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国内缺乏成气候的法律咨询 App? 第1页

  

user avatar   ni-xi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答案可能很这个问题下答主都不一样。


为什么国内缺乏成气候的法律咨询App?同行们第一反应都是“市场太小”。但这是站在律师(服务提供者)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如果把自己放在App经营者的位置,你就会发现最核心的原因恰恰不是市场需求太小,而是产品供给不足。


是的,问题出在供应端。


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到离家最近的法院的立案大厅去转一转,绝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西装革履、井然有序。刚到法院一脸懵逼不知如何办事的,一大堆;拽住一个穿制服的就喋喋不休自己悲惨遭遇的,一大堆;痛骂司法腐败、自己遭受不公对待的,更是一大堆……相比之下,提个公文包来照章办事的律师,反而是少数。看到这样的画面,还能说出“市场太小”,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反过来,对于我们律师这帮供应商而言,看到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不动心呢?答案就是:没钱。


就跟大海一样,鱼类并不是在大海中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个别区域。对于绝大多数海洋区域来说,里面是没有鱼的,跟荒漠一样。


对于这一些当事人来说,他们并不是找不到律师。任何一家法院门口都会有几家律师事务所,里面律师水平通常一般,但总比没有强。他们之所以不请律师,原因很简单:舍不得花钱。


没钱的甲方,就不是甲方。明显是劣质的客户群体,就不会有人会花心思去挖掘、维护。这个道理,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所以这些法律咨询App会发现,自己的平台上流量倒是不少,但认认真真回答问题的律师简直找不到(练手的实习律师除外)。用户登上来,是想获得信息,但从这个App里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得不到,那自然谈不上充值付费。用户不付费,就更吸引不到律师来回答问题。如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平台融资烧光,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


两年前,也有一个做法律咨询App的人来找我,我也把这些话讲给了他听。他听完后,露出了如梦方醒的表情,也很诚恳地问我:那您觉得,律师怎么才肯认真做咨询呢?


我说:给钱。


然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过。


user avatar   linjian0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筹备过开发法律咨询App,浪费了一段宝贵的时间,也收获了一些微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实名反对本问题下所有回答

目前这个问题下有4个回答,所讲的也是老生常谈,但都是不成立的,最简单的一个类比法,就是拿丁香医生做对比,把相关法律的描述换成医疗的描述。

比如:

因为医疗咨询这口肉太小了。国内让你付300一小时解决一个感冒发烧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而且有些咨询的问题,复杂得很,这时候医生就希望当事人上门挂号慢慢聊,一个医疗app,思考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得花多少时间?最后的收益有多少?利益权衡,这是做不起来的首先原因。

再比如:

翻翻你现在的朋友圈,必然会有一个医生朋友。如果亲戚朋友没有医生,亲戚朋友的亲朋必然会存在医生。需要医疗咨询的时候,都用微信、电话直接咨询医生了,完全没必要用app。感觉医疗咨询的app存在感特别低,而且体验一般。

又比如:

医疗咨询是一件非常专业且并不公益的事情。很多时候你咨询到位了,就是医生的三两句话,可以切实的帮你多赚多省以及规避风险,它带来的利益会远比那点挂号费高。 另外,病例是具体又复杂的,同一类疾病因个人体质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症状,这需要医生的细心和他的业务能力,医生会详细去做了解,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问明白的。

读起来是不是感觉完全没有违和感?

如果国内没有丁香医生,是不是感觉特别能回答“为什么国内缺乏成气候的法律咨询App”?

但是人家就是做起来了,不服不行。


二、为什么问“国内缺乏成气候的法律咨询App”?

这个问题是隐含有前提的,前提包括这么几个:

1、国内有成气候的法律咨询PC网站,具体指以中顾网为代表的法律咨询网站;

2、国内有成气候的咨询类移动App,具体指以分答为代表的大众问答app和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垂直问答app;

3、国内存在通过移动端开展法律咨询的大量行为,比如对律师来说最困扰的,就是办一个案子,就要新建一个微信群,再办一个案子,就要再新建一个微信群,最后不胜其扰。

基于以上前提,才会提出“为何国内缺乏成气候的法律咨询 App?”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包括几个层面:

1、同样是法律咨询,为什么PC端可以搞,移动端不能搞?

2、同样是移动端咨询,为什么大众咨询和医疗咨询可以搞,法律咨询不能搞?

3、同样是移动端的法律咨询,微信建群可以咨询,为什么不干脆专门做一个app呢?


三、普遍认为的原因

在我筹备法律咨询App的过程中,发现行业内的认识,通常认为的原因有几点,目前也有人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法律不是常规需求

具体表现:针对C端的法律咨询app推广非常困难;

原因分析:一个人一年总要去一次医院,并且中国人普遍关心“养生”,而一个人一辈子可能打不了一场官司,平常也顶多看看《今日说法》,而不会关心具体的法律问题。

解决方案:

方案①:专注开发专业市场,为律师、法务提供法律服务,如法天使,法大大;

方案②:放弃C端,专注于做B端,目前无讼推出的“无讼法务”专注做B端市场,此外,一些原本专注C端的团队,也开始转向B端,比如“法驴”app;

方案③:专注做交通、医疗等个人领域等“低端”案子,目前有一家重庆的企业在做。

方案④:引入流量入口,如“无讼法务”与阿里“钉钉”合作,还有一些跟百度合作的,扩大潜在用户基数。

2、法律不是刚性需求

具体表现:客户总是会“再等等”“再看看”,付费意愿不强烈;

原因分析:一个人生病了不治病就会死,一个企业有了法律问题并不必然会死,因此个人生病了心甘情愿掏钱,企业只要没收到传票就会一拖再拖。

解决方案:

方案①:降低常年法律顾问业务的价格,目前针对初创型企业,价格通常可以降到1w/年,如“无讼法务”对新客户的实际价格比页面的价格要低多的;

方案②:由平台方负责客户开发,确定客户有付费意愿后再对接律师,比如“帮瀛法务机构”,比如上海“赢了网”;

3、法律服务有地域性

具体表现:一个北京人资讯了上海律师,就算很想委托上海律师,最终大概率也是被介绍北京当地律师。

原因分析:法律服务最终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落地到线下收费,这需要律师实地参与;

解决方案:

方案①:与全国各地律师合作,这是目前通行的方式;

专案②:专注于做互联网法律服务,单纯通过线上提供法律服务,如无讼法务;

方案③:专注于做高价值的案件,通过高收益覆盖异地办案成本。

以上,是法律咨询App遇到的几点比较有行业代表性的困难,其他一些困难可能是这类App普遍存在的,比如很难匹配用户和律师等等,在此忽略不提。


四、个人观察的一些原因

在筹备法律App的过程中,真真正正与多位律师深入接触,最终无奈退出,个人认为有几点原因:1、暂时未能解决流量入口问题

为什么PC端的法律咨询网站可以做起来,而移动端的法律咨询App做不起来?因为PC端的法律咨询网站,只是一个伪装成法律咨询网站的广告牌。

PC端的法律咨询网站,逻辑是这样的:搜索引擎——咨询网站——线下约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律师在购买百度关键词;

第二,当事人搜索法律问题后,百度会根据他的IP地址,自动推荐相应地域律师的网页;

第三,当事人点进网页进行简单的浏览、咨询,网页会要求当事人留下联系方式;

第四,当事人留下联系方式后,律师约当事人面谈。

移动端的App,则缺乏类似百度这样的流量入口,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在法律小圈子里玩一玩。


2、暂时未能解决专业人才问题

人才是一切服务的核心。

现在律师的日子太好过了,没有动力来做移动端。有人肯定又要说律师人数饱和了,那我们来试想一下:

一个国内不知名的100本大学物理系毕业生,通过3个月的自学考过了医生执业资格考试,找了一家私人诊所划了一年水,就开始独立给病人看病。

基本上他接待的每一个病人的病他都没看过,但是并没有关系,他会在网上百度“XX病的病例如何写”“XX的药单如何开”,然后按部就班给病人看病,有的病治好了,有的病没有治好,然后他慢慢做大了,最后自己开了一家诊所。

你肯定会觉得这是草菅人命,然而这就是律师行业的真实写照,一个行业对专业、学历、资历要求如此放松,你还会觉得人数饱和吗?

再看看现实世界的医生吧:本科学历基本上干不了医生的活,研究生毕业顶多去个县城医院,就算你是博士、博士后毕业,也得乖乖从小助理干起,一个月不过几千块钱的工资,哪怕干到四十几岁看起来风风光光,不好意思跟同龄律师比起来钱还是挣少了。

医生的待遇被压得太低太低,还有各种医闹之类的烦心事,再加上医疗体制扭曲了价格机制,所以一旦有了互联网这么一个契机,人才、资源马上向这边流动。

反观律师行业,肯静下心来干个几年,起码舒舒服服过小日子是没问题的,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去做高大上的业务,神马法律咨询App,有几个小朋友玩一玩就不错了。


3、法律人不会创业

一个人或许是个好律师,但好律师或许不是一个好的创业者,比如我们的合伙人表示App开发团队已经到位了,开会的时候我发现是请了一个不知名的外包团队,emmm.........

我们合伙人宣布,我们准备开发IOS端和Android端的App,外包团队的老大一脸期待

然后,我们合伙人报了预算,当时一起开会的几位资深律师、律师助理表情都一脸赞许的表情

而外包团队的老大就这样了

我虽然不是很懂行,但好歹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审过这方面的合同,所以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emmm......我们的预算是多少呢?

哪怕已经过去了1年了,我说出来都感觉有点羞耻,我们的预算是——————整整20w大洋!

前期预付10w,开发完成后再付10w,并且包第一年的维护!

后来经过外包团队老大的极力游说,合伙人终于明白这点钱要开发2个平台的App是不太够的,答应改成上微信小程序。

而在回报预期方面,则有过高的预期,什么第一年先做500万,第二年再做5000w,第三年搞他1个亿。

必须要现在、立刻、马上赚钱,从头到尾一天都不能亏钱,这是典型的律师思维。


user avatar   yiya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从事过互联网工作,不过我换个角度,从法律部门的差异角度来回答

在我看来从咨询效果来说有些法律部门极其适合搞咨询,而有些法律部门根本就没法搞咨询。举个例子,劳动合同领域就是极其适合搞网络咨询,而刑法领域就属于极其不适合搞网络咨询。我举两个我自己被人咨询的例子给大家看看:


场景一:

劳动者提问:想从单位辞职,老板不放人,说走了就扣工资还要让我赔偿损失怎么办?

回答:提前三十天,用顺丰寄给单位辞职通知书,邮件封面就写明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几个大字,单位签收后三十天就能走了。

劳动者很满意,具体操作流程都有了,直夸回答者专业,厉害。


场景二:

犯罪嫌疑人家属提问:我孩子偷了东西,价值貌似上万块,能判缓刑吗?

回答:这个不好说,要看您孩子是不是未成年,有无前科,偷了几次,有没有获得谅解等各项情节。

家属追问:就偷了一次,是个未成年,没有前科,是不是获得谅解了就能缓刑?

回答:不好说啊,获得谅解了量刑肯定有好处,但是能不能判决缓刑有时候也要看承办人的理念。

家属追问:也就是说,还是法官说的算了,那我赔不赔啊?

回答:这个看您个人衡量。

家属追问:那我赔了能少判几个月啊。

回答:不确定,这个还要看具体案情,但是肯定会从轻。

家属:哦。(心里想啥都不确定,还在法院工作哪。)


这两个情况都是我遇到过的,然后通过总结,我就发现:

1、当法律条文越是清楚,琐碎的时候,你能给出的结果就越是具体,而提问者往往只对结果感兴趣。比如说劳动争议领域关于未缴纳失业保险能否获得赔偿,赔多少。重庆地区来看,你只要掌握了劳动者的离职原因、户口类型、工作年限,就能给出一个极其准确的数额。而刑法领域,有些罪名固然可以根据量刑规范化来推出刑期,但是类似于能否取保候审以及适用缓刑这种自由裁量权极大的情况根本不可能给个具体答案的。

2、当法律条文越是清楚,琐碎的时候,你能给出的操作步骤就越是具体,提问者根据这些步骤就能获得利益。比如说劳动争议领域,你给他说了怎么操作,怎么给公司挖坑,他用这些方法就能直接获得利益。早上起来给女朋友去买早饭的时候摔伤了,怎么办,不要说是买早饭,就说是去公司上班路上摔伤的。一下子就成了工伤了。

3、有些案件的关键事实可以咨询后实施,而有些案件你连什么是关键事实都不能通过咨询获得。很多刑事案子能够搞成无罪,都是抓细节,犯罪嫌疑人当时究竟怎么想的,鉴定过程有没有违反程序性的东东(比如采集血样不合规),这些东西你不会见,不阅卷怎么可能得到结果。而对比一下劳动法领域,如何合法的把一个员工逼走,完全可以在咨询后实施。


user avatar   wang-yi-ran-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下前十个答案,好像没有从律师角度来回答的,随便写写。

结论是,一个完成度高的法律咨询,不仅对律师的能力有要求,对咨询人的总结能力、提问能力等也有要求。所以,仅凭线上咨询的只字片语,律师也很难给出靠谱的答案。

咨询内容往往是:我老公被刑拘了,能不能取保?

罪名、情节、羁押时间、案件阶段,统统没有。原则上讲,任何案件都可能取保,但是我如果说能,是不是非常不负责任?

再如:请问律师,我家漏水了,怎么要赔偿?

但是我需要知道,漏水的原因是什么?是邻居家没关水龙头,还是暖气管爆了?或是公共水管爆了?爆裂处是否存在未经物业允许的修改?等等等等,否则,我也没法判断谁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呀。

更有甚者,直接问:业主和物业有纠纷,找谁?

啥纠纷?打架了要找警察,拆地锁要找住建委,不交物业费要找法院,更换物业要找业主委员会,您想让我回答哪个?

还有一些咨询,无法提炼出自己的问题。比如:我女朋友被性骚扰了,我很生气。

咨询内容结束了!!问题在哪儿?律师怎么回答?

在知乎没有改革付费咨询之前,我看到类似的问题,都会先给咨询人发私信,请他们补充完整我所需要的信息,直到我认为达到咨询条件了,再进行解答,否则就不答了。现在改革之后允许提问人沟通6次,我觉得还是很人性化的。

总之,法律咨询真的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更何况有时候打电话十分钟能解决的问题,线上咨询得半小时以上。八零九零后基本都能接受咨询付费,如果确实有要求免费的,我一般也是一笑而过,不会因此效果打折,大家和和气气解决问题,就是给律师最大的尊重了。


user avatar   nanxiaop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学的法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金融,2年前离开体制,创业做一个互联网理财咨询平台。

客观上,我觉得做法律咨询APP,和我目前做理财互联网咨询平台,面临同样的问题。

我在创业前,把国内所有做互联网理财咨询,然后挂掉的公司,都跑了个遍,和一堆做天使投资的朋友,也聊了很深入。问题主要在以下几点:

1、低频:

相对于国内成功的app平台,如滴滴、淘宝之类,均是高频应用。看病问诊类的中低频app,to c的流量已远远低于to b,即行业专业性。而法律的低频,没出事谁找你?所以,互联网的高流量模式下,低频会非常被动。

2、获客成本:

别说APP了,哪怕做成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你的流量哪里来?单客成本多少?转化率多少?为何哪些平台都死了?还记得上一条的低频不?就死在这点上。砸钱烧来的客户,转化率极低。最后注册用户,全是围观看热闹的同行。

另,2年前,落点地的创业团队就不敢玩app了,懂点行的都转到微信上想办法了,因为app的流量,太贵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微信。当然,to vc的项目另说。

3、双边平台or单边平台:

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是双边平台,即一边是客户,一边是商家,如淘宝。但运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两头的平衡,非常难。所以,也有简化成单边平台的,实际上律师行业不少自己做公众号的,本质就是单边平台了。

4、专业化太强:

对,你以为的优点,在互联网上可能是缺点。你的各种秀才艺,你的专业内容,你的目标客户,没人看得懂,最后形成不了有效流量。最后反而都是你的同行在看。化繁为简,在专业性强的领域,会比较麻烦。


以上,都是不小的坑。所以我后来是从公众号自媒体切入,控制成本,有现金流,有专业的团队,自然会有客人,慢慢做吧。


user avatar   chen-lian-4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和瑞恩也就这个问题私聊过几句,借饭后有时间还是写下回答。

ps:我不认同所谓法律咨询服务市场太小的观点

恰恰相反我认为是根本没释放出应有的能量,小到邻里矛盾鸡毛蒜皮,大到上百万上千万的case,哪里市场小。


也曾和个别平台型法律服务机构(含app)合作,但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是服务交付的品控上,平台对于入驻律师的服务交付过程和结果的品控基本上做不到。

后来我自己也分析过原因

1.一般情况下,不缺客户的律师一般也不需要一个平台去带流量,自己就足够过得滋润了,合作也会是以典型case或者深度的case为主要方向,咨询对于目前的行业来说,相对于诉讼业务还是比较浅的服务(客单),这就导致了服务交付确实比价难从源头把控,毕竟平台的成立是需要走量的

2.法律咨询服务非标,交易难以沉淀信息量足够的评价、最终是需求方的决策成本并不能通过平台实现客观的降低,甚至决策压力还大于找朋友推荐或者更加垂直的服务方咨询(比如找我们的朋友的就不少)

3.个人猜测,中国人对类似心理咨询、人生规划咨询、法律咨询之类的咨询服务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为咨询买单的市场教育还需要时间。


额,楼下看到了有人提到口袋律师,没错,16年和他们合作过,不过才知道他们挂了。


user avatar   wu-ji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法律咨询这口肉太小了。国内让你付300一小时解决一个借款合同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而且有些咨询的问题,复杂得很,这时候律师就希望当事人上门签代理合同慢慢聊,一个法律app,思考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得花多少时间?最后的收益有多少?利益权衡,这是做不起来的首先原因。


第二是我国律师推广基本上是口耳相传模式。我有个同学/朋友/认识一个律师,就找他吧!律师的案源来源于关系和网络推广,但是后者比前者少得多


第三法律咨询能否解决问题?其实是很难的。这就对于用户来说积极性不高。很多人咨询案件的目的是“能不能给我打官司”,这种人他咨询的目的就是来代理的。


第四是竞价问题。这也是律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按低价走去推广,律协都会介入。但是高价又很难发生购买。所以这种app,要么高端小众,要么低价竞争。后者律师是不希望看到的




  

相关话题

  椰树集团发布涉嫌违法广告被立案调查,其广告存在哪些问题?可能受到怎样的处罚? 
  如何看待深圳女教师搭滴滴顺风车后被劫杀? 
  如何评价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一未成年男性强奸并勒死16岁少女,因其不满18岁应从轻处罚? 
  阿里女员工第二天为什么联系华联的张某? 
  如何看待男子上海4套房离婚给600元抚养费 ,孩子抚养费要如何裁定? 
  如何看待第三方百度云Pandownload作者被捕? 
  如何看待个人用户 Chrome 浏览器疑被阿里巴巴「管理」? 
  出具刑事谅解书要求补偿算敲诈吗? 
  山东威胁上访者女官员上门道歉,上访者回应「她站着不说话,毫无诚意」,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面对整顿查处,专车软件如何应对,面对突发情况,专车司机如何应对? 

前一个讨论
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下一个讨论
“201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的相关资料要怎么查询啊?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