身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少年从学校到步入社会的成长经历。
其中甘肃女孩马柏娟的“出路”让人唏嘘和心酸。
马柏娟是甘肃山沟沟里边的小姑娘,她家境贫困。
父亲60岁,年纪大了,母亲有智力缺陷,哥哥14岁就没读书出去打工了。
全家一直住在窑洞里,2008年全年的开销都不超过50元。
她所在的小学只有2个老师5个学生,她是其中最大的孩子。
她喜欢读书,她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她的命运,她的梦想是去北京上大学, 导演采访她时她刚满12岁,才上2年级。
她每天早上吃完热水泡馍馍就去上学了,放学之后要喂猪,做饭,要做很多农活。
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马百娟却仍然希望:我要去北京上大学,要去打工挣钱,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因为我家面不够吃。
农村孩子都有这样的憧憬,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2年,当导演再次见到马柏娟的时候她已经退学了,15岁的她跑去陌生的城市里找工作,但因为年龄的原因全被拒绝了。
当别人问起她“为什么不上学了?”,她尴尬的笑了笑,没有出声。
马柏娟的家人认为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生了娃之后,工作反而会拖累她带孩子。
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给她灌输这样的一个观念:女人最终都要依靠老公。
2015年当导演再去询问马柏娟的状况时,她已经和她的表哥结婚了。后来导演再打她的电话,她也不接了。
出路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1732646895890432能占到便宜就被认为是有能耐的,不管是不是违法
我是农村的,爸爸意外去世了。
在村里,每天都会有一个外村卖豆腐的师傅骑着自行车来卖豆腐,我的婶婶(也就是我爸爸亲弟弟的老婆),总是会买豆腐,但是呢,不直接给钱,赊账,(一块豆腐也就一两块钱)说过年一起结账。就这样一直到快过年时,这个师傅就来要帐了,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竟然在大街上吵了起来,原来,我婶婶赊账一直用的我爸的名字,师傅要钱,我婶婶说这个人已经死了,你去坟地里找他要去吧,带着一脸得意的样子…
最后也不知道这位师傅要没要到钱,我想他是斗不过这个号称骂人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女人的。
结尾有讨论性更新
去年年底,我们进入某地区(避免无谓争执,故隐去地名)深处拍摄了一支扶贫纪录片,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是“无力”。
想象一下,一个村子里,普通话说得最好的人,是因为经历了4年劳改。并且在我们到达该村的前一个月,该村的村长因为贩毒被抓。而且你在整个村子里,找不到任何一个能用钱的地方,是的,他们以物换物,在2018年的中国。
过去,他们的房屋基本是用泥土搭建的,别说自然灾害,哪怕一场雨,就够你补上几天,甚至猪拱一下,也会有个窟窿(当地人原话),至于道路,这里基本不存在步行以外的交通方式。
如果是你以为我要说他们条件多么艰苦,其实不然,因为住土屋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地某国企作为该村的定点扶贫单位,给他们重新盖了楼房,什么样子呢?这样
条件比之前好了很多,每家都有院子,卫生间,然后还有专人教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从洗手之类的事开始。结果呢,村民们封了家里的卫生间,用来堆柴,然后依旧是漫山遍野到处“方便”。
扶贫单位给村里办了养殖场,养羊,承包人能获得7成的分红。开始无人愿意承包,而之后经过动员而来的承包人是怎么操作的呢,不管不顾,快死了就吃点,吃得差不多了就上报,扶贫单位又给一批。采访的时候,他笑得朴实而憨厚,放出了牛羊,于是镜头里一片希望盎然的样子。
(无人机拍摄,手机里只剩缓存下来的缩略图了)
亲切握手之后被人提醒他患有艾滋病,算是一个小插曲。
当地的领导告诉我们,曾经他们还会接受一些社会捐助,现在,他们已经禁止任何其他途径的捐助了,因为捐助让他们变得更加懒惰。地荒着,山荒着,人就在家里躺着,院墙边堆着一人多高的酒瓶是常态,甚至吸得起毒被视为成功人士。
“你们没到过这样的地方,是很难想象的,如果他们的思想不改变,那我们投入多少资金都是打水漂。”当地的一线扶贫人员如是说。
为此,他们把投入重点放在了学校这样的设施建设上。新修的学校是这样:
当地老师告诉我,在这之前,她用煤油灯批改孩子们的作业。
当时幼儿园还在修建中,所以我们只见到了临时幼儿园——跟扶贫办公室共用一个院子的小屋。
午饭由扶贫单位提供,承包方每天需要提供透明的支出情况与菜谱。
许多孩子的皮肤出现龟裂现象,据说是因为长期不洗澡和当地的气候引起的。我想跟其中一个孩子攀谈两句,但是对方过于认生,于是沟通失败。
后来,当我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回头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朗诵,画画和回答老师提问的样子,又想起这之前见过的那些村民。不知其中,会不会就有他们的父母,又想到二十年后会不会……
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们干净,纯真,充满希望的样子,让我不愿离开这个小小的院落,去看墙外那慵懒而愚昧的世界。
当地人告诉我,像他们这样的地方,还有两处,虽然是同一个村,但是分布零散,在大山那一头,也有跟这里一模一样人,与他们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我抬头看去,这里仿佛没有边际。
临走上车的时候,路边有个蹲了很久的小女孩,十五岁左右吧,跑过来问我们是不是要回市里,想搭个便车,得到我们的同意后,就背上她的小挎包上车了。车上还有当地的扶贫工作人员,见状就问她,为啥今天不去上学。得到的答复是,没意思,四年级以后就没去了。
你问我农村什么最恐怖。不知道,这是我遇见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你看得到有一大群人在为它做出努力,甚至有的人从扶贫工作伊始就驻扎在这了,三五年了,它却是今天这般景象。有时你觉得你见到了希望,然后随便一个蹲马路的就会告诉你,你想多了。这就是我觉得最可怕的,无力感。
有的人活着,需要追求意义。而有些人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活着。
可惜这好山好水。
……………………更新………………………
今天,我收到了一位知友的私信,她认为我在文章中的内容,对她的家乡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和误导。
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未能形成讨论,但她对家乡的热爱与保护之情,我十分欣赏。
所以我要在这里声明一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只体现为我所见所闻的这个小山村(名字依例隐去),绝对不能代表当地其他地区的情况。
以及,评论区里的各位,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希望不要进行地域,民族的攻击,以便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某种现象的存在,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单纯地归咎于地域或者民族,至少显得不太明智且盲目。
最后感谢这位知友与我分享她的想法,也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2019.9.11
农村社会最恐怖的事,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因为自身的特质而被尊重过爱过,维系农村社会的主要基础是血缘、利益与权势,没有爱和尊重。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底层农民只有付出,鲜有收获,受惯了压迫。其他的很多问题都是从这个地方派生出来的。
而所谓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村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以表面看起来城乡有些相似的样子,实际上不一样。出于个人喜好的爱,只有在个人经济可以独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村里个人是无法独立生存的,也就很难谈爱的自由。比如城里人养宠物的情况很普遍,农村则很少,在农村里猪狗鸡羊都是可以拿来吃的食材,对畜牲动感情是很怪的事。
为什么当年革命可以从农村包围城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终于有个党派把农民当人看了,而不是因为某个人是老张家的二儿子才对他正眼看一下,农民在革命队伍中有了脱离原来宗族熟人社会的相对独立自主的价值。
当代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迅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你只要是个人,上帝就爱你,教友们不是因为血缘关系或利益关系才善待你。这对于很多一辈子没被爱过的农民是最大的吸引力。同样的事情在印度的伊斯兰教发展中也有体现,在印度教体系里的贱民,只要皈依了伊斯兰,就有了名分上平等的穆斯林兄弟,找到了组织,那个战斗力就上来了。一神教的优势就在这里。
我们的儒家道统也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事实上现在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农耕文化,一个家族守着一块地,祖祖辈辈几千年不挪窝,如果不强调基于血缘关系的相互关怀,这日子真是没法过。儿子不一定喜欢老子,老子也不一定喜欢儿子,都是靠道德伦理维持关系。有人说农村问题因为儒家糟粕,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儒家思想的道德约束,农村可能更加丛林社会。
传统的农村里,婚姻是家里介绍的,婚后幸福基本靠运气,因为根本就没指望会有爱情。两个人性格不合,吵来吵去,能不家暴么?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能想象夫妻俩天天吵天天打,居然能生出一大堆孩子来么?而且都生了这么多孩子了,夫妻俩连接吻都没有过?而这在农业时代的中国是最普遍的现象。这你就明白了父母催婚时说的话了吧?吹了灯都一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没有人会因为爱你而跟你在一起。
跟你生活在一起,不是因为了解你尊重你爱你,而只是因为跟你有血缘关系,关心你只是出于伦理义务,你觉得他更重视伦理道德体系对他的评价,还是你的真实感受?
当他对你尽到了基于血缘关系的伦理道德规定的义务以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尽到你的义务,比如你事业挫折生活落魄,或是身染重病落下残疾,那肯定连累亲人,虽然爱不一定有,来自亲人的恨却是真正更容易发生的。
这种生存环境里长大的人,爱的能力被限制了,冷漠自私麻木。这是所有农耕定居文明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在黑泽明的《七武士》里的农民,也跟中国的农民一样,可怜可恨可惜。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这个答案下边一水的黑农村黑农民。是,农民教育水平低,穷,麻木,愚昧,自私。农村脏,乱,差。但是谁令他们这样的?我们的国家没赶上大航海,没有去奴役别的国家民族,用别的国家的血汗换取资本积累。那我们的城市是天上掉下来的么?我们的工业是发达国家拱手送来的吗?都不是!是靠着无情的压榨农村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汗每一滴泪换来的这个现代化的国家。
传统农业文明能动用的最强大的力量不过是牛马的肌肉力量,这种生产力决定了财富很难增加。即便是有了机械化农具、农药、化肥,在小农经济体系里,每个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大幅度持续增长。就这么点财富,怎么分?这种财富增长被锁死的社会里,爱当然是奢侈品。然而依靠城市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我相信一切可以好转,农民过的有希望有盼头,他们的日子好起来,一切都会好的。
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保障的老年人。
前几天我们接诊了一个农村老太太,子女送到门诊时说是老太太的脚破了点皮,让我们给看看。当我们的医生毫无防备地打开她原来裹缠着脚的纱布后,都被映入眼前的画面惊呆了,这是怎样一只脚啊。深可见骨的溃烂坏死,几个脚趾全都烂成了黑色,烂肉里蠕动着十几条蛆虫,还散发着浓烈刺鼻的恶臭,更可怕的是这么严重的坏疽从子女口中说出来就是破了点皮。
即使戴了两层口罩,鼻孔里塞满卫生棉球,在给这个老太太一条一条地捏下那些蛆虫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忍不住吐了,因为这个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真的难以想象患者本人还有家属,是怎样在酷暑天忍受住这种味道的。
这种程度的坏疽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是要截肢了,在跟老太太的子女说明这些情况后,她的子女纷纷面露难色,没有问他们的母亲不治疗的话会有什么后果,也不关心截肢愈后好不好,而是不停地问“要花多少钱?”在听到一个大概的数字之后一致表示不治了要回家,而老太太本人全程一言不发,换药的时候不喊一声痛,整个人麻木又空洞,似乎早已习惯也早已认命,任凭她的几个子女草草地决定她的生死。
在这个老太太被她的子女带走后,我们不知道该愤怒还是该叹息,这么严重的坏疽如果不及时治疗肯定会慢慢地上行溃烂,最终的结果太残忍我们都不忍心往下想。但是如果要治的话对农村家庭负担又太大,而且这种糖尿病坏疽复发率极高,所以我们为老人的命运感到愤怒,却又不知道该怪谁。
在医院工作久了,类似于这种的老年人我还见过很多。他们有的人大小便失禁在裤子里,干了湿、湿了干叠了好几层,最后都结成粪板了都没有人给换;有的人白内障严重到失明依然要每天摸摸索索地下地干活,生火做饭;有的人年轻时候劳累过度,老了弯腰驼背,身上痛到他们完全无法躺平;有的人查出癌症后直接放弃治疗回家喝农药自杀;有的人子女都不在身边,自己生活无法自理在家死亡好多天后才被人发现。他们的经历或许各有不同,但是那种麻木又认命的态度却如出一辙。
因为在农村,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又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没有医保,如果再疾病缠身,那么他们老年的经济来源就只能是依靠子女,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子女的数量、子女的经济水平,以及子女是否孝顺。这些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累死累活在土里刨口吃的,把一个个孩子抚养成人之后还要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看孙子,一旦完成这些人生任务之后,他们好像就变得毫无用处,然后只剩下了等死。更别说没有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顾、或者生病的那些老人,那更是变成了子女的累赘,不仅子女看来即使他们自己都觉得余生已经没有多少生存价值。
农村人老了之后,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感情上,他们能得到的反馈都少得可怜。
在我国,大多数农民都有着世代相传的最朴素愿望:年轻时辛勤劳动,养儿育女,老了再依靠子女反哺养老,所求不过是子孙满堂,有个善终,则算一生圆满。但是近三四十年,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也开始转型,从计划生育到开放二胎,宣传标语也从“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养老不能靠政府”,广大农村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千年以来的乡村秩序和伦理传统同样面临考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痛点,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有一些人在谈到老年人养老问题时都会去怪老年人跟不上时代,怪他们不够勤劳不够聪明不去接触新鲜事物。还有些高高在上的人分析农民穷困的原因,认为他们只是身体勤快,但脑子很懒惰。在他们眼中,似乎每一个农民都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
我出身于农村,我的爷爷是一位非常朴实的农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那几亩农田里,他总是在酷暑天扛着锄头去花生、玉米地里除草,闲暇时还要摆弄菜园子去集市上卖菜来维持一家的生计,在寒冬腊月不用种地的时候,我爷爷就会用夏天储藏好的树枝和蒲条编篓子筐子帘子用来换取一家人的过年钱。毫不夸张地说我爷爷是我所知道的最勤劳最能干最聪明最善良最心灵手巧的人,可即使是这样,爷爷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穷。根本原因就在于爷爷所降生的时代和家庭决定了他一辈子只能当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算他有再大的力气再好的脑子也只能用在刨地上。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每当你觉得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条件。我想如果我的爷爷能有幸出生在和平稳定的年代里,出生大城市,哪怕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以他的聪明和勤劳也必定会与农村饥寒交迫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这些农村老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并不是他们不够勤劳不够勇敢不够聪明,他们只是命不好生而为农民成了时代发展的牺牲品。他们为了改变祖祖辈辈的贫穷落后的命运而加倍地努力生活,但仍然反抗不抗时代和命运罢了,我们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脸面去苛责他们呢?
我爷爷最终死于肺癌,断断续续咳嗽了很多年,最后一咳一口血的程度才去医院检查治疗,检查出来即癌症晚期,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又赶上给我小叔叔盖新房子,爷爷为了给家里省钱,为了不拖累子女,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死。爷爷觉得既然病是治不好的,又何必拖累自己的儿女,何必浪费家里的钱?这也是大多数普通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想法:当一个老年人患上重病,既没有治好病的希望,也没有治病的钱,他们更不愿意拖累子女,那就要么等死要么自杀。
爷爷受了一辈子苦,挨了一辈子穷,一生都在为家庭操劳忙碌,从没过上什么好日子,还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绝望,这是我们一家人一生的憾事,也是我的父亲每次提起就会流泪的痛处。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很小,那会儿的我并不理解生命,也不能知道生活到底有多残酷。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在这十几年经历了飞速的变革和发展,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生存却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在我从医这几年来,遇到了很多身患重疾又无力医治的农村老年人,就只能回家等死或者干脆自杀。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跟我反驳新农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前的新农合制度主要针对的是较为严重的疾病或大病等的住院治疗, 对于农村里78.76%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腰椎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说,能享受到新农合也就意味着他们离鬼门已经不远了。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像城市老年人一样的一般的疾病以及慢性病方面就可以报销的医保制度。如果不能都报销的话,很多病他们都是看不起的。因此,在农村的更多老人选择的是有病不去治疗,从而慢慢将小病拖成大病,将慢性病拖成急性发作,乃至拖到来不及进医院享受新农合就选择了自杀摆脱这一困境。还有人会说到农村人的社保问题,每个月几十块钱的社保,在当今的物价水平,大概只够买几瓶降压药,更别说老年人老了种不了地,吃穿用度全都要靠钱买。
去年冬天在急诊遇到一个喝农药自杀的老太太,在抢救过程中她的几个子女在抢救室哭的肝肠寸断,让所有路人都十分动容。可是就在几天之前,老太太查出了肝癌晚期,也是这几个子女十分平静又坦然地告诉我们,他们选择放弃治疗。而老太太可能觉得癌症毫无治愈希望,活着受罪还拖累子女,干脆在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自己了结。因为错过抢救时机,这个老太太最终没有救回来,走的决绝,一句话没留,一个字没写。而她的几个子女们,听到他们的母亲的死讯时更是哭到声嘶力竭,只是不知道这些哭声是出自真心后悔还是出自道德的不安。而与老太太的自杀子女的哭声相比,周围人对自杀态度才是让人胆寒,有长辈自杀,子女的内心中想必有巨大的不安,但是周围的人们却根本不责怪他们,反而过来安慰,甚至对于老太太的自杀流露出一股赞赏的态度:走了也好,不用遭罪了,也不拖累儿女,这种对生命的漠视让我感到不寒而栗。作为一个医生,我当然知道癌症晚期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也理解大部分家庭承担不了这种经济压力,但是即使这样,癌症患者也应该有个体面的最后一程,而不是悲壮又绝望地自我了断。
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听到谁家老人因为瘫痪或者重病自杀了,村里人都是一副赞赏的姿态,因为自杀能为孩子省下看病的钱,也不需要消耗子女的精力去照顾他们。假如一个老人瘫痪了,农村人是请不起保姆的,更没有合适的养老院,只能几个子女轮番照顾,那就意味着一旦一个老人瘫痪,就会拖累着几个子女都必须留守在家照顾,没法外出打工赚钱,这对于农村家庭是个巨大的消耗。于是,老人在丧失自理能力或者身患重病时选择自我了断,周围人都会纷纷赞赏他识大体,子女也会跟着松一口气。
在农村,老年人只要丧失了劳动能力,即使没有重病缠身也过得艰难无比。首先是他们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除了国家每个季度发放的那百八十的养老金,他们就只能依靠子女。如果子女不在身边照料,中国农村养老机构的现状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根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目前3.3万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261万张床位数面对的是2600多万失能老人。也就是说,全国农村养老机构在最大程度上仅能解决大约 5.2%的老人的养老问题,每千名老人只有2.1张床位。很多公办养老机构现在只收五保户和关系户),单靠老人自己即使有钱他们都花不出去。
生活在农村里的老人,取个钱要走好几里路去镇上的银行,农村没有出租车,公交车也只在镇上跑,老年人更不会骑自行车也不会电动车。每次取钱要么自己走一步喘一步地走几公里去镇上,要么就低声下气地拜托街坊邻居。然后即使有了钱也没有地方消费,农村里没有大商场只有小卖部,采购生活用品要隔几天去一次镇上的集市,让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步行几公里去集市,买完再提着东西走几公里回来,这根本就不现实。如果这些留守老年人生了病,那只能去村里的卫生室,头痛感冒卫生室还可以治疗到,稍微大一点的病就完全没有像样的医疗条件。去医院的话又面临着自己去不了,没有人照料陪床的困境,所以这些老人的余生就只剩下吃饭、呼吸和等死。人至暮年,如此悲苦,很多老年人在这种孤独又绝望的困境里选择自我了断。
可是人生这一遭对与这些老年人来说而言意味着什么呢?难道生命到了最后就只能自我了断才是最终归宿吗?他们很多人一生从来都没有走出过农村,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每年的年夜饭和农村人的红白酒席,所享受过的娱乐活动也只不过是不用忙农活的季节里在村头晒晒太阳,家里的那台电视机或许就是他们与外面的世界唯一的连接。他们生活的如此卑微又顽强,可他们的生命又太过脆弱,太过不重要,而他们以及身边所有人好像又极为自然又或者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一点。
我曾经问过一个有轻生念头的老年人,为什么会想死呢?老话不是说宁在世上挨,不在土里埋吗?他告诉我说,他不是想死,只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能死。我听后长久沉默,想劝他不要这么想,生活会一定好起来的,但是根本说不出口,因为生活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他们的苦就在他们生而为人、并以人的生命形态活着的每一天中。他们生在现代社会却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之外,极度的贫苦使他们只能紧贴着地面卑微地生活,操劳一生临老本该享享清福颐养天年却连体面地活着都难。
这就是中国农村让我感到最恐怖的事。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