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贫穷无法改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也还是个穷人。但以前吃得亏相当多,结合一些阅读,这里就提供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吧。算是抛砖引玉。

贫穷可以被改变。但要求贫穷者比常人更努力、更周密。

贫穷会带来竞争劣势,如果对这些劣势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那么这种竞争劣势很可能就会阻断贫穷者的上升通道。

所以要谈如何脱离贫穷,首先就要谈贫穷可能(非必然)会带来什么样的竞争劣势,然后才能谈如何克服。

以下分为四点讲

一、心理劣势

二、思维劣势

三、资源劣势

四、育儿劣势

——————————————————————————————————————

一、心理劣势

贫穷的人相对于中产或以上人群,可能会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心理劣势:

1. 自卑,以及自卑引起的自大

资源劣势常常会导致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但同时又会反弹,产生一种“他们不就是有钱吗?如果我也有钱,肯定会比他们更XXXX”之类的想法。

2. 过分谨守规则

贫穷家庭由于父母忙碌劳累,往往不能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因此家庭教育上以强调服从为主。贫寒子弟初入社会时,就容易本能地服从某些规则,而缺失了对于规则本身的思考。谨小慎微原则上不是坏事,但有时候会阻碍发展。

3. 怯懦,不敢尝试未知事物

这也是资源劣势导致的。成长时期家庭无法承担自己对于新事物的尝试,而导致自身请求尝试新事物屡屡被拒,容易养成对新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另一方面,因为资源劣势,很多事务并没有尝试过,因此,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自己“连这都没吃过/玩过/用过”,所以不太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

二、思维劣势

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度的。换言之人不可能无限地考虑所有的事情。一旦某一件事情占据了一个人的思绪,那么这个人处理其他事务的能力将大大下降。

而贫寒子弟,最影响思维的就是金钱的短缺。金钱的短缺会让人过度关注金钱,从而被占据大量思绪,导致其他工作能力受到限制。而且金钱的短缺也容易让人落入过度重视沉没成本、过度重视损失等等思维陷阱。

——————————————————————————————————————

三、资源劣势

说白了,穷人自然是没有钱。父母荫及的社交网络也几乎没有。

1. 物质劣势

资金方面的短缺,自然导致物质方面的劣势。

2. 人际劣势

物质的劣势,导致在拓展人际关系方面资源不足,也不敢投入资源。因此常常导致人际关系劣势。

3. 信息劣势

人际关系不足,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受到了限制。也不愿意或无法去使用一些需要花钱的信息渠道。自然造成信息劣势。很多发展方向、做事方法,都难以了解。

——————————————————————————————————————

四、育儿劣势

如前所述,贫穷家庭往往时间紧张,难以为孩子付出足够的时间,因而导致过于强调服从的家庭文化,并不鼓励孩子按自我的兴趣发展。同时在学校教育、课外教育、兴趣教育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劣势。在一个不太重视平衡贫富育儿差异的国家,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可遗传性贫困”。

这方面可以参考我写的这篇文章

寒门为何再难出贵子?中美家庭对比样本

——————————————————————————————————————




那么如何克服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关于你自己的定义

克服所有其他的问题,首先就要坦然接受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他们确实存在)。这就涉及到一个对于自我的接受问题。

我们常常会听说这样一种故事:

A出身贫困,其母穿着破破烂烂到学校来看A,A却不愿意见,甚至不愿意向同学承认这是自己的母亲。

B出身贫困,却拼命要在吃穿用度方面和家庭收入高的同学看齐,甚至不惜为此偷窃。

C出身贫困,看到朋友吃好的用好的,自己出不起钱,于是产生自卑,不愿与朋友接触,逐渐疏远了。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这个问题的驱使。

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使得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能产生一个关于自我的定义。

你是谁?在国外,你是中国人,在中国你是河北、陕西、云南、广东人,在自己的省份,是某个市的人。在更穷的人之中你是比较富有的人,在更富的人之中你是穷人。在一堆文盲之中你是文化人。

一个人总是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建立一个关于自己的定义。但并不是每个定义都是令人骄傲或者开心的。有的时候,人会想尽办法获得一种定义,有时候又会想尽办法避免某种定义。

如果一个人三十多岁第一次被人请到西餐厅吃饭,环顾四周,都是西餐厅常客,但自己并不知道到底该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这时候有人问你:“怎么?你不知道该怎么吃西餐吗?”

我来考一下你,这时候最得当的做法是——

A. 小心地观察周边的人是怎么吃的,然后尽力模仿。

B. 回忆看过的欧美剧目里面人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尽力模仿。

很显然这都是错的。正确的做法是,坦然说道:“我这是第一次到西餐厅吃饭,得要请教一下,西餐是怎么吃的。”

试图掩盖自己没有吃过西餐,无非是避免一个“没有吃过西餐的土包子”的定义而已。如果你拥有一个对于自己的完整定义,这样一个有关西餐的定义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这些小问题,其实真的没人在乎。很多人自己对这种事很在乎,无非是因为自己缺少一个对自己的完整定义。

你可以是“没吃过西餐的土包子”、“没钱买LV的土鳖”、“住在地下室的上班族”、“父母一贫如洗的苦孩子”,但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一个定义,前面这些定义立刻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成绩不错的小说家”

“手艺很好的厨子”

“马拉松跑完全场的猛人”

等等等等

越是缺乏显著定义的人,越是寻求用奢侈品、奇装异服、特殊的发型等等来定义自己。越是缺乏定义的人,越是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够和周围人在某一无关紧要的事务上保持同样甚至更高的水平。

如果你是穷人,要记住,穷,并不是一个多么显著的定义。如果你觉得自己穷而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没有独特而实用的技能,没有一个能够让你异于他人的正面的显著的定义。这世界上有很多种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获得的技能,网络上有无数的教程、指引。只要肯花时间,你一定能发展出一个实用而出众的技能,这个技能会成为你的个性,会成为你前几个能够压到那一切无关紧要的定义的工具。

穷人,容易自卑,为自己做一个显著的定义,能够有效地压倒任何带来自卑心理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定义。


第二,时刻留意“隐形的知识”,时刻注意寻找方法

穷人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专注。这是因为在长久的贫困生活中,很多穷人已经不得不为抗拒诸多无法触及的诱惑而锻炼了强劲的自制力。很多穷困出身的成功人士,往往能够长时间专注工作,不懈地努力。

但很多穷人会陷入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出头”。埋头努力,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穷人要先找对方向。穷人没有资源,因而犯错的余地更小。因此在挑选努力方向时,一定要细心准备。多问、多听、多查,多想想“是不是换个方式更好”。

世界上有四种知识: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我知道的知识,是已经掌握的。

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是知道存在,但尚未掌握的。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知识。是我掌握了,但由于没有碰到过某个使用场景,因而不知道自己能运用。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是我甚至不知道存在的知识。

最后这种知识,我称之为“隐形的知识”。前三种知识,都不妨碍我解决问题,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学习。但如果我甚至都不知道这种知识存在,那么也就不可能去主动学习了。因此,这才是对一个人的发展限制最大的部分。

很多这种隐形的知识,都是家庭教育给予的。但是穷人的家庭教育有限,很多时候并不了解这些隐形的知识。

比方说,父母没有坐过多少私家车的人,往往就不知道坐别人开的车有挑选座位的礼仪。很多人,遇到别人一个人开车来接,常常一上车就坐到后排右座去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种礼仪存在。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有时候,这种问题是致命的。明明有机会跳到一个就业前景更好的专业,却因为一根筋、不及早考察就业前景而忽略了转专业的机会。明明可以有机会培养更具价值的技能,却因为不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渠道,而错过了。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多听多看多阅读多和不同领域的人吃饭聊天,杜绝不懂装懂,能够极大地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隐形的知识。更要在风险不大、代价不高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新事物。很多穷人父母甚至不知道主动寻找教育子女的知识,仅是凭着粗浅的个人理解行事,这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

更近一步地,做事要频繁总结方法,随时根据自己的工作状态为麻烦任务寻找效率更高的替代解决方案。出了问题,先从自己这里找问题,寻找自己如何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把意外情况的几率降到更低。


第三,计划、计划、计划

穷人的金钱和时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种资源的有限,导致这些资源的分配会极大地占用一个人的思绪。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个人处理其他问题能力下降、心不在焉。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做计划。财务计划、时间计划。同时,如前所述,也要寻找做计划的方法,不断调整,不断优化。

只有计划做得好,才能让自己平时做事更心无旁骛,能力提高、效率提高。

回到前面那个吃西餐的例子。最好的手法真的是当场问别人怎么吃西餐吗?未必。如果你工作需要或者已经预知要吃西餐了。为什么不赶紧上网查查呢?如果场合真的比较重要,为什么不自己掏钱先吃一顿呢?计划和提前准备,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第四,小钱不要省/赚,大事要谨慎

穷人容易对沉没成本过分重视,而忽略了机会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可以看作是已经花出去的钱和时间。经济学上面讲,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人买了网球课,结果上了两节课关节受伤,一运动就痛。但是心想,既然花了网球课的钱,怎么能不去上呢?于是就忍着疼痛去上课,越上越痛,最后不得不去医院花钱检查。

我们还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老太太看到过期的食品不舍得扔,吃掉了,然后送医院洗胃,花了一大笔钱。

不要因为“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精力”就一定执着于一件事情。是否放弃取决于未来的收益,而不是过去的付出。如果损失已成定局,就不要再继续了。

机会成本简单地说就是你有好几个选项,你只能选其中一个,那么你放弃的选项中的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的收益就要视为你做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一种成本。

比方说,A选项赚10块,B选项赚20块,C选项赚15块。你选择了C,那么机会成本就是20块。

提机会成本,是说不要总是盯着某一种选项带来的收益,而要纵观全局,看看你在选择这个选项时到底还放弃了什么。

很多人大学的时候急匆匆想要赚点钱,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诸如发放传单之类的低效劳动上面,这就放弃了用这一块时间来进行学习、锻炼,或为收入更好的实习岗位获取必要技能的选项。考虑机会成本的话,这里的收益是负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钱,真的不能省。比如说前一阵子在美国出交通事故的一对骑行的中国夫妇。如果当时买了几百块钱的旅游保险,也不至于欠一屁股债。这就是典型的省小钱吃大亏。小钱不要太在乎,该花就花;要建立的人脉,该请客吃饭就请客吃饭。做好财务规划即可,钱可以从别处省出来或者以更高的效率赚到。

在重大问题上则要非常谨慎,因为机会成本非常高,既不能做出一个差劲的选择,也不能容许这些大事出现任何的问题。这时候宁可多花钱,宁可多花时间,也要收集详细信息,尽可能提高收益以及成功的几率。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小钱省得要死,大事却草率决定,这就是不智。

另一方面,人稍微有些发展以后,就会有很多的发展方向,有时候眼花缭乱,导致精力分散,结果没有一件事情干得好。这就需要通盘考虑机会成本,把精力放在在长远来看最有效率的事务上面。


第五,合理表现自己

穷人一般还是要给别人打工。打工的时候不能埋头苦干期盼有个伯乐能看到你,要合理地表现自己。老板不是神人,不能全知全能。有功劳、有能力你不表现,老板很难知道,出了漏子你不解释,老板容易误解。

额外付出了,要不着痕迹的显露出来。得到了异于寻常的成绩,要有礼有节地向上级“炫耀”。

前两天有个人提问说,出了漏子,并不全是自己的问题,这时候究竟是该推卸责任还是应该承认错误。

从老板的角度,老板最希望什么?是推卸责任还是承认错误?都不是,是不出漏子。

那好,现在出了漏子,老板最希望什么?是推卸责任还是承认错误?都不是,是如何擦屁股,更是如何以后再也不出这种漏子。

“都是供货商的错”——“那我雇你是干什么用的?”

“都是我的错。”——“那我干脆辞了你换个人吧?”

就我不多的阅历来看,正确的回答是“我这边出了漏子,主要是供货商那边出现了A、B、C这些情况,我犯了D、E、F这些错误。目前善后计划是G、H、I,为了预防以后再出类似的问题,我的方案是J、K、L。详细情况我接下来会通过邮件发给你。”


第六,搞清人际关系的重点

人际关系的关键,不是一起吃喝嫖赌,而是利益交换。

穷人资源有限,利益交换能力不强。要想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必须要有一些拿手的、别人也会用到的技能和知识。有了这些再来拓展人际关系。除了发小、同学、战友之类,一般的人之间必须有大量或大或小的利益交换(从帮忙搬家到商业买卖)才能形成一定的友谊。

但这并不是说没有利益交换的泛泛之交完全没有意义。相反,泛泛之交的意义很大,只不过形式并不相同。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强调情商。情商其实就是对于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的控制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大量的锻炼,以及寻找合适的方法。但要控制别人的情绪,就需要能够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那么,一个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的人,如何才能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呢?吃吃饭、唠唠嗑好了,聊一聊对方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的来由,很多问题自然就懂了。

再者,现在在社会上的发展有赖于所谓“弱联系”,说白了就是从与自己背景迥异的朋友那里获得信息、交换资源。这也是泛泛之交才有可能的。

此外,泛泛之交也有一些娱乐意义。想打牌的时候找不到足够的人,也是挺尴尬的事情。


最后,阶层的上升有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时间

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出身,能够一代人就跃居城市高收入者的概率,并不见得很高。但是很有可能的是,一代人可以达到城市蓝领,然后再一代人成为白领,第三代人步入高收入。

所以不要只顾自己奋斗,对孩子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讲究方法的。

————————————————————————————————————————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浅见,欢迎不同意见。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0月20日下午3点,我的博士同事正式打出了他的博士论文,完成了四年的博士生涯。

他来自津巴布韦,世界上最混乱的国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没有谈他的童年,但我知道那一定不是我可以相比的。他从家乡出来后,成功地申请到了我们学校的 PhD,并且获得了英国国籍。这中间的努力,真的是我难以想象的。我至今深深记得,他去参加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抱着一本300多页厚厚的博士论文,像抱着一个婴儿那么珍惜。他的论文做定量的,主要工具是spss 程序,我曾经问过他从哪里学的 spss,他和我说,他在网上自学的。在读博的三年时间里,他就通过看 Youtube 的在线视频来从0开始学习 spss,如今,他的论文里充斥着各种精致的公式,而我的论文相比之下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但他的论文还是没有通过答辩,因为我们学校新来的一个女老师质疑了他的方法,他很愤怒,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学校的老师竟然不支持他,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每天早出晚归地来研究室修改论文。

他是有两个孩子的单亲爸爸。女儿已经上了高中,儿子才几个月大。他白天要在家里带孩子,晚上到火车站开出租车补贴学费和家用,挣来的钱还要寄回津巴布韦老家。因此他白天在家里通过远程桌面连接学校电脑学习,只有在晚上五点以后,他的女儿放学回来能照顾自己的弟弟,以及出租下班的时候才能来研究室学习。他周末的时候从来不回家,睡在出租车里,这样能多挣钱。而他一旦坐下,就会一动不动地全神贯注地开始工作。我有时候都很奇怪他从哪里来的精力,能够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并且能够如此专注。每每午夜十二点半,我离开研究室,而他仍然坐在电脑屏幕面前,专心调整着他公式的参数。

他的女儿非常优秀,她6岁的时候来到他身边。他充满自豪地同我分享了她女儿在 BBC 演讲比赛中获胜的演讲,并且告诉我她是英国青少年议会的议员,教区领袖,学校青少年协会的领导。“她的生活非常自律,比我更加自律,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哪个17岁的孩子能够像她那么生活。”他对我说。在他女儿十五岁参加的那场演讲中,她把英语称之为杀手,并且分析了外国移民在英文环境中面对的语言困境。“我没有写一个字给她,都是她自己写的。我把这个视频用到了我的课程'社会学的想象力'中,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课题。”Naphet 非常自豪地对我说。我真的很震惊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能够对环境有如此的敏感性。我提醒 他不要让她过于骄傲,他和我说:“我从来不夸奖她,我只是告诉她需要面对的挑战。她能够完成每一项挑战。”

他曾和我分享了他求职失败的经历,原因竟然是他过于优秀。三年博士期间,他获得了多个教师资格证书,比他的面试官还要优秀。结果可想而知,他精心准备的演讲反而害了他,实在是十分荒谬。但他没有气馁,他和我说:“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博士毕业,好让自己有更多的自由去寻找更好的机会。”他的教学经验之丰富,远远超过了他的同辈,连他的面试官也只能嫉妒地说:“你实在是走的太快了。”我问他关于论文引用的问题,他却反过来向我求教我使用的引用软件,等我介绍完之后他掏出本子认真的记录着:“这个软件很好,我以后也要让我女儿试试。我现在就在为她准备大学需要面临的一切。”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为什么人们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人?自强,自律,虚心,不骄不躁,永远充满信心,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女儿,一点也不奇怪。

人在海外,社交圈很小,因此他给我的触动反倒更大。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何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他没有钱,所以出去工作,他没有知识,所以上网自学。他面对着所有的不公正,却充满了自信的微笑。他对我说:“我要尽快完成我的博士,向我女儿证明我可以做到这一切。”是的,他一定可以的,我一点都不怀疑。反观我自己,在每一点上都放佛要被压榨出一个大大的“小”字来,我连对比的勇气都没有。他那岩石一般英朗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辛酸,多少委屈,我无法猜测,但我看到的是,他如同钟表一样准时的每天来到研究室,坐下,学习,创造着属于他和他女儿的未来。

他在论文的致谢部分写着:“献给我的母亲和我的四个兄弟,献给我过世的爸爸和五个叔叔。”

“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我母亲了。”他看着我读完了致谢之后说。

“你是怎么走过这一切的呢?”我问。

“压力。生活挤压着你,你只有前进。我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双手得来的。”

他,是他们五兄弟中唯一走出来的。

很多时候,这样的人是学不来的,但我想,他本身也许就是一个答案,在我们陷入迷茫和懦弱时,在我们给自己的人生拼命找借口时,带来一个声音:

贫穷不能改变吗?

能。
-----------
感谢大家的热情评论,针对一些问题统一回复一下:

1. 我写的都是我了解的。至于他在津巴布韦的家里是否有钱有地位,我不清楚,但是我清楚的是,他是夜班出租司机还要往家里寄钱,他是家里唯一走出来的。也许他家在津巴布韦混的很好呢?也许津巴布韦就是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天堂呢?有可能,但这并不影响,也不应该影响我们对他的判断。因为他在英国过的的确是贫穷的日子,也的确是从这贫穷中成就了博士。

2010年,福布斯杂志将津巴布韦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

forbes.com/2010/01/14/m

2. spss 不是什么高上大的工具,自学并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认为的确如此,但我也很佩服他,因为自学到写出博士论文的程度,还是挺了不起的。

3. 我认为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单亲父亲的地方。一个大男人又读博又带孩子,还是带婴儿,我实在想象不出他怎么熬过来的。他开出租还是夜班的,从晚上7点到凌晨3点,就是为了能腾出白天的时间来照看孩子。

4.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教的课,不是他写的书。

5. 评论里有人提出他的工作时间的矛盾,我做了修正。他白天在家用电脑连学校的电脑工作,顺便带孩子,下午女儿放学后过来学校学一会,然后工作到凌晨,然后再回来学或者回家休息。

6. 评论里有人质疑具体他获得了多少教师资格,我将原答案的5个修改为多个,免得引起争议。

7. 找工作失败的原因很复杂,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具体是听他转述的,他应该属于符合要求但竞争力没有强到无法拒绝的地步(比如有发表论文)。


user avatar   wuweilx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源就那么多,你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中产阶级付出一个小时,你就要付出十个小时,甚至一百个小时才能敉平这种差距。他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加成,而你只能凭借一种狂热去改变命运。


穷的不是物质和财富本身,而是精神状态。

驱车几百公里,去某地扶贫,这家的男主人62岁,老伴是从外面买来的,智商有点问题,见人就会傻笑,笑的人毛骨悚然。这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十二岁,每天走十几公里去上学。婚嫁的嫁妆是十五万到二十万。这是危房,真的太危险了!你看那个烟囱,这间房子是所谓的堂屋,就是住人的正间,你也可以理解成你们家的主卧。我看第一眼的时候,背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这个村的公共(女)厕所,也是这个村唯一文明的象征。



这是这个村的所谓万元户,养了两百多只羊。



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免费提供种羊,你负责育种,然后卖给农户,到一定的时间,你再收回来育肥。当地的养殖户带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本地普通话,生硬的说:我宁可把羊舍关掉,也不和那些农民打交道。

我说:你不也是农民?

他说:在你看来我也是农民,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在县城已经买好了房子,装修好就走,羊舍我也打算卖了。你不是本地人不了解我们这的情况。08年我的工厂倒闭,于是我就回村发展,修羊舍的那会请大家来帮忙,大家吃完饭就散伙了,谁给你帮忙!都是乡里乡亲的,那我招人你们来干活总可以吧,那些人都觉得丢人,没有一个愿意来的。我按市场的价格收购你们的羊和牛总可以吧,他们宁可把羊、牛低价卖给外地人,也不卖给我。我们这离公路有个十公里的样子,我说我出钱给大家修一条石子路,施工那天全村的人无一缺席的出来反对!大家都穷,就看你不顺眼,恨不得把你撕了。村里的无赖的三天两头的上门闹事,说我偷了他的羊,刚开始派出所还管,后来派出所也不管了,打电话给派出所,派出所叫我找几个人私下解决。

我说:你的观点,我倒是头一次听。那你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才能帮你们改善一下生活呢?

他说:人家过的日子,过得比你们好,你不要看你们是大城市来的,人家一觉睡到中午,在被窝里面吃中午饭,起床晒太阳,打打小孩,骂骂老婆,偷鸡摸狗,打打麻将,喝喝小酒,闹到一两点关门睡觉,过的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你再看你们整天工作压力大的和那个什么一样,反倒要扶人家的贫。

我说:我们打算帮你们修一下你刚说的那个路,顺便买一车化肥,买一辆拖拉机,买一辆打草机,你看怎么样?

他并不作声,只是一个劲的呵呵傻笑。末了说了一句:村长不反对,那就没问题。

我好想听懂了一些什么。

还是以上的问题,问村长。

村长说:你不懂我们这的情况啊,一个低保是三四个人吃,钱一发下来就开始赌博。我还是怀念毛泽东的时候,像这种二流子抓起来往死里整。老婆是几个人一个老婆,这都是好的,还有的是那种五保户,计划生育的时候脑子不好使没有生儿子,女儿一嫁出去,没几年钱就败光了,活的连狗都不如。我们家一直在外面打工,现在老了没人要了所以回来养老,县上几次免费培训驾驶员、厨师,这些人根本动都不愿意动一下。你说的那个修路的事情,还要占农民的地,其中还有几乎是钉子户,不好弄啊。

我说:我们回去商量一下,你们村委会列出一个预算,我们看如果行,就把预付款先打到你们账户上。一听钱,村长眼睛立刻就放射出了希望的光芒。村长一下子就同意了,说:我和支书说一声,应该问题不大吧。

========================这是分割线========================

于是继续更新,扶贫先是走访,走访到一家,实在是太穷了,一位女同志是哭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劝都劝不住。人都不认识就给一百元,当时对方还再三推辞不要的,搞的我们也很难堪,当然最后还是收下了。该女同志回来就写了几万字的扶贫计划书,指定要帮助这一家,先是买了十几只种羊,送给这一家,结果搞的大家更加难堪,最最关键的是村上、乡上打来电话,要我们制止她的这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村里、乡里都炸开锅了,都指着干部的鼻子骂。

于是一年过去了,非但一个羊都没有生下来,种羊还被吃了。女同志问的可能有点急:你们怎么能吃种羊呢?一年前还不收一百元的那个女人立刻就怒了:走、走、走,我自己的羊,我还不能吃了。判若两人,村长说了几句,于是双方就开始对撕,农村干部那个骂人你就知道的,就是先人来来回回的#。大家都知根知底,一骂起来,就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最近我们换了扶贫对象。我就是想不通。我们不差钱,现在钱又花不出去,年底就要上缴财政,我们愿意给,乡、村也愿意要,为什么矛盾却激增呢?


user avatar   myCATT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贫穷可以改变,但需要付出别人数倍的努力。

81年出生,童年在山东临沂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子度过,家里住的是土墙茅草房,家里还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家里最穷的时候,只能偶尔买点小咸鱼干,然后炖自家种的白萝卜,就算是开荤了。

2003年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从事翻译十余年,从刚开始月薪5000,到目前算是初步脱贫,我用了十几年。


本回答主要讲述我的求学的艰辛和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我的真实经历,告诉大家,贫穷可以改变。我当时所处的环境,比现在要更差;现在国家的扶贫攻坚已经初见成效,现在的学生,多半会拥有比我当时更好的环境,只要努力,未来一定能越来越好。

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只截取一些片段。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情况,欢迎在下面留言。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自幼家境贫寒。我父亲高小毕业,当时算是村里比较有文化的;母亲没上过学,但一直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但由于家庭原因,我的三个姐姐相继辍学,最终只有我大学毕业。

关于贫穷,说说我记忆里比较深刻的几件事:

1、小学二年级春节,父母给我做了一套全新的衣裳。但大年初一出门前,穿着新衣裳,怎么都觉得别扭。最后我还是换上破烂的旧衣服,开开心心出门了。

2、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时至霜降,我还光脚穿着凉鞋,因为家里连一双像样的布鞋都没有。至今我还记得,清冷的早晨,穿着凉鞋淌过河水的感觉。

3、考上初一,需要交学费,一个学期是9块钱。家里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我到了同学家借钱,最终没有借到。不过最终父亲还是筹措到了这笔钱,那是后话了。

4、某年冬天,家里临街的大门被计划生育的人拆了。整个冬天,我家大门上挂了一床毛毯挡风。

5、上初一的时候,父亲承包了一个苹果园,在园子旁边盖了两间茅草屋。夏天放学后,房间里蚊子特别多,我只能用蛇皮袋把腿套起来,就着煤油灯写作业。

6、初三的时候要中考,老师要求我们尽量穿运动短裤。在那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运动短裤的样子。

7、考上高中后,和母亲赶集买了一件粉红色的衬衫,不是棉的,很耐穿。一直到大学期间,那件衬衫我还在穿。

8、我三姐辍学打工的时候,为了省钱,就去买一筒挂面,放到暖水瓶里,焖熟了就着咸菜吃。她大我一岁,而我当时正在上高中。

这样的事情还可以写很多,但其实并无必要。这世间的疾苦,早已被文学大家写进了著作,流传百世,不幸的人们,都有各自的不幸。


贫穷教会我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遇逆境而不馁,奋力勃发,最终成功逆袭,需要坚毅的品质和不懈努力。

1999年我从县高中毕业,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的高中班主任和我母亲是这么评价我的:“闫玉亮这位同学,不算很聪明,唯有勤奋。”现在想想,的确如此。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算不上天赋型选手。

我的同学中,有很多“学霸型”选手,有经常看武侠小说不认真听课仍能考年级第一的,有偶尔听课但考试碰到难题都能举一反三的,而我则属于“普通而又自信”的那种学生。所谓普通,是指我和班上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并无实质区别,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所谓自信,是我知道,只要我认真学习,做到了老师所要求的,每次考试都都能考好。

我考取南京大学英语系的那年,在连云港市高考排名第8,比我平时成绩要好,但我并不惊讶,更多的是一种释然。物理错了一道选择题,148分;英语毫无悬念,138分;其他各科就稍微差了些,不过我心态很好,因为不会做的题目,我觉得理所应当——不会就是不会,说明自己没学好。

而之所以选择英语系,则源自我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我初一开始学习英语,第一次期中考,只考了50多分。后来做了一次大手术,从鬼门关转悠了一圈,重新读初一,英语成绩就相当稳定,初中基本都是满分,高中英语最差成绩是135分。

谈到英语学习,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件件事:

1、我学英语的时候,没那么多资源。随教材发的,还有一本薄薄的课外读物,我特别喜欢,一篇不落全部自己读完了。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有一篇短文中出现了hundreds of这个短语,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去问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她告诉我是“成百上千的”。

2、初中每个假期,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包括抄写课文和单词。我把这看作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所有单词,包括音标、词性、意思,都工工整整抄写十遍。所有课文,同样工工整整抄写十遍。虽然这些单词和课文我都知道,但没有丝毫偷懒。

3、初三毕业,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要学好英语,至少要有10万单词的阅读量,还送了我几本他收藏的英语杂志。从那个暑假开始,一直到高考,我每个寒假/暑假,做完各科作业后,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英语阅读上。刚开始的确有些单词不懂,有些文章很难,我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查字典,把里面的单词、表达背下来。坚持读到高二,我已经可以读英文原著了。

4、到了高中,学习资料比较丰富了。有些英语杂志都带录音磁带,但家里比较穷,不是每期都能买得起。我记得有一年寒假,刚好是《泰坦尼克》上映那一年,杂志有一期刊登了电影台词和录音,我如获至宝,听得如痴如醉。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句话:Afterward, the seven hundred people in the boats had nothing to do but wait: wait to die, wait to live, wait for an absolution which would never come.

5、时至今日,我对某些英语单词的第一次“邂逅”依然印象深刻。除了前面的hundreds of,还有其他一些。比如sultry是在一本杂志的读到的,讲的是夏日午后;spirit(鬼魂)是在一本英文短篇小说选里碰到的,企鹅出版社出的......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捡到了喜欢的贝壳,总会心生愉悦。

6、高中参加了中学生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得了连云港赛区特等奖(另一名特等奖得主也在我们班上)。参加夏令营,第一次见到活的外国人。我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个老外自我介绍说:I'm from Boston. 我还记得要登台演讲,说3分钟,其中有个南外的男生,上台就把一团纸扔在台上,然后blablabla说了一堆环境保护的东东;而等我上台,我只能举了一个蹩脚的例子,想要说明never give up的重要性,结果评委中一个大妈说,为啥我觉得你的例子不太恰当呢?应该let go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好吧,大妈你赢了。

7、高二寒假,发现虚拟语气这部分内容,怎么都掌握不好。所以特意去书店买了一本语法书,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把英语语法从头梳理了一遍。自此再也没有为语法困扰过。

8、南京大学英语系人才辈出。我刚入学的时候,人称“活字典”,当时还颇为自恃。后来发现,似乎我的英语水平也算挺不错的,再往后我才发现,城里人居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不过他们的英语水平好像....em......比我还差一点?我也就放心了。所以学英语这件事,最重要的真的不是环境,而是能否把兴趣变成热爱,把热爱变成热血沸腾,并且真正付出努力。

之所以在英语上说这么多,是因为在我成长、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英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阅读英语和小说,我开阔了眼界,也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得益于南京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使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批判性思维”,这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2003年从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迄今已有17余年。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时间节点,我觉得有两个:其一,初三毕业,英语老师对我说的那番话。其二,高考顺利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有幸聆听众多名师教诲。这十年的英语学习,为我后来的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诚然,大学毕业之后,我的路走得并不顺畅,但总算扎实。在澳门科技大学做过三年英语教师,而后回到南京,做过英语培训,后来入行翻译,一做就是十多年,再到现在从事翻译培训,看似步步高升,实则坎坷起伏。但在这坎坷起伏之间,每当我坚持不住的时候,总能想起之前生活、求学的困苦,如果那么艰难的境况都没有把我击倒,那未来又有什么,可以真正把我打垮的呢?

这让我又想起了海明威,这位人生的斗士【好吧,虽然他最终是吞枪自杀的】,写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这句话至今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和各位分享: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但人并非为了失败而生的,你可以毁灭他,但绝不可能打败他。

- Ernest Hemingway


希望各位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如我般幸运。

也希望各位穷人家的孩子,当觉得生活不公,心生愤懑的时候,能奋发努力,永不放弃。


user avatar   pu-tong-re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但好在从小就混在比我好不了多少的小伙伴中长大,并且莫名其妙一直当女小头头到小学毕业,还因此长期受着其他小姑娘的供奉,也受过什么欺负,所以尽管已经穷到底了,自己却从没觉得是个事儿。

直到大学(二线城市二本学校,题主的985已经是我的梦想了),吃着2毛钱棒冰长大的我才知道这世界上有种叫哈根达斯的冰激凌,一个球就要二三十块!还有种衣服要上千块一件(要知道安踏、361°就是那时的我对名牌的理解啊!爱马仕君看到这里是要笑的,但这对当时的我已经相当震惊了!)!别人的爸妈居然有私家车(四个轮那种)!我的同学居然会弹钢琴!这些东西轮番震惊着土掉渣的我,除了心里默默算着我爹妈得用多少旦稻子才换得来之外,也萌生了自卑感,也是直到那会儿才知道,穷是会带来自卑感的!后面自己想了想,那就在其他方面弥补好了,所以大一我自告奋勇当了班长,参加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比赛,拿了很多含金量极低的奖,填补自卑。这里说一点,再小的努力也是可以改变贫穷一点点的,我知道学校有设奖学金这个东西之后,我每年都拿一等,拿过一次国家奖学金,寒暑假都跑去打工或实习,自己赚了些生活费,买了想要而不忍找父母要的电脑,这些是自己的努力带来的微小改变,虽然微小,但也是改变,所以贫穷当然不是无法改变的!

毕业后到魔都上班,见到的世界变大了,辛苦也变多了,自己找住的地方,自己找工作,一切都得自己来,连套面试穿的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个人揣着2000块在陌生的地方哭成狗,在这里特别鸣谢心灵鸡汤师们,是他们笔下的”成功人士曾比你更惨式“鸡汤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让我在哭泣睡去的夜晚满血复活,第二天重新打满鸡血去战斗!顺带也要特别谴责一下普陀区长寿路那帮夜总会公司的孙子们,好多次骗我去面试那些表面是文职实际是招聘小姐的岗位,磨我心智劳我筋骨不说,最让我心疼的还是交通费!我现在还码着字说明没饿死,那点苦也不算事儿,反正后来总算找了份工资还算不错的工作(12年,税后5200,请注意前文铺垫里我的学校),猛然发现原来大学同学的见识不过如此,和身边人的差距已由小渠变为鸿沟了,为此也曾埋怨为什么自己没生在富裕的家庭,没有有钱的爹妈(太惭愧了,还好爸妈不知道)。

而再后来换了工作,认识了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有硅谷小老板、大企业高馆、名校留学党等等,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五星级酒店,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触摸那些曾远在天边的东西,觉得特别新奇,世界大过儿时想象,我心里的感受就两个字:赚了! 我从小地方来,毕业于三流大学,见识的世界越来越大,胆儿更肥了,更敢想敢做了,物质和见识上的贫穷都在一点点改变。尽管我现在所拥有的,很多人一出生就有且远远超过,但于我自己而言,从没有到有,从不知道到知道,从没见过到体验过,这些都是进步和改变,这就够了,和他人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贫穷本身是可以改变的,但若把贫穷带来的自卑感植感入血液里,那这样的贫穷改变起来就会很难了!


user avatar   chi-se-xing-ling-zu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人基本没有特别地说自己很爱中国,很爱中国文化,但能从他的视频里看出他是真的对中国文化很了解,而且郭杰瑞也没有刻意贬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比如他去印度的视频,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好的或者坏的方面都是印度当地人自己表现出来的,而且他也尽量避免不谈政治话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我最喜欢的外国up(可能是因为郭杰瑞本身就很有钱的原因,他不需要捞金,本身教育也很好,所以不会出现其他up那种开淘宝店出问题或者草粉这种黑料)




  

相关话题

  若一辈子没有赚大钱,当大官,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哪怕一次),活着能算有意义吗? 
  为啥街上现在有那么多的宝马 5 系,奥迪 Q5,奔驰还有卡宴?是人们越来越有钱了吗?还是在炫富或攀比? 
  终其一生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是不是活的失败被人瞧不起是劣等人呢,衡量人生值不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地位? 
  文物被本国人破坏和在他国博物馆展览哪一个更令人感觉「悲哀」? 
  怎样看待“河北寒门女孩 707分考入北 大! 感谢贫穷! ”? 
  相亲、相处期间应如何了解对方的三观? 
  你觉得穷对一个人的影响大吗? 
  有没有一句深刻的话改变了你,并让你一直付诸实践至今? 
  你是如何看待父母穷还生很多孩子的? 
  大街上打着补漏招牌的面包车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大规模的机械式计算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人类现在已经不再创造神话(或有神话性质的故事)和足以作为象征的英雄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