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更新:
由于7月1日起合宁、合武铁路提速250运行的影响,经由沪汉蓉线的部分动车组运行时间下降,票价略有提升,但程度都不大,可能由于避免跨线车对其他线路运行图造成冲击,很多车增加停站或在车站各种耗点。沪蓉昼间动卧D954也只是勉强跑进13小时,与著名绕路车G1976的11小时28分钟仍有较大差距。杭蓉D2262/3/1/4改用CRH1B运行,停20站全程13小时19分钟,仅比原来少1小时 。另一列车D2222/3/1/4提速后停站居然增多了,全程共停26站(杭州至成都共41站),光在宁杭客专上就有6个停站,时间与提速前持平,14小时23分钟。
此外,文中提到的沪蓉车K1158在合肥-南京区间改走芜湖、马鞍山一线(即上世纪建设的“华东第二通道”一部分),为动车组腾出位置。
-------------------------分割线---------------------------------
以下是原回答:
谢邀
以成都为中心提三个例子:成都-重庆,成都-上海/杭州
成都至重庆有三种:
走法1:成渝客专的G8533等一票G车、C车;
走法2:成遂渝铁路的D2222等D车以及普速车;
走法3:老成渝铁路已停运的K139次等普速车。
成都与重庆作为西南地区两大区域中心城市,两城之间有很大客流需求。不过在重庆还未成为直辖市前,四川的两大铁路枢纽应为成都和达州,达州作为东北方向的出川咽喉,拥有超过重庆的铁路枢纽地位。但重庆成为直辖市后,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沪汉蓉线(宜昌-利川-重庆段)全线贯通后,达州地位急剧降低,现今已无法对重庆枢纽的地位造成威胁。而“八纵八横”和“十纵十横”时代的到来,使得重庆有机会建成十字型甚至米字形铁路网,大有超过成都之势。下面讲下成都与重庆之间的铁路联系:
成渝之间拥有三条铁路线,其中1条客专(成渝客专),1条混跑(达成-遂渝),1条普速线(老成渝)
先说下老成渝铁路。老成渝线最初的规划始于当年清政府的川汉铁路计划,因詹天佑身兼京汉和京张铁路的工程职务,川汉铁路四川段的测绘工作由来自广东的工程师胡栋朝进行勘察,确定了四川段的线位,但保路运动后停工。与百年后才建成的宜万铁路不同,成渝铁路于1937年3月21日举行开工典礼,由四川省政府(刘湘)与国民政府共同修建,后又因抗战停工。解放战争后,邓小平率领西南军区(原中野、第二野战军)工兵部队以国民政府时期遗留的路基、桥墩等基础设施继续建造,于1952年通车,成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由于技术所限,由成都站至菜园坝站全程达505km,远大于两地之间270km左右的直线距离,虽已电气化且完成自动闭塞、无缝钢轨改造,由于路程过长,现无运行成渝铁路全程的列车,部分列车经内江至宜宾支线运行,如K1273次经成渝、内六线至贵阳,再经沪昆线至杭州,全程47小时(经沪汉蓉线、宁杭客专至杭州的D2221/4、D2261/4需14小时半,经沪汉蓉线、九景衢铁路至杭州的K530次需30小时,关于此三者后面将予以详述)。
满足题意的列车集中在成遂渝线与成渝客专上。
成遂渝线由达成线遂宁至成都段、遂渝线组成,设计时速200km,遂渝段限速160kph,部分区间上下行线路分开,属于四纵四横的“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八纵八横“沿江通道”(注意非传言的沪汉蓉二线)2009年9月第一次开通了成渝之间的动车组列车,由CRH1A担当,可将两地之间的旅速压缩至2个半小时以内。此前两地居民饱受交通联系不便之苦,成渝铁路全线运行时间太长,汽车方面,成渝高速公路为四川首条高速路,和铁路走线大部分一致,由于建设年代早,路程长(340km),路况差。即使走稍好一些成遂渝高速公路,菜园坝至五桂桥大巴车的全程运行时间也在4小时以上,动车组列车的开行极大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答主2009年12月第一次乘坐该线动车组,惊艳于如此漂亮、高速的列车,成都与重庆之间坐大巴摇晃一下午的日子一去不返。时过境迁,被380和400“惯坏”的我们对CRH1A逐渐开始嫌弃,遂渝段160的速度常常让人抓狂(大雾)。
经由成遂渝线的列车大部分是跨线的D车,也有部分KTZ。跨线车主要是成都东经沪汉蓉前往汉口以东居多,大部分停靠重庆北站北广场。前往广州、福州等华南方向的列车已改走成渝客专,停重庆西站。例如D2205/8成都-上海虹桥,停靠遂宁、重庆北;D1808成都东-广州南,停靠遂宁、潼南。西成客专通车前,成都的进京G车全部经沪汉蓉线运行至汉口上石武客专。现今该线已无图定G车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兰渝铁路重庆北至渭沱段与遂渝线并行,沪汉蓉铁路的“名号”在该段属于兰渝而非遂渝,遂渝动车组在该段于兰渝线上走行。过了渭沱后两者分开,兰渝继续前往南充、广元、兰州方向,遂渝前往遂宁、成都方向。
沪汉蓉线有个特点,成都-重庆-汉口-南京段为上行,南京-上海(杭州)为京沪高铁、沪宁客专(宁杭客专)下行,故有车次奇偶变化。这种难以判断是接近还是离开北京方向的线路,一般以京沪铁路的方向作为依据(石济等特殊线路除外),但北京优先。而刚才所说的老成渝线恰好与之相反,重庆至成都为上行方向。此规定可能是因为当年铁路网不完善,重庆只有一个方向有铁路,加上“前往重要干线方向为上行”的规定,而宝成-成昆线是五纵三横时代的重要干线。
下面讲下成渝高铁
成渝客运专线设计速度350kph,运营速度300kph,预留提速350kph条件,201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线运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目前G/C/D字头列车均有开行,以G车为主。这条线的线位与老成渝铁路接近,为上图的左侧深蓝色线路,车站均为新建。上下行方向与成渝铁路一致,成都方向为上行。有意思的是,渝贵开通后成都发往沪汉蓉方向的跨线车走成遂渝(南京之前全程上行),而往渝贵客专方向的跨线车走成渝客专(贵阳之前全程下行),这样所有车都不必在成局管内换号。
2010年代的川渝“高铁”仅剩下这一根独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川渝地区的新建客运专线仅剩成渝高铁这一条350标准线路。这里的高铁建设情况往往是陷入立项350,建设300,降标250,按200运行,大长坡160的怪圈。西成、兰渝、渝贵均如此,令人扼腕。
成渝客专开通初期跨线车极少,因为周边线路标准低,G车无线可跨。不过渝贵、渝万、西成客专开通后,一波奇葩车次就出来了,例如很多答主提到过的G1974,重庆西发车后经由成渝客专、西成客专、徐兰高速线绕行至虹桥,运行时间与走行最短距离的沪汉蓉D车相当。
分割线
补充成都至上海、杭州的几种走法:
成都至上海
走法1:最简走法,D638、D2208等全程运行沪汉蓉铁路。当年宜万、渝利修通后第一次开通沪蓉动车组,在上海虹桥-南京南区间上下行分别在沪宁客专和京沪高铁上走行,停靠车站也不一样。现在已经统一为沪宁城高。D954为朝发夕至的动卧,也在此线上走行,不会受夜间天窗限制。
走法2:上文已提到过的G1974重庆西-上海虹桥,经成都东站上西成客专。由于成都东站线位关系,西成、成遂渝方向的列车向北发车,成贵、成渝客专向南发车,故该车不需换向。这车也是去上海的唯一一趟G车。
走法3:传统出川方式,K1158经达成线、襄渝线(上图达成线达州断头处实际连接了襄渝线,襄渝线未标出)至襄阳,再经信阳上跨石武客专,至合肥上沪汉蓉线至上海站。之前讲过直到2000年代,达州都是东边的出川咽喉,与宝成线上的广元一起承担了出川的大部分车次。由于川黔单线运力不足,即使重庆的车也必须向北经达州离开。现今出川通道快速增加,沪蓉车仅剩K1158走达州,29小时的普速车最短时间彰显着这条铁路干线曾经的辉煌。“八纵八横”和“十纵十横”捧红了合肥、重庆,甚至原本仅有一条单线的四川小城宜宾,而达州、宝鸡、株洲这些地理书上“火车拉来的城市”终将被高铁甩在身后。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提出了宏伟设想,格尔木至成都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铁路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不过,要论疯狂程度,还是下面这个更厉害:
还是说说那个宜宾。京昆通道和兰广通道交会于宜宾,使内六铁路上的三线小城一跃成为铁路枢纽,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励志的故事。在这方面,上饶已经作出了一个优秀的表率。不仅如此,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地理教材上将被赋予一个新的共同名称“高铁新城”,取代考试重点“火车拉来的”株洲、向塘、宝鸡等,成为又一代文科生痛苦的记忆。
走法4:K292这种普铁时代标准走法,经宝成至宝鸡上陇海线至徐州,再经京沪线至上海。上图中陇海线未标出。由于北宝成瓶颈,下午从成都发车往往第二天早晨才能到达宝鸡。目前该车图定运行时间35小时47分钟。
走法5:结合3、4,K284从宝成出川,但不走北宝成而是从汉中至安康、襄阳,而后经平顶山西至郑州上陇海线,通过京沪线至上海。当年出川不便,四川去往湖北方向的很多车要去陕西绕一下和西安局扯上关系。这车跨线太多,时间最长,图定36小时。
成都至杭州:
走法1:D2222/3/1/4,D2262/3/1/4走沪汉蓉、宁杭,之前讲了不少。动车仅这一种走法,杭蓉之间没有G车运行。
走法2:K1273,走老成渝、内六线至贵阳,再沿沪昆线至杭州。这车调图以前运行时间达53小时,现在图定也有47小时。老成渝之前讲过,在途中的内江站内六线向西至宜宾、昭通,再到六盘水。内六线沿线地形属于台阶式上升,长隧道不起作用,只能在使用展线的同时将坡度提升到23.5‰,逼近北宝成水平。这段路设计时速小于100,525km的距离K1273要跑13个小时,跨越钱塘江时走的是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一桥。该桥下层沪昆绕行线是单线电气化,只能通行客车,已经超期服役二十多年了。
走法3:只走支线,不走干线。K530次走成遂渝从达州出川后直接走达万线至万州。而后上宜万线。宜万铁路万州至凉雾段是单线非电气化区段,国铁Ⅰ级干线,设计时速120kph,走行的车次较少,大部分车从利川进入渝利铁路。由于合武铁路无图定KTZ车次,K530过宜昌东后不走沪汉蓉主线到武汉而是向北绕经荆门至武昌站。然后走武九、九景衢铁路上沪昆线至杭州站,同样从钱江一桥过江。
单独说下宜万线
K530这趟车虽不走沪汉蓉线,但大部分时候也是沿长江走的。其实我国中部长江南北分别有一条陆上走廊,用以翻越第二级、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即巫山等湖北、重庆境内的层层群山。北部走廊以G42沪蓉高速公路为代表,南走廊则是G50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沪蓉线在汉口以西区间与G50并行(南部走廊),汉口以东则与G42并行(北部走廊)。由于东部较西部平原更多,南北走廊分别建设有铁路(衢九已通车,并可利用杭黄缩短路程,不过严格来讲这一段位于G50和G60之间,仍然绕路了。九江直接连接安庆是最佳办法),而难以建设铁路的武汉/宜昌以西区间,选线好坏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宜万铁路开通以后,由于喀斯特地貌区环境影响,夏季水害频繁,严重影响列车正点率与运行安全。近年来关于宜万当初的选线问题发生了较多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宜万应该走地质上较为安全的北线,沪蓉高速沿线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湖北省、恩施市政府的运作使得铁路最终走了南边沪渝高速沿线;此外,选线交给铁四院而不是在成昆、南昆线的修建上积累了较多经验的铁二院也是一个问题。铁二院的经验表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铁路建设要求线位尽量高,远离溶洞与地下河,这正是水害发生的原因。铁四院对这些经验参考不多,宜万修建时和建成后受地质灾害影响都相当大,铁四院饱受诟病,更危险的川藏铁路选线任务交由铁二院承担。并且各方对牺牲在宜万线上的烈士数量讳莫如深。但这不影响对这一世纪工程的极高评价。宜万不仅是沿线人民群众的福音,我国铁路网的重要一环,更是国父的遗愿。
上图机位在宜万线动车上,下方冲积扇旁是关口垭村,上方为G50沪渝高速铁罗坪特大桥。图中可看出铁路线位高度明显不如高速公路,但可能与高速公路允许更小的最小曲线半径与更大坡度有关。上方雄伟的斜拉桥与下方的自然村落构成明显对比,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差别的真实写照,而G50上还有数十座这样的大桥。我国优秀的基建水平在这张图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创造出这样伟大的工程。规划中的沪汉蓉二线为350标准线路,基本确定走G42沿线,连接已建成的渝万、成渝客专至成都。届时成都与长三角城市群将实现8小时内到达。
是时候放这张图了
出处见水印。
K507/还是L17/8/9/20时,是遵义始发,经贵阳、怀化、襄樊,停靠洛阳南面的关林,借联络线上陇海去郑州上北京广。
L17/8/9/20依次图定升级到1217/8/9/20和K507/8/9/10之后,很长时间路径不变。后来因为折返贵阳太麻烦,改由贵阳始发。
K507/8贵阳至北京西,经重北、安康、襄阳、关林、郑州上北京广。
后来又改路径,新路径如下:
K507/8贵阳至北京西,经重西、安康、渭南、郑州上北京广。
Z77/8贵阳至北京西,经由湘黔经株洲联络线上京广线。
在差不多10年前的早晨5 6点,自巩县开过来的K508与从驻马店开过来的Z78前身T88次在郑州站同台,也是一种日常。T88次终到京西是中午前后,而K508因为悲催的车次等级到京西要下午快5点了。
不知道合不合题意。
再补充个
昆明至京西
K423/4,原来是经曲靖、红果、六盘水回到沪昆线,到娄底转向常德再返回长沙上京广线。现在是沪昆线直通至怀化上焦柳线到关林,再上陇海至郑州上京广。
Z161/2及其前身T61/2,就是沪昆接京广。
另外还有成昆K两班
一班是直接走峨眉、西昌、攀枝花的成昆线,另外一班是经内江、六盘水、曲靖的成渝、内六、沪昆线,相当于当年成昆线的东西方案都照顾到了。
如果再算上经重西、贵北的D2885/6跟D2887/8,那么就是三种不同的成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