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部分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你的问题:

为什么科研上的困难可以咬牙坚持,回国后遇到的困难就不愿意坚持。

因为科研上的困难就是我们要正视的攻克的困难啊,坚持下来解决它就是价值的体现啊。

可是回国后遇到的那些“困难”,是毫无意义的困难,是坚持只是浪费自己时间生命精力的“困难”,为什么不规避呢?


user avatar   leoran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触过许多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国内国外的都有,他们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精力是宝贵且有限的,自己的领域还有许多未解答的问题等待自己聪明的大脑去解答,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科学家是最需要独立的人格的,国内大部分地方,不仅仅是学校内的官僚体系,整个社会不自觉都排斥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做人”这三个字,对于潜心科学的人来说,太恐怖了.


user avatar   npuwen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答案已删除。

感谢知友指出关于丁肇中先生那一段中的问题,修改用“/* */”标注出来。是否加入中国国籍并不重要,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等中国籍科学家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尊敬;同样,杨振宁和李政道非中国籍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尊敬。

——————————分割线——————


user avatar   gauz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个思路

究竟是他们取得了成就却不愿回国
还是因为没有回国所以取得了成就

姚桐斌 (1922.09.03—1968.06.08),男,江苏省无锡市人,祖籍安徽休宁, 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1945年,姚桐斌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殴打致死。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开封,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他于1933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44—1949年任代理所长、所长,其间1944—1949年兼任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系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造反派”开始夺权,赵九章首当其冲。他所有的权利统统被剥夺殆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补偿给他的,除了学习班,便是白天夜晚没完没了的充满野蛮与疯狂的批判和斗争。1968年10月在写完最后一份检查后自杀。

陈绍澧:1925年12月24日,陈绍澧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1948年从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衣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1950年陈绍澧回国,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工作,后被调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文革期间,陈绍澧被说成是从美国回来的特务,遭到迫害,后来自杀了。


周华章 ,男,1917年,周华章出生于江苏江阴,1939年从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3月赴美留学,1952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刚到美国时就公开表明了自己支持共产党,后还多次参加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活动,受到美国移民局的警告,在美国国务院安全小组被建立“存档”。1953年1月周华章回到国内,任职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文革开始后,周华章被说成是“特务”、“里通外国”,并被软禁在家中。当时有一张题为“周华章是人还是鬼?”的大字报。这使得他心理压力很大,寝食难安,1968年9月30日其住所跳楼自杀。


林鸿荪,力学家,化学流体力学专家。在创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及后来的力学研究所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创立新的力学学科——化学流体力学作出贡献。60年代在研究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总体方案、燃烧、传热、低温技术和地面试车技术,以及在组织领导研制低空导弹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力学人才。他出生于天津,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银行家,抗日战争初期任天津中国银行副行长,后被派往印度,任印度中国银行行长。受其父影响,林鸿荪从小勤奋好学,1949年 在美国布朗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效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超低空导弹研制工作被迫停顿。不久,林鸿荪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隔离审查”,并受到人身侮辱和精神上的严重折磨,终于在1968年12月15日含冤而死。


程世祜,结构力学专家。从事航空航天器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在内压圆柱壳体稳定性理论与实验方面获得成果,为中国早期航天器总体设计研究作出了贡献。1945—1949年 考取公费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腊格比城和格拉斯哥城的机械制造厂等实习工作。1949—1950年 美国监湖城犹他大学机械系学习,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0—1955年 美国芝加哥伊里诺伊理工学院力学系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文革时期于运动的冲击与当时对科研工作的“瞎指挥”,实际上各项研究工作基本停顿。程世祜由于无法继续科研工作,心情十分焦虑不安,又受到当时极左思潮的种种冲击及步步紧逼,甚至对他施加人身侮辱,使得一心为了报效祖国排除万难回归本土的爱国科学家程世祜无法忍受这种种诬蔑和冤屈,终于在1968年10月23日含冤自尽身亡,享年50岁。

这只是文革当中受迫害的科学家们中极小的一部分,文革时中科院131位科学家被打倒 229人遭迫害致死。

有什么真实的人物,前半辈子极尽荣耀,后半辈子极其潦倒,没能善终,又或者还没死已经生不如死尝尽世间百态? - 哲部豪跋的回答


这些人都是新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如果给以良好的机会和平台,他们能取得多大成就还未为可知。然而,历史无法假设…

当我们看到获得诺奖的多为外籍华人的时候,不妨这样想,那一代人中有多少英才,他们中当真回国的就不如留在国外的?如果给以国内的人相同的平台、条件、环境,他们当真没有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可能性?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回国效力,科学上的困难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可是回国家效力就算有困难,为什么他们就不愿坚持。

选择回来的那些人也是这样想的。新中国已经成立,举国统一,生活太平,虽然科研条件差些,基础薄弱些,但坚持一下终究是能克服的。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物质条件上的困难虽然巨大,政治上的困难却却艰巨百倍。

他们更没想到的是,为了熬过这些困难,他们付出了一切。

--------------------------------------------------------------------------------------------------------------------------------------------

更新

我写下这个答案的本意只是希望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抛开当事人个人动机,从一个更理性的角度观察,而无意进行道德批判。鉴于评论区里较多的立场表态,出来阐释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对于那批留洋的知识分子,无论是选择了回国还是继续留在国外,我认为都是非常正常的、可以理解的选择。不管是专心学术还是志在兴国,大家基于自身偏好和人生规划做出决策,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黑的。

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我并不赞成站在上帝视角进行这样的批判。现在回望历史,该怎么抉择自然显而易见,但置身于那样的历史情境下呢?

自1840年后的一百余年,中国饱受列强侵略,政府腐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一百年里,这个古老国度的精英们想出各种方法救国图存,政治家们尝试新的制度、商人们实业救国、更有学子远渡重洋学习知识,希望能让这个国家旧貌换新颜。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始终不见光明。直到1949年的那天,有一个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崭新的国度退列强而自立,政党深得民心,军队纪律井然,一切百废待兴。这样的家园如何不让人心驰神往。

一千多年来,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遭到歧视、排挤和屠杀。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后,希伯来精英们从世界各地回到了迦南,在战火中建立起了以色列国。

我想,他们的情感大抵是相通的。

每个人都面临着历史的局限性,加之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我党本质认识不足,做出回国的决策是完全值得尊重的。把对龙傲天的要求放在这群知识分子身上,殊为不智。

同样,对于那些看得更深刻或对学术更痴迷的人,用“爱国”的名义要求他们,这样的道德绑架只能徒遭反感。

其次,对于毛的态度。我并不愿意给自己打上“毛黑”的标签。我历来的态度是,对于好的方面,绝不吝啬赞扬,对于坏的方面,要理性、实证地黑。

原因别无其他,坚持理性与客观。

结果怎样、真相如何都可以讨论,但自身的理性精神却是要靠不断自省保持的。


user avatar   zhang-yuan-chao-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政道1972年回国,周恩来向他请教,希望他能解决中国科学人才断层的问题,请些国外的牛人来中国讲讲学。 “中国不是没有人才,只是你们没有好好用,比如我的恩师束星北! ” 李政道是有情绪和怨气的,因为就在当时,他的恩师,物理大家束星北正在青岛扫厕所。他想见恩师一面也终未成功。 束星北是什么人啊,是可以跟着波尔激烈争论并让波尔记忆深刻的人啊,是公认的一代天骄! 束星北有两个钟意的学生,一个是李政道,一个是许良英。 许良英1952年调到中科院工作,1958年打为右派,发配回老家农村务农,1978年平反。2006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文《北京的爱因斯坦传人:一个为真理奋斗的叛逆者》

中国从来就不差想报效国家的科学家,只不过没有给那些中国藉的天才们机会。当年李政道要是留在中国,那就没有得诺贝尔的李政道,只有一曲悲歌。

这三个人只是无数人的缩影。 ------------------------------------------------------------------------------------------- 评论区很热闹啊 我无意去说过去、现在这些事对不对 我也无意想说服任何人 每个人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 遭遇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也就不一样

有次我不小心被一个路人的烟头烫到了 痛 我的本能是立马缩手 以后我在路上走,看到那些拿烟头的人,我都会尽量避开 我会跟我的朋友说这个事情,提醒他们注意,以后有了孩子,也会提醒孩子避免在路上被烟头误伤 痛-缩手-下次避免-告诫周围人 这是人的本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只是从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上去谈 一个活生生的正常人,是会害怕的,这是进化筛选的结果。 ----------------------------------------------------------------------------------------------------------------------------------------

我不想扯任何关于制度体制和政治的问题,不要去搞什么主义、理想,我们只谈人 题主问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回来 大家想一想, 如果是你自己,在外面安安心心搞着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同时,看到你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弟正在战战兢兢中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这个时候,心里会不会有一些庆幸?尼玛,幸好老子出来了。同时还会恐惧,这种恐惧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这些人曾经都是在你身边跟你讨论问题跟你生活跟你玩耍的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你怕不怕? 我想正常人都会怕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回来 这种恐惧是很深刻的,是会蔓延和延续的 就像评论里面说“秦始皇不就坑杀了几百个儒生,就要被骂几千年,不公平”

你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有多深远(几百个生命啊!总感觉他们说的那么轻描淡写,真正感觉如同草芥一般) 所以说育人养士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的爱子,爱徒,你是真正钟意他们,如果你真正的爱他们,器重他们,你觉得他们在科研上一定会有大的建树,你会不会让他们回来? 正常清醒的人都会衡量,衡量危险度 如果这个弟子是旷世奇才,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危险,我相信你也会想尽办法劝阻他的,你会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给他们描述,只会更恐怖。

所以这就影响了第二代人

当英国移民在美洲繁衍到差不多第三代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称自己是美国人了,甚至扯起星条旗操起枪炮和英国人开干了。所以说当第三代的时候,他们的文化认同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个时候更不可能用什么“你是中国裔应该回来报效祖国”来要求别人了。

----------------------------------------------------

如果大家看完后对我的答案感兴趣,请一定看看我的个人主页

欢迎大家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间诊室。

谢谢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当代科学家的生活状态稍做分析,就可以知道,除了军事领域的科学家外,科学家个人可能爱国,但作为一个阶级,他们总体上是不可能爱国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特别是成就较高者,随时都可以跳槽到外国的研究机构工作,因此不可能对某个特定国家产生什么归属感。靠提高待遇显然是不能产生这种关键的归属感的,因此无效。

更新:爱国的一种关键因素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独特文化。科学家,特别是优秀的科学家往往沉浸于一种没有民族性的普世文化,即科学文化中,并且认为该文化是优越的,因此削弱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

由于美国科技最发达,对科学及其科学文化的贡献也最大,而在科学家的心目中,科学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因此,非美籍科学家的国家认同一定程度上会被替换为美国认同。

语言是最频繁使用,对人影响最深的文化因素。对于英美澳加等昂撒人为主的英语国家来说,爱国性和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于现在的科学文化中,这是因为英语在当代科学技术出版领域的特殊地位。

但对于中国来说,陈景润用中文发表顶级学术论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跟国际接轨,科学家一般使用英语发表论文,国际会议也使用英语交流,长此以往,英语文化就会对科学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削弱其爱国的可能性。


user avatar   lid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没必要扯什么烂七八糟的东西,道理很简单。

  1. 已经德高望重的华人科学家,都是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作出的贡献。

2. 这个时间段,大陆高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和欧美各国距离还非常大,理论上大陆学术机构不存在诞生出土生土长、全本土培养的、具有重大影响和成就的华人科学家的客观条件。

3. 在欧美学术机构任职的华人,为了他们的生活和出差方便(纳税、签证、社保、教育等),自然就更倾向于选择所定居国家的国籍。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人家要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你给我介绍下ROC该PRC有什么好处?也不说多,就不承认双重国籍这一条就损失重大。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要统一,为什么要做出一些不利于统一的事呢?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人总是怀疑本国科技人员,真的是科研能力这么差吗? 
  如何看待导师坚持把自己名字排第一? 
  RSR值如何计算出来的? 
  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如何看待2020年帝吧出征泰国教泰国人爱泰王? 
  中美俄印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四年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垫底」,如何看待 ? 
  搞科研的硕士博士们,手机上适合下载哪些 app? 
  如何评价邢立达关于女性出野外的微博? 
  印度载人航天计划「加甘扬」将于今年发射,并计划于 2030 年建成其第一个空间站,该计划实施难度如何? 
  有什么工具/方法/道具/食物...可以提升苦逼的博士生搞学术的幸福感,哪怕只有一点点?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林夕说《北京欢迎你》是人生污点?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