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是几十年来扩展最慢的中国大城市,反过来说,是现代化生活方式扎根最牢固的中国城市。

注意上面这张图里的上海市还没有并入外围郊县,这几百万人是实打实的市区人口,即便包含很多贫民,依然意味着几百万人完全脱离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

1949年500万市区人口,1980年800万,1997年1000万,而2018年的今天,上海人口也不过2400万。这意味着在解放后、21世纪两场席卷全国的城市化浪潮中,上海反而是全中国相对扩展最慢的城市,有相当高比例的家庭已经经历了3-6代工业化生活,新移入的很多人口也来自其他工业化社区。

这些成熟的工业人口习惯于在熟人空间之外获得生活资料,习惯了以金钱为主要润滑剂的陌生人社会。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大多数人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快速接受市场规则。比如说,前一阵子我采访某网约车企业总部,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高峰期相互竞价叫车,很多用户因为价格提高而投诉。这个投诉比率,全国最低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则排在前几位。(°ー°〃)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上海拿拍卖车牌的钱去修路,已经很多年了;而北京即便限牌,依然要搞“摇号”这种脑残的“政治正确”。

有关上海的内容我写了很多了,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提了一个多大的问题,回答者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回答了一个多大的问题。讲清楚这么大的问题,你得要提纲挈领,百度能够查到的东西就不能讲,只能讲方法教路子,套路学会了,题主自己知道去百度具体的数据。


按照我说,上海市到底了,肯定是一坨缓慢旋转的铁镍混合的高温固态物质,压力和温度都非常大——地球上随便哪个地方,到底了都是这个求样。它到底了要不是这个求样,那上海市不但独立了,还脱离了地球球籍。

但是题主显然问的不是个地球物理学问题。



人的心理,总是容易忽略共同性,重视差异性,因为差异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用。但是你对于这种宏大的问题,想要的到比“上海市到底了是一坨铁镍合金”更为有用的回答,就 必须同时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方面着手。


中国的能够算得上是“城市”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质:共同性特别高,全球少见的高。上海有的机构,一百八十线城市也肯定有,毫无疑问。实际上这种一竿子到底的行政机构设置,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一来因为中国传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二来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条块分割、归口管理”。所以再犄角旮旯贫穷落后鸟不拉屎的破地方,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差异性都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我们拿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来跟上海做对比。为什么选双湖县呢?因为双湖县足够偏远,足够小,足够犄角旮旯。还因为双湖县刚刚成立不久,以前还叫“双湖特区”,并不是建制县,而是西藏自治区为了管理方便自行单列设置的县级行政区。

这是双湖县。

这是上海。


上海,你想结婚,得拿着身份证去民政局登记,领证,当然你首先要有个男/女朋友,还必须是异性,同性咱们国家是不行的;双湖县是一样的。


上海,你想生个娃,你得先找居委会开准生证,然后办羞羞的那种事,定期孕检,去医院生下来,开出生证明,上户口;双湖县还是这套手续。


上海,你想开个企业,你得去工商注册,税务部门备案;双湖县还是这套手续。


多的例子不举了,差不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件事情,这两个地方办下来都差不多。我们就来看看上海市跟双湖县到底有多么的一致


一、党组织

我国是党领导一切。上海市和双湖县,都是乡一级以上设置党委,村一级设置党支部。党委一年开两次全体会议,重大事项会开党委全会或者党委常委会。村党支部差不多也是一个套路。上海市委跟双湖县委除了级别上的区别,其实没什么不一样的。


二、政府

上海市政府跟双湖县政府结构区别并不大,仅仅在级别、人员数量、具体办事机构上面有区别。都是一个政府首长,手下几个分管具体工作的副职,然后是农业、工商、文教体育等等各方面的具体办事机构。


三、立法

上海市和双湖县的立法机构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只有级别的不同。


四、司法

上海市和双湖县的司法机构设置也是完全一样的,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双湖县这么个破地方,还不是有公安、检察、法院!


五、其它机构

上海跟双湖的教育机构也是一样的;

上海跟双湖都有人民武装机关,上海的叫上海警备区,双湖的双湖县人民武装部;

上海跟双湖的事业单位设置也是差不多的,都有工会、妇联、连特么青少年宫都是一个鸟样;

上海跟双湖都有人民医院。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高中政治课的内容,只不过我们日常忽略了而已。其实这些内容,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你整个人生中所有重大事项的事情,从出生到死亡,从读书到就业,从结婚到生孩子。


别的国家同一性没有这么高,地区差异也大得多。这种“条块分割、归口管理”的一竿子到底的机构设置方式,好处是均衡性高,上海有建委管建设,交通管修路,双湖县还不是有;坏处当然就是某些地区行政效率低,犄角旮旯的破地方也是好几套班子,每个班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大城市生活,跟在你老家的一百八十线城市生活,大的差异不可能有,仅有具体办事效率与方法的差异,你不会感觉过于突兀——除非你跑到“一国两制”的地方去,比如香港、澳门、台湾。




当然了,上海跟双湖县肯定是大大的不同,差异性也非常的明显,但是把握住同一性,差异性就好解决得多。


一、产业侧重点的差异


上海的产业侧重点是工商业和金融业,导致各行各业都需要为此服务。比如说,上海的农业,你就要基于保障工商业、金融业发展,你得抱着强势产业的大腿不放。上海的服务业,就更多的是服务于工商业和金融业。我们打个小的比方,你是个种地养猪的,你种什么庄稼、喂什么猪,就得根据上海的产业侧重点来——你总不能指望写字楼里面的白领们喜欢吃大肥膘肉、整猪肉炖粉条子吧?你把猪养的肥肥的,一个肘子5斤多,你做得再香,你还指望着白领们一人抱一个啃啊?


双湖县的产业侧重点,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找不到,除了农牧业本身,大概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吧。这时候你跑来双湖县开个企业咨询中心或者互联网金融公司,我觉得你首先应该去安定医院看看还能不能抢救一下。而你要是鼓捣个农牧业合作社,切实做到惠民扶贫,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路子就走正了。


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同样一个产业,两个地方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农牧业企业,上海在玩儿直达配送、互联网营销、流水线管理,双湖县却还在玩儿自由放养、靠天吃饭、赚多少看人品。从事一个产业,你还是得脚踏实地,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不能超越本地现有水平太多。你到双湖县搞直达配送,你往哪儿配啊?


不是说产业发展水平低你就一定挣不到钱,有时候产业发展水平低,你反而机会更多、利润更高。比如说我们这里同时有两个金矿,一个是全自动现代化采矿,一个是纯人工下井挖矿然后手工冲洗,你在这两个矿旁边分别开两个小卖部,都卖饮料、泡面、香烟,你看哪个挣钱多?


如果你要想发展,把你准备从事的产业,多到网上找点资料看看,上海和双湖县都一样。


三、产业、事业发展速度的差异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区位优势,有它自己独有的特色,不同产业,在不同地方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上海的工商业金融业发展速度肯定是最快的,但是它“文青产业”发展速度就不行,“百万人口中死文青数”增长趋势就很一般;


双湖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发生外星人入侵、彗星撞地球、僵尸潮爆发等等事情,我觉得工商业金融业发展速度恐怕是快不起来了。但是“文青产业”发展就不错,“百万人口中死文青数”增长趋势肯定傲视上海。




以上就是上海的全貌怎么看的办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的鱼,题主可以自己去百度上面抓,按照这个方法抓,上海到底就不是铁镍合金大圆球,而是一个鲜活而细致精确的城市了。


说到底,高中知识确实完全足够你去了解掌握一个城市的。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人真看不起外地人,但是对洋人却往往网开一面。

上海人

作者:余胜海


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尽管上海的人口也最多,上海人的工资高,是有钱人,再加上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见过世面,许多上海人都以此为傲。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一些老上海人就看不起外地人。


五年前,我到上海采访,要从上海新客站到上海西站,中间换公交车的时候找不到换乘站了,自然地,“有困难,找警察”,我向正在路口站岗的警察问路,他极其不屑地用上海话给我指了一个非常模糊的方向,那份傲慢与不屑的神情让我记忆犹新。上海人对不会讲上海话的外地人的各种不屑的表现,心里难免有点不满。 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的眼中,上海人是才是见过世面的人,外地人受到轻视,似乎天经地义。在老上海人的心目中,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待。而对出口即是普通话的人,在上海人的眼角都透着不屑,趾高气扬,那种轻蔑是藏在骨子里的,话语,神态,随处可见。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恋沪癖”已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



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不可否认,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认为除了上海人以外都是乡下人。这种现象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有些老上海人不仅看不起上海以外的人,他们甚至还看不起上海郊区的人以及浦东人。”


在上海的高铁上,不顾别人是否要休息而大声讲话的,多半是上海人。我有一次在上海乘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大男人为了抢座位,一屁股坐在一位小姐的大腿上,这个大男人竟然毫无歉意。上海人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不顾别人的感受,突显了上海人傲慢、自负、自私的性格特点。


外地人讨厌上海人的直接原因,还是他们说上海话。问题并不在于上海话本身,而在于上海人讲上海话时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上海人凑在一起,他们便会旁若无人地大声讲着上海话,十分令人反感。


有位学者说,北京人虽排外,却不蔑外,而上海人岂止是蔑外,有的时候,简直是把外地人当作了“麻风病人”。在上海话中有许多歧视、蔑视外地人的专用词汇和语言,其中又尤以歧视、蔑视苏北人为最,他们甚至被称为“江北赤佬”(或小赤佬)、“江北猪秽”(或猪头三)。过去上海滑稽戏(这是上海市民特别喜爱的一个剧种)的主要题材之一,便是讽刺嘲笑外地人、乡下人到上海后的种种“洋相”。一些上海人(当然主要是上海小市民)津津有味地观看这些“洋相”,并在哄堂大笑中充分地体验自己的优越感。一来二去,“外地人”在上海人的“圈子”里,竟成了显示上海人优越性和优越感的一种“陪衬”。于是,上海人就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把自己和所有的“外地人”隔离开来,这就不能不引起外地人的反感和不满。

在一些外地人看来,“胆小、精明、温柔、体贴、顾家”几乎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打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都不会与时代脱节,步伐也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这无疑是苏南水乡的十里洋场的两方文明在上海男人身上留下的特有的“阴柔”气质。

就拿“惧内”这档事来说吧,重庆和四川男人都“怕老婆”,就是重庆方言说的“耙耳朵”,只是上海女人比重庆女人会“作”,更突显上海男人的“惧”,于是有朋友说上海男人“气管炎(妻管严)”时,上海男人乐呵呵地说:“一等男人怕老婆,二等男人骂老婆,三等男人打老婆”、“怕老婆会发达”、“怕老婆发财格呀!”可见上海男人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在心爱的女人面前说几句好听的话,表现得“耙”一点又何损男子汉形象?同样,如果重庆男人出去应酬,回来晚了,打开门只见客厅灯亮着,卧室门紧闭,于是讨好的在外敲门解释,重庆女人便凶巴巴地说:“这么晚了还想到回家,死在外头好啰!”同时又偷偷地伸出半个脑袋,口气依然那么硬的说:“下次再这么晚让你睡马路去!”而上海男人们在外应酬,到点了都得事先给太太打个电话,如果晚了回家,进得家门只见黑灯瞎火,卧室门紧闭,便向夫人小声请求,过了多时,门开了一个小缝,里边扔出一只气鼓鼓的枕头砸在男人身上,男人只得乖乖的当“厅长”去了。可见重庆女人的刀子嘴豆腐心,与上海女人的巧心慧智也各有千秋。 “太太万岁”是上海男人们共同提出的口号。“怕老婆”有时还是上海男人的挡箭牌。遇到难脱身的生意纠缠,他们就搔搔头皮:“……这个,我得回去问下老婆。”有事想反悔,也可以往太太头上推:“我太太觉得这汽车颜色太深,座位也不宽,对不起……”朋友来借钱,更是往太太身上推:“这……得问过我家内务大臣,我每个月的铜钿全部上交给她,我是没有支配权的。” 上海男人怕老婆,常常被外地人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体现出上海男人很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


上海男人私交比较理智,做事善于权衡利弊,注意与人保持距离,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有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武将和侠客。上海男人很有品位,讲道理,懂礼貌,对生活很讲究,也很守信用,遵纪守法,做事认真,上海的产品质量全国一流。




  

相关话题

  内卷有终点吗?如果有会是怎样的?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如何看待清华学霸为了让甲胄文化不被遗忘,花大半辈子复原古铠甲,这种「工匠精神」是否值得年轻人效仿? 
  知乎上的回答外国历史门槛到底有多低? 
  长沙和武汉哪个更适合定居? 
  如何看待仝卓方要求恢复高考成绩,称「学历学籍可以不要,成绩凭什么撤销」,他的要求合理吗? 
  为什么冷战末期德国可以统一但朝韩不能统一? 
  秦朝建立了专制制度,为什么我们反而认为它是历史的进步? 
  东晋、南宋、南明为什么越来越弱? 
  明智光秀为什么要背叛织田信长?且为何要选在本能寺发动叛乱?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说牛肉是优质蛋白,那有普通蛋白和劣质蛋白吗?
下一个讨论
一个人空闲时为什么会选择娱乐而不是发呆?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