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的咖啡这么贵?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咖啡本身的成本非常低,我舅舅曾在云南思茅种过十几年咖啡,树上摘下来的生果就是几块钱一斤,这里面还包括了采摘人工费这个大头。

生果摘回来当地只能去壳,也就是去掉外面那层红色的果肉,去完果肉剩下果核,也就是生咖啡豆。当年雀巢公司有过收购保护价,十四块一斤,忽悠了大批人圈地种咖啡,但没几年,保护价就取消了,我舅舅那些年出货的价格基本是11-12块左右。也就是说,圈一百五十亩山地,起早贪黑与世隔绝忙一年,到手也就十几万,甚至还没有,所以从08年开始,我舅舅就不干了,因为没意思。

大公司把生咖啡豆采购回去后,最主要的加工程序就是烤熟,这个过程生咖啡豆的重量损失其实不多,因为咖啡豆非常硬,烤的过程体积基本不变化,就是水份蒸发。但烤制这个技术较复杂,种植户无力掌握,所以咖啡豆的利润基本都是被加工公司拿走,但即便这样,熟豆的批发价也就三十块出头。通常10-15克咖啡豆就可以冲一杯咖啡,换算下,一杯咖啡的成本其实一元不到。

但为什么我们喝咖啡感觉贵,这其实是个理念问题,西方人认为咖啡=食物=产品,我们认为咖啡=休闲=服务,换言之,一杯咖啡的成本并不是其自身成本,而是附加服务的成本,例如沙发,冷气,WiFi,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的咖啡价格是合理的。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过去咖啡作为一种帕来品,除了作为饮品消费外,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一种中产小资所热爱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这可比单纯卖饮品“咖啡”贵得多。

很多中产小资文学里都描述了开一家咖啡馆的梦想

淡黄色的灯光暖暖地落在棕黑色的实木桌面上,抬手轻啜一口刚刚现磨冲泡好的意式咖啡,望着落地窗前忙忙碌碌的行人,下午三点的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将沙发上的你晒得暖暖洋洋的,慵懒地小憩片刻,咖啡馆开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于喧嚣中独处几分安宁。放上自己喜欢的几本杂志和书,烘焙一点面点小蛋糕,时常三五好友会面交谈。

可实际上了,咖啡店倒闭速度爆表,新手开一家倒一家也就罢了,连锁店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为什么?

一句话,价值回归

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其价值回归是指咖啡价格和其作为普通饮品内在价值的严重背离后,咖啡价格降低至其最初价值的过程。

虽然题目是写的是“为什么中国的咖啡这么贵”?

但是现实是咖啡确实不便宜,但是过去更贵,相比较于二十年前的物价,当年一杯并不正宗的咖啡更贵。

现在反倒因为咖啡在中国不但普及,从咖啡机到咖啡品种,从正宗的咖啡豆到挂耳咖啡,再到速溶咖啡这样的咖啡型饮料的大力普及。

咖啡的价格相比于二十年前的,绝对是价值回归了一大截。

这里面既有国产咖啡军团,比如云南咖啡的种植普及,还有大批个人咖啡店、连锁咖啡店甚至是便利店咖啡的充分市场竞争,导致咖啡价格越打越低。

近些年来,即使是过去昂着脖子的星巴克,也是一方面急于下沉市场,另一方面学着竞争对手某幸发发各种优惠券变相下调价格。

从市场的咖啡商品发展历程来讲。

咖啡早就从一种小资小说里的“神造物”走下了神台。

除了三合一的速溶咖啡这类咖啡类饮料的冲击外,这十年来自动咖啡机、全自动咖啡机、胶囊咖啡机都各自热闹过一阵子。

咖啡早就从一种笼统的小资幻梦般的意象,逐渐具象化、细分化、专业化了。

现在市场上的年轻人讨论咖啡,越发的专业起来,更喜欢谈咖啡豆阿拉比卡还是罗布斯塔?

谈谈咖啡豆处理是日晒还是水洗亦或是半水洗?

谈谈每款咖啡豆的酸度、醇厚、苦度、余韵,再谈谈每款咖啡豆的冲泡要求。

零零总总,分门别类。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这是把喝咖啡回归到事情本来应该的位置上来,学术一点叫价值回归。

简单直接一点,就是把咖啡当做一种饮料,更加关注它的功能价值而非小资文学中种种的玄乎其玄的幻想。

比如这款咖啡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咖啡

看看具体指标:

咖啡豆产区——出产地埃塞俄比亚属于热带,也就是咖啡喜欢的温度较高的咖啡带地区。(咖啡树生长于以赤道为中心,称之为咖啡带的热带或亚热带各国农园 之中。 咖啡生产地大部分颁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即热带或亚热带赤道以 北25度及赤道以南30度。

咖啡豆品种——阿拉比卡,特点:咖啡果实比较小粒,咖啡风味特殊且出众,香气迷人,果酸味道鲜明清亮。

耶加雪菲的产地海拔1850米-1950米——海拔较高,日照充足。

处理方式——厌氧日晒方式。日晒咖啡豆保留了热带水果的果酸甜感,自然醇厚,风味层次鲜明,给人味觉的感观十分丰富。

品质级别:G1级Heirloom原生种咖啡豆

烘焙度:中浅度烘焙:果酸味明显突出水果和花果香气酸质明显上扬,口感干净明亮。

咖啡豆风味描述:红茶玫瑰、草莓、芒果、红酒、红糖、余韵细腻

咖啡豆味道的四个维度:酸度:4.5;醇厚:3;苦度:2;余韵:4。(5最高,1最小)

仔细阅读就可以知道你喜欢的咖啡豆种类如何了?

连冲泡都嫌麻烦的,可以考虑直接采用萃取液,撕开后倒入热水或者冰水,连冲泡过程都省了。推荐加椰汁,做生椰拿铁喝。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BZ定位定坏掉了。最终既坑了咖啡店,也坑了消费者。

咖啡普及,是从星巴克开始的。当时星巴克授权,大陆北,由伊藤洋华堂经营,大陆南,由卖方便面的统一企业经营。大陆南方比北方容易接受西洋事物,所以大陆人喝咖啡的思路,基本上是台BZ教的。

统一企业把美国的普通商品,定位成奢侈品卖给大陆人。然后,大陆消费者觉得,这个价钱,不坐在店里就亏了。而且,坐得越长越赚。结果是,人均需要承担的门店租金很高。

现在,便利店咖啡产生,会不会把咖啡店的价格给竞争下去?不会。而且正相反,分流了 takeaway 的消费者 (抱歉,“外卖”概念被 delivery 占了)。所以,给咖啡店留下的,更是誓把牢底坐穿的消费者。所以,咖啡店就是倒闭也没空间降价。


user avatar   luo-yi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家在苏州开过咖啡店,特意咨询了一下家人。


我们店卖的咖啡成本在每杯2人民币左右,这是单算咖啡豆成本,不包括房租、机器、人员的成本等。价格在25元左右。用的是混合豆,即各种产地的咖啡豆都混在一起(不论中国还是北美,要是咖啡名字里没有提产地,那它肯定就是混合豆做的)。


这个定价主要考虑的是店里空间和时间的使用成本:一张桌子两个人如果产生不了五六十元的消费,坐一下午我们肯定就亏了。这25元相当于一种起步消费。


廉价的还过的去的咖啡在中国是存在的:各种便利店、面包店、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的咖啡就在10元左右。但就目前来看,他们还打不过星巴克。


咖啡在中国卖的贵的原因非常简单: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喝咖啡还只是少数人一种新鲜的体验,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商家可以在咖啡产品上堆积附加价值——优雅的环境,高档的咖啡豆,有情怀的咖啡师。如果哪天中国人喝咖啡变得和喝豆浆一样流行,那么遍地都会是阿姨在卖3元的咖啡。


在中国10元一杯的咖啡还是可以做的。那就不能有环境,在人流量巨大的地方用流动车辆或者奶茶店那种模式销售,顾客买了就走。实际上也有人在做,包括7-11、麦当劳等,但没人爱喝。因为待在优雅的环境中是中国人消费咖啡必不可少的需求。与之相对,北美的咖啡店一般强调简单、迅速、实惠、(难喝)。



有趣的是,中国咖啡业现在其实是在更加精英化贵族化的:一大批手冲咖啡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席卷了一线城市。他们都在菜单里标明咖啡豆产地:肯尼亚、危地马拉、或哥伦比亚,价格一般不会低于60。星巴克也在自己的旗舰店里推出了手冲咖啡。而北美那种低廉、快捷的咖啡店在中国却举步维艰。这说明咖啡作为一种高附加值奢侈品在中国是成功的,所以商家在想方设法把咖啡做的更加高端、精致,而不是薄利多销。



高端咖啡的鉴赏本质上只是一个小众爱好。大多数欧美人只是麻木地喝着便利店里廉价的用混合豆泡制的咖啡,哪有什么手冲、虹吸、冰滴。而在中国,咖啡鉴赏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正在中上层中流行,但咖啡本身却没有变成北美那样的国民饮料。

——————————
附:我家咖啡店的大众点评链接:
玖咖啡,★★★☆,¥50/人,金阊区咖啡厅,虎丘路和园路口
m.dianping.com/appshare
没错我们也做炒菜…都是为了生存。港式茶餐厅不也卖烧腊吗(´・ω・`)




  

相关话题

  有哪些有意思的经济学之「谜」? 
  请从个人感受来评价一下奢啡咖啡? 
  刘慈欣按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幻想科技高度发达,出现了终产者,终产者是否会出现呢? 
  牛奶宁愿倒了不给穷人,那么房子会大降价卖给穷人吗? 
  有哪些经济学理论可以用在谈恋爱上?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领域有哪些经典的研究或综述? 
  七百块钱怎么创业? 
  关于「合同理论」有什么科普类书籍吗?这一基础理论有哪些实际应用? 
  酒店 2 点退房,续住到 6 点是半天房费,超过这个时间是全天房费,酒店为什么会采用这个计费方式? 
  什么是「效用」? 

前一个讨论
研究生毕业去做空乘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新加坡未来发展有几种可能?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