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从秦始皇到现在一直是中央集权大一统模式,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不同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大帝国的模式,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非常大,罗马皇帝和阿拉伯的哈里发根本比不了。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曾经感慨:“人家慈禧比我强多了。”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科学技术,只不过没有做到集腋成裘,发展出系统化的现代科学,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大一统模式,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
1、极少数当权者可以赢家通吃
2、为了追求稳定扼杀创新活力
上述两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当权者坐了天下、当了皇帝,成了最大赢家,他必然会巩固扩大自己的胜利果实,惠及自己更多的子孙。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的执政做法。
创新的本质是破旧立新,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创新,还有思想方面的创新,典型案例就是创立宗教(邪教),这种创新思想很容易滋生反叛精神,为当权者所不容。
科学与神学是对立的,可是,神化自己是当权者巩固统治的一贯做法,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欧洲中世纪的君权神授、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都是一个原理,就是通过神化自己来让老百姓产生这样一种错误认知:我统治你们是合情合理的,我是神或者上天派下来治理人间的,我的权力是神赐予的,我的地位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觊觎的。雕刻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就生动体现了古代君主是怎么装逼的,石柱上有浮雕,坐着的人是古巴比伦的最高神,站着的人就是汉谟拉比,汉谟拉比从最高神哪里接过权杖。
所以,科学的兴起会戳破这些装逼神化自己的当权者,告诉世间的百姓,统治你们的国王,和你们一样,都是爹生妈养的人,很多天相也不是什么上天降旨于人间,而是自然现象……表面上看,自然科学与政治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看,如果古代君主提倡科学研究,大兴科学求实之风,那会是什么结果?自己的地位还能稳固吗?
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科举为什么不考自然科学?中国古代有关于几何、化学、物理、医学的著作,体量不输四书五经,但是科举是君主强化权力的工具,这才是它的政治价值,科举的初衷不是鼓励人们读书识字、更不是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皇帝巴不得老百姓都像傻逼一样乖乖的接受自己的统治,科举的真正意图就是通过考试来引导天下读书识字的人进入皇权治下的体制,成为皇帝的门人,同时还要用忠孝礼仪、四书五经禁锢他们、奴化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当愚忠的臣子。所以,科举的考试内容必然是忠孝礼仪、四书五经,不可能是自然科学。
中国自宋代以后,人才就开始逐渐单一化,原因就是自宋以后,中国有了较为完备的科举制度,导致有野心、头脑聪慧的人都选择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陷入忠孝礼仪的圈套。
中国的君主专制有以下特点:
1、没有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所谓的法律,其实是君主的私法,这种法律不能约束君主,只能约束臣子和百姓。这导致中国古代的富人经常被皇帝收割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观念。法律的制定也体现不出民意,法律完全就是当权者治天下的工具、整个国家就是彻头彻尾的人治社会。这也解释了中国为什么是人情社会。
2、用科举制度来引导禁锢天下人,用忠孝礼仪来约束人,好处是极度稳定,天下的臣子都是皇帝的门人,坏处就是人才单一凋敝。
3、对于那些稳赚不赔的买卖,全部纳入官办国营,私人不允许经营,这样,皇帝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财源,有钱,才有底气面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从上述三条可以看出,皇帝分别对司法、用人、财源三个方面拥有强大的控制力,而且这种控制力还是制度化的,如果不出什么大乱子,皇帝的宝座是铁稳的,别人根本撼动不了。
最后用一段话总结:中国古代皇帝为了巩固权力、过分追求政治稳定,扼杀了创新意识、人文精神。所以,不可能发展出现代科学。即便出现零星的科学怪杰也只能闪光一时,也无法一代代接力下去,遇上改朝换代,取得的科研成果很可能全部流失,一代代恶性循环。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