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富裕的南宋为何打不过相对穷困的金朝? 第1页

  

user avatar   anastasius.sim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叶思泰 ,没人严肃回答,我来异常严肃地回答一次。题主思考到了国力,但是题主应该思考国力到军力中间的一些东西,经济财政兵制的南北差异,农业-经济-组织架构-战争形态一起捋一遍,内容太多看黑字就行。

一.两个农业数据6-4 30%-70%

自宋以后,中国南北耕地基本维持4:6,北方耕地多于南方。而金宋人口比例呢?5000多万比7000多万。这意味着北方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南方高,然而,产量则相反,北方农民一亩的旱地,产量往往不如南方农民三四分的稻田产量高。

南方产量高的代价是什么呢?

一年两季,精耕细作。也就是说南方农民要投入更大的劳动量,去丘陵中做小型水利、种地、种蔬果。

第一个后果,北方农民比南方农民闲。

第二个后果,北方30%的农户是地主的佃户,南方70%的农户是地主的佃户。这是清朝统计数据,一半认为南北一直都有这种明显差异。那么,为什么呢?

南方要求精耕细作,1. 一个家庭劳动力略有损失,收成就会大幅减少,只能去借贷-破产-卖身投靠地主。2. 南方土地肥沃,地主很容易就能积累起大量资金。3.南方商业发达,高利贷普遍,农民很容易沦入借贷-破产,而地主很容易放贷-积累资金-买地。4.南方土地肥沃,便于管理。一个地主管理范围和他经济状况有关。北方100亩地的地主并不多富裕,雇工不够,不敢随随便便收购10亩土地,南方100亩地的地主已经很富裕了,雇工很多,扩张容易。

二.农业对军队成分的影响

通过上面介绍,募兵中有什么不一样呢?

北方:冬天农闲时候,有大量的自耕农赋闲在家,这就是活脱脱的兵员

南方:大量的佃户人口根本不可能服兵役,而且南方精耕细作,根本没人有空当兵。但是优势在于经济好,可以招募更大规模的职业兵。

也就是说,你看起来南7000万北5000万的人口,服役人口却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天,金朝很容易组织起庞大军队。

职业兵,基本都是少量城市居民+流民+流氓,地痞,土匪、罪犯。这些人优势是好勇斗狠,劣势是顽劣奸诈,经过一定训练,做职业兵还是不错的,但临时征募下往往不可靠。

所以,金宋军队是不一样的。

宋:部分职业兵+部分临时募兵。

金早期:女真契丹军队+大量签军(拉的壮丁)

金朝大定十年,发现签军耽误农业生产,开始募兵,物力钱五十贯以上招职业兵。此后金朝为

金:少部分少数民族骑兵+少部分女真/汉族职业兵+大量临时募兵。

如果金宋对比,你会发现。

金朝的职业兵少于宋,且金朝的职业兵精锐主要靠诸游牧部落。

金朝在冬天农闲时能招募出大量的临时兵,而宋临时招募的往往不堪一战。

三.纸面上的实力对比

叶思泰已经说很清楚了,农业社会主要,人口5000多万vs7000多万,土地和商业南方都要肥沃一些,宋国力是金1.5倍甚至以上是很靠谱的,说宋比金富裕绝对是对的。财政收入上,由于金朝统治粗放,可能财政收入效率比宋还要低,但支出较少,很难估算。所以军队支出上,金朝是宋一半或者2/3 不是很离谱的估计。

四.实际的实力对比

题主可以看上一两本研究明清基层的论文,基本就是无官不贪、无吏不奸。表现在军队上,就是吃空饷,一个人领两个人的饷是常态,领三个人四个人都很正常。哪怕韩世忠这种名将,也能吃一半的空饷。南宋纸面上五十万上下的军队,实际能有二十万的人就已经不错了。

我倒不认为宋军战斗力差,毕竟是多年训练的职业兵,要说比北方农民差是不大可能的,可能甚至不输于北方游牧。但是吃空饷+兵油子。这帮人确实人少,而且打顺风仗争先恐后,打逆风仗不敢坚持是肯定会的。你看金宋两万人打得来来回回,实际可能是两万个北方农民和八千职业兵打得来来回回。

五.实际的战争组织与战争形态

以1217-1221年的金宋战争举例,之前的很多都是类似的形态,当然史书过于宣扬人物,以这段叙述不会触及一些撕逼的人,最安全。

起因是1217年,金朝受蒙古压迫,南宋趁机不交岁币,金朝为保持自己上国地位,发动的战争。

战争基本组织架构如下,金朝主力是唐蔡郑行元帅府,在河南-安徽北部,中心是河南驻马店周口一带。泗州行元帅府,在苏北的盱眙,基本是防御作用。但注意,金朝这两机构是临时机构,只有战时存在,而什么是战时冬天征募农民时+南宋打过来时候,甚至南宋打过来时候都不一定设。金朝战略大致:冬天农闲时候以周口为中心招大量农民,向湖北或安徽线一波进攻。

南宋的京湖,两淮战区是南宋职业兵的主力,中心分别在湖北襄阳和两淮南京一带。宋朝战略大致:一年多数季节主要秋收前,京湖、两淮职业兵向河南进攻,或向江苏北部进攻。

1.金朝四月袭击和南宋还击

金朝四月的袭击,宋朝多认为是因为失地于蒙古,所以取偿于宋。其实目前不少研究都表明,主要是要求宋交岁币,顺便收一波麦子,主要原因未组织行元帅府,未动员大量农民,四月份作战,金朝处于劣势,不大可能是大规模战争。

完颜赛不1217年4月入侵,5-7月,宋两淮战区各路全面还击,攻克颍州,涟水后撤退。注意这是农历,所以五月份是收麦季节。

2.金朝组织唐蔡郑行元帅府

在宋两淮战区入侵了六个月之久后,1217.11月,金朝组建唐蔡邓行元帅府,表明决心对宋开战,可能是战机问题,一直拉锯到1219年,金朝选择了泗州行元帅府做了一次攻击。

泗州行元帅1218年冬和1219年冬进行了征募,在滁州兵败。

3.金朝仆散安贞南征

1221年冬,仆散安贞为主,征募大量农民,对宋南征,直达长江,这是金朝自世宗、章宗两次击败宋以后的最后一次大胜,但是无实力继续南征,且已经入春,撤军,次年冬,完颜讹论,时全南征,在淮河兵败。

当然还有很多拉锯我没贴出来,我们能从这里发现什么呢?

1.金朝入侵均在农闲,且由于人数众多,通常势如破竹,一旦难以继续战果,到第二年开春必定回军,战败会撤,战胜也可能会撤。

2.金朝灭亡前夕,1221年动员的临时兵。宋朝职业军队仍然不敌或没有自信去击败对方。

3.南宋入侵一年四季,多选在五月收麦,基本为拉锯战,由于吃空饷,战力有限,往往小规模进攻。

4.金朝除冬季的大部分时间内军力都不强,但南宋却很少进展,也说明这些职业兵没有尽力去组织进攻。

(应该把下面一段去掉,千防万防,都提1217-1221这个绝对不会有人认识的时间段了,还是有人来开撕。是因为“南宋诸将领(张刘杨)”徒有虚名,还是说“高宗不愿坚持的话就看不见复国希望”了?就变成造谣先烈扭曲历史了。连原因都不知道,好厉害好厉害。诶~好好看书好好学习6/4)

这个其实在金初更明显,签军是直接拉壮丁,不像后期很多是征募的。所以你也就知道金兀术屡战屡败,甚至说兀术是南宋将领经验包。为什么还一直是金兀术主动进攻,南宋屡战屡胜,为什么还求和?因为金兀术拉壮丁不能维持太久,一旦战果无法继续发展就会撤退,而南宋诸将领往往把对方的主动撤退归结于自己的“大胜”。在这些战役中,可以说除岳飞吴玠之外,金兀术的精锐女真契丹兵损伤不大,来年再拉一波壮丁,包括岳家军在内的南宋职业军队都不能保证可以击败这种优势。所以高宗不愿坚持的话就看不见复国希望。


那么南宋有没有可能战胜金朝呢,当然有。唐朝与高句丽就是现成的例子。方法就是用职业兵持续不断的进攻、骚扰,就是不同金朝讲和,一到秋天就割金朝的麦子,把它耗死。寻找到金朝疲惫地战机,再用几次大的会战消灭金朝。

但是南宋统治者完全没有坚持下来的精神和气度,纯粹是消极防御。这种消极防御只会让这些职业兵很清楚的,打不过就耗就撤,只要战果不大,来年开春金军大概率会走的,何必主动求战。

所以从中兴四将,包括岳飞,到南宋后期孟拱之辈,所有的宋将,主动进攻的机会都有限,不一定是他们自己不想进攻,纯粹因为国家大战略就是消极防御。但职业军队面对大量临时兵作战,其实相当于用短处对长处。直到发现蒙古灭金大局已定,这些南宋统治者才真正组织进攻来。


user avatar   will9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原文人的史书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打不过对手,就刻意丑化,恨不得把他们描述成食人魔。

要是鸦片战争现在我们只看清朝官员的史料,恐怕也会纳闷一帮红毛鬼怎么横扫天朝军队的

实际上南宋方面较为客观的史料,都承认自己军队相比金兵才是穷困落后的一方。

三朝北盟会编:

其用兵,则戈为前行,人号曰硬军,人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后,设而不发,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过七斗,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辄不可出,人携不满百。

以仲熊所亲见,黏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腰垂八棱棍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尺,刀如中国屠刀,此者骁卫之兵也。

弓矢在后,设而不发,弓力不过七斗,箭多者不满百只。

但是还是有破甲之法的,契丹人就是靠着大棒锤得金人不能自理,往前数唐末五代也是拿着破甲锤

金贼兜鍪极坚,止露两目,所以枪箭不能入。契丹昔用棍棒击其头、项、面,多有坠马,请仿而行之,欲令骑兵半持棍棒。

再来看看宋朝军队,说是有甲吧,但是大概也就六七成有甲,忠义军这种就是穿纸甲,民兵也是,而且宋朝后勤运力不济,金人一人三马,还有牛有车来搬运装备,宋兵只能自己扛着到战场。而且你发铁甲其他衣服也不发,冬天不冻死么

夷狄之兵自来以全装衣,甲士自来止于前后掩心、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故怯战。

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正军。
虏人取胜,全不责于签军,惟运薪水,掘壕堑,张虚势,般粮草而已。
不以多寡,约五十骑为一队,相去百步而行。
居长以两骑自随,战骑则间牵之,待敌而后用
又有一贴军曰阿里喜,如遇正军病,即以贴军代行至兵。金军配置一人三马
《上边事备御十策》(建炎二年):臣尝观金人之军,兵器便利衣甲坚密所以多胜;中国之军兵器不便利衣甲不坚密所以多败。何以言之?金人之军皆是民兵,平时赋敛至薄而缓急以丁?军。

器甲鞍马无非自办,平时家居日逐擐甲胄,而习弓矢,所以器甲各适用。中国之军莫非黥卒,器甲从官给,身躯短小者或得长甲;修长者或得短甲;力能挽七斗弓者或授以一石弓;力能胜两石弩者或付之以三石弩;致弓弩不适用反与短兵同。寒饿之卒无力自办器甲,可胜叹哉!昔马燧制衣甲,必分三等,盖有深意。
晁错曰:“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射不能及远与短兵同。”
夫驱人于行阵之间,以肌肉冒锋刃,而甲不坚密,器不适用,良可哀也!
北兵遇敌,步人、骑兵皆全装,所以心固而敢战,汉兵遇敌,马军全装,步人则衣甲不具,所以心怯而畏战。
[原注]:步人戴笠子不能御箭,有弇心则无披膞之类是也。非特此也。
金人军行有车乘、牛畜
[原注]:多系三五十人共一车,搬载器甲,所以步人可以全装,我师之行无搬载器甲之具,步人全装则困于负担矣!
金人的配置,和大唐时期军队配置已经差不多了。相比之下,宋人主要是源于自身制度问题,已经破产的经济,导致彻底崩坏

再来看看宋朝方面的后勤保障,首先伤兵就在路边等死,类似国民党潰卒伤病也是枕籍於路者不可胜计

而且还不给够吃的,让战士累日无食,一群伤兵饿殍如何打仗,就是披甲军也是赤露的,冬天一来怎么打,难怪开封保卫战下雪,金人说如添十万新兵

初二至汾州。才入城,即见官军枕籍於路者不可胜计。问之,皆起云:“是重伤人、轻伤人、疾患人,重伤、轻伤皆不被赏、给迁补;疾患皆无粥药,仍克除附带军前抛弃粮食,累日无食。战士每日支米二升半,止得一升八,合青菜钱七十文,铜铁相半。”

是时官中已不使铁钱,但以此充数耳。或攒聚数日,阙乏止支钱会子。一纸钱会子止得三四百。

今九月霜寒,诸军赐衣不至,有赤露被坚执锐者,余即语制置使张灏云:“战士如是狼狈。”就是披甲也不给衣服,冻死个人

虚报战功把大败说成大胜,这对当时的执政者来说极具迷惑性,毕竟你以为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孰知敌人朝临安而来

要录141:世将以金人之俘三千人献於行在,命利路转运判官郭游卿就俘护中,以声音形貌验得女真四百五十人

要录140:并据前后探报计算,元带过河甲军、从军约五万人。自去年五月至今,诸将获捷大小五十次,杀伤及招收敌军约三万人。

要录139:本司探事使臣林常旧与撒离喝下萧少尹相熟,见本人說带来正军、傔军、保甲共五万余人,本朝已杀了万余人。自去年五月渡河,累据诸处探报,元带甲军、从军共约五万,本司前后遣发兵将与之力战,计所杀伤敌兵约及万计。

赏罚不分,这点也是辽人和西军败亡原因,赏罚不公到西军射手后来每射一轮就要一遍赏

今诸将行军,丧师失地则未尝有罚,收复残破之空城则等第推赏。以目今在蜀一军言之,一年保守和尚原,朝廷赏其功矣,大将增封加爵,而全军转五万官资,又一年复失和尚原,大将不闻有败绩之责,而余兵不复禠一官一资,是以败为常,以无胜负为功。

宋军穷,没钱就没法造兵仗,然后士卒没钱就只能把武器盔甲卖了,吃不起饭饿了没力气抗甲就把甲丢了

两宋之交初期不少部队披甲率也有七成,但是架不住穷,没有后勤,战士自己抗甲跑到战场结果被金人开瓢

《宋史·兵志》:然自是岁督军器率用御笔处分,工造不已而较数尝阙,缮修无虚岁而每称弊坏。大抵中外相应,一以虚文,上下相蒙,而驯致靖康之祸矣。

靖康初,兵仗皆阙,诏书屡下,严立赏刑,而卒亦无补。时通判河阳、权州事张旂奏曰:“河阳自今春以来,累有军马经过,军士举随身军器若马甲、神臂弓、箭枪牌之类,于市肆博易熟食,名为寄顿,其实弃遣,避逃征役。拘收三日间,得器械四千二百余物。此乃太原援师,尚且弃捐器甲,则他路军马事势可知。宜谕民首纳,免贻他患。”帝善旂奏,赏以一官。

《中兴小纪》:己酉,宰执奏事,席益请诸军所造马黄弩改令造弓。诏从之。上曰:“弩但可守,战则须弓。”

朱胜非曰:“前者李横、牛皋与金人战,既胜之,金益兵来,横等皆无甲,是以败。”

上曰:“无甲何以御敌?今治兵所先者,器甲。而弓尤急也。”

徐俯曰:“臣见张俊云:“近岁军中,方知带甲之利。”今有甲士十万,则无惧于强敌。西军直到绍兴年间才知道披甲。


user avatar   ye-si-ta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鱼干 邀请

这个问题提到了金朝内部的民族矛盾和黄泛区的问题,那么可以认为指的是皇统以后的金朝,既然如此,有关建炎初年的一系列战斗就不必提及了,主要讲金朝中后期为什么依旧可以战胜南宋。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南宋确实比金朝富裕,但是两者依旧在同一数量级之内,南宋的经济情况并不比金朝产生碾压的优势,这点微弱的经济优势会被其他方面的劣势所抵消,而在单独一场战争中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好比一个物理成绩平均分95分的人,并不是每次考试都会高于平均分90分的人。


另一个原因在于,皇统元年,绍兴十年的那次战争之后,宋朝和金朝之后的战争维持时间都比较短,经济优势这个后劲儿体现不出来。


在金熙宗和海陵王的时代,金朝确实出现了一定的财政危机,原本掠夺的大量财富因为女真人挥霍而锐减,但是由于行政机关较少,开支不多,而且世兵制度军费开支较低,所以依旧有比较充裕的国家财政,废除伪齐之后,完颜宗弼宣布河南地区减税1/3,其底气正来源于此。


但是在海陵王时期之后,金朝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从海陵王即位之初,到金世宗去世的时候,金朝人口增长了足足一倍,这当然不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大量原本逃避赋税的人重新归纳于户口之中,金朝初年的时候战乱频频,不少人为了躲避女真贵族的奴役逃往山林,为此金朝在五京地区成立了警巡院,在府镇成立了录事司,在州郡成立了司候司,专门镇压、招抚流民,使得北方人口大量增长,金朝统治者所能掌握的战争资源越来越多,正隆六年海陵王南征的时候,金朝可以调动数十万军队就体现了这一点。


等到金世宗、金章宗时期,金朝的经济状况略逊于南宋,但是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关于南宋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据我所知,南宋的人口在7000万左右,每年的税收为1.6亿贯石束两匹左右;金朝鼎盛时期人口5300万,每年财政收入为两千万贯。


但是双方财政收入的区别,反映的更多的是税收政策的不同和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不同,金朝一贯的陌数就远远高于南宋,金朝短陌甚至超过了南宋的长陌。


而且金朝的财政支出远远少于南宋,原因是因为官员队伍更加精简,金世宗去世的时候,经常全国上下有官员1万多人,在金章宗时代恶性扩张,到了4万人,但相比于宋只是小巫见大巫,北宋真宗一次裁员就裁掉了19万官员,而南宋可是号称官员数量五倍于旧的,可见官员俸禄的财政支出之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金朝的财政状况并不比南宋弱很多,所以双方在之后的战争中一直是有来有回,南宋也不可能根据自己的经济优势制定什么有奇效的策略,战争的结果也就只能于此。


但是我还是要提出一点:南宋的岁币对金朝的财政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按照惯例,这些岁币要全部作为军队的赏赐,而后期金朝军队本身是一支极为孱弱的军队,从1162年开始的七八十年间,他们从来没有靠自己的力量打赢过一场仗,金朝的军队和军事贵族本身就是寄生在国家身上的一个怪胎,吃掉了本来可以用来改善财政状况的岁币。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鸿茅药酒必须被惩戒。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金国有赵构、秦桧两大助攻。

没有这两个人的话,绍兴十年时,金国就已经被岳飞打穿了。

你以为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的悲叹是扯闲篇?

战机已失,英雄已死,自然就“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了。


user avatar   ming-ming-cheng-bai-jin-feng-liu-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竟然派专车将南京日本侨民护送离开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是亿万中国人记忆中难以弥合的一个伤痕。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2月,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野蛮屠杀。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
日本军队在攻占南京时,曾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这宝贵的一段时间里,如果能够动员一切手段将南京城的中国居民转移离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同胞无辜死于日本军人的屠刀之下。
但是,以蒋介石为总裁的国民党当局,不但没有负责任地护送南京城的中国居民转移,还动用宝贵的运力,将南京日本侨民护送离开。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南京保卫战打响之时,尚有一部分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团成员留在南京。为了让这部分日本侨民安全离开南京,国民党当局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列车。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国民党当局还派了两名外交官和40名宪兵一路护卫。
日本驻华使馆参事庄司得二也在那一批撤离的日本侨民里面。他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南京日本侨民志》里,记述了撤离的情景:“列车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可见警戒之严密。开车后每次停车,我都注意观察,连一些小站都一样,真是非常周全。”
轰炸南京的日本飞机是12月15日上午9点10分起飞的。当这些日本侨民被国民党当局“非常周全”的护送走之后,这天下午两点50分到3点30分,日军第一批轰炸机抵达南京上空,穿过低垂的云层,对南京投下了重磅炸弹。
这些被安全护送离开的日本侨民是怎么对待中国政府的好意呢?庄司得二也进行了忠实记载,他说,当这些日本侨民得知他们自己国家的飞机越洋轰炸南京的消息时,车厢里不由地发出了庆幸的欢呼声。
没有一个人,为南京居民正在承受的巨大灾难感到哪怕一丝的难过和遗憾。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


user avatar   bing-xiong-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ming-shen-zong-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相关话题

  富庶的宋朝为何农民起义频发? 
  为什么北宋皇帝的画像大多比较圆润,而南宋皇帝的画像大多比较清瘦? 
  请问南明为何不能像南宋一样长久支撑下去? 
  为什么宋明儒生和汉唐儒生看着像两个物种? 
  如果柴荣不死中国会怎样? 
  五代十国为什么政治如此混乱,宋朝又是如何终结这一混乱的? 
  如果让你穿越成为宋徽宗,如何拯救大宋? 
  为什么评书里对女子抢男性成亲的行为相当宽容? 
  大宋和拜占庭谁更烂? 
  宋朝和明朝后期都是商品经济发达,为什么思想上却截然不同? 

前一个讨论
我的回民室友吃了猪肉,我该不该告诉她?
下一个讨论
作为中国五大姓氏的李姓,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没有特别厉害的名人?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