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还是救文物,实际上说的是人们在十分危急时刻的共情能力。
对于《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这些人类艺术的结晶是必须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它们的震撼之处。你若只瞥一眼,那它们就和海滩上的沙子,大海里的水一样平平无奇。
两个月前去河北省博物馆玩,看到了这个“枕头”,如果我一带而过,那么他就是个板砖,但我要停在它面前联想一阵,我感受了当时的贵公子早起落枕的酸爽样。
门口的广场有许多的鸽子,看一眼就很喜欢,旁边有卖鸽子食的,放在手里他还会飞到你手上,十分可爱。
若是这里不幸发生灾难,我在危急时刻想到的肯定是可以飞到我手上的小白鸽,而不是一块板砖。
但如果你提前告诉我,“那块板砖值五千万”,我可能有所动摇,但这并不是由于我对那位贵公子所用之物即将陨灭的惋惜,我只是觉得好多好多钱被烧没了。
基本上任何一件文物也同理,实际上只是别人告诉我们他多贵多贵,我们也只是从它的价格中体会到它多珍贵。
梵高生前的画,还不如一张床垫值钱,在他死后,一张画却可以抵得上一线城市一栋楼。
李诞所谓的“燃烧的蒙娜丽莎是最好的艺术品”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当我们在危急时刻舍弃价值连城却没有感情的艺术品去救助一个世上平凡而多见却能与我们的心灵发生感应的活物的时候,艺术品的牺牲见证了人性的怜悯与光辉,便是人类文化对自身最好的诠释。
流浪地球电影中,刘培强为何选择救助地球?
每个人都会有自私,阴暗,舍人为己的小毛病,但上升到人性上,必定是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没有人的文明不能算是文明,
没有人性的文化又何谈文化?
如果穿越回唐朝中期,你和杜甫说只要他销毁他所有的诗文,让他们不得以保留,就可以“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他肯定十分愿意。
对于我们来说,古代几千几百人的生死在滚滚历史中不值得一提,而诗圣的诗篇却可以让中华的诗坛更丰富,但对于杜甫自己来说,放弃自己身后名可以庇佑百姓免灾“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肯定是愿意的,因为他作的很多诗的本意就是想改变人们饥寒交迫的现状。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当然,肯定可以有人为了救出这些人类艺术的结晶而不惜自己的性命,但你不能说让已经在困境中的人“自愿”放弃获救的希望,眼睁睁的看着一幅没有生命的画被救走。
我想,那时候,蒙娜丽莎也会哭泣吧?
以上完全是从理想主义出发得出的结论,但如果你真的被困在着火的博物馆里,猫肯定比你跑得快,原则上让你先救人,不管你能救出什么,或者什么都救不出,能够自己活着出来,那你也是好样的。
以上。
说的你见过清明上河图一样
清明上河图和蒙娜丽莎都离你很远。
其实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离你很远,你描述的具体点儿才会发现不同。
然后你压根儿没读懂李诞的言论。
李诞的内核就是解构,蒙娜丽莎有什么狗屁意义,艺术有什么狗屁意义,没有什么东西有意义,所以救猫好了……
我选择救猫,呃,猫呢?这题居然没有猫,不按照套路出牌呀!
这种“如果”型脑洞题表面看起来很有意思,实际味如嚼蜡,表面上拷问人性,实际上会被人性耍弄。
故宫博物院失火了,我又不常去故宫博物院,关我啥事?
就算我当时正好在故宫博物院,我都不知道清明上河图在哪,我怎么救?
就算清明上河图正好摆在我面前,那它肯定也是在玻璃罩里面有防火设备保护着,为什么要我来救?
就算清明上河图不在玻璃罩里面,就是卷起来拿走就算救......那我就卷起来拿走呗。
哦,还有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我把清明上河图丢给他,说,快跑,拯救国宝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可能他是游客,也可能是盗贼,我不管,就算是盗贼,好歹国宝保留下来了。
哦,这个陌生人崴着脚了,跑不动了,你们想要的是这样的“两难之境”对不对?你们想这样拷问人性对不对?
我会把清明上河图塞到他手里,背起他来往外跑,多十几斤东西而已,我还是背得动的。
你是不是又要问,你真的背不动怎么办?
别管我了,你看你背后,一只蜗牛正在朝你走来,你先操心自己吧。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