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到底有没有外国人羡慕中国? 第2页

              

user avatar   jean-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原文解释————

其实我的答案并不是给英国洗白,说英国支付体系和物流体系比国内高级这个意思,而是英国人思维方式(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和很多中国人不同。比如中国人办了奥运会觉得脸上特别有光,但是换到英国民众应该会很生气,他们会认为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他们不在乎自己国家听上去多么高大上,只在乎自己体验,投票前都是在讨论多交一毛钱税就是不行,医疗不能付钱,每周不要钱的幼儿园是15小时要改成30小时(就是这种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纳税光荣,祖国强大了个人也骄傲,支付体系世界第一这些,对英国人是没有感觉的。

所以只是从个人在英国的购物体验和在中国比较一下,在中国各种输密码验证扫码等等,我是个很怕麻烦的人,喜欢英国的购物体验非常多。所以我只是从为什么认为英国人不羡慕中国人的角度单纯回答一下问题。


————-原文————



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回答说到,英国现在的银行卡上都有一个芯片,30镑以内的消费可以直接滴一下,不用输密码。我把卡放在钱包外面的格子里,几乎都不需要打开钱包。和中国公交卡类似,公车地铁都能刷,基本上所有的店都能刷。并没有觉得不方便。对了,我朋友说可以把银行卡和手机绑定,也可以不带卡。

而如果卡丢了,挂失以后我的银行会退你所有被误刷的钱。我一朋友说小偷一般不敢电子消费,因为风险太大,现在店里基本上都有摄像头。

还有快递,很多店家可以第二天送货,比如亚马逊,服务好到让你怀疑人生。比如有一次邻居误收了我家一个东西,我老公已经投诉退款了,结果邻居又拿来了。打电话过去,人家说送给你们了……一般我比较经常买东西的大众店比如hm zara这种,订货到收到一般2-3天,也可以全程查,购物体验和在国内差不多。某个题主说到的某些东西要在eBay上等很久,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海淘啊?

总之我在英国15年没有碰到任何一个英国人羡慕过中国。中国肯定有优点,有可能是历史因素导致他们不理解中国的飞速发展。在他们眼里如同中国人不会因为羡慕非洲空气好一样的道理。


user avatar   wu-ji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需要重新“睁眼看世界”。


user avatar   jes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吃移动支付的壮阳药吃得太过分,真的看不下去了。


你带一张支持 VISA 的信用卡到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去试试看是个什么体验再来评价好吗?

结账只要掏出钱包,丢出卡,就完事儿了。不需要密码,小额连签名都不需要。


相比国内的问总价、问二维码在哪、开微信(对,我就是说的微信这个傻逼软件,用 iOS 11 的相机是扫不出来的),等 App 打开(别说我手机垃圾,iPhone X),扫码,输金额(有时候还要确认一遍总价),确认支付,Face ID 识别,成功之后有时候还要给卖家看一眼。

我就是因为觉得扫码支付太麻烦,一个月内除了外卖、自己做饭,在外面就只吃罗森 + 金拱门 + 星巴克,因为都可以 Apple Pay。


另外说不用带钱包如何先进的。我觉得在中国相比发达国家有一个最烂的地方就是,你出门必须带纸巾。发达国家的城市里,随便一个公共场所,你可以很轻易地找到纸巾。少带两包纸巾省下来的空间,够我带四个卡包了。

甚至连八达通和 Suica 这种公交衍生卡都不知道比微信方便到哪里去了,在香港或者东京的便利店,结账、掏卡,就完了。公交卡使用频次高,直接放口袋里就行。

Suica 也可以加入到 Apple Pay,不用联网,不用生物授权,iPhone X 或者 Apple Watch 全局按两下侧键就可以呼出,NFC 挥一下就可以识别,比你进入特定 App 的支付,根本就是次元级的领先好么?


真要说技术上的强势,去看看 Amazon GO,进店拿手机扫一下,然后直接随意拿商品,拿好了直接走,各种传感器已经记录好了你买的东西,自动在你的 Amazon 账户里扣款。

朋友在西雅图体验了一下,跟我说:这个东西,无论是显形的用户体验,还是背后的技术储备,都把国内的所谓「新零售」、「移动支付」爆出三十条街。


也请睁开眼睛看看世界。谢谢。

以上。


user avatar   ray-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澳洲。

并没有感觉多羡慕。好多人这辈子都没去过中国,对中国的印象也来自留学生,旅客,媒体信息之流。另外,外国人分好多种,每个人的政治倾向,兴趣都不同。

  1. 中餐是否很受欢迎?没有,唐人街的老外确实不少,但他们点的菜大多以香口食物为主(各种西方中式快餐常见那种),对于所谓正宗中国美食感兴趣的并不多。另外因为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名声不佳,除了华人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中国品牌的进口食品。前两年还出现过一次从中国进口的速冻浆果引发甲肝的事故。
  2. 移动支付。大部分人都用信用卡消费,不过移动支付方面也在尝试。另外,澳洲人挺自豪他们的纸币的,确切的说是塑料的,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3. 高铁。去中国坐过高铁的人可能会很羡慕,只不过这样的人应该不多。高铁在中国的发达得益于中国的人口分布,铁路沿线的中小城市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尤其是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至于澳洲,总人口不过2000多万,面积769万平方千米,高铁会带来多少亏损必须考虑。
  4. 共享单车。澳洲规定骑车人必须佩戴头盔,而且道路狭窄,大部分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说实话,对我来说,我不太想戴那种几百个人都戴过的帽子。悉尼的地形也不太适合骑单车,而且许多人上班的地方并不是骑车能到的,大部分人骑单车是为了锻炼而非代步。国内共享单车的乱摆放问题,也是当地管理者担心的问题。
  5. 政治方面:负面印象不可避免。
  6. 中国人有钱。且不说这是个假象,毕竟去西方国家花钱的中国人都是中产以上。人家还整天黑中国人炒房等等。
  7. 外国人来中国学几句中文,说几句好话就能火,这个模式实在是令人无语。讲实话,中国人真的对外国人非常友善,即使对方说着蹩脚的中文,甚至用类似性骚扰的话强行撩妹。看看西方人怎么做的:

说一下这新闻啥情况,一位澳洲自由党议员嘲笑一位工党议员的苏格兰口音,让他好好学习澳洲口音。被一些人士抨击后,该议员辩称,政治正确太疯狂了。您就是从英国来的,口音不对照样会被一些人攻击,更别提华人了。以前玩dota2的时候,语音的时候,有的人听出不是当地口音,就会很贱的说,English plz 之类的话。我觉得好多老外来中国确实是开心的。


user avatar   chi-hua-juan-de-hua-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亲戚家阿姨嫁了一个日本人。日本姨夫来到中国后就不想走了。当年工伤断了一根手指,日本政府每月发放折合人民币1万元的补助。于是不到50岁的他,在中国某个碧水蓝天的城市,过起了养老式的生活。(此处纠正一下,不是一根手指,是四根。)


2.老家小县城里,房地产商做活动,请来了几位俄罗斯长腿小姐姐做礼仪小姐,4k元每人每场,比当地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3.学校里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住着公寓式的宿舍,公共休息区域有舒适的沙发和茶几。对比我们逼仄的、连空调都没有的六人间,天壤之别。


以上出场的所有外国人,都说过“我真的很喜欢中国!”


可如果我问他们“你愿意变成中国人的样貌、然后加入中国国籍吗?”你猜他们会怎么说?

(补充一下,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他们完全变成中国人的样子,不能再享受“老外”的待遇,他们还会不会热爱中国、留在中国。)


如果无利可图,谁会离开亲友、不远万里来到另外一个国度生活呢?为了信仰吗?


4月21日更新


关于第三点,很多知友提出,留学生的住宿费比本科生的高很多。这是事实。但留学生宿舍比本科生宿舍修得好,并且通常本科生无权申请同等规格的宿舍,这本身就是对留学生的一种优待了。


关于为什么要问“变成中国人的样貌、加入中国国籍”?因为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他们的国籍或者样貌而对他们另眼相待了。如果这样还愿意留在中国,才是真心热爱中国吧。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评论里说,拿着留学生的宿舍费,可以出去租房的,你们是认真的吗?首先,我们学校是禁止学生出去租房的。第二,哪怕学校允许,出去租房肯定不如校内上课方便;租房对人际关系也会有影响,毕竟大学里很多人最铁的朋友就是室友。所以,如果校内能有同等条件的房子,为什么要出去租房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讨论的是“留学生有没有受到优待”的问题。偏偏有很多人拿“留学生受了优待你们可以这样做呀,破事儿”来抬杠。我说“是什么”,你却非得说“怎样做”,这不是偷换概念吗。


我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如果还要就这个问题抬杠的话请自便。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我在英国西班牙的生活经历为例,多数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会超过一般中国人对阿曼和约旦的了解,多数欧洲人知道北京和上海,但在我们眼中紧随其后的广州深圳,就极少有人知道。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人是毛主席,欧洲人人都知道,但欧洲人知道周总理的就极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看来几乎同等重要的人物,结果会天差地别?我再举一个例子,你一定会理解。

从小在我的脑海中,成龙和刘德华是一个层次的天王巨星,即便有差距,也不大。但欧洲人里,知道成龙的很多,知道刘德华的就几乎没有。换言之,欧洲人知道成龙,很大程度是因为有好莱坞或国际媒体这个渠道,如果没有国际渠道,即便你的地区影响力可以比肩,例如刘德华,人家也无从了解。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外国人范畴很大,如果就指西南欧人,那我估计他们对中国真不羡慕,因为中国没有文化输出渠道,结果就只能被动等待,人家认可重要的,也可以获得很高的曝光度,但我们自己觉得自豪的,只要人家不感冒,就完全走不出去。结果便是,人家对你一无所知,如何羡慕?

再换到亚洲,就以我一直生活的泰国为例。现在泰国人学中文的很多,但泰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其实也没比西欧人强太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挺好解释。任何国家对世界的关注其实都有个次序,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对外关注次序应该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瑞士,俄罗斯……这之后的国家,即便想关注,精力也不够了。泰国也基本是这个顺序,和中国没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泰国人的排行榜里,泰国排名很前,中国的排行榜里,中国很前,这就让泰国人和中国人都会产生一个错觉。觉得我们基本和美国,日本和德国是一个层次的,不然为什么我们的关注度层级是一样呢,对吧。但现实是,美国,日本,德国在那个层级是普遍现象,而中国和泰国是非普遍现象,只是因为我们是中国(或泰国)人,所以我们更多的关注了中国(或泰国),但这不代表非相关国家也会这么做。结果就是,多数国家因为不关注,对中国真的不了解,不了解怎谈羡慕。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一个班级,当你知道谁是班级第一时,你会不会特别羡慕班级第二?承认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请冷静,路还很远很远,真想让人羡慕,首先要努力提高文明程度。


user avatar   mei-te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羡慕是因为只知道好的地方而不知道坏的地方。就好像很多国人羡慕欧美的生活一样。

艳羡别人是很幼稚的思维方式。每个人手上一副牌,除非运气非常好或非常不好,都会有如意或不如意的地方。与其羡慕他人手上的几张好牌,不如把自己手上的牌打好。


user avatar   huzhongqiank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外国也分哪个国家!比如我们小区就住着好几个非洲的留学生,他们也说起羡慕,应该是真羡慕!

我忘了他们是坦桑尼亚还是肯尼亚的了,但是在他们看来,我潍坊市这种五线城市,大概已经要好过内罗毕了!

但是你要说发达国家,他为什么羡慕!就好比我北京的朋友经常羡慕我潍坊的房价真便宜,在他们那买一平米,能在我们这买十平米,但是你让人家放弃北京户口来换到我这来定居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说说法国吧,法国人均GDP38000美金,公共福利支出站GDP总量的28.5%,仅次于丹麦和瑞典!其中尚不包括教育支出,其中11.6%为医疗支出,个人看病所需的77%由政府承担!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此外,有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公办学校由国家资助,学费较低,每年150欧元至700欧元不等!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法国收入低于中产家庭的50%即为贫困人口,2014年单身月收入不足1002欧元即为贫困人口!而中国的最低扶贫标准为2855元-4600元人民币一年,残疾人家庭月收入不足1500,半身瘫痪或以上的每人每月领取300元!

他到中国来,他当然羡慕,拿着法国的收入或补助,来到一个物价极低还在继续盘剥人口红利的国家,利用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较低的人工成本,他爽翻了好吗?!你别说他了,换了我我也高兴的想哭!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评论区有些人的逻辑很有问题啊,你眼里看到的是刷卡对商家有一定的手续费,难道信用卡公司提供服务和方便不应该获得报偿?更何况这个服务费又不是消费者承担,信用卡公司也没拿着枪逼着商家接受。一台iPhone 刷卡是$699,用现金也是$699,消费者为啥不刷卡享受这些消费福利?

从信用卡被发明到如今,没见过哪个商家因为给不起手续费而倒闭的,也没见过哪个银行因为给消费者提供这些福利而关门的。信用卡本身并不是一张简单的卡片,他的背后是一个人在社会的诚信度的客观反映——你信用行为越多,越诚实守信,你的信用等级越高,信用卡额度越高,能申请的信用卡种类越多,银行贷款利息更低,能够免押金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换个角度说有些商户之所以只接受现金,部分是不想承担手续费,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偷税漏税,如果走电子支付,刷卡信息,购买信息都会被自动记录在案,而现金就“方便”多了。

原答案:

如果说美国的话,可能没多少人在乎,因为这边信用卡服务和福利做得太好太好,刷卡不完全是为了方便,很多时候是背后优质的服务。

而刷微信支付,支付宝只是把你的现金数字化,减少了你带现金的麻烦,还不算是信用消费,也没人为你的消费作任何保障。

信用消费本质上是商家和信用卡公司的合同关系,你与信用卡公司再构成另一层合同关系。别小看了这定义上的区别,这往往决定了遇到售后问题时,你作为一个个体是很难扳倒商家,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让信用卡公司替你出面,他们去和商家周旋,你直接获得好处,当然前提是你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打个比方很多 Visa,Master卡都有补差价的功能,一般购买东西三个月内降价了,发个申报表过去,自动退还差价,所以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用实际等到打折,好比我知道黑色星期五会有打折的电脑,平板电视,但是我又不想去商店排队,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打折前买东西,等到打折后要求补差价即可:

每次新买的东西,刚开始用的时候保护不慎,手机掉水里,包包擦挂了,心疼不说,也是一大笔修理费,但是信用卡往往有3-4个月的损坏赔偿期,例如最近去海边玩时新买的望远镜进水,Amex 直接原价赔偿:

此外几乎所有信用卡都有1年-2年的延保服务,电脑,相机坏了,修好后账单寄给信用卡公司,直接一张支票打过来,例如我几个月前坏了一个 Macbook Pro,超过了苹果质保期,苹果收了我700多的维修费,账单寄给信用卡公司,几周后支票就过来了,何须浪费钱买AppleCare:

虽然很少见,但是我还遇到过买了东西结果东西寄到快递那里找不到的事情,直接打电话给信用卡公司,先退你钱,再让他们去跟踪调查,没有了被商家,快递来回踢皮球的烦恼:

而且最关键的是买了东西,总有后悔的时候:东西不如意,质量没有宣传那么好,颜色跟网上不符合,鞋底太硬,衣服起皱... 但是又过了通常30天退货期,或者你在国外购买的,拿去退货本身就不现实时,信用卡往往提供3-4个月的无条件退货期,只要不是消耗品之类,寄给信用卡公司,直接原价退还:

上面这些购买保障服务都是基本的,几乎所有免年费的卡都具备,就是为了让你放心买,省却后顾之忧。

除了这些买东西的保障,如果你有一些旅行类信用卡,更多的福利体现在旅行保障上:买机票,飞机晚点三小时会赔钱,延误12小时报销所有食宿开支,行李延误12小时会赔钱,丢失了直接赔偿所有东西,租车可以免保险费,车抛锚了免费叫拖车等等,我前年甚至遇到过出行时父母风湿病发作,拿着医嘱让信用卡直接退了全家人三千多来回机票钱。

除了这些基本福利外,不同信用卡本身的优势也是现金难以替代的:Prestige卡住酒店,住四晚只用给三晚的钱,Amex 白金卡带家人朋友进出Centurion 和Prioritypass lounge,Alaska 卡每年送一张同行打折券半价飞夏威夷,墨西哥,ihg 卡每年送一晚 InterContinental 豪华酒店,Hilton 卡直接送金会员,提供免费早餐...这些福利合理使用的话,远超其本身的年费。

此外还有信用卡本身的积分系统,Chase ultimate reward,Amex Membershipreward, Citi Thankyou points 这些积分合理使用的话,一年一张来回中美的机票或者节假日去北美,日本,欧洲免费住宿都非常正常。

既然刷卡有如此多的优秀的服务,怎么可能去用现金消费?


补充:

统一回复下评论,

这些购物保障类的,退货保障,延长质保,损坏保障等基本所有信用卡都是标配

例如几乎人手一张的0年费 Chase Freedom, Citi doublecash :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一个人拥有随时都可以说厌恶而不受污蔑和伤害的自由时,他当然随时都可以说羡慕以换取实际的好感和利益。




              

相关话题

  对于中国现在发展情况不被外国广泛了解和认可这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为什么新冠病毒2020年初在印度神奇地销声匿迹了?难道病毒真的怕高温? 
  印度人为什么总觉得比中国强? 
  为何越南近年来越来越敢大胆挑衅中国的主权? 
  如何看待央行报告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中位数141万元? 
  为何中国在近代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变成如印度一般的殖民地社会呢? 
  2018 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将会持续多久? 
  中华民国到什么时候为止? 
  中国真的有两亿多人单身吗? 
  对于曾经与老外有过恋爱史的女性,你会给她贴上“easygirl”的标签吗? 

前一个讨论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孙悟空图片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能让你发现更大世界的不是知乎,是快手》?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