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装甲步兵提供:
更短的冲击发起距离(卡车运输的摩托化步兵单位需要火线在3到5公里外下车,装甲步兵的下车距离可以在400米以内,甚至乘车冲击);
更大的携行重量(各国装甲步兵普遍携带超量的反装甲/破障武器,即所谓“不占编制,人手一只”的东西,编制内武器弹药重量也普遍超过摩托化步兵)
即时火力支援(步兵战车普遍装备机炮/用于攻坚破障的低膛压火炮/ATGM)。
提问者显然没有搞清楚机械化步兵是如何战斗的,对地面战斗是怎么进行的完全不理解。
在装甲部队出现的早期,人们就发现,没有步兵保护的坦克乱冲乱撞很容易被各种反坦克武器击毁,而且坦克占领了一个地区需要固守等待后续部队跟上时如果没有步兵,防御战也很难打,所以就开始考虑如何让步兵跟上坦克的行军速度。
所以,不是说坦克很强了,要装甲车干嘛,坦克必须在步兵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战斗力,而要让步兵配合,就必须让步兵跟上坦克,怎么跟,乘什么跟,这就是一段摩托化/机械化步兵的发展史。
最初想到的办法是卡车,让步兵搭乘卡车。但是大家都知道,卡车没有越野能力,在脱离道路的情况下无法跟上坦克。这个办法不好。
然后是二战中德国、美国使用的半履带装甲输送车。这个车显然比卡车要好,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也有一定的装甲防护,侧面能挡一挡轻武器弹药和炮弹破片。但是半履带车继承了履带式和轮式车辆优点的同时把缺点也一并继承了,生产成本也不低,所以战后出了以色列还在用旧货外,其他国家基本不用了。
这里要说一下苏军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坦克搭载兵。苏联对摩托化步兵如何伴随坦克的思考并不晚,但是早期,也就是图哈切夫斯基时期非常粗糙,这位“红色拿破仑”也是想到哪里是哪里,认为给摩托化步兵搭乘卡车就行了,卡车战时可以从民间动员。等战争爆发后,苏军有限的装甲战斗车辆生产能力优先要保证的是坦克的生产,即使是最简陋的T60、T70轻型坦克也要比“装甲输送车”更急需,所以没有精力去专门开发,那么步兵如何伴随坦克作战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步兵直接搭乘坦克。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办法其实很普通,其他国家军队也用,并不是苏军草菅人命,这是苏军在二战环境下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办法。而且坦克搭载步兵数量也是有条令要求的,不会塞得满满的。
到了战后,兴起的是装甲输送车,APC,比较典型的产品是美国的M113装甲输送车,这个车全履带底盘,铝合金装甲车体,有一定的涉渡能力,能在行军中给步兵提供比较好的保护,可以看成是一辆有装甲、能越野的“公共汽车”,载着步兵跟着坦克进攻。
苏联在二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机械化兵团战斗经验,也认识到给步兵配备装甲输送车的价值,但是考虑到苏军庞大的规模,以及在战时尽可能不挤占坦克生产资源,苏军选择了比较简易的轮式底盘。最早的BTR-152其实就是加装了轻装甲的越野卡车,BTR-60其实可以看做是两台卡车发动机并联+两套并列的卡车传动,八轮,苏军考虑的是在满足基本战斗性能的前提下更经济,能动员卡车生产线生产。
但是,装甲输送车说到底还只是一辆有装甲防护的公共汽车或者卡车,只能运输步兵,步兵战斗就得下车。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步兵典型的战斗方式是乘车成行军纵队前进,到达进攻出发线附近时步兵下车,展开成战斗队形,和坦克一起发起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步兵必须在进攻出发线外就下车,要经过一定准备后才能和坦克一起冲,反应比较慢,冲击速度也慢,而装甲输送车最多跟在冲击的步兵和坦克队形后面,用车载机枪掩护步兵,更多的时候甚至是远远跟着,并不能真正参加战斗,从这一点上来说,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步兵和乘坐卡车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下车后才能战斗。
那么,能不能让步兵乘车战斗呢?划时代的步兵战车IFV就出现了,跨出这一步的又是苏联,BMP-1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能直接参加战斗,在行进中展开放下步兵,和坦克一起冲击,用强大的车载火力和敌人战斗,在使用核生化武器,或者敌人抵抗薄弱立足未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放下步兵,步兵乘车冲击,极大提高了冲击速度。
装备步兵战车后,机械化步兵的战斗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纵队行军转换到进攻时步兵战车不必在进攻出发线外停车放下步兵,而是可以乘车展开战斗队形,和坦克一起冲击,冲到轻武器火力射程,需要步兵下车时步战车可以低速行驶,步兵从后门鱼贯而出迅速展开,战斗结束后跳上车就可以收拢部队继续行军。
推荐这个短片,片中对步兵战车的战斗方式描绘得比较好。
@星河极光 说:
步战车和装甲运输车是两码事,装甲输送车没有炮塔,一般的自卫武器除了在车体上开的射击孔以为就是一挺机枪;步战车都有炮塔而且火力要强大很多。
这个话对,也不对。
对的是步兵战车的确有炮塔,火力比装甲输送车强很多,但是,是不是说装甲输送车加了炮塔加了火力就是步兵战车了呢?不一定。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这个车是西德陆军50年代装备的,履带式底盘,装甲防护也能抵挡轻武器弹药,还有炮塔,装一门20mm莱茵自动炮和一挺7.62mm机枪,还能搭载5名步兵。你说它是装甲输送车还是步兵战车?
其实它还是装甲输送车,哪怕它有炮塔。因为这车的车体布局不合理,发动机是后置的,步兵搭载舱在发动机和炮塔之间很狭小的空间里,它也不像苏联后来的BMP-3步兵战车和BMD伞兵战车那样动力舱侧面或者上方留出了步兵上下的通道,所以它只能在进攻出发线外停车,让步兵从车体上方舱盖内爬出去,展开队形冲击,使用方式上还是装甲输送车。
还看到有人说: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们很多战士把自己绑在坦克上行军,遭遇越南人伤亡很大。如果那时候有步兵战车,会减少多少牺牲
这个事情 @cpcliusi 大佬说过很多次,这是一次个别战斗的教训,主要是没有经验,坦克上搭载人数太多,之前又没进行过步坦协同、搭载坦克的训练,怕掉下坦克,就用绳子捆绑,遇到遭遇战时来不及下车吃了亏。后来的战斗中,坦克上合理搭载,不打死结捆绑,遇到战斗及时跳车展开,就没吃过亏。这个个别的战例不能反复拿来说事,也不能证明“有步兵战车伤亡就会少很多”。说实话越南那种地形,即使搭乘步兵战车行军,也挡不住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的偷袭。
所以回到提问者的问题,现代陆战是坦克、炮兵、机械化步兵多兵种合同作战的,不能但看一件武器炮粗不粗,装甲厚不厚,打仗不是打红警。步兵为了跟上坦克,载具经历了卡车——半履带装甲输送车/直接搭乘坦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的演变,从仅仅满足于运兵,到有装甲保护地运兵,到直接乘车战斗,步兵战斗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老家流传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个人是当地练武最厉害的,就想去考武状元。当然,武状元得进京考。那时候赶路就是带大饼作为干粮,这人一顿要吃十块大饼(直径至少超过20厘米)。一路走到山东,在一处店家吃饭,只见隔壁桌的大汉掏出30块大饼。这人吃完饭以后就往回家的路走了,京城不去了。
为什么呢?连吃都吃不过人家,是打不过的。别人的饭量是你的三倍,力气就一定比你大很多。
有人说力气大就了不起嘛,拳击、柔道、摔跤为什么按重量分级,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重量大的就是有优势。可是,武状元是不分重量级的哦。
顺便说,一个人的饭量是跟运动量有相当大关系的。我家的小学生锻炼完可以吃多少呢,小点的鸡一只。这只是荤菜,还是要吃饭和蔬菜的,尽管少一点。如果今天做一天作业吃多少呢,两三块带鱼足矣。
鸡就是这样的一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