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卫青霍去病真的是庸才吗?吕思勉老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批评很厉害啊,到底应该信吕先生的,还是影视剧? 第2页

        

user avatar   zhang-yan-ru-34-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人,尤其是言官,对于武将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若是清正自持的文人,他们说话还克制一些。一些狭隘而刚愎的文人,往往说得不能入耳。他们无非是抓住一些细枝末节,进行人身攻击,还喜欢意淫一些私事,最后故作大度说一说他还是稍微有点功绩的。只能说在评价战争和战争人物的时候,这些认识有限、执拗又有偏见的文人,写出来的“滑天下之大稽”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卫青、霍去病是民族英雄,我对他们无比崇敬。当时看《汉武大帝》的时候,卫青去见刘彻最后一面,长长的阶梯上的一拜,让我现在一听到当时的背景音乐,都不觉眼睛湿润。后来就找各种关于卫青的相关资料看。

卫青是无可替代的帅才,霍去病是勇冠三军的将才。虽起于微末,凭借卓越的个人能力,抵御外侮为一个民族打出自信,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熠熠生辉。没有他们,就没有汉武一代的赫赫武功。卫青更是谦虚谨慎,一辈子都恪行着:面对强敌而背对荣誉!


首先是司马迁,对于卫青、霍去病历史评价的基调就是这位太史公给定的。司马迁为什么不喜欢卫青、霍去病?

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出身低微,都是私生子,卫青是平阳公主的骑奴。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篇首就反反复复地说卫媪家族都冒充姓卫,可见其心中的厌恶程度。

第二个原因,在司马迁的眼里,卫青的初步发迹靠的是卫子夫的裙带关系,而不是靠个人努力。他在《佞幸列传》篇末写道“卫青霍去病也是因为外戚而得到皇帝宠幸显贵起来的,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靠自己的本领而获得了提升。”居然在佞幸列传中以卫青霍去病结尾,说明他对于卫青和霍去病真的是鄙薄之极。

第三个原因,汉武帝穷兵黩武,漠北之战之后,还连年征伐,不关心百姓疾苦,,而卫青没有劝阻,而且在战争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卫青和霍去病。在他看来,卫青就是帮助汉武帝的帮凶,他不敢直接骂刘彻,就把怒气发于卫霍二人。司迁觉得采用和亲来维系和平,觉得文景时期的和亲政策,不会劳民伤财。

在我看来,司马迁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战争,所以他根本不能客观的评价战争和战争人物。


就连我曾经很佩服的苏东坡,他在《东坡志林》里的“武帝踞厕见卫青”写到——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其龌龊心思,令人作呕。我认同苏东坡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读过他的很多诗词,看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他的才情所折服。但是,如此尖酸刻薄,极尽羞辱地写卫青,让我觉得他多次贬谪、乌台诗案并不是偶然,他虽有才情,但是没有执宰天下的气度和能力。所以,苏轼是个诗人,纵然是诗歌史上的巨擘,我也不再敬仰他。我会赞叹他的才华,不再赞扬他的品格,我看到了他阴暗的内心。

我本来在kindle上下载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我不会再看了。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文人看谁都熊。论到他上也是比谁都熊。

没统兵打赢过一对一恶仗硬仗的文人没资格谈兵,都是纸上谈兵而已。


user avatar   xiao-ao-ao-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这里更新一下,我只说一点,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匈奴的历史,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构筑了一个匈奴。这个匈奴只存在于你的位面,不存在于我们现实世界,谢谢。

首先就是匈奴全民皆兵,这句话下面评论居然比比皆是,我也是震惊,什么叫全民皆兵,在古代任何一种文化体制都不会蠢到全民皆兵,因为撑不住,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这么认为,难道可以当兵的劳动力,壮年男子,我们就把他当做士兵吗?士兵的装备,后勤是假的,全靠抢的吗?如果你说这里的兵是的是兵源,那汉朝为什么就不算全民皆兵?那汉武帝开局,是不是我可以成为有1000万战士了起步了?汉朝对抗可是名为匈奴的巨大帝国,不是哪里来的小部落好吗?作为国家,制度可能有好坏,效率可能有高低,但是绝对涉及不到有无这个层面好吗?你们所谓的全名皆兵,那是不是单于一声令下,所有人不管在哪里全部给我跑到王庭集合?点点人数挑挑拣拣,不发装备粮食自带,然后在一起推进?这他妈打仗能有什么战斗力,也配叫汉朝的心腹大敌?冒顿单于时期是匈奴的一大巅峰,敢问各位,集整个草原之力不过三十余万控玄之士,我就是加上老弱妇女之流,难道匈奴总人口不过七八十万人吗?


卫青第一次出战,并未遇到匈奴主力,匈奴的对手按记载很明确,就是李广和公孙敖。结果这二人被暴揍一顿。卫青在这次只抵龙城,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一顿乱砍。

这是卫青的幸运,也是汉朝的幸运。

我并不认为李广等人在这次有这么伟大,故意为卫青抗住主力,让他前去偷袭。也没有证据表明卫青这次拿到了什么内部消息可以保证自己这么偷袭不会遇到主力部队,完全就是运气使然。

卫青的表现太出彩了,同样没有遇到主力部队的公孙贺,就只能划水打酱油,就算是这份运气给了李广和公孙敖,他们也不见得有勇气这么深入敌方。

正因为卫青此次的行为,汉对匈奴的战略就敲定了,部分部队牵制主力,还有部分偷袭敌人后方,力求毁灭性降维打击,双方以国力作为互相角力的关键因素。这一战略的提出者应该就是卫青,再不然则是汉武帝,所以卫青和汉武帝都是优秀的战略家。

漠南之战与匈奴主力对战的是赵信和苏建。这二人不幸背锅,但也因为如此,霍去病秀了起来。

特此一提,作为前军和友军,这二人部队人数居然只有3千,而卫青明明带了10万众。明显这二人就是作为炮灰的。

为什么说霍去病有关系户,很简单,霍去病后来的部下一直是汉武帝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而且除了第一次出兵练手一万的河西之战,其后每次带兵都是人数众多,和其他人相比这么明显的差别对待,你总不能说,那精锐是用来当炮灰抵挡匈奴主力的吧。

霍去病第二次河西之战,公孙敖和霍去病从左线进攻,而友线则是李广和张骞。

霍去病自己手下就数万了,还加个没来汇合的公孙敖。张骞是一万人,而李广只……有4千人。

按路线一看就知,又是李广抗压抵挡主力,去做炮灰死扛。这已经是第二次对战河西了,浑邪王和休屠王这两人手下还能有多少实力对抗霍去病的集大汉全力组成的数万精锐?如此分兵,没点逼数?

霍去病凭什么有这些优惠?就因为他前一次河西一万人死了七千不成吗?对手不过五个部落,敢问能有多少军队?说白了就是杀平民。这些部落人口比匈奴主力还牛逼吗?


武帝时的战争,汉军的部署一直很明显,那就是众人皆炮灰,唯有李广利霍去病卫青不是。

而李广利表现渣抛开能力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对大宛:

1、时间太长补给更不上。

2、目标明确,没人给做炮灰了。

3,打的是攻坚,而不是野战了。

一打匈奴,不又是依样画葫芦,李陵做炮灰了吗?

最后在讨论汉匈对战的时候,请了解一下匈奴的历史及最基本制度好吗?不要再说出什么全名皆兵这种非常和谐词的话,基本概念都不知道就在这来回反复横跳,很迷好吗?我这反驳你还要给你带科普的吗?




先说结论:卫青不是,霍去病可能是。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点,霍去病那夸张的功绩是怎么来的。
答曰:无数有名无名的汉将做炮灰帮他挣过来的。
纵观霍去病一生,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他所有的战绩就是等着其他人帮他牵制住匈奴的主力部队,然后他在拉着汉武帝给他准备的大汉最强最精锐的骑兵们一下子冲到匈奴最深处的腹地,对着几乎没什么抵抗力的匈奴人一阵种族屠杀。
很多人黑霍去病说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实有待商榷,他这个战略部署,死这么多人损失这么多物资其实是正常的。
霍去病能跋山涉水跑这么远,自然不是个垃圾,但问题在于:

霍去病的功绩,其他人做不到吗?

我知道铁定很多人这时候搞不清楚霍去病的这个状况和网上所谓的“屠万人,公归一人”有什么区别。主要区别只有一点,所有军事人员的负责内容的分配不公太明显,从古至今,我都没见过几个将领能这么捡现成的。

史记里面其实司马迁对卫青还算客气,对霍去病确实看不上,说白了,太史公对霍去病不服啊,卫青也是关系户,但好歹第一次打仗直捣龙城总是货真价实的,霍去病呢?开局就是杀的就是匈奴百姓,专挑软柿子捏。
无数类似于李陵的汉将们赴汤蹈火做了炮灰,到头来让霍去病李广利拿了大头,是个人谁能服气?

论装备,论人数,论危险,难道这些人在难度上比不上霍去病?

但为何最终荣耀都归于霍去病了?

所以说白了,霍去病本人是不是庸将,其实是个次要问题,霍去病其实是个现象,是无数汉人搭建起来的伟大荣光。

PS.补充说几句:

霍去病本身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所谓的迷路问题,因为他不需要。

至于不知道霍去病为何是做种族屠杀的,查查匈奴人口。

不明白别人为啥不服的,自己想想林妙可和杨沛宜你也就能明白了。古代名将大多其实充其量就算是表演时假唱的。霍去病的军事水平难评定主要就在于死得早还没真唱只做了几回林妙可。

不知道为啥,我觉得反驳我的人的论调一定是“你造我家霍少有多努力吗?你凭什么污蔑他”得感觉,呵呵。


user avatar   wan-shang-4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多人看在说两句,首先我接了两个大帽子,一个是“诋毁先贤”另一个是“仇视文人知识分子”

如果你真看了我写的你就知道这两天都够扯淡的,之所以拿欧阳修和苏轼的两件事来举例,是因为比较有代表性,以欧阳修 苏轼的品行学识,在面对出身不同与己的人都如此,更能提现出群体此类共性。而并非针对两人。如果这种说法失妥,我们也可以聊其他的,比如宋史

“”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上面这段出自宋史狄青列传说的是狄青被贬到死的事,谏官和皇帝说,哎呀,不得了了狄青他家狗脑袋上长角啦 还往出冒光。赶紧把他弄出京城吧,当然这绝对不是要贬他 这是保护他,皇帝没同意,后面因为大水避水的事 终于被贬走了。第二年狄青就死了皇帝很悲伤。

狗脑袋上能不能长角 还发光就不做评论了。当时的皇帝是非常信任和看重狄青的。要多大的力量才能让当朝皇帝让步妥协阿。而史书对此就轻飘飘的一句“人情颇疑”。这是在回护那些人。

而欧阳修被贬,宋史的说法是“邪党益忌修”“小人畏修复用”。再次强调我对欧阳修先生没有任何意见,只是想说明同样是受屈被贬,但明显看得出亲疏远近。

更重要的是宋史是在元朝最后修订的。王朝更替,不变的是执笔者的态度和看法。罢黜欧阳修的是邪党和小人,但没人需要为狄青的冤屈负责,毕竟只是“人情颇疑”。


中国文人骨子里是自视高人一等的,这是数千年文化政治环境孕育的

欧阳修人品学识堪称一流,但为了攻击狄青,天灾天象都能往出扯,后世文人为了回护欧阳修还恬不知耻的说他这是为了保护狄青。

苏轼说卫青更直接,就是个奴才只配给武帝舔屁股。什么叫诛心,我不管你品行好不好,功绩多高,官做多大,你是奴才出身你就是奴才

现代学者许子东,有一期见字如面他是点评嘉宾。聊到某某是国民老公,许子东冷笑一声他算什么国民老公,徐志摩才是国民老公。

“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上面是摘自百度百科是新华网对徐志摩的评价,看这小文字要脸么。徐志摩婚内追求林徽因,逼着张幼仪堕胎离婚。林徽因那边不同意又转而勾引好友老婆陆小曼。毕竟文人的事那叫偷么,文人相轻是人家文人内部的事,对外则是互相回护。

比起大举用兵,那有和亲划算,大局为重一两个女子而已,舍了就舍了。秦皇汉武轮着骂,能让那帮清高文人放下高傲的历来只有异族的铁蹄和屠刀


这么多人看在多聊几句,我之所以没有去论证卫霍是不是庸才,是因为觉得这个真没啥必要。吕思勉先生喜臧否人物高论也不仅于此,比如唐太宗不过中才,实不如梁武帝和宋武帝;岳飞军阀而已,秦桧才是爱国,如不是杀了岳父 收了众将兵权南宋要军阀割据;曹操是大汉忠臣。

吕先生是大家,但我也不能因为一个大师的名头 他说啥就信啥,是不。

再说为什么提欧阳修苏轼,因为他们的看法一脉相承。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以欧阳修先生的品行 宁可用违心的办法,也绝不能让武将掌权,他觉得他是在做正确的事。只有他们士大夫才能引领国家做出决策,何等的成见何等的傲慢。汉晋时期 出身是看你的姓氏,宋明两代出身是看你名次。

有个评论气势汹汹的问我是不是中国文人,我当然不够格,卫青是公主府的下人,那怕做到大将军,在苏轼眼里还是奴才,我这种打工人那里敢和大老爷们并肩。


user avatar   kun-er-bu-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民国的那些大师们,因为时代的原因,很多话,听听也就罢了,不要当真。当真你就输了。

中国所谓五千年历史,超越霍的又有几人?

一个也没有。

他就是顶级武将了,另有数人,论战绩可能还有胜过,但是同属于顶级武将了。

说他们是庸人,无异于说中华民族历史上全是庸人。渣渣。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user avatar   zhang-meng-44-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va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chao-dian-ci-pao-5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为什么云台二十八将名气这么低? 
  小时候觉得史记高大上,长大了才发现史记只是一部小说,有同感吗? 
  为什么匈奴被打散了,而倭奴还能继续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国? 
  秦朝灭亡后的再度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性吗?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秦朝灭亡根源是什么? 
  卫青、霍去病与汉武帝真有传说中的不良关系吗? 
  为什么蜀国不算汉朝历史? 
  汉唐元明清为什么疆域辽阔? 
  为什么萧何会在刘邦入咸阳时不与众人一道抢财宝,而去保管文档资料? 
  王陵的襄侯究竟是楚封的还是秦封的,像曹参樊哙这种在灭秦战役中立过大功的都是刘邦封汉王后封的侯。? 

前一个讨论
请问如何看待这些人口中的“民族主义”?
下一个讨论
卫青若是在,武帝还会杀两个女儿,斩太子刘据吗?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