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高速动车组的车厢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jue-kong-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当年进口技术时一并进来的一种风挡形式,叫做双层硬风挡,是欧洲广泛采用的风挡。不同于二系动车的单层风挡加上车厢间缓冲装置,这种硬风挡可以直接充当车厢间缓冲的角色;兼容超小的转弯半径也能适应欧洲普高混跑的模式。

图为ice1的双层硬风挡,无额外的车厢间缓冲装置


但是这种风挡有纵向占用空间大、减震缓冲作用不如独立缓冲装置来得效果好、加装外层全周幌困难的缺点,在cr400bf先行样车上一度改成了独立缓冲器的样式,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改回去了。

图为cr400bf量产版本,虽然取消了阻尼器,但外层风挡仍然留出了该装置的缺口

图为延续2系车设计的量产版cr400af,可见阻尼器与较cr400bf量产版相比更窄的外层风挡

图为e5系新干线的全周幌和阻尼器




补充:先行车cr400bf采用了多种方案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玩意的学名貌似叫折篷风挡,骨架自然是各种金属材料,主要包裹材料是橡胶一类的软性材料。除了高速动车组之外,25K及25T以及衍生型号的客车也用这种风挡。

相比于简单粗暴的橡胶圈或者金属风挡,这种风挡最大的优点在于两个风挡连接的部位是完全锁死的,不像橡胶圈或者金属框架风挡可能会出现漏气漏光的缝隙。原来川黔线还有火车的时候,我在车厢接头通过风挡缝隙观察车钩,车钩相互顶紧了就是下坡,车钩相互拉紧就是上坡。所以老式风挡有时缝隙大得能够塞进两三根手指,也是危险源头,说不定手就废了。

这种折篷风挡除了铁路用,黄海的双节铰接大公交也在用。折篷之间的间隙倒是也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但是最多也就夹手,夹住了还算能很快脱身,比夹住了就不一定拔得出来的老式风挡好多了。至于噪音问题,主要是中间那两个全包围门框的锅,毕竟中间重两头轻,就像俩弹簧对着拉一个重物一样,稍微碰到一下就会响,习惯就好。要是习惯不了这个噪音,不是还有车门隔断吗?带副耳机坐车听歌总行的吧?(滑稽

另外为啥风挡只有这么宽,也许可以新开一个话题。




  

相关话题

  现在跨两个铁路区间/客运段的列车有多少(一个车次)? 
  单从车身外形结构来看,CR(H)系列各款车以相同时速运行时所受到的的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如何排序的? 
  请问普通火车刹车时,如何保证各个车厢的同步刹车?是否刹车不同步造成行驶中车厢前后耸动? 
  有什么关于火车或者铁路的冷知识? 
  如果在坐地铁时车厢之间突然断开该怎么做才能活下来? 
  如何看待目前仅有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计划进行京沪高铁 350km/h 复速运行? 
  目前国铁一大票设计时速160~200的,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铁路,有哪些是真正的实现了客货动混跑? 
  哪些高速动车组车次可以刷身份证?(有官方查询方法吗) 
  京沪高铁能不能真的跑380? 
  火车站行李管理员和乘务人员这两个工作选哪个? 

前一个讨论
是否可以将空姐称呼为服务员?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火车站的电视上放的都是跟美食有关的影片?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