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luyao-z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期的诺贝尔化学奖,对现在的我们最直接的贡献,恐怕就是支撑起了厚厚的教科书:

  • 1901 年范德霍夫:化学平衡理论
  • 1903 年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
  • 1908 年卢瑟福: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发现了放射性物质
  • 1909 年奥斯特瓦尔德:奠定了催化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
  • 1912 年格林尼亚:发现格式试剂,大学有机化学中的必学反应
  • 1920 年能斯特: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电化学里面著名的能斯特方程就是他
  • 1932 年朗格缪尔:表面化学奠基人
  • 1936 年德拜:对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分子偶极矩的单位就是德拜
  • 1950 年狄尔斯和阿尔德:也是有机化学中的必学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 1953 年施陶丁格:正确指出了高分子的长链结构,开创了高分子化学
  • 1954 年鲍林:杂化轨道理论。中学化学就开始学,sp, sp2, sp3 等等
  • 1956 年欣谢尔伍德和谢苗诺夫: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机理
  • 1966 年罗伯特·马利肯:创立了分子轨道理论
  • 1974 年保罗·弗洛里:系统创立了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基础。正确给出了多个单体的竞争聚合动力学模型,提出弗洛里—哈金斯溶液理论和弗洛里约定(对高分子中原子位置向量的约定记号),并把排除体积的概念引入高分子。
  • 1976 年利普斯科姆:他对硼烷的系统研究挑战了传统的化学键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理论化学
  • 1977 年普利高津:他深入研究了非平衡态,尤其是耗散结构中的热力学。普里高津的研究对社会科学甚至哲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 1981 年福井谦一和霍夫曼:他们创立了前线轨道理论(HOMO-LUMO),成为解释化学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 ……

你是否在大学里感受到了被这些大佬支配的恐惧?

好了,教科书上的内容不多说,行里的人学到那个程度自然就知道了。


创造新物质

除了创立学科,作出理论贡献之外,化学对社会直接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化学学科一个重大的使命就是不断发现、创造新的物质和材料。

直接创造出新物质的化学奖,有著名的齐格勒和纳塔——他们因为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获得1963 年的化学奖。这个催化剂为什么厉害呢?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合成出高度结晶化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我们现在用的耐微波炉餐盒、耐高温塑料水杯,全部都是用的聚丙烯。玻璃、陶瓷器皿易碎,金属器皿太重。没有齐格勒和纳塔,我们就无法在旅途中轻便地携带食物和水。

有机全合成的大师伍德沃德获得了 1965 年的化学奖。他的颁奖词里甚至没有具体的成果,而是称赞他「在有机合成艺术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被伍德沃德拿下的天然有机物包括胆甾醇、皮质酮、马钱子碱、利血平、叶绿素、维生素 B12 等等,其中很多都是重要的药物。他不光是依靠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攻克一个个天然有机物的合成,而且他的全合成思路为全世界的有机化学家拓展了思路。没有伍德沃德的天才贡献,可能到现在,我们都无法获得消费得起的维生素、抗生素和降压药。

1947 年的化学奖给了罗伯特·罗宾逊。他系统研究了生物碱的结构,搞清楚了吗啡和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并且发明了合成甾类化合物的罗宾逊成环法。这成为全合成甾体药物的关键步骤。很多激素类的消炎药就是甾体药物。

2010 年的化学奖给了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他们共同发展了钯催化的偶联反应。这是有机合成中形成新的碳-碳键的重要方法。这个领域现在仍然是有机合成中非常活跃的方向。有效的偶联反应是合成新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好几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都颁给了农业相关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工合成化肥。1918 年的化学奖颁给了弗里茨·哈伯。这位普鲁士化学家首次利用化学方法,用氮气和氢气合成了氨气——这使得人类终于能够工业化地大规模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变成氮肥。氮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养分。工业生产的氮肥是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他的合作者博施也得到了 1931 年的化学奖。不过,尽管哈伯发明了催化合成氨的方法,这个反应的机理却要在几十年之后才由埃特尔阐明。埃特尔拿了 2007 年的化学奖。

1907 年的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毕希纳。他发现即使没有活细胞,酵母的提取物也能够把糖发酵成酒精。1929 年,诺奖颁给了英国化学家哈登和瑞典化学家切尔平。他们俩发现了粮食发酵中的关键:发酵酶。

1945 年的化学奖颁给了芬兰化学家维尔塔宁。他发明了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全球家畜冬季饲料短缺的难题。他的贡献保证了我们天天有肉吃,天天有奶喝。正恩公:有哪些诺贝尔奖的研究不那么出名,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回答中对维尔塔宁的研究成果有详细的介绍。


发展新技术

还有一系列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重要的化学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发明者。精密的化学分析是化学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支柱。没有了定量的化学分析手段,仅靠描述是不能称之为科学的。

1922 年化学奖给了阿斯顿。他是质谱仪奠基人之一,和他的老师 J.J.汤姆逊一起发现了同位素,并且精确测量了多种元素同位素的质量。质谱仪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化学分析手段之一,它能够精确测量分子的质量,并且辅助判断分子结构。在学术研究中,质谱仪常用来研究新的化学物质;而在工业中,质谱仪和气相或液相色谱连用,成为分析未知样品化学成分的标准手段。甚至在发往外太空的探测器中,质谱仪也常常是标配,用于检测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大气以及土壤中的化学成分。

1943 年的化学奖给了德海韦西。他发展了 X 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并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跟踪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这开创了同位素标记示踪法。这项技术经过发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之中。1960 年的化学奖给了利比,他将碳-14 断代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和考古学中。没有这些技术,我们就无从知晓地球上岩石的年龄,也就间接地没办法判断出地球所经历的地质年代。同样,我们也就少了一个判断出土的化石、文物年龄的方法。在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也用于追踪一些重要的生化过程。比如现在体检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碳-14 法,就是利用幽门螺杆菌对尿素超常的分解能力。测试者服用碳-14 标记的尿素后吹气,如果呼出气体中有较高含量的碳-14 标记的二氧化碳,就说明可能感染了幽门罗杆菌。

1948 年的化学奖给了蒂塞利乌斯。他发展了电泳等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并借此搞清楚了血清蛋白的结构。电泳现在成为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1952 年的化学奖化学奖给了马丁和辛格。他们发明了分配色谱法,为传统的色谱分析法带来了新生命。基于分配色谱法的原理,人们把色谱分析玩出了很多新花样。其中最为重要的可能要数薄膜层析和气相色谱。薄膜层析法俗称「点板」,让样品在一块涂了硅胶的玻璃薄板上进行层析分离。它的特点是快,方便,因此成为有机实验室中快速检查样品成分和纯度的手段。「点板」和传统的柱层析(俗称「过柱子」)是有机化学家的日常必备操作。气相色谱的出现使得分析气体样品成为可能,极大拓展了色谱分析法的检测能力。

1959 年的化学奖给了海罗夫斯基。他发明了极谱分析法。这和伏安法同为电化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

1971 年的化学奖给了赫茨伯格。他极大地发展了分子光谱技术,并探明了诸多分子、尤其是自由基的结构。赫茨伯格的光谱技术帮助物理化学家深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成键,尤其是那些通常条件下不稳定的分子。因此,人们有能力更清楚的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并在实际应用中解释许多大气化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现象。

1985 年的化学奖给了豪普特曼和卡尔。他们发展了 X-射线衍射技术,奠定了解析 X-射线衍射光谱的数学基础。这项技术是解析晶体结构的关键技术。

1986 年的化学奖给了赫施巴赫、李远哲和波拉尼。他们发展了研究反应动力学的关键技术:交叉分子束技术和红外化学发光技术。这些实验技术为直接观测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提供了基本方法。把交叉分子束技术和分子光谱技术结合起来,我们就有能力搞清楚许多化学反应发生的细节。这对于研究大气化学、天体化学以及化学反应理论都至关重要。

1991 年的化学奖给了恩斯特。他的贡献在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是有机化学中判断化合物结构的最最基础的方法。所有新合成的有机物,都需要依靠核磁共振光谱来判断结构。没有了核磁共振,有机化学家可以说就变成了瞎子。

1993 年的化学奖一半给了穆利斯。他发明了大名鼎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PCR 技术是低成本复制 DNA 序列的方法。PCR 是现代生物实验室的必备技术。没有 PCR,我们将很难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我们现在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各种基因检测服务,比如亲子鉴定、遗传病诊断、以及未来可能会火的精准医疗,都需要仰仗 PCR。

1999 年的化学奖给了齐威尔。他是飞秒化学的代表人物。飞秒激光开创了超快光谱学,可以直接观测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中间体。超快光谱学成为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新武器。

2008 年的化学奖给了下村修、沙尔菲和钱永健。他们搞出了一种能发出绿光的荧光蛋白。这种蛋白可以用来标记生物活体内的指定部位,使得生物化学家能够通过荧光直接观测到活体细胞内的结构。这就好比是生物化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法。不过,荧光蛋白非常贵就是了,只有土豪才能买得起。

2014 年的化学奖给了白兹格、赫尔和莫尔纳尔。他们共同发明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这时候知乎已经比较壮大了,有很详细的科普,我就不画蛇添足了。方非: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带来的改变?

最近的 2017 年,化学奖给了迪波什、弗兰克和亨德森。他们发明的是冷冻电镜技术。这是结构生物学(也就是施一公)探测蛋白质结构的强大工具。如何通俗的理解 2017 年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镜」的原理?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其他

此外,1995 年的化学奖给了克鲁岑、莫利纳、罗兰。他们首次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形成和分解的机理,指出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没有他们的研究,地球的臭氧层就会破坏地更快。他们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先驱。然并卵——现在臭氧空洞还是没修补好,气候变暖也因为牵扯了太多其他方面的利益博弈,已成定局。

1998 年的化学奖给了科恩和波普。科恩开创了密度泛函理论(DFT)。DFT 现在被广泛用于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的理论计算中,极大地拓展了在现有计算能力下,有能力计算的体系大小。而波普则是著名的计算化学软件包 Gaussian70 的主要编写者。但是 Gaussian 是个悲伤的故事。在 Gaussian70 之后,他们成立了公司,继续开发这个软件。但是到了 90 年代,Gaussian 公司为了垄断市场,开始对许多学术机构和学者发布了黑名单,禁止他们使用 Gaussian 软件。只要你公开对比 Gaussian 软件和其他理论计算代码的速度,或者声称自己的代码计算速度要比 Gaussian 快,你就会上这个黑名单。在 Gaussian 黑名单上的机构包括加州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等著名大学。更为讽刺的是,Gaussian 的创始人波普,也在 Gaussian 公司的黑名单上。


以上当然只是一个部分诺奖成果的简单介绍。限于精力,其他的获奖成果就不写了。如果漏掉了十分重要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其实,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大奖,除了个别看走眼的情况外,基本上每一个奖都对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有一些更广为人知(比如量子力学,去年的引力波因为媒体非常热情的报道,相信也还有很多公众有印象),而另一些则更偏学术一点,外人可能不太清楚成果的重要性。


依然在:诺贝尔化学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似乎准备汇总了所有的获奖人和简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user avatar   yi-ran-za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一起看一下历届诺贝尔化学奖的应用,100多年....这块硬骨头我啃了..这100多年的化学诺奖史同时也是一部现代化学史,这一时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自身继续发展的同时,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一方面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其应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901年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荷兰

“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范托夫定律可以用于解释复盐的形成和测定高分子(蛋白质等)的相对分子质量等,范托夫对立体化学的贡献,则导致了碳原子不对称理论(手性碳原子存在于许多有机化合物中,特别是和生命现象有关的有机化合物中,比如葡萄糖、果糖、乳酸等)和立体化学(立体化学对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以及在探索生命奥妙方面尤为重要)的创立。


1902年 赫尔曼·费歇尔 德国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费歇尔对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此后桑格等人对蛋白质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方法基础(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研究蛋白质对于解开生命奥妙意义重大)。


1903年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瑞典

“提出了电离理论”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解释了电解质(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同时是盐类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是这张

1904年 威廉·拉穆赛 英国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了解空气成分并进行精确测量的意义可见一斑。


1905年 阿道夫·冯·拜尔 德国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记得前几天和一位小姐姐擦肩而过,一阵淡雅幽香扑鼻。回首,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短裙,随着快步伐略微浮起半空。情景萦绕心间,久久未能拂去。

能在帅气的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姐姐喷的香水香气特殊,而且短裙的粉红色引我留意,这得感谢拜尔兄的化学贡献。

1906年 亨利·莫瓦桑 法国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不少化学家为元素氟的制取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莫瓦桑终结了这一难题。另外,莫瓦桑设计制造了电炉,使一般化学反应能够在2000℃下进行,从而开辟了高温化学这一新的领域。


1907年 爱德华·比希纳 德国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比希纳对生物化学的研究,被应用于制糖和酿酒…..


1908年 欧内斯特·卢瑟福 英国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卢瑟福是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之父,1921年他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年他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年他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1927年他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1935年他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1948年他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1951年他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78年他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他本人则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扯远了…

放射化学的应用见1921年诺奖索迪(元素蜕变假说受到学界认可,离不开卢瑟福的努力和他的老师汤姆逊的支持)


1909年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德国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190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等人的合成氨工艺,使得奥斯特瓦尔德制取硝酸的方法工业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肥料和炸药的产量。


1910年 奥托·瓦拉赫 德国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瓦拉赫对脂环族和波烯化学的奠基性研究,被应用于人造香精(多用于制造食品、化妆品和卷烟等)和合成树脂(制造塑料..)工业。


1911年 玛丽·居里 波兰

“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

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疗法:用镭射线照射繁殖异常迅速的癌细胞)。


1912年 由两位法国化学家共享

维克多·格林尼亚 “发明了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上十分有用。

保罗·萨巴捷 “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萨巴捷的这一发现使得,镍被应用于很多有机物的氢化。


1913年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瑞士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

维尔纳的研究,为立体化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物理学和化学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1915年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德国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维尔施泰特发现并提取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载体叶绿素,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1916、1917年连续两年未颁奖(一战期间..)


1918年 弗里茨·哈伯 德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哈伯法合成氨被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促进了催化制取硝酸方法的工业化,见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关于这一年诺奖化学奖,有大神详细补充:


1919年未颁奖


1920年 瓦尔特·能斯特 德国

“对热化学的研究”

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年 弗雷德里克·索迪 英国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索迪于1910年提出了同位素假说,1913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位移规律,为放射化学、核物理学这两门新学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化学史上索迪最早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国防、工农业生产和医疗技术等方面。比如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及土壤的改良等,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新的措施。对了,索迪是卢瑟福的助手..


1922年 弗朗西斯·阿斯顿 英国

“借助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以及阐明了整数法则”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比如可通过矿石中提取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元素的分析测量,确定矿石的地质年代。另外,由于化合物有着像指纹一样的独特质谱,质谱仪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嗯.. 阿斯顿是卢瑟福的学生…

(还记得被高中物理题支配的恐惧么?)


1923年 弗里茨·普雷格尔 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微量分析适用于极少量物质的分析,应用比如马尔施的砷检验法和奈斯勒的氨检验法。法医在鉴定砒霜中毒时,常用马氏试砷法取样检验。


1924年未颁奖


1925年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德国

“证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以及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

冶金、石油、轻纺、橡胶、塑料、食品、材料、日用化工等工业以及农业、军事等部门在一些关键环节上都离不开胶体化学,生物与环境科学也广泛涉及胶体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胶体可被用于土壤保肥、血液透析、明矾净水、制有色玻璃,此外,豆腐、豆浆、牛奶和粥的制作原理是胶体的聚沉,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1926年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瑞典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离心机….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细胞、蛋白、核酸、酶和进行病毒分离。


1927年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德国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胆汁酸…..


1928年 阿道夫·温道斯 德国

“研究一族固醇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D”

抗佝偻病…


1929年 阿瑟·哈登(英国)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德国)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应用比如医学临床检验中所使用的糖发酵试验。


1930年 汉斯·费歇尔 德国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

人造血红素..


1931年 卡尔·博施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德国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卡尔·博施:高压合成氨(哈伯-博施法)、合成汽油、合成甲醇,将工业合成的氨氧化制硝酸继而制炸药,对一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从煤中提取工业汽油(贝吉乌斯法)、从木材中提炼出糖,同样对一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2年 欧文·朗缪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充气的白炽灯(充入氮,以抑制钨丝的挥发)..氢焊接技术….


1933年 未颁奖


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获诺奖理由5个字.._(:ᗤ」ㄥ)_)

氘(重氢)用于热核反应(氢弹),可控核聚变可能成为未来的能量来源,因此氘被称为“未来天然燃料”, 氘在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作示踪原子。

关于这一诺奖的应用,有大神详细描述:


1935年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伊伦·约里奥·居里 法国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见1921年诺奖索迪。

值得一提的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与伊伦·约里奥·居里是夫妻,伊伦·约里奥·居里是居里夫妇的女儿。另外,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不但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而且是著名的和平卫士。他对中国人民抱有同情态度,不但应学生钱三强之邀,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扣押在日本的物理学家赵忠尧,而且郑重向毛泽东建议中国也应搞原子弹。


1936年 彼得·德拜 荷兰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为研究分子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许多重要方法。


1937年 由两位维生素领域的著名化学家共享

沃尔特·霍沃思(英国)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

合成维生素C,维C可用于缓解白癜风和降低癌症发病。

保罗·卡勒(瑞士)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研究”

人工合成多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延缓衰老等功效,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维生素B2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938年 里夏德·库恩 德国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有机物,对维生素的认识和研究对于治疗相关疾病和保证人体健康意义重大。(由于二战,直到1949年,库恩才领到了诺贝尔奖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资金已按规定一年内不领即转入基金中。)


1939年

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国) “对性激素的研究”

荷尔蒙….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瑞士) “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这个..我也不懂…

1940、1941、1942年连续三年未颁奖(二战期间..)


1943年 乔治·德海韦西 匈牙利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同位素示踪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理论研究,比如医学上通过同位素示踪诊断疾病,测定血流量、肾功能、心脏功能、血栓形成、消化道失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肿瘤,测定胃肠道吸收、肝功能、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等等。


1944年 奥托·哈恩 德国

“发现重核的裂变”

原子弹….人工核裂变试验的成功,开创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历史意义。



1945年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芬兰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储藏方法”

维尔塔宁改进了高蛋白质青贮饲料的生产和贮存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腐烂而又不影响饲料的使用和营养价值。延长保质期…..


1946年 由三位美国化学家共享

詹姆斯·B·萨姆纳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生物化学史上首次得到了结晶酶,也是首次直接证明了酶是蛋白质。

(温馨提醒此处有一条鸡汤)

萨姆纳17岁那年有一天,和一些朋友去打猎,朋友的猎枪走火使他的左臂不慎残疾。不过萨姆纳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坚强的内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成为了20世纪伟大的化学家,在酶学的发展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开辟了研究病毒和癌症的重要途径。


1947年 罗伯特·鲁宾逊 英国

“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鲁宾逊成功测出罂粟碱等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式,精确地测定了青霉素等一批抗菌素药物的结构及其在生理和药理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成功地合成了青霉素、马钱子碱等药物,罂粟碱、青霉素、马钱子碱等在医学中有广泛应用。


1948年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瑞典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血清蛋白电泳在医学上被用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从实验上确定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1950年 奥托·迪尔斯 库尔特·阿尔德(两人是师生关系) 西德(1949年德国因二战分裂,1990年两德统一)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双烯合成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利用这一反应可以制备许多工业产品,包括染料、药剂、杀虫剂、润滑油、干燥油、合成橡胶和塑料等。


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两人发现并制备了多种超铀元素,其中最著名的是钚(94号元素),它被用于核爆炸和核反应堆的燃料。


1952年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 英国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这一方法被应用于工业上大量制取抗菌素。


1953年 赫尔曼·施陶丁格 西德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施陶丁格建立了高分子科学,使得高分子合成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此生产出五光十色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致使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莱纳斯·鲍林是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莱纳斯·鲍林以《科学与和平》为题,发表了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他在演说中号召:

在我们这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世界问题不能用战争和暴力来解决,而是按着对所有人都公平,对一切国家都平等的方式,根据世界法律来解决。
……
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对全人类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都公正合理的世界,建立起一种和人类智慧相称的世界文化。

莱纳斯·鲍林于1939年出版了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发表了他的价键理论。这部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将其从直观的、臆想的概念升华为定量的和理性的高度,在该书出版后不到30年内,共被引用超过16000次,至今仍有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引用该书观点。


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研制的多肽激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这些激素的使用对调节人体发育、促进创伤愈合,治疗由肾病、风湿病引起的贫血、糖尿病、神经病,抗衰老以及呆小症、侏儒病等都有明显的疗效。而历史上第一次合成多肽激素的正是迪维尼奥。


1956年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英国) 尼古拉·谢苗诺夫(苏联)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链反应…


1957年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 英国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58年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国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究”

弗雷德里克·桑格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在1958年和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1959年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捷克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

极谱法可用来测定大多数金属离子、许多阴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在电化学、界面化学、络合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放射性碳定年法可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在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均有应用。


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卡尔文循环”(植物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循环过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过程,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类有效利用太阳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高中生物学习重点之一,还记得吗?)


1962年 马克斯·佩鲁茨 约翰·肯德鲁 英国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这两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在化学领域亦有重要应用,X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伦琴也因此于1901年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帮助生物学家、医生和我们了解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运输和储存血流中的氧气时所起的作用。


1963年 卡尔·齐格勒(西德) 居里奥·纳塔(意大利)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1953年齐格勒利用铝有机化合物成功地在常温常压下催化乙烯聚合,得到聚乙烯。在此基础上,纳塔于1954年以三氯化钛和烷基铝为催化剂,使得丙烯在低压下高收率地聚合,生成分子结构高度规整的立体定向聚合物聚丙烯。这一研究使得很多塑料的生产不再需要高压,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使得生产者可以对产物结构与性质进行控制,同时在化学研究层面带动了对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


1964年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英国

“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霍奇金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青霉素的三维结构(1949)、维生素B12(1956年)的结构和胰岛素的结构(1969年)等,她的研究促进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并影响了后来DNA结构的发现。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伍德沃德在有机合成化学的实验和理论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的阐明方面,被誉为现代有机合成之父。另外,伍德沃德与其学生兼助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后者也因此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伍德沃德合成了胆甾醇、皮质酮、马钱子碱、利血平、叶绿素等多种复杂有机化合物,探明了金霉素、土霉素、河豚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探索了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问题、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伍德沃德有机反应和伍德沃德有机试剂,独立地提出二茂铁的夹心结构。伍德沃德还组织了14个国家的110位化学家,协同攻关,探索维生素B12的人工合成问题,做了近千个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历时11年,终于在谢世前几年完成了对复杂的维生素B12的合成工作。

伍德沃德是化学史上最活跃和最伟大的有机化学家之一

1950年代早期,伍德沃德与在哈佛工作的英国化学家杰夫里·威尔金森一道提出了二茂铁的新颖结构,这个事件被当作是金属有机化学的开端,该学科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学科。威尔金森与恩斯特·奥托·费歇尔一道因为此项工作而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伍德沃德应该分享此项奖。
此外,伍德沃德参照了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提出的“前线轨道理论”,和霍夫曼一起,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这一理论用对称性简单直观地解释了许多有机化学过程,如电环合反应过程、环加成反应过程、σ键迁移过程等。分子轨道理论的创立,使霍夫曼和福井谦一共同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因为当时,伍德沃德已去世2年,而诺贝尔奖又不授给已去世的科学家,所以学术界认为,如果伍德沃德还健在的话,他必是获奖人之一。


……

(持续更新中.....)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Harold Urey,因发现了氢的同位素氘获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

氘(deuterium,D),也称重氢或氢-2,名字来源于希腊语的“第二(deuteros)”,其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是氢的稳定同位素,广泛分布在海水中。

尽管氘在核磁共振、化学示踪、制药等领域都有很重要应用,但说到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用,恐怕还是核能发电。


裂变堆中很多常见的核燃料,例如铀235,只能与速度较慢的中子碰撞发生裂变反应。但链式反应中产出的中子往往是快中子,需要进行减速才能维持反应的进行。由于氘和中子的碰撞截面较大,能有效的对中子进行减速。因此,氘的氧化物重水经常被用作裂变反应堆中的慢化剂,同时也扮演冷却剂的角色推动发电机发电。

常见的重水反应堆一般都是加拿大设计的CANDU(Canada Deuterium Uranium)技术,我国的秦山核电站就采用了这种技术。目前全球总共有超过44座CANDU及CANDU衍生型核电站。

聚变堆中氘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从困难程度来看,最容易发生的三个核聚变反应,全部都需要用氘作为燃料。

最重要的是,氘在地球上的储实在是太太太丰富了,在海水中平均每6420个氢中就能找到一个氘。全部拿来当聚变燃料的话,这些氘足以让人类以目前的能源消耗速度使用亿年以上(2012年的全球年耗能约 )。因此核聚变被认为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另外,由于恒星的能源也是核聚变,因此我们研究聚变的经常戏称自己是"种zhong太mo阳gu"的:

啦啦啦种太阳
啦啦啦种太阳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
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Acknowledgement...

Sponsorship...

This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Special thanks to...




  

相关话题

  当下的工程学对经验公式依赖程度几何? 
  怎样找到生物学家? 
  从事科研工作的你,如何机智的回答非专业人士(如亲戚,聚会朋友)问你是研究什么的这种问题? 
  为什么一个塑料袋里装着油的东西,手摸袋子外面也会变油? 
  为什么喝酒时,把几种酒混起来喝容易醉? 
  你在物理学科普书中学到过最令人震惊的知识是怎样的? 
  之前的数学家与科学家们潜心研究类似虚数、量子力学等「之前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东西意义何在? 
  为什么大三和弦使人类有愉悦感? 
  2 的 100 次方到底有多大? 
  在实现科技自立的路上,如何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前一个讨论
如何快速进入睡眠?
下一个讨论
如何成为一个凝聚态物理知识体系完整的毕业生?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