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在双缝干涉试验中把双缝板前的观察者换成盲人观测,得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sui-yu-qiang-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完全误会了这个实验或者是说对量子力学理解错了,又或者说你进入了一个观察者误区

实验的结果跟人有没有观察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观察这个词就是不对的。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是光子的运动信息有没有被确认,确认了它就失去波性变成粒子性,反之就是波性,而这个确认的主体不需要是人,也不需要是什么主观意识。或者说可以这么讲,一个事件发生之前他只是一个发生的概率,只有当他发生了才是真的事件。如果把测试的粒子的波性看成是概率,粒子性看成是事件,一旦这个概率信息被确认了那么他就从概率变成事件反之就只是概率


user avatar   xiao_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要补充几句:

1. 严格来说,与实验设备发生相互作用的并不是「光子」或者「电子」,而是整个「系统」。毕竟,在观测发生之前,所谓「光子」和「电子」是以波函数的形式存在的,并没有粒子的特性。

2. 观测行为并不要求光子的粒子态出现在实验设备上。「观测到」和「没观测到」一样,都是观测。对于「观测」的严格定义,科学界并没有定论。个人比较接受的理解是:只要信息产生,则观测行为发生。

3. 哥本哈根诠释并不关心波函数塌缩的原理,只在数学层面对于波函数塌缩的结果进行描述。总结成一句话就是「shut up and calculate」。


原答案:

你们是搞笑的吗?真觉得「观测」就是一个人瞪大眼睛看么?导致波函数塌缩的不是人,而是人放在那里的实验设备。为了检测光子/电子到底是通过哪个缝的,实验设备必然和光子/电子发生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粒子的波函数塌缩,所以干涉条纹才会消失。所以不管做实验的人是不是盲人,哪怕你让检测装置把结果直接删了不给人看,干涉条纹一样不会出现的。




  

相关话题

  我国科学家建起量子鹊桥,这意味着什么?或将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向非物理系同学解释什么是量子电动力学? 
  知道“双缝干涉”有什么用? 
  为什么著名的物理方程大多很简洁? 
  我可以对一个物理学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并把我的质疑提出来吗? 
  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 
  为什么氦核轰击会被金属排斥,金属中的电子作用力可以忽略吗? 
  在一个空间无限大的系统中,所有分子无序运动,同一个物质分布状态会出现两次吗?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这篇文章合适公开发表吗? 
  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下一个讨论
薛定谔方程与狄拉克方程的区别是什么?





© 2024-06-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