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个很大误会,就是西方组团侵略中国。
其实当初英国荷兰人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反之亦然。大明反而属于捡漏的那一个。
而且那会儿西方连非洲美洲的部落还没侵略完呢,派出的基本都是魔兽那种探路民兵。船只不到两位数,还一半货船。印度和埃塞尔比亚都打不过,只能侵蚀个把岛屿港口。大明要是这个都打不过也太黑了吧。
1637年这场冲突,只能拿“屁大点事”来形容,题主给的这个链接,只能用“满纸荒唐言”来形容。
要说这场冲突的性质的话,就是一场分赃不均导致的黑吃黑,而且最后还和解了。威德尔行事野蛮硬闯虎门,陈谦收了黑钱不办事,郑茂华外行指挥内行瞎干预,还有葡萄牙人在里头搅合。乒乒乓乓打了一通,哪一方也没受什么实质性的打击,最后威德尔还是带着货走的。不过就是英国商贩大战明朝城管。
就这么一个连一般的海贼劫掠都比不上的小仗,有啥可吹的。英国人总共就来了六条船,被火攻船赶走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要是广东总兵、海防参将的兵力连几百个英国人都赶不走,那才真叫滑天下之大稽了。在这种情况下明军还被打下一处炮台,损失几艘船,被抢走三十头猪,英国人根本没什么战斗减员,要说耻辱,也是明朝的耻辱。
武装商船论的差不多得了,一般说这种论调的连当时西欧军制是啥样子都不知道。
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所谓的“武装商船”还没有“正规海军”的一系列破事儿呢。
君主常常声称拥有“招募”或“强征”渔民加入海军的权力。这一古老的权力源自撒克逊国王有权征召任何臣民参军的惯例,但是随着海军在国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参军的义务成了渔民愈加沉重的负担。在中世纪战舰刚刚开始装配武器之时,商人、水手经常随船出征。之后,政府常常预付给渔民一小笔钱,作为其为国效力的“订金”。因此以“强征”一词来形容这一征召程序也有些言过其实。亨利八世时期的征召颇为温和,水手的待遇尚佳,战争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伊丽莎白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
英格兰舰队拥有大致110艘战船,但其中大部分是征用的商船,武力微弱。
据霍华德说:
疾病和死亡开始在军营里急速蔓延,在马盖特(Margate),我们的病员无人收留,死于街巷,情境凄凉……看样子传染很可能遍及整个军队,因为船员出海时间太长,而换洗的衣服太少,也没有地方提供衣服,即使有,他们也没钱购买,因为有些人,应该说是大多数人已经出海8个月之久……我敬爱的陛下啊,请尽快让您的船员们休息,同时出钱为他们治疗吧……
除了疾病,由于饷银的拖欠,不满情绪也开始在船员间蔓延。女王的国库压力过大。修道院的财富被劫掠耗尽后,都铎王朝还没能找到新的财源,能够在支撑一场持久苦战的同时去支付船员的薪饷。
一个世纪后,沃尔特·罗利(Sir Walter Raleigh)写道:“大多数时候,他们极不情愿登上国王的战舰,因为此处的生活堪比奴隶,他们必须忍受贫穷和饥饿;而商船的境况却恰恰相反。”此外,由于被控腐败,征兵系统开始崩塌。据罗利所言,“在为皇家舰队召募和强征足够的水手这件事上,要么官员渎职,要么贿赂盛行;否则国王的船员不会质量最差……水手间开始流传一句谚语,那就是征兵大臣总是将最能干的人留作私用。”
来源于《海洋帝国》
屯门海战的葡萄牙人真心不强,平均单艘船的舰炮数量也就超过了几十年后的板鸭无敌舰队吧
臣先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廵视海道适有强番佛朗机驾船在海为患其船用夹板长十丈阔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枝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毎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其铳管用铜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毎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逺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正德十六年正月内臣访据东莞县白沙廵检司廵检何儒称其上年因委抽分曾到佛朗机船见有中国人杨三戴明审知伊等年久投在佛朗机国备知造船铸铳及置火药之法臣即令何儒宻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赉彼遂乐从约定期夜何儒宻驾小船接引到臣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试验果効后臣举兵驱逐佛朗机頼用此铳取防杀灭无遗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比与杨三等所造体制皆同臣窃惟佛朗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
澎湖海战的荷兰人更逊了,也就来了艘排水量1000吨,光是32磅炮就有11门,火力和吨位皆胜于十几年后唐斯海战荷兰旗舰阿米利亚号的“武装商船”而已。
因为明朝打赢的不是什么皇家海军,不是什么皇家海军,不是什么皇家海军
直接摘录个鄙人去年的回答好了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636 65126/answer/272195940
为什么说大部分明朝和欧洲人的冲突根本连战争的资格都算不上呢?不光因为欧洲人来的规模小,也因为明朝这边的应对同样也不是用来应付“战争”的
屯门和西草湾之战时,广东是根本不存在“正规水军”这种概念的,连汪海道都要临时征调民夫民船;
明末中英虎门冲突时,虎门寨新设不久,且缺编严重
以至于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明末亚娘鞋炮台是这样子的
但实际上却是这样子的
再对照事件亲历者彼得·芒迪的描述,这个小型的水堡铳台基本就是没有一兵一卒一炮(但应有预警的岗哨),还是在得知英国人来了之后,准备了数日才在夜里用戎克船把小炮和守堡兵丁运了进来
这些“使节”和“商人”在来到广东之前可是可以直接在印度洋上和葡萄牙的卡拉克、盖伦组成的战舰队正面开片的存在,如果非说这些商人只是什么公司保安的话,那么在虎门与他们对敌的“明军”也同样不过是少数“海巡人员”外加一个临时的碉堡。反正就在这个事件的同一年,海上君王号下水,但是英国南部海岸却被搭着Xebec级别的北非海盗大撸一遍,当地Militia宛如吉祥物一样看着海盗扬长而去这个事实的,嗯
说好的“明粉都不看西方资料”呢?这都2017年的回答了,怎么到了9102年你乎键史圈的明黑天团还有绝大多数人只能拿着一本中文版《对华贸易编年史》出来招摇过世,对,就跟下面有个匿名用户挂出来的5年前还在贴吧的我一样
不过需要澄清一下的是,这个匿名用户的截图里说大明被打的屁滚尿流的是你们家马伯爵说的,跟五年前的鄙人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不要脸一点说,9102年的鄙人的历史积累已经可以把2013年的我打的屁滚尿流,但是这种年复一年的不长进,号称不代表立场还特意跑去冷吧挖陈年坟贴结果还不敢取匿的硬汉做派,还真是让鄙人震惊啊
我觉得,还是先搞清楚题主那个链接里所谓中英海战是个什么成色再说吧。
这个事本来只是个不值一提的事,只不过因为对手是英国容易被键盘侠打鸡血或者肾上腺激动罢了。
事件发生在崇祯十年1637年,距离明亡也没几年了。注意这个时间,一个快要亡的朝代,打赢了无关紧要,打输了也无关紧要。
英国东印度公司希望获取与明朝的贸易关系来到澳门广东沿海,澳门的葡萄牙人认为英国人的到来会打破澳门的垄断贸易,因此不仅不同意英国掺和葡萄牙与明朝的贸易,还在广东的地方官员那里诋毁英国人。最终英国人无奈前往广州,按照葡萄牙人记录以及澳门史和东印度公司编年史记载,7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前往广州,8月到达虎门亚娘鞋,英国舰队威尔顿蓄意挑起事端,炮轰虎门炮台并攻克炮台后搬走了40门小炮。此后广东地方与英方交涉无果,英舰队继续侵犯,9月10日,广东水师以3艘战船冲向英舰,发射火炮火箭,英舰逃走。9月19日英国人继续作乱,抢走三十头猪烧了3个帆船焚毁一个市镇。
事件最后依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最后英国人赔偿了2800两白银并道歉离去。
这就是明英第一次接触的事件。
算战争吗?
顶多算一个贸易引发的军事冲突。
这个事件很重要吗?明朝在这里是被某些键盘侠所说被爆打了吗?还是英国被如题主链接所吹的被暴打了?
呵呵。
这个事件中的虎门又是个什么玩意?这不是鸦片战争中的固若金汤的虎门炮台,而是明末的虎门,是一个从万历年间就不断裁撤防务的虎门,只是个仅有一些"民壮"台兵把守,有一点点小型铳炮的海防炮台。
时间再向前推,虎门这个炮台啊,还真是多灾多难,崇祯6年就被海盗轻松攻陷了一次。4年后再被英国人撸一次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而崇祯十年,广东海防早就经历多年裁撤,以南澳游兵为例,区区8艘船和721名兵。换句话说,广东这地方自从万历倭患消除,仅剩的军事力量就是维持一下治安了
这位拿这个事件吹嘘英国人武德充沛岂不是说英国人与海盗一个水平?甚至不如?
这种程度的炮台被打下来不知道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同样,打跑英国人的所谓明军(其实是临时招募的民兵),似乎也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毕竟明朝地方官们就没当回事,只要你英佬别来给我惹麻烦就行。
对明朝地方官员来说,这不过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事,小到连地方志都懒得记载。这个事件最终还是靠着葡萄牙和英国人的记载才能搞清来龙去脉。这种事恐怕连朝廷都不在意。与其关注英国人,还不如多关心下海盗,对当时的明朝而言,海盗比英国人更有档次,威胁大多了,就算砍了英国人脑袋怕是连一两银子赏钱都拿不到。
是不是略感滑稽?
你觉得很重要很值得谈的东西,在明末那个地方,那个位置上根本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也不知一个个的黑也好吹也好,都高潮个什么劲
1748年闰7月27日,大金川番兵数十人呐喊冲击,清军3000人崩溃;
1758年库车之战,万余清军进攻守城的千骑回子,不克,且被回子突进突出。之后挖地道攻城反被回子挖沟放火,清军被烧死数百人;
1774年8月28日,以王伦为首的农民军起义。交战时清军在半里外开枪,不中,再开枪,也不中。曰“贼果有神术”,随即逃跑了几里路。9月23日到29日,2000"半执镰刀菜刀"的农民军在临清旧城抵抗四五千清军达8天时间;
1781年,万余清军面对2000"素业射猎"的回民,居然被打的怯战。4月19日,和珅督战,清军被毙990人;
同年闰五月初,2万余清军面对千余回民残兵,居然"若力攻仍无把握".闰五月29,清军趁500多回民残兵断水数日之机进攻,仍不克;
1796年白莲教起义。清朝无法镇压。采用"地主团练固守各地,清军挑选精锐尾随起义军但不交战,起义军攻打团练才救"。使起义军"进不得战,退不得食,不过十几天,非溃即死,不战而屈人之兵",1797年,仅四川就已有30万团练;
1813年9月14日,50名天理教徒在伪装被识破的情况下,仍然有5人突破了紫禁城东华门;
————————————————————
怼同期农民军的表现,一般可以作为一个朝代的官军战力的评判标准。
对比北宋GG前一年就镇压下去了江南的百万农民军起义、陇右都护开边两千里收30万帐吐蕃人和回鹘人的话。大青果入关100年后就开始刷中国军事历史的下限,打不赢是十分正常的。
————————————————————
有人扯到明末了,那就再看看。
失败者写的历史还真有,而且是世界名篇,亚历山大里亚的阿庇安《罗马史》。顾名思义,他是埃及人,所生活的年代距离被罗马征服也就100多年。他与罗马的关系也有点像陈寿,仕于(取代了共和国的)罗马帝国。可能是因为所在年代五贤帝像当初的托勒密法老一样实行仁政,所以其对罗马帝国的好感明显要高于共和国。
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等人的编年体,普鲁塔克的纪传体相比,阿庇安开创性的使用了“地理体”的写作方式,上半部名为罗马外战史,名为以逆时针的顺序交代罗马征服地中海各个地区的过程,实则以便“名正言顺”的以被征服者为主要视角来讲故事。
上半部没有失传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此外有些鲜为人知的是,阿庇安还对罗马共和国后期的主要对手本都和托勒密埃及采取了“蜀吴”式的描写:
本都:米特拉达梯将一个蕞尔小国发展成了罗马最后的强敌,阿庇安称米特拉达梯最强大时拥有25万步兵4万骑兵(数据有水分),尽管财政支出必然很大,他在打下小亚细亚之后却立刻对当地居民免税5年,将罗马人的奴隶悉数释放、债务大半取消,进军希腊时不但对本土城邦秋毫无犯还受到热烈欢迎。只有一个污点,那就是单单屠了小亚细亚的数万意大利居民。现在的西方书对此很不能忍,称其为种族灭绝,但阿庇安却认为这个命令得以执行“说明亚洲人对罗马人有相同深的仇恨”,是民心所向。相比之下苏拉打回来时上来就屠了雅典,回头就把米六没收的税补征了回去,可谓高下立判。
米特拉达梯一共5次大举出师征伐罗马(打小亚细亚一次,打希腊一次,第二次战争一次,第三次战争初期一次,第三次战争从亚美尼亚复国一次),加上早期冲突持续达42年之久,被罗马人赶到博斯普鲁斯之后,仍不忘恢复希腊和远征意大利,最后在绝望中杀死亲人,然后自杀。
埃及:“(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分裂为几个地区,但就是这些分裂的部分也是光辉灿烂的。单单我自己的国家(埃及)就有步兵20万人、骑兵4万人、战象300头、战车2000辆(数据有水分)。。。战船2000艘。。。国库里的金钱达到74万埃及塔伦特。。。但是所有的这些资源都在他们的继承人统治的时候,浪费于内战之中,伟大的帝国仅仅由于内战就被摧毁了。”
不难看出其对罗马的不服真是溢于言表,埃及衰亡,实非罗马之能,而是吴宫。。。啊不托(勒密)宫干戈自相残杀所致。我怀疑CA是不是就是听了他说的,所以《罗马全面战争》1代中的埃及给设得国力特别强,不出意外一般是罗马外能撑到最后的文明国家。
下半部虽然以罗马内战为主,但立场很大程度也站在那些战败者一边,例如写安东尼与元老院斗争时的台词,被历史学家什发兹称为“这是在写小说吧?”。马克思则在1861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称:
“晚上为了休息,我读了阿庇安关于罗马内战的希腊文原本。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作者祖籍是埃及。施洛塞尔说他‘没有灵魂’,大概是因为他努力要穷根究底探索这些内战的物质基础。他笔下的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不像加里波第),高尚的品格,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