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发现自己做事的动机都是取悦别人,应该如何改正? 第1页

  

user avatar   luo-lin-34-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好,当发现自己做事的动机都是取悦别人时,你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没有了别人的赞赏和肯定,你的生活似乎完全没有方向。别人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这会导致当事人产生极强的无助感,对行动疑惑,对未来迷茫。因为你没有给出更多的细节,我只能从一般心理的角度谈谈看法。

每个人都有赢得别人赞赏的动机。这是我们自尊的来源。我们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激发自己积极行动的动机。在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愿望和要求,会内化成我们自我要求的一部分。比如在婴儿时期,对父母力量和意愿的理想化,会内化成我们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而青春期对榜样的崇拜和学习,构成我们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对他人赞赏过度寻求,很可能让我们无法建立真正稳固和整合的自我。

心理咨询中,总结一类来访者,具有他人取向的心理模式。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有着维持和他人关系的强烈动机。为此,他过分关注他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不惜忽视自己的感受,压抑自身的意愿。他们可能的模式有

1、屈从别人。为了避免他人不满、报复或遗弃自己,他们会过分屈从于他人的控制。结果是抑制自己的兴趣意愿,压抑自己愤怒等负面情绪。他们会出现情绪不定、行为冲动,严重时可能出现躯体化症状。

2、自我牺牲。过分关注如何满足别人的需要,不惜牺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满足感。这可能源于对别人负面感受的过度敏感,渴望和有知觉需要的人保持联结。

3、寻求认可。过分关注他人的称赞、认可和关注,不惜牺牲发展稳定、真实的自我感。他们的自我标准可能是过于外界指向的,比如外表、金钱、成就等外在的社会认可。这让他们在重大生活选择中,往往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导致不满意不可靠的结果。

这类来访者心理模式的形成原因,如果从成长家庭中寻找原因,通常是源于童年家长对孩子“有条件的接纳”。孩子感到家长不是无条件地认可自己,为了获得更多、爱和关注不惜压抑自己的某些方面。这样家庭的价值观是,父母的情感需要和愿望,比儿童的需要和情感更重要。为了取悦父母的情感需要和愿望,孩子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和内在倾向,内心的情感并没有真正得到满足。为此,孩子形成了寻求赞许的虚假自我,却让真实的自我压抑而脆弱。

如何改变这样的心理模式?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要让来访者明白,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引导让当事人体验自己的真实需要和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珍爱的东西,明确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当然具体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很多,比如通过行为实验探索自己的天性,学会适度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不赞同,学会明确自己能给予的东西并设限,学会选择能够合作而不是控制的伙伴,学会如何直接合理地表达自己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自信训练。这些技术都是需要结合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欢迎楼主提供更多的细节,可以更针对性地讨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欢迎点一个赞。

心理咨询预约:发送预约表(心理咨询协议.docx_免费高速下载)到astoryofheart@163.com

微信公众号:szhswx




  

相关话题

  你曾见过最恶心的场景是什么? 
  女子与男友吵架后花 6500 元购买「失忆水」被骗,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失忆水?卖家需承担怎样的责任? 
  告诉别人我现在要努力好吗?为什么? 
  有心理疾病的人适合通过学习心理学来自救吗? 
  如果这个世界不能说谎,说谎就会马上死掉。那么这个社会会不会很和谐? 
  发现妈妈情人很多,其中一个比她小二十岁,还是我表叔,我该怎么办? 
  申请美国大学失败,心情很差,怎么办? 
  读书突破一万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你的童年,是否也遇到「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一些人的所有账号的昵称都使用一个? 

前一个讨论
2016年8月,唐纳德·川普还有获胜的希望吗?
下一个讨论
古罗马时代,古希腊是怎样的状态?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