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否可从伊朗对待女性的态度看出,其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封闭?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不是你乱点赞我可能还看不到大象公会的那片回答。

大象公会的回答是有问题的,整个逻辑都很有问题,说一个封建王朝,在美国人的庇护下,执行了苏联的政策,最后被宗教势力一波打倒,看看这段逻辑有多不通。

一方面强调巴列维王朝的土改是斯大林式的。

一方面又说

“在白色革命后期,巴列维把土改当作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严惩异己的地方豪强,把地产赏赐给亲信,尤其是军队高官,军方在1979年革命期间没有倒戈”

关于斯大林,不管是赫鲁晓夫和西方批判都很多,见过批判斯大林把土地分配给亲信的么?

苏联一直到解体也没听说某某人占据了大片土地啊。

实际上当年的伊朗农村和后来的伊朗农村不一样,不要搞一些错误印象,觉得好像当年伊朗农村是自由经济,后来礼萨汗搞了统制经济,不是那样的。

在巴列维王朝之前是恺加王朝,恺加王朝时期伊朗其实带有殖民地,游牧民族性质的国家,恺加王朝依靠宗法和联姻来维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当时的恺加王朝行政,税收,军事和司法制度都很有问题,国王把土地赠送给部落首领,军事贵族和宗教人士。

到了恺加王朝末期,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了,而且最为严重的时出现所谓的在外大地主现象。

所谓的在外大地主,指的是一部分新兴地主阶级,居住在城市或者国外,通过地主代理人来处理乡村事务,然后地主代理人把土地以租佃制或者分成制交给农民耕种,不用我过多介绍大家都可以看到这种土地所有制是多么畸形。

礼萨汗上台了以后,打击了游牧部落,解除了部落武装和废除了部落首领的贵族地位,1925年废除了领事裁判权,1931年收回电报公司特许权,1934年宣布关税独立自主,此后又相继废除了外国军队的驻军权,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的角度上说,礼萨汗是做出贡献的,尤其是打破了过去中央政令不出德黑兰的窘境。

但是当时的深层问题还没有得到改善,以议员为例,当时40%的议员是在外大地主,31%来自于乌莱玛,29%来自于其他社会阶层,在外大地主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41年礼萨汗退位后,国王成了最大的地主,王室领地越来越大。

20世纪初期,国有土地是伊朗最主要土地所有模式,但是到了1960年前,国有土地全部被出售了。

近500个在外大地主拥有过了伊朗57%的村庄,在这种模式下,在外地主拿走了所有的收入,乡村普通民众只能获得土地收入的五分之一,还要承担劳役,支付贡赋,承担税收和地方官员薪资,哪来的剩余?

中国地主好歹还居住在农村,伊朗的地主压根都不住在农村,农村的经济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民生问题都不是伊朗地主考虑的事情,是一个纯寄生阶级,这种土地所有制模式,不改等到何时?

按照大象公会那意思,是要维持这种土地制度?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伊朗的20世纪史放到中国来,大约是这样的:

清帝国活到了1914年,于是参加了一战,并在一战中支持了同盟国对抗协约国,结果同盟国战败,英国和俄罗斯进一步深入瓜分中国。(卡扎尔王朝参与一战)

1925年,英、俄支持下的北洋军领袖袁世凯就任武装力量总司令,不久后废黜了溥仪,自任“中华帝国皇帝”,由此开启了袁氏王朝。(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然而袁世凯不久后于1929年死去,其子袁克定继位后开始奉行亲德政策,不甘于就此屈服于英、苏。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袁克定试图与德意日轴心国进一步合作。然而这没有逃过英、苏两国的眼睛。于是1941年4月,大批英、苏军南北对进,占领了中国。袁克定流亡国外,于1944年死去。(礼萨汗的逊位,因为老袁没那么长寿命,我索性换了他儿子)

英苏扶植了袁克定之子袁家融继位,袁家融则推行了亲英、亲美政策。1944年,社会民主主义者章伯钧出任首相,他及其领导的执政党农工民主党试图将东海大陆架上的油田国有化,遭到美英不满。1953年,美英制造了军事政变,推翻了章伯钧,由军队将领齐燮元出任首相。(1953年伊朗政变,推翻了摩萨台和伊朗民族阵线党)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扶植了王明、李立三的中国人民党。由于该党过分依靠“统一战线”,托庇于其他党派,同时完全听命于莫斯科,推行了大量错误措施,实施了诸多错误战略,导致其始终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伊朗人民党)

就在此时,张英誉(张天然之子)领导下的一贯道愈演愈烈,到50年代已拥有上千万信众。尽管帝国政权不断镇压,但却未见成效。于是在1964年将张英誉放逐到韩国。(霍梅尼的崛起和流亡)

除人民党外,泛左翼的其他组织也在活动,如王凡西、郑超麟的中国社工党,该党主要在海外留学生中发展影响力[1];以及某个不可说的本土派系(然而受到一系列打击,这个派系失去了我们这个位面的支持度)[2]。另外“转向者”叶青等人也组织了人民神道运动,试图将泛左翼理论与一贯道缝合起来。(伊朗其他泛左翼派系和阿里·沙里阿提(Ali Shariati)、拉贾维的“人民圣战者(MEK)”)

1960年代,袁氏王朝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表面土改、工业私有化、妇女选举权,等等。但并未收到充分的成效,社会矛盾开始不断激化。(白色革命)

到1979年,一贯道推翻了袁氏王朝,建立了中华神道共和国。而各派系的结局如下:

人民党在苏联支持下加入了一贯道政权,然而很快,当苏联人谈好了价钱,人民党就被抛弃了。1983年,人民党的高层在电视上被迫承认自己的“间谍活动”后纷纷被枪毙,余者逃亡苏联,东欧剧变后又流散至欧美各地形成了松散的流亡组织,转向社民路线。而苏联人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在1980-1988年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给一贯道提供武器。[3](伊朗人民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社工党甚至没有制造出哪怕一个浪花,他们本就没有影响力。

那个不可说的派系于1982年在保定拉起了1500人的队伍试图抵抗,被一贯道击溃。(1982年在阿莫勒[4]发生的事件,考虑到人口数量差异我按比例换算了)

最可耻的是人民神道运动,他们在1980-1988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充当了日本人的傀儡和帮凶,随后在2003年第二次美日战争之后又转投美军。最终于2016年被解除武装,余众散落到东亚、东南亚各地,总部迁移到新加坡。(MEK在两伊战争中投靠萨达姆,2003年后转投美国,2016年被伊拉克什叶派政府解除武装,残部流亡阿尔巴尼亚)

大致模拟一下就是这样。但很多地方还是有不很像。毕竟中国民众并没有那么强的信教基础,中国在东亚也没有伊朗面对的伊拉克那样体量相当、势均力敌的对手。

但毫无疑问,伊朗20世纪史的特点是君主制的进一步衰败和腐化,右翼君主主义者的堕落;自由主义者和曾经激进的民主派与旧势力同化;泛左翼不是缺乏影响力,就是唯莫斯科马首是瞻、公开地和教权派结成“统一战线”。在这种局势下,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恐怕已经注定了。

参考

  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ocialist_Workers%27_Party_of_Iran
  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Union_of_Iranian_Communists_(Sarbedaran)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40676/answer/542870248
  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1982_Amol_uprising

user avatar   john-brow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以下答案:


这两个大V(或者一个?)声称巴列维王朝时期开放的只是大城市精英,广大城市中下层、农村和伊斯兰共和国时期没什么不同。其中还有声称霍梅尼掌权后女性地位提升的。

说实话和这两个暴论,“蛮夷入关”都显得没那么暴论。

记住她们在伊斯兰共和国时期的装束。

我们看看60-70年代普通伊朗中下层妇女是什么样子。

70年代伊斯法罕的护士学校女生。如果你觉得医院护士也算上层权贵精英的话......不友善的话我就不说了。当然,伊斯法罕是大城市,这么杠的话也能说得过去,我们继续看。

上图是60年代Shahr-eray镇居民洗毯子,其中出现的3个妇女,两个只带着头巾,一个穿着裙子没带头巾。你要是杠说这个镇离德黑兰太近,也行,我们继续。

这是1961年马赞德兰省的一场婚礼后拍的。照片右边的两位女士明显都没罩袍。当然到这个地步还可以杠这几个人也有可能是马赞德兰省的地方精英。也行,我们继续...

这是60年代Khuzestan省的4个女孩走在街上,这个省我查了从当年到现在还真没有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这种大城市。可以看出这里有两个女孩裹住了全身。但是,第一Khuzestan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等其他民族的混合区,我们谁也不知道左边那两个女孩什么民族;第二,当时默罕默德•礼萨禁止公职人员等相关人员带头巾的禁令还没有出台。

等到伊斯兰革命时期,罩袍、Hijab基本已经在女性工人中绝迹了。图中是反对国王的女工。


伊朗在女性议题上,现今的伊斯兰共和国的确远远不如巴列维王朝时期开明。

知乎上讨论伊朗问题的风向非常糟糕,几年前几乎是一边倒的批判伊斯兰共和国,现在又变成一边倒的批判巴列维王朝。这两种意见都是片面的,至于原因我到最后再提。


巴列维王朝的统治者的确有非常强的买办特征,而且其任内对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增的应对无力,最终导致伊朗改朝换代。但这不能否认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及其政府对伊朗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有重大贡献的

就拿女性议题来说,巴列维王朝在1963年给予了女性平等的选举权,早于瑞士(滑稽);默罕默德•礼萨国王以极其粗暴的方式打压女性必须带hijab(头巾)的传统,要求所有政府雇员和家属都不能带头巾;国王对高等教育的大幅投入也使得伊朗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可以说,今天你能在伊朗和伊朗人身上见到的能证明女性地和力量位的现象,比如你的伊朗女同学、79%的理工科专业学生为女性以及女性菲尔兹奖得主等等,都是巴列维王朝时期取得的成果。伊斯兰共和国在这里面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劳,相反完全起的是反面作用。

只是由于伊朗社会经济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伊斯兰共和国的很多历史倒车开不下去——霍梅尼能强迫所有女性带上头巾,能把她们从足球场、体育馆等等公共场合赶出去,却没法把她们从工厂、学校、大学和科研机构赶出去——因为伊朗的工业生产、科技研发和教育需要女性工人、女性工程师和女性科学家的参与,这是伊朗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即使再保守固执的政权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再来说一下为什么知乎上对巴列维王朝和伊斯兰共和国的风评变化。其实知乎上对伊斯兰革命前后的评价和伊朗的客观情况没什么关系——给巴列维王朝唱赞歌的,要么变相高捧中国某一时期、含沙射影地暗讽***,要么就是伊斯兰恐惧症;把伊朗的进步归功于伊斯兰共和国、贬低巴列维王朝的贡献的,则是把对中国现代的历史移情到了伊朗历史上,以至于出现“巴列维王朝时期能穿裙子的都是权贵女性”这种言论——难道彼时德黑兰500万市民各个都是权贵吗(狗头)

1979年“伊斯兰革命”中,伊朗社会的各阶层推翻了国王的统治,但对革命贡献巨大的工人阶级和各种左翼政治势力很快被窃取革命果实(“窃取”一说只代表本人观点)的什叶派教法学家和保守分子打压、清洗。尽管伊朗人民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不应被伊朗之外的势力干涉,但还是必须指出,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这一“政教合一”的政体是历史的倒退,用刘慈欣在《三体》中的话说,就是:

“一个比极权政治更老的僵尸——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开始出现”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相关话题

  如果任意一个博士一定比任意一个大专生赚的多,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幸福感如何? 
  浙江瑞安一小车司机因情感纠纷持棍打死电动车司机后逃逸,无良媒体报道:疑因车辆小碰擦。如何看待无良媒体? 
  如何评价国民党2016总统大选候选人洪秀柱的竞选宣言?为何一些大陆人为之感动? 
  乌克兰具备大国潜质,为何成不了世界强国? 
  佛山一肉档摊贩持刀相向顾客,回应称:「她有意挑事在先」,事件责任应如何界定?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年轻人怎样学会开口说话? 
  现今是否存在女孩子活得都较潇洒,男孩子却郁郁寡欢的现象?如果是,为什么? 
  如果1979年朴正熙没有被刺杀继续当总统的话,全斗焕还会发动军事政变吗? 
  如何看待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彩虹文化宣传活动? 
  如何看待中学门口老师提水桶给女生卸妆,是否侵害学生的权利? 

前一个讨论
一亿像素的手机和两千万像素全画幅单反哪个拍照效果好?
下一个讨论
电影《决胜时刻》中,为何任弼时拉小提琴时候,选了《奇异恩典》这首歌呢?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