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所谓的“资本的力量”? 第2页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事可乐曾经垄断苏联市场长达26年。1980年代,财政窘迫的苏联将一支舰队(17 艘潜艇、1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支付给百事可乐公司。

这次舰队交易让百事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六强的军事存在。不过,百事很快转手将舰队作为废品卖给了瑞典一家公司for scrap recycling(回收废品)。

事后,百事经理Donald M. Kendall对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Brent Scowcroft说了一句有名的话:

"在解除苏联武装方面,我们比你们快。"

(“We're disarming the Soviet Union faster than you are.” )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泽连斯基是最近很热的一个人,他是喜剧演员,也是乌克兰总统,他之所以可以成为乌克兰总统,就是因为他出演了乌克兰电视剧《人民公仆》。

在电视剧中泽连斯基是一个卑微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热血努力,最终成为了乌克兰总统,在政坛大杀四方,最终成功撼动寡头,成为乌克兰天降伟人的故事。

趁着电视剧的热度,泽连斯基本人也火了,最后真的去参选了乌克兰总统,击败了波罗申科。他竞选成功了。他竞选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电视剧里面的台词。

但是如果深扒泽连斯基的背景,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人民公仆》电视剧就是乌克兰寡头 科洛莫伊斯基 投资拍的,泽连斯基 所在的1+1电视台就是寡头 科洛莫伊斯基 的财产。

在泽连斯基上台以后,寡头 科洛莫伊斯基 更是大力支持,双方心照不宣。

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爆火的韩国电影《寄生虫》。

《寄生虫》是韩国大尺度反应贫富分化的电影,因为讽刺的过于辛辣,在全世界爆火。

而《寄生虫》电影是李美敬旗下的CJ集团投资的,李美敬是谁?说出来笑死你,她是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的孙女,人家自己就是韩国最大的财阀。

一大堆韩国人给电影寄生虫点赞,CJ集团旗下的奉俊昊导演拿奖到手软,然后财阀李美敬的钱就又更多了...

1、为什么寡头、财阀要讽刺自己呢?

1、电视剧市场本身就是一大块利润,作为寡头、财阀当然要继续垄断。

既然观众爱看电视剧骂寡头,寡头又不可能被观众骂垮,所以干脆自己来投资骂自己的电视剧。

这样观众得到了满足,电视剧得到了收视率,寡头得到了金钱,而现实没有任何改变,何乐而不为?

马克思早就说过了,只要利润够大,资本可以出售勒死自己的绳子。

何况现在这个不是绳子,只是面条而已,根本勒不死自己。什么叫真正的寡头?就是骂自己的市场,他也要垄断。

2、老百姓长期压抑容易大爆发,所幸自己主动给高压锅泄气,避免炸锅的局面。

随便你骂,反正我就是不改,甚至我都懒得掩饰,你骂我?我不在乎。

3、引导观众往错误的方向爆发,自己骂自己,是为了掌握骂自己的方向主导权。可以在关键的位置上,进行错误的引导。

比如韩国电影寄生虫没有展现一点点社会主义革命思潮,更多只是展现小人物的辛酸和对富人生活的羡慕。没有一点对资本主义的批评,换句话说,主动带节奏,是为了把节奏给带歪。

4、通过拍摄关怀底层的影片,进一步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打击政府主权,消灭真正的敌人。

西式民主社会,总统的任期是很短的,根本不可能进行系统性改革,所以只要西式民主制度还在,财阀或者寡头就不可能被清算。

在拍摄关怀底层的内容时候,把西式民主思想往其中进行深度植入,毕竟哪个长期被压迫的底层,又不渴望呼吁民主呢?

但是残酷的历史真相是,因为资本过于强大,所以真正可以力挽狂澜去击溃资本的,一定是苏联那种统一领导的高强度组织,形成钢铁洪流,才能一波推倒资本势力。

而只要老百姓永远陷入在西式民主的话语权体系内思考问题,他们就无法形成钢铁洪流一样的组织,只要是选举政治,资本永远不会输。

毕竟总统是不可以世袭的,但是财阀的公司继承人位置,是可以合法世袭的,这样流水的总统永远无法对抗世袭的财阀、寡头。

5、资本煽动反资本,可以让资本进一步扩张。

最典型的就是叙利亚,西方资本通过策动老百姓对民主、公平的追求,鼓动底层人去砸烂叙利亚的主权政府,一旦叙利亚主权政府完蛋,西方资本就可以长驱直入进行资源、金融的全方位掠夺。

换句话说,资本煽动老百姓对社会不满、对资本不满,全部最终都引导到主权政府的身上,也就是反资本剥削的暴动,甚至可以成为资本扩张的利器。

香港也是如此。

香港废青为什么暴动?因为香港存在严重贫富分化的土壤,但是香港暴徒暴动的对象是谁?是李嘉诚还是几大家族?还是索罗斯?都不是。

香港废青暴动的对象是香港政府,是在努力和资本博弈的中国主权政府。

没有共产主义指导的革命,就是纯粹的破坏力量而已,而这股力量,有助于砸烂国家主权,方便后期西方金融资本进来收割。

6、寡头拍电视剧骂寡头,有助于寡头行为合法化。

美国电影、韩国电影、乌克兰电视剧的尺度都非常大,为什么大?主要是帮助老百姓脱敏。

就是说,原来你觉得垄断很过分,但是电视剧天天骂垄断的寡头,时间长了,社会也没有任何改变,你就习惯了,再也不觉得垄断这个话题很敏感了,已经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了。

世界就是这样糟糕,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这是正常情况等等...

而那些寡头想做更过分的事情之前,完全可以先通过电视剧播出来,不停的骂,直到你麻木,然后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干了,毕竟你已经审美疲劳。

2、资本究竟怕什么?

资本怕的唯一事情,并不是什么骂他,也不是什么揭露、更不是什么民主,资本就怕一件事:主权政府。

在强大的资本,就算是索罗斯这样的量子基金。面对独立的主权政府,被冻结资产,一天约谈好几次,禁止上市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这种对资本有绝对控制力的政府,必须被彻底抹黑。

老百姓想反抗资本?没事,资本鼓励你反抗,反正最后把火往主权政府引导就够了,这样就又可以削弱一次主权政府,让资本获得更大的自由。

什么银行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银行...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类似索罗斯这样的人,人家想的都是,如果政府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政府,甚至成为政府。

比如韩国已经逐渐变成了三星共和国...

所以今天你知道为什么全世界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拼命抹黑社会主义的中国了吧?

因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将人权大于资本利润的国家,我们不仅这么想,还有能力这么做,甚至还能比无序扩张的资本,把经济发展做的更好。

他们为什么攻击我们?因为他们怕了。

中国不需要《寄生虫》、《小丑》、《人民公仆》这些垃圾食品电影,因为我们不需要在电影里面幻想让资本权贵们难堪。

在现实里面,我们是主权政府,我国政府对金融具有绝对的领导力,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无序扩张的资本,自己在物理意义上“跪”了。

既然现实可以做到,何必在电影里面意淫?

为什么资本主义要抹黑我们?

因为我们真能收拾资本。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原文:韩国电影中才能做到的事,中国现实就可以做到


user avatar   wen-yi-f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澳大利亚整个国家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上注册成了一家实体企业。

公司名字就叫澳大利亚联邦有限公司,注册于1933年,地址是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馆,注册人是使馆经济参赞。国徽在美国注册成了商标。

相关信息可以在我文末的链接里看到。

难怪澳大利亚天天帮着美国使坏。不过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说澳大利亚全民都是公司成员,那理论上澳大利亚是不是就没有失业了?妙啊,一招永除失业。

其实这个骚操作就是为了在美国卖证券,在美国资本市场,就算你是一个主权国家,有枪有炮想做生意还是要低头作为一个公司主体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

只是别的国家都通过各种手段绕过了这种监管,澳大利亚身段比较柔软,让注册就老老实实真的去注册了。

sec.gov/cgi-bin/browse-


user avatar   cheng-yi-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说压榨员工的问题吧,这其实主要还是一个管理科学的问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目前中国的外企普遍在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时长上是对员工更友好的(相对于某些互联网企业)。在上海,从互联网公司去外企的人甚至会被当做“不思进取”。再比如苹果对代工厂有严格的用工要求,有很明确的供应商行为准则,并派专人督查,反而是代工厂的台湾老板们为了多赚钱想尽办法逃避苹果的监督机制,比如雇佣学生工人,超时用工,克扣工钱和苹果给的补贴等等……

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国老板开的咨询公司,服务美国华尔街的客户(国际知名大基金)。当时我的工时是远超996的,作为应届生我觉得这正好学东西也挑战自我,但是那些华尔街的客户(追求极致的资本回报,不放过任何机会,贪婪,对知识和成功非常饥渴)却非常在意我们这些底层员工的状态,不仅主动提出提高我们的项目报价,希望我们也能从工作中获得财富和成长,还要求我们公司控制工时,想办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降低离职率,他们自己在电话会和回复邮件时,对大家也都非常礼貌,也会祝贺我们在项目中取得的成功。说实话,所谓“华尔街冷血的资本家”我一点没感觉到,反而觉得我们的美国客户比我们的中国老板更有人情味儿。这就是一种很独特的资本的力量吧(点一下题)。

其实这里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念,一个是客户和供应商共同和成长、一起发财,这样的伙伴关系才能长久,而具有稳定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关系是有长远价值的,这一点任正非也谈到过,他说西方的客户和供应商希望大家一起成长,愿意把知识教给你,也愿意给供应商留利润。应该说这一点是管理成熟的企业所具有的共性。

另一个是“快乐的员工是更好的员工”,不快乐的员工只会按部就班做螺丝钉和“电池”,快乐的员工则会主动为组织奉献,尤其对于咨询这种技术活(互联网也是),员工的创造欲和积极解决工作难题的欲望是非常宝贵的,而这些需要用快乐和满足感去维系。我看过一些部门中层讲强制996制度的坏处的答案,情况基本都类似:原本部门没有996,效率和产出都很好,大家高高兴兴来上班,自从公司强制996,工作效率反而下降,划水的越来越多。其实用这个理论就能很好地解释。

其实,上面这两条,你仔细想一想,资本“人性化地对待员工”,归根接地还是希望你更好地为我做事。外国资本家没有真正拿员工当朋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想办法让员工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而不是盲目压榨员工,更看重个人和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管理科学或者管理技术,同样都是要达成提高企业产出和效率的目的,采取什么方法短期有效?采取什么方法长期有效?为什么有效?有什么风险?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科学问题。

所以,其实目前的讨论环境很奇怪的点在于,我们在这里批判资本,而实际上外企们作为“资本主义老大哥”,“全球霸权资本”,反而对员工更友好。因此,简单将“资本”进行对立去批判,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管理理念,我们的很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是落后的、原始的、甚至奴隶制的。

这个现象背后当然有多种原因,比如文化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有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同时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文化整体比较焦虑(还有很多人在贩卖焦虑),还有我们的法治环境(包括员工、老板、各级政府对劳动法的态度和执行情况),以及工会等社会组织是否存在、是否能够有效代表员工权益,等等。管理科学也是一方面。管理素养其实和科学素养类似,一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是通过长期的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法治建设等社会发展来积累的,管理素养也是这样,类似“组织行为管理”或者“组织心理学”这类知识,在西方管理者眼中是常识,但在我们的一些创业者和土老板眼里,可能就是天方夜谭。

比如说,绩效奖励,或者说考评制度,是管理和激励员工的重要制度,也是为公司发现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机制,那么如何科学地去评价员工呢?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一个员工很有能力,但他的上级领导不喜欢他,给了他不公正的待遇,更上级的领导怎样发现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该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使员工和领导都能获得公正的评价呢?另外,怎样的员工是个好员工呢?员工的哪些能力是重要的?该怎样评估这些能力?如果员工的能力增长了,该怎么发现这些变化?有哪些体系和机制能够促进员工更好地学习成长?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人才会流失、会埋没、会电池化,而中层会拉帮结派,无能的人可能会占据关键位置。所以,本质上我们不仅是在解决员工的公平问题和成长问题,本质上还是希望企业和机构能长久地保持竞争力。就算把资本踢出去,全都国有化了,那还是要有领导和管理者,还是会有晋升和考评,大家照样还是会对官本位的领导和跪舔领导的舔狗深恶痛绝。

除了个体外,还有群体问题,比如怎样的团队结构是高效的,是适合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的?部门和团队之间应当怎样协作和沟通?腾讯的赛马机制大家都有耳闻,政府机构里就没有互相争功彼此封闭的问题了?武汉抗疫经历了那么多教训,学到了那么多经验,为什么大半年过去了,河北省就没学会?这些知识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在部门之间有效流转、沉淀?如果公司或组织出现问题了,比如老板拍板推出的值夜班制度,这个制度没解决问题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员工不满了,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老板不合时宜的政策停掉?要不要向老板和领导问责?公司有相关制度吗?国家有相关法律吗?所以,这些问题不单单是资本的问题,但凡有组织、有群体、有人,都会出现,资本会出现这些问题,社会主义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公司经营会出现这些问题,市级zf领导的防疫抗疫措施也会出现这些问题,谁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谁才是真的具有制度优势。

最后,该怎么说呢,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管理科学,虽然大多数人未必用得到(跟自然科学知识一样),但明白人越多,我们这个社会就越有常识,总归是好的,进步的吧。


user avatar   tan-cheng-zhi-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控制着人性

资本走到哪里,哪里就死尸一片。

所谓的资本让市场正规化,只不过是资本让原本野生的零散的个体全部死绝,只剩下资本扶持的几个巨头,那看起来当然正规了。

鹅把国漫搞成什么死样子,有眼睛的都知道吧。

凭什么还有人就觉得鹅能把网文搞的欣欣向荣?

向荣的永远是资本,万丈枯骨才是散碎的个体。

我现在真的很怕“资本”二字。资本真的太反人类了。纯粹而彻底地逐利。

资本只要看中了一个领域,会飓风般席卷而来,毫不留情掠夺一空,再无情奔赴下一个地方。被掠夺的地方是否寸草不生,是不是就此毁灭,有多少冤魂的嚎哭完全无法引起他的注意。

在资本面前,人性也好,文明也罢,法律规则秩序道德良知,一切都会被无情地践踏得灰飞烟灭。

强大的资本仿佛执行既定程序的钢铁怪兽,能操控着国家机器变成它的傀儡,比如东亚小国的财团对政治和法制的影响力,资本也可以操纵某个领域的生态,比如某岛畸形的楼市。

以前我觉得我们国家还好,毕竟政体在那里,不会完全被资本绑架。现在我却发现,资本成长得太快太强大了,已经快要无法对抗了。

我这段文字没有特指是哪件事触发的感想。其实是看了一部香港楼市的纪录片和文在寅自传后的感想。但如果我没有特指,你却发现你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都能对上我说的这段话。你说,是不是遍体生寒?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独自寻找的路途上,在时间与空间的彼端,我遇到了资本的真身。

它看上去像一条由水元素构成的衔尾蛇,在缓缓波动。

“资本老师,请让一让。”我示意了一下他的身后,“我得穿过这个永动井。”

它的头颅化作富兰克林的形状,流出哑然失笑的表情:“你是第一个称我为老师的人。很有趣。在你之前,无论是在梦中见到我的,还是在直觉上感受到我的,或是……”

“您误会了!”我打断他的话,“我喊的老师是X南话,意思是师傅、同志。”

富兰克林的眼睛明显的睁大了,似乎想看清面前人的长相,然后他缓缓的吐出一口长气。

“你,在主位面被称为默苍离,凡人,没有资格用平等态度跟我说话!”

他威严的凝视着我,像看着一个罪犯。

“作为一个神格,我大度的教育你,敬畏我崇拜我是所有人的义务,人的命运依托我作为载体,人的梦想需要我作为血液,社会的运作依赖我进行沟通,整个人类的进步依靠我的刺激!我无所不能,我无处不在!我控制一切又发展一切!”

我微微的欠身,示意自己听懂了,然后指了指他的后面:“我对这些不在意,我得过去,赶时间,资本阁下。”

“不在意?不在意我的威能?”他勃然大怒,随即他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带有窗口的图像,里面显示着一个长得像王多鱼的人,“让你看一下我的威能,这个人本应在我的护佑下走向巅峰,后宫破千,我现在就让他变成老赖,让他去求着别人当倒插门女婿!”

富兰克林幻化出的手指在图像上操作着,图像中那个王多鱼的头顶,代表信用和财力的光环变得暗淡,在0.2个东之后,那个光环晦暗的如同茶玻璃,然后,破裂了。

我耸耸肩,“资本阁下你很牛,我现在可以过去了吗?”

“你的夸赞毫无诚意,太敷衍了!”富兰克林怒吼。“我会证明给你看!”

他匆匆的翻动菜单,从中调出了若干个头像,“这几个人完全没有任何特长,但我会让他们很快变成巨富!”他喊着,手指翻飞。

“打住吧,资本!”看着这个话唠在这拼命耽搁我的宝贵时间,我实在忍不住了。“你是想让他们去开个小黄车?搞P2P?发个币?”

“你咋知道的?!”富兰克林很惊讶。口音里带了点东北味。

“我知道很多,先生。我知道你可以奴役和异化大部分人;我知道你喜欢用数学、指数和概率玩弄那些以为能控制你的人;我知道你加上复利是这宇宙中最伟大的力量——这是爱因斯坦说的…”我紧盯着他的眼睛,“我知道你的力量超级强大。”我看着他不自觉的流出自恋的表情,“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你不能挡我的路。你必须让开。”

“什么?!”富兰克林的脸扭曲了,“你居然还敢轻视我!轻视一个神,你这渎神者!”

“你不能挡我的路,资本。”我平缓的重复到,“因为你的强大只限于你的奴隶,从长远看,你已经死了,而我,和我侍奉的思想会永存。”

在他让开道路,我从他身边经过的那120分之1东,我轻声跟他说:

“我是布尔什维克,Y派。”

我喜欢看到他想打我又不敢动手的眼神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的5年里,因为工作需要需要深入了解国企改革,认真学习了业内不少学者、教授的研究成果,并和他们中的不少人建立了联系,发现他们中80%的人都觉得国企祸国殃民,对改革前景毫无信心。

其中一位陈姓教授和他的弟子们的看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认为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国退民进是关键原因,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公有制经济放开一个领域,民营经济得以进入,才带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而目前中国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公有企业,并不是因为公有制经济经营有道,而是因为公有企业把持了水电煤等能源领域,垄断了金融、通信等基础资源,这些东西每个企业都需要使用,因为下游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应的消耗,所有上游的公有制经济坐着数钱都能赚得钵盆满盈。

他们还援引美国除了邮政之外,其它所有企业都是私营企业而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案例,认为中国应该全面私有化。

如果我的学习只是止步于此,并且信了他们的言论,恐怕我很难有机会发现,他们说的不错,但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他们指责公有企业垄断国计民生的关键资源导致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恶劣是罪过;后来香港事件暴露出李嘉诚家族垄断了基础资源之后,恶劣的不仅是其它民营企业,而且还有每一个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

他们指责国企贪腐严重,很多钱财进了领导的腰包,领导生活作风腐化,烂透了;后来通过阿里内部的反腐,才知道民营企业并非净土,而且生活作风有问题的蒋凡还毫发无伤地继续被提拔——在国企里,至少还有个停职检查或者调离岗位。

他们指责国企效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员工都在混日子,还有很多关系户;后来进了私有企业,见识了996、见识了职场老手们表面勤奋背地摸鱼,见识了老板如何把客户家的亲戚安排得妥妥帖帖,才知道效率低、难管理这些大企业病并不分国企、民企。

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许多需要人与人接触的公司突然没了生意,有个熟悉的客户告诉我,他们公司短短半年裁掉了50%的人。我跟他们公司很熟,甚至还参加过他们公司的年会,去年年会上他们老板还高调宣称“我们公司2011年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因此裁过人”,我想,为了让裁员不违背他所谓的“绝不因为公司困难而裁员”的价值观,他这次裁员的原因,恐怕得找“该员工工作表现不好”“该员工与岗位需求不符”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了吧?而且我还知道,他们老板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都有房产,净资产不说上亿也有几千万。至少对他而言,他并不愿意为了不给社会输送失业人口而牺牲过多自己的利益。

举他的例子,并不是为了道德谴责,只是想说明私有制在面临困难、硬骨头时就不好使了,这样的时候,只有公有制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资源作为后盾,才能承担起不裁员保障民生,减租金降低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的责任。

而像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潜力的高铁,完全亏本的村村通水、通电、通路工程,以及被西方媒体讥讽为成本过高无利可图的精准扶贫,根本不可能指望私有制能够担当责任。他们最多拿着钱去施舍一通,拍个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宣传片,既自抬身价赚了名声,还可以通过慈善避税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客观来说,全盘的公有和全盘的私有都有极大的毒副作用:中国建国后至1978年的公有制实践已经足够说明,全盘的公有,必然导致全面的效率低下,最终搞得经济濒临崩溃;但全盘的私有,就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社会贫富分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没有调节器,遇到风险、问题、硬骨头资本只顾自保任底层人民自生自灭。

所以真正科学合理的结构,是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利用私有制效率更高的优点推动经济向上发展,更快地做大蛋糕;利用公有制的调节作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并且为风险、灾难兜底。

而所有这些,连我一个外行的人花几个月深入学习都能想明白的问题,陈姓经济学和他的徒子徒孙们会不明白吗?

如果他们明白私有制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不公平,也明白公有制在危难时候的兜底作用,却还是鼓吹废除公有制,全面私有化,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他们为私有制和资本家代言。

资本家掌握了资本,除了通过资本垄断获取更高的利润,还会进一步收买媒体、学者,为他们进行舆论造势,也用局部的真相和似是而非的理论的给不明真相的大众洗脑,甚至还会试图渗透进国家整体内部夺取法律的修改、制定权,永保资本江山永固。

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我敢肯定地说,我在开头第一段提到的,80%的人都觉得国企祸国殃民,对国企改革前景毫无信心,说明资本不仅给普通民众洗了脑,而且要么给高级知识分子们洗了脑,要么收买了他们。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相关回答】国有企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司经常会报废一些样品。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几年前,研发部门的小仓库报废的是一批顶级车载音响喇叭,时间太久记不清楚具体用在哪些车上,大致是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和玛莎拉蒂,好像还有一些奔驰AMG之类的。都是品牌前装,很多超跑和超豪华轿车上的单元和家用对应品牌的HiFi/HiEnd音箱的喇叭技术基本上一致的,只不过可能尺寸略有不同。例如B&W用在鹦鹉螺和一些高端HiFi音箱上的钻石高音和所谓的凯夫拉中音,车载的B&W也是差不多的,甚至因为要满足车规标准单元成本可能比家用HiFi的还要高一些。那一次报废了不少好喇叭,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报废的理由仅仅是仓库空间不足,要腾出一些地方。我当时还特地调侃了一下喇叭部门的工程师,问他们这么好的东西为啥不自己留几个。他们说道:这东西有啥可留的,多占地方,真想要我随时给你做几个,还能做更好的“特供限定版”。

还有一次,公司内部打扫房间,报废大批量音箱和单元。有很多JBL的旗舰低音单元,成本很高并且声音很好。这里可以简单补充一下成本多高,如果都以成本价计算,大概一个低音单元可以买5个森海塞尔HD800S甚至更多。几个同事基本上用螺丝刀和脚先把这些低音单元的盆破坏,我也跟着上去踹了踹。边踹我就边想,这就是一些发烧友朝思暮想的高端发烧器材。即便是这些音箱和单元平时没有报废的时候,也基本上是无人问津,有的时候偶尔走路被绊一脚还嫌占地方。之前还经常有人问谁要,有些甚至是被砍掉的项目,但是声音用料都很好,结果根本没人愿意要,当然,原则上也不允许。

这还是一些售价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的高端音箱系统和旗舰单元。如果是耳机。。。之前公司里有个部门,预算充裕,经常买一些耳机,因为今年预算没花完明年就可能缩减,这个稍微在一些公司上班的人都应该明白。买的耳机至少都是HD800S以及以上价格区间的,平时也就听听噪声,大部分时间都是随便一扔。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像耳机这种,绝大多数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最低端最廉价效果最差的声学产品之一,却被那么多人认为是高端艺术品,认为是有钱人的象征是奢侈品,甚至被一些发烧友认为神圣不可侵犯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外星科技。

我本人不是经济学专业,也不是很懂马克思的资本论,只听说过一些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概念。但我觉得音频行业的很多东西就是典型的一个把廉价的垃圾快餐包装成珍馐美味的营销运作,本质就是资本运作。

资本的强大力量把一些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扭曲了,并且使其乐在其中,无论讲怎么样的事实证据和科学原理都不可理喻甚至适得其反。甚至我在两年前简单说了下耳机行业的实际制造成本,会有大批量的“发烧玩家”自发的为耳机厂商辩护,即便他们对这个行业基本没有什么了解。

这大概就是“资本的力量”吧。

写到这里一时兴起,又想起来前段时间讲过的现任JBL级别最高的工程师,前苏联的Alex博士。

其实行业内还有一些同样优秀的苏联声学专家。我想假如苏联没有解体,Alex博士和其他苏联杰出的声学人才,也完全有可能在苏联做出和JBL一样优秀的监听音箱和HiFi音箱。

但我同时也相信,社会主义的苏联绝对不会像“资本”那样去炒作HiFi。

又想起之前别人跟我讲过的B&W日常被收购,以及麦景图被世霸收购等等操作。其实Sound Unit收购和卖出一些品牌,是和华尔街有关系的,有人专门操控音频相关板块,每一次收购出售都会得利。包括三星收购哈曼也会有些华尔街在背后的影子,甚至很多人所不了解的,音频行业的供应商也有一些隶属于美国的一家投资控股集团。我个人的理解,商品的本质之一就是资本,而HiFi不但不是出淤泥而不染,反而是资本力量非常强大的领域,操控的不止是购买行为习惯,也包括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是对现有科学的认知。


既然看到一些人那么热情,我就再补充几句。

有人再说研发费用。可是一款HiFi耳机的研发费用是多少,有谁能说得具体些?均摊到每个产品上又是多少?又有人在说技术,可如果是对于一款消费类产品又有多少技术呢?又有多少真正得技术垄断呢?如果真的能垄断,为什么市面上这么多厂家都能做耳机,而且有不少厂家都可以做出还不错的产品呢?这里我可以再引申一下,就算“垄断”也是IMAX、杜比之于高端影院,哈曼之于前装车载市场,而哈曼在车载音响的核心技术优势也并不是扬声器单元。也许还会有人说调音,我本人之前一度就是专职做主观调音的,但是我们的工资并不见得有多高,至少肯定没有一些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的人想象的“调音占很多成本”那么高。其实从公司层面上来讲,绝大多数人都是螺丝钉。真正的核心是品牌。尤其是消费类产品,品牌和营销是第一位的,ID设计也就是外观是第二位的,声音能排到第三就不错了。而很多人所追求的,是资本营销出来的一些概念,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一些事情。或者说他们实际所追求并得到的与他们想象他们所追求的是两回事。

一年多以前我就说过,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个技术主导的行业,而是一个营销行业是一个“奢侈品”行业。有技术懂听音可以做出好产品,但好产品不见得卖的好,尤其是对于消费类领域。很多人都在以价论声,讨论的也大多是xx牌xx价格。这从侧面印证了我前文所讲的,资本对于一些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user avatar   yu-she-88-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资本可以操控舆论,随意买热搜控风评。某浪微博等很多平台都可以买热搜,这意味着你所看到的所谓“热点”,有时只是资本们为你策划的符合资本口味的“热点”。而且,现在很多大型集团、公司旗下都有传媒公司,更深入的想,说明资本可以给你任意灌输他们认为对的观点。


2、资本可以猖狂的为骗子撑腰。比如某度的竞价排名。谁能想到,堂堂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却净干些龌龊事,前几年各种变卖疾病贴吧吧主之位,现在更是成天明目张胆的为骗子打广告。

你能想象搜索官方网站、联系方式,某度却给你推送骗子是种什么感觉吗?

你能想象搜索一下疾病,结果搜出莆田系是多么绝望吗?

资本做起恶来,真的是毫无底线可言。


3.资本可以创造节日,比如双十一,双十二,618等。

站在经济学角度、国家发展角度来讲,这些行为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资本借助这一东风收割钱包的本质却没有改变。从某种角度看,资本的力量真的很强,为了在消费淡季赚钱,可以直接联合起来无中生有出一个人造节日。


4.资本可以在影视圈里呼风唤雨。

资本可以造星,比如某晗、某亦凡、某颖、某热巴等一大票人。还可以带资进组,可以掌握演员的生杀大权。

甚至于猖狂到敢于在平台控评,我就问一句,你们之前看到过这种诡异的评分模型吗?这™简直是资方赤裸裸的诈骗!

具体可以看下这篇回答,写的相当精彩。


5.资本可以无视法律。

国外有合理合法合规暴毙的爱泼斯坦,你不体面,自然有人帮你体面。性奴岛是什么?人家可都是上流社会,怎么可能去做这种事。

国内有人尽皆知的996。《劳动法》?不好意思,有时候官方为了大局也要睁只眼闭只眼的。君不见马云说了996是福报,官媒也只是弱弱的反驳了一下?只是,251是不是就太过分了?

6.资本可以影响政局。

美国参议院、众议院、白宫等地方,常年有一大批游说集团在工作,通过政治献金、许诺报酬、威逼利诱等引诱议员,影响决策。

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1996年,俄罗斯总统换届选举,各金融、工业集团在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撮合下,联合起来支持叶利钦竞选。叶利钦竞选成功后,别列佐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

相比而言,我国还好一些。

中国自秦汉以来,统治者一直坚持打压富商大贾,并极力削弱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毕竟吕不韦们太可怕了,居然可以决定谁当一国之君。

前两年有人头脑发热试图挑战官方,然后他的集团短时间内就被大放血,儿子后来也被挂上了限制消费名单。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能轻松定个小目标的角色,现在却连儿子几百万的债务都还不上。


最后给你推荐一些认清【资本】的资源:

B站up主【巫师财经】:新星up主,主讲资本,不到10个视频,3个月内涨粉130W。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中科院出品。
《资本的力量》:央视财经频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制作出品。


最后,欢迎点赞收藏。

——————

2020.9.5,评论区有人指出,出版社一般归国家控制,私人资本很难开设。经查证属实,故对第一点中,“现在很多大型集团、公司旗下都有出版社、传媒公司等”一句进行了编辑修改。在此向大家致歉,非常感谢指出谬误。


user avatar   nong-dai-jian-kuan-zhong-bu-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公公和国民老爹,因为一两篇文章和几句话莫名其妙就悄无声息了。还有那啥啥地产大老板,搜都不能搜了。

我这时候开始感受到所谓的“资本的力量”也不过如此。




              

相关话题

  如果我国首都在南方,北方的经济发展会怎么样? 
  当代青年如何对抗消费主义和资本家的剥削!? 
  福建幼儿园小朋友深夜做核酸不哭不闹,核酸阳性小朋友独自背行李接受检查,想对这些懂事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如何看待“男子亲子鉴定儿子非亲生,诉至法院获赔62万”的新闻? 
  如何看待香港限制非本地儿童疫苗配额? 
  如果地球OnLine可以氪金,那能做到什么? 
  为什么人可以在游戏中取胜,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何看待《衰落中的日本》? 
  废青是些什么人? 
  在美国说「美国不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 PiuQiuPiaQia 社团高开低走了?
下一个讨论
2022 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 56 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看电影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