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调不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第1页

  

user avatar   da-xiang-nao-ya-t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砍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干。

你要说把慈禧换下去,另立中央,没准有人响应,但你要说咱们一起去自杀殉国,对不起,慈禧您老人家先走一步,臣等恕不远送。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俄、日、奥、意等当时世界十一国同时宣战,说实际的,当时世界上也就是这么几个强国,慈禧此举就等于单挑整个世界了,这等壮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算是晚清政府最硬的一次官方表态了。

但是宣战有宣战的规则,你跟人家打架总得或口头或书面告诉人家一声吧?没有,她只是给各地督抚们下了一道《宣战诏书》,大概意思就是西方国家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老娘决定跟他们拼了,只要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咱们一起跟洋鬼子一决雌雄,这种宣传手段有点老蒋的风范,还有点日本不宣而战的味道。

弟兄们,冲啊,杀掉洋鬼子,就是这么一道命令。

这些总督巡抚们,在接到诏书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老娘们疯了!

而且,时任邮政大臣的盛宣怀作为传达文件的大臣已经开始行动了,他要求对清廷关于召集义和团参与对全世界火并宣战诏书的命令只传达到督抚一级,同时电告诸位不要奉命。

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先表态: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湖广总督张之洞: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慈禧这老娘们要玩完。

山东巡抚袁世凯:我只知道剿灭义和团拳民,其他的我不知道,什么都跑到京畿去了?我很抱歉!

武卫军总指挥荣禄:我有病,我好虚弱,你们打的别太认真了,打打歇歇,给洋大人们送点蔬菜水果,炮兵随便开两炮让老娘们听见炮声就可以了。。。。。。

调不动这些督抚,因为这是一个十足的赔本买卖。

1.慈禧下的全国动员令,既没有战略部署,也没有战术目标,如果是军事行动,必须有部署,有组织,有目的,咱们跟谁打?怎么打?最终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一头雾水,攻击人家使领馆、杀光洋人,这根本就不算是军事部署,所以,李鸿章称之为乱命,并无不妥。

2.这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都让各地督抚们看明白了,打仗无论输赢都只有一个结果,清政府割地赔款,况且打赢是不可能打赢的,面对一两个当时的列强都打不赢,现在你要单挑全世界?我想问一下,是谁给你的勇气,当时梁静茹还没出生呢。

3.这场战争打输了对于个人前途只有两种后果,一种是战死殉国,另一种就是成为背锅侠,扛雷背锅。当时清廷作战最勇敢、最坚决的武卫军两支部队,聂士成部与董福祥部就是例子,一个战死殉国,一个永不叙用。

聂士成率领的武卫前军本来是清廷武卫军的精锐部队,在廊坊一带与义和团一起打的阻击战颇有建树,但是因为一直不满义和团趁机劫掠的行为,多次捕杀拳民,与义和团摩擦不断,最终腹背受敌,死于炮火之下。

董福祥倒是和义和团关系很好,荣禄因为慈禧懿旨难违,便命没有大炮只有土炮的董福祥率领的武卫后军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董福祥倒是很想打,但是没有重武器,据史载,四天每天发炮三百多发,愣是没给使馆区造成太大的损害,估计这土炮威力也就算是个大号的二踢脚或者钻天猴,最后,董福祥被八国联军定位首凶,要求处死,好在慈禧念在其护驾去西安有功的份上,百般回护,但是再也不敢启用他了。

庚子一仗,彻底把晚清政府的老底子打没了,武卫军精锐全部打光,就剩下了武卫右军,这个军队的统领还叫袁世凯,慈禧、荣禄一死,就再也没人治得住这个汉人野心家了,武卫右军已经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清廷已经没有能够听自己招呼的军队了。

同时也证明,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满人作为中央内阁,除了胡折腾以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从端王载漪为了让自己儿子当皇帝,拼命忽悠慈禧依赖义和团向全世界开战到后来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预备立宪选举的皇族内阁,天下人已经对旗人的腐朽无能,失望透顶。

慈禧调不动地方督抚,确实是因为这是一个昏招,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督抚已经各有各的小心思了,东南互保,看起来是一群有脑子的人联合起来反对无脑的命令,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督抚已经开始联合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了。

我们没胆子剿匪,借剿匪之名敛财的胆子还是有,而且很大——汤师爷。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其实源头在于曾国藩,虽然他本人没有黄袍加身,但是,他创立的湘军集团,已经开始攫取晚清的权力,包括后来分化出来李鸿章的淮系、左宗棠的楚系,兵归将有,人身依附,军、政、财权都归于一人,这种风气从湘军传至淮军再到袁世凯的北洋军可谓是一脉相承,所以从晚清政府的内轻外重,再到后来的民国的军阀割据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庚子事变中,地方督抚,特别是汉人督抚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臣之心,如果说起兵造反的事情他们不敢做,那么万一慈禧被杀或被废,另立中央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而且很大。东南互保一方面是保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另一方面也在于这些地方实权派的一份投名状,即使将来慈禧准备反攻倒算,但是,摆在她面前的不是一两个督抚,而是整个地方派系,她不能动,也不敢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慈禧真的被杀或者被废,那么以当时的晚清政局,很有可能会导致军阀割据的提早出现,李鸿章已经垂垂老矣,袁世凯还羽翼未丰,还没有一位能够统领全局的人,这也就是帝国列强没有对慈禧动手的原因,因为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在当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需要一个总领的代理人,而当袁世凯称帝不成死后,也确实再没有了一个能够号令群雄的人物,包括后来的蒋介石,终其一生,也没能把中国重新聚合为一个整体。

整个庚子事变,汉人督抚们都在观望,在最后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会轻举妄动。大家都在准备看清廷的笑话,也都等着一旦时局有变,随时出来争权夺利,庚子事变之后,清廷威信尽失,慈禧的那套驭人之术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后来的统治者,更是一蟹不如一蟹,摄政王载沣只知道一味收权归满人,却不知道笼络汉人之心,即使后来没有袁世凯,同样也会有张世凯、王世凯出来结束清王朝的统治。

慈禧调不动李鸿章、张之洞?那是因为他们想让子弹再飞一会。。。。。。


user avatar   bing-yan-61-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生气了,专门怼一下 @Yang Liu 的答案:

任何人看到第一段话,都会觉得时间顺序是慈禧宣战在先,八国出兵在后(所以才叫“对宣战的回应”),对不对?

但是,这是历史事实吗?完全不是!这位答主在造谣!不需要引经据典,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以下引自百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词条:

战争前骤
列强调兵
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美、法、俄、日、意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联军在北京使馆区设立路障
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联军达2000余人。
1900年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联军进犯
1900年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征华计划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进攻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後,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英使馆内更有小马150匹可供食用。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征华战争,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
1900年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
1900年6月14日至18日联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联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2]
大沽口之役
1900年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同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发出解散义和团民的上谕。但一天后慈禧接到手下守旧派大臣伪造八国出兵实际是要求她退位让光绪复位的情报后,愤怒之下让守旧派统领义和团。
战争导火索
1900年6月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被守军击毙。(实际是本人代表各国去清廷总理府衙门要求保护使馆区的情况下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导致战争真正意义上爆发)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并且在北京贴出赏文悬赏杀洋人。

五月底,八国军队的一部分就已经开进北京,六月中旬双方已经开战,而慈禧对十一国的宣战诏书是六月二十一号发的。

所以,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先有八国侵华,然后才有清政府宣战!

神TM“对宣战的回应”!神TM“八国出兵应战”!


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论,我的理念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是,一定要遵守基本事实,不能胡编乱造!


PS:评论区洋奴不少,这里统一回复:

1、无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如何,都不能改变八国联军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因为义和团杀了洋人,所以八国联军侵华就是正义的——这和日本鬼子以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七七事变有什么区别?

2、关于朝鲜战争,本来是朝鲜民族的内战,并没有“谁侵略谁”的问题。正是美国为首的联军率先对朝鲜内战进行武力干预,中国才出兵应战。在这场战争中,发动侵略的不是朝鲜、不是韩国,更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3、印尼屠华事件,与义和团根本无法类比。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是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中国此前并未入侵印尼;八国联军以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入侵中国,而中国此后也并未以此借口入侵印尼。

4、我们为什么被八国联军侵略?真的是因为闹了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吗?战争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可以混为一谈吗?我们被侵略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不够强大。美化侵略者、为侵略行为找理由找借口,这样的人,从立场上就是叛国的!


这里专门挂一个叫 @皇帝的财宝 的洋奴才,居然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进入”——日本人也是这么说的吧

评论区很热闹,让我觉得当初参与这个话题真是太对了。其实严格来说,我这个回答是跑题的,只是怒怼了一位颠倒黑白的知友而已。万万没想到,居然由此调出了这么多牛鬼蛇神!

还有人公然宣称八国联军是正义的!很好,敌人伪装不下去了,真的是很好!

拿“保护侨民”作为理由,拿“战狼”电影作为理由的,请问,八国联军的所作所为,真的仅仅是保护侨民么?“战狼”电影里面,主人公在拯救侨民的时候,有没有屠杀过所在国手无寸铁的百姓,有没有掠夺过所在国的财富与文物?


user avatar   bei-feng-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李鸿章看的很清楚,他去就是送死,他不想给大清朝送死了。

首先要知道当时的大背景,1900年的李鸿章已经不是1894年的李鸿章了。

甲午惨败后李鸿章大权旁落,却也因祸得福躲过了“百日维新”“围园杀后”等一系列大变。临近庚子年李鸿章也就扮演个大清吉祥物的角色,出国游历一下,处于半退休状态。直到1899年底才又被朝廷起用,任命为两广总督

李鸿章离开京城去广州赴任才半年,朝廷就作了史诗级的妖。

当时慈禧要废除29岁的光绪,扶植15岁的“大阿哥”溥儁做新皇帝。但洋务派和列强政府都不同意这一决定,因为“大阿哥”的生父端王载漪是个极为保守的人物,特别仇视洋务和洋人,围绕“大阿哥”和载漪的载勋、载濂、载澜、刚毅、徐桐(汉军正蓝旗)、启秀、崇绮等满洲勋贵也是一样,如果这批人上台大清随时有闭关锁国,重新倒退回1840年的可能。

为此地方督抚和列强纷纷反对“大阿哥”登基,换皇帝这事儿就一直拖下来了。端王载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竟然异想天开决定引义和团进京驱逐洋人。由此导致义和团问题不断发酵,京畿地区局势大乱,各国联军眼看北京形势崩坏纷纷发出警告,要来北京保护领事馆和侨民。

最终6月11日英军海军中将西摩尔率拼凑的列强军队2000人前往北京,但因为准备不足,被聂士成武卫前军和义和团困在廊坊。眼看西摩尔受阻,6月16日列强舰队召开会议决定支援西摩尔,并向清政府下最后通牒,要强攻大沽口,17日凌晨列强舰队轰击大沽口,6小时后大沽口陷落。

而在联军进攻大沽口前一天,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朝廷就发出电报要求李鸿章北上。

但李鸿章表示:

沽口禁商船,沿途拳匪布满。兄奉召,竟无路可达。

几天后慈禧又被一份疑似端王载漪捏造的“退位通牒”气的怒火攻心,于6月21日对全世界宣战。

6月25日收到朝廷开战命令的李鸿章表示: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6月底李鸿章干脆加入刘坤一、张之洞组织的东南互保活动。东南各省督抚以保护列强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条件与列强和谈,要他们不要派兵进攻大清东南各省。

7月3、6日朝廷又两度下旨催李鸿章进京。

7月8日朝廷再催李鸿章,同时火线授予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李鸿章奇迹般的“官复原职”了。

7月12日,18日,23日,29日朝廷又连下4道圣旨催李鸿章北上。

朝廷以12道金牌的频率催促李鸿章返京,只不过李鸿章并不是岳飞,他丝毫没有前往北京的兴趣。

因为此时的京城已经成为神话世界,自6月初端王载漪引义和团进京,满洲勋贵、朝廷重臣们的表现让人咋舌。在京的满洲王公极为迷信义和团的神术,胆子骤然膨胀,极力主张与八国联军决战“两官左右半皆团民,而诸王贝勒各立团棚”或曰“我等皆系近支子孙,岂能不战而双手竞送于诸夷。虽失却亦不能不一拼。”或曰“奴才等近支子孙,总以社稷为重,若不战,白白给他们,断不能甘心。故众口一词,坚意主战。”

端王载漪和庄王载勋直接成了义和团的大师兄,在王府内部开设义和团总坛,代表朝廷统帅北京地区的义和团:

聚众至三、四千人,倾公帑赡养之。凡五城散团及新从匪者,皆令赴庄王府报名注册。……日至庄王府挂号,络绎不绝……未及一月,而附近报名团匪数百万名矣。……已挂号者,名官团,(旗上)则书奉旨义和神团字样。

王公如此,其他朝中大臣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又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忙着给慈禧编神话故事:

御吏陈嘉:与关壮缪(关羽)语,得篆文帛书,言无畏夷,夷当自灭。
御史徐道焜:洪钧老祖令五龙守大沽,龙背拱夷船,皆立沉。
吉林将军长顺言:二童子殆非人,至则教堂自焚,己忽不见。
启秀言:使臣不除,必为后患,五台僧普济有神兵十万,请召之会攻。
群臣又时时言山东老团一扫光、金钟罩、九龙镫之属,能役鬼神,烧海中船尽坏,居一室斩首百里外,不以兵。
当是时,上书言神怪者以百数,王公邸第,百司廨署拳匪皆设坛焉,谓之保护。

如果说仅仅是朝廷进入神话世界也还罢了,更可怕的是载漪、载勋等人还借机杀人,要杀的还不是普通人,而是光绪皇帝!

载漪、载勋率“义和团”人宫,拟弑帝,太后持不可。

而劝阻慈禧和各位王爷、贝勒不要和列强开战的五位大臣则先后被问斩①。

在义和团的冲击下,在京大臣的家宅安全也没了保障。端王莫逆之交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庆恒全家13口被杀。贝子溥伦、大学士徐桐、大学士孙家鼐、工部尚书陈学棻、内阁学土贻谷、副都御史曾广銮、太常寺卿陈邦瑞等重臣也是全家被劫掠一空。最可笑的是徐桐本来是义和团的铁杆支持者,却也被抢了个干净。

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可没有只身赴险的兴趣,他接连以道路遇阻,无法前行为理由推辞北上:

臣北望觚棱,无路可达,忧急万状。
既奉旨催,应到沪再筹进止。
(走运河的话)河道浅阻行船不易。

李鸿章在接到朝廷电报后,3个月的时间内仅仅从广州移动到上海。期间西摩尔从天津出发、大沽陷落、联军占领天津,李鸿章都一动不动、坐视不理。

气的慈禧直接下旨催促说:

该督受恩深重,尤非诸大臣可比,岂能坐视大局艰危于不顾耶。著接奉此旨后,无论水陆,即刻起程。

李鸿章看到这封电报直接托袁世凯向朝廷请病假。表示自己上了年纪,感冒腹泻走不了,要请假20天:

连日盛署驰驱,感冒腹泻,衰年孱躯,眠食俱废,奋飞不能,徒增惶急。容俟调养稍愈,即由陆路前进。……鸿章抵沪后,触暑腹泻,本拟稍痊即行,乃连泻不止,精神委顿。因念国事至急理当尽瘁,惟半月以来,元气大伤,夜不成寐,两腿软弱,竟难寸步。医药杂投,曾无少效。拟恳圣慈赏假二十日,俾息残喘。倘假内见愈,仍力疾趱程北上。

不过在公开电文之外,李鸿章又给慈禧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超长密电,在密电中他一反常态,明确警告朝廷情况极为危机,太后不要再拿天下冒险。而要搞清基本的敌我形势,万万不能依仗义和团,否则必死无疑。这算是李鸿章对朝廷说的最后一番肺腑之言②。

收到李鸿章这封密电后慈禧沉默了。三天后朝廷表示不再催促李鸿章北上,他爱干什么干什么吧。

寄全权大臣大学土直隶总督李鸿章,著准其便宜行事,将应办事宜,迅速办理,朝廷不为遥制。

其实李鸿章早就看出来慈禧一干人等其实根本听不进这些话,面对刘坤一、张之洞等同僚,他说的更为直白露骨:

先定国是,再议办法。否则虽去何益!
卅旨派庄亲王载勋及刚毅统率团勇,奇哉!
众议非自清内匪,事无转机。洋兵业经开仗。荣拥兵数万,当无坐视。(朝廷)群小把持,慈意回护,必酿大变。
兵匪仍力攻使馆,政府悖谬至此,断难挽救。
内廷及王公左右,皆拳匪。举国若狂,无可救药。
(武卫军总指挥荣禄)、庆(庆亲王奕劻)尚不能挽回,鄙人何敢担此危局。各国兵日内当抵城下,想有一二恶战,乃见分晓。
洋兵已前进,一月内大局可定。吾稍缓待,虽严谴不顾也。

当时地方的督抚们都等着看朝廷的笑话。

只有深受清流和守旧派赏识,被翁同龢称为“良吏也,伟人也”的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真的赶往北京。他6月24日接旨,带着200名卫队,花了一个月时间就从南京跑到了北京。

慈禧见了大喜,让李秉衡成为京畿清军负责人,并“著加恩在紫禁城内骑马,并在紫禁城内、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

李秉衡受到慈禧接见后大受鼓舞,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抵御八国联军“出京之日,以红巾幂首,短衣红带,一如拳匪中的大师兄装束”,好好的一个封疆大吏也变成了义和团。

但问题是义和团并没有神功啊!

结果在河西务李秉衡统帅的清军遭遇联军,全军“未立营垒,即被敌冲破”,眼看局势无法挽回李秉衡留下遗书后服毒自尽:

《奏报与敌兵接战情形折》军队数万充塞道途,闻敌辄溃,实未一战。(清军溃兵)所过村镇则焚掠一空,以至臣军采买无物,人马饥困。臣自少至老屡经兵火,实所未见!兵将如此,岂旦夕之故哉。

李鸿章和张之洞如果赴京,是打算做五大臣呢,还是做李秉衡呢?

最后更加搞笑的是,当李鸿章9月份到天津,10月份到北京后。当时北京旗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西后最得意的时候,合肥正在广东,旗人们有的说他能勾结外国人,太监们说的更利害,所以想着把他调进京来杀了他,此事虽无对证,但彼时宫中人旗人多如此说法……汉人中也有几个御史上过奏折,参他抗旨不来,有说应催他的,有的说该降罪的,他当然越不往北行动了……各国军队进京后,他当然可以来了,从前虽骂他,但现在已知道非他不可,所以大家都盼他来,因来得慢,大家又怨恨他……他来的那两天,北京所有的人,可以说是狂欢,尤其旗人,自西后光绪走后,他们每月的钱粮,谁都得不到,可是旗人又专靠钱粮吃饭,听说李鸿章要来,总以为他是跟外国人有勾手的,来了一定有办法。所有的人开始庆幸中国有个李鸿章。彼时所有正式饭馆都没有开门,各街上都是搭的席棚小饭铺,尤其东四牌楼一带,旗人吃饭的很多,正喝着酒,忽提李鸿章来了,便高兴的说,再来一壶。盼他来的程度,就如是之高。我问他们,你们向来很讨厌李鸿章,为什么现在这样欢迎呢?他们的回答是:说人家是汉奸,没人家又不成,就是里勾外联的这么个人。——《齐如山回忆录》

国事如此,还说什么好呢?

清朝的满城是怎么回事?

清末的清军战力(主要指革新以后)有那么不堪么?

————————————————————————

彩蛋:后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投降,让李鸿章去签《辛丑条约》按列强的意思要处决端王,结果让慈禧扛下来了,改成流放新疆。其实端王也没去新疆,而是去内蒙找大舅子阿拉善王爷吃喝玩乐去了。民国时期端王偷摸返回北京,结果被列强盯得死死的,直接通过外交照会警告北洋政府《辛丑条约》依旧有效,于是端王就又被轰走了。临走端王还讹了北洋政府几千大洋。

端王一辈子坚持极为守旧的态度,民国时他的孙女想和汉族通婚,结果被大骂了一顿,说是“不但亡国,还要灭我种?!”云云,他家子孙到民国十几年都还留着辫子,比溥仪还狠。

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撤销了“大阿哥”的皇位继承权。但大阿哥早已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惯,民国后逐渐没了经济来源,后来沦落到蜗居马号,全家靠儿子当警察的菲薄薪水维持生活。晚年想去满洲国投靠溥仪,被溥仪严词拒绝,1942年双目失明而死,时年57岁。



五大臣分别是:许景澄内阁学士,出访德法俄荷意奥比七国,曾担任清国驻法、意、奥等国大使,张之洞在京的眼线。袁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之洞在京的眼线。徐用仪时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袁昶、许景澄被杀后徐用仪“哭殓”由此被杀。联元(镶红旗满洲包衣)内阁学士,主和。立山(正黄旗蒙古人)户部满尚书,同情光绪,被载勋诬陷为内奸、私藏洋人,处死。五人中许景澄、袁昶主要死于向各省督抚通风报信,徐用仪、联元、立山则死于与端王等人的私人恩怨。端王一伙借由“主和”的题目处死了徐用仪等人。

②《请剿团匪以维大局折》李鸿章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二日

至庚申之变,人我京师,焚我园淀……法扰越南,尽撤藩服。日争朝鲜,丧师失地。尤无理者,德占胶州湾,俄占旅顺、大连湾,英索威海卫、九龙,并推广上海租界、内地商埠,法索广州湾,侵入沿海之地百余里,种种要挟,万难忍受。于此而不图自强,是谓无耻,于此而不思报怨,是谓无心。臣受国家厚恩,负天下责望,岂不愿大张挞伐、振我皇威?倘于衰迈之年,亲见四国来宾,万归服,岂非此生之大幸?无如熟审众寡之不敌,细察强弱之异形,宗社所关,岂可投鼠?卵石之敌,岂待蓍龟?试以近事言之。紫竹林洋兵仅二三干人,拳匪他军实盈数万,以一敌十,鏖战旬日,毙洋人仅数百,杀华人已及二万,而兵火伤夷又以数万计,是兵是匪共战寡弱之外人皆不敌矣!又京城使馆本非城郭,使臣、随参、水兵本非劲旅,拳匪及董军攻之,兼旬不克,为所伤害又以数千计,是兵与团合攻孱怯之外人亦不敌矣!今各国之师连腙而至,快枪毒炮纷载而来,朝廷果有何军堪以捍御?天下果有何将堪以折冲?窃计子药无多,粮饷将竭。若各国以十余万众直扑都城,固守不能,播迁不得,虽欲如木兰之巡幸而无胜保阻遏之师,虽欲如马关之议和而无伊藤延接之使。彼时拳匪四散,朝右一空,亲贤谁倚?枢辅无材,此以皇太后、皇上为孤注之一掷耳!思之寒心,奚忍出口?夫拳匪假借神灵,妄言符咒,诬民惑世,本盛世所必诛。汉有三五里雾而汉以亡,宋有六甲神兵而宋以灭。此盖白莲余孽,世宗宪皇帝先遏其萌,仁宗睿皇帝终平其难。累朝圣训,昭示子孙,岂容以宵小之澜言弃祖宗之家法? 臣年届八旬,死亡无日,沐四朝之豢养深恩,若知而不言,言又不切,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列祖之灵乎?用是沥血敷陈,伏祈宸衷独断,迅绌庸妄之臣工,立斩猖狂之妖孽,知义和团是匪非民,亟宜痛加剿洗,知扶清灭洋乃假托名号,不可姑息养痈,立简重臣,先清内匪,善遣驻使,速送彼军。臣冒暑遄征,已临沪渎,屡奉敦促,岂惜扶疾以行?惟每读诏书则国是未定,认贼作子则人心未安,而臣客寄江南,手无一兵一旅,即使奔命赴阙,道途险阻,徒为乱臣贼子作菹醢之资,是以小作盘桓,预筹兵食,兼觇敌志,徐议排解,仍俟布置稍齐,即行星驰北上。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的规矩不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吗?要问慈禧为什么“调不动”李鸿章和张之洞,首先要了解慈禧是否调过这两个人。可以明确地说,张之洞并没有被“调”过。慈禧确实调过李鸿章,李鸿章也确实因为种种理由推迟了入京,但也不存在什么“调不动”的问题。

先说张之洞,根据档案,慈禧始终没有调动张之洞入京的命令,涉及到张之洞的谕旨只有一些让地方督抚筹集军饷和调派援军的命令。比如1900年6月17日“着各直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就地方兵力饷力,酌派得力将弁统带数营星夜赴京师听候调用。”6月20日要求各省督抚“应各就本省情形。通盘筹画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事事均求实际。”那么,张之洞对这两点要求落实了吗?

从张之洞的态度来看,他对慈禧的指示是落实了的。1900年7月1日,张之洞编成两湖勤王军(湖南劲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由湖南布政使锡良带领北上勤王。后来也正是锡良的两湖勤王军在晋东挡住了法军进攻山西,而之前湖北提督张春发的武卫先锋军已经先一步出发了。据张之洞和湖南官员会商的电文,两湖共派出勤王军五千人,所以说张之洞派出勤王军确实是下了本钱的。而且湖北枪炮厂还承担了向北方供应毛瑟枪的任务:

鄂厂专造小口毛瑟快枪及弹,除叠次解京及武卫先锋军外,有枪无弹。
——《致济南袁抚台》
鄂厂不能造药,所造枪炮、弹药,均系随用随购而成。弹子已随枪解神机、虎神、武卫等军,及武卫先锋张提督军。
——《致南昌松抚台》

可见张之洞对北方的军事需求是极力满足的。他这么累死累活忙前忙后,如果看到题主居然在影射他抗旨不尊,不知道会不会吐尽老血。

再来说李鸿章,他是清廷唯一宣召入京的地方督抚(李秉衡的巡阅长江大臣无实际辖地)。清廷在1900年6月15日召李鸿章入京,解除他的两广总督职务,并指明由广东巡抚德寿兼署。7月9日李鸿章授直隶总督,德寿就正式接管两广总督。前后二十多天。如果李鸿章真的流皮到了题主所说的慈禧“调不动”的地步,那德寿根本就不可能接管两广总督,李鸿章大可以在两广总督任上混到最后才走。由此可见,清廷把李鸿章在两广总督上调离的命令是生效了的,只不过李鸿章在随后北上的问题上又找借口混了两个月才走。那么,李鸿章迟迟不北上到底有何用意?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逃避责任。清廷宣召李鸿章入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阻止联军入京,对这个任务李鸿章是“臣妾做不到”。他与洋人有情报往来,肯定知道联军不进北京誓不罢休,而一旦联军进了北京,那他必定要承担相应的托付不效的责任。之前甲午战争李鸿章之所以受罚,主要不是他签了马关条约,而是他对战局败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次他干脆来个置身事外,等北京失陷后再去议和,这样就不用承担京师失陷这个最主要的责任了。他的这个小九九在对刘坤一的电报里交代得很清楚:

荣庆(指荣禄和庆亲王奕劻——引者)尚不能挽回,鄙人何敢担此危局?各国兵日内当抵城下,想有一二恶战,乃见分晓”(注:《李文忠公电稿》卷二十三,页11。)。

第二是联络朝野势力增加身价。首先清廷内并不是铁板一块地排外,慈禧最倚重的荣禄就和李鸿章往来甚密,英国蓝皮书披露说:“李鸿章收到了荣禄六月二十一日的信,告诉他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这表明李鸿章朝中有人,甚至可能通过荣禄直接联系到慈禧,这样李鸿章可以以相对和缓的办法争取到延迟北上。此外李鸿章无论是在广州还是上海都与东南督抚有密集的电讯往来,主要是商谈“东南互保”和自己北上的事宜。东南督抚也上奏朝廷要求授予李鸿章全权议和的权限。朝廷最初调动李鸿章的时候根本没提要授予他什么职位,到最后被授予全权议和大臣,其中就有这个时间段他与朝野势力共同运作的因素。

第三是与外国预先联系。英国不赞成李鸿章北上,理由是认为他留在广东对列强更有利,这说明李鸿章在广东时就和英国有交道。李鸿章作为亲俄派,在广州和上海与驻俄公使杨儒往来电文甚密,希望以俄国为突破口来议和。此外李鸿章还会见了日本代表,驻德公使吕海寰也是通过李鸿章的电文来了解国内情况。李鸿章在北上之前先广泛与洋人联系,可以事先摸清对手的意图,为谈判准备余地。

最后,虽然很多人认为李鸿章在装病,事实上他当时已经77岁了,到北京以后也经常害病,并且第二年就死了。所以确实也有身体上的因素。

那么李鸿章迟迟不北上,清廷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一方面慈禧把李鸿章当成阻止联军进军北京的救命稻草,对他拖延行程肯定是恼火的,不然也不会连番催促了。但另一方面,慈禧事实上也清楚李鸿章没那么大的本事,而且李鸿章留在上海也能办理交涉,所以她对李鸿章迟迟不北上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李鸿章在上海混了两个月,屁事没有。和光绪皇帝做个对比:甲午战争才打一个多月,李鸿章就被拔花翎褫夺黄马褂了。再打几个月,连直隶总督的头衔都被撸了。其实不光是对李鸿章,慈禧对所有的督抚都是自相矛盾态度:既希望他们发挥作用(开辟第二战场拖住八国联军的后路),又害怕事态扩大(真的变成全面战争自己就没退路了)。举个例子:她先要求东南督抚召集义民准备打仗,督抚们回电反驳说不可行她马上改口说你们说得对。光看义和团运动期间的电报,你也许会认为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态度一直摇摆不定甚至在打自己脸,其实她只是在为自己考虑罢了。


这个答案底下,好多答主都把地方督抚当成地方实力派的代表,甚至认为他们在等着看朝廷的笑话。大误。督抚作为流官,根据清廷犬牙相制的原则,往往外调到异乡为官(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直隶南皮人,之前也多次调任),根本不可能靠几个幕僚发展起稳固的个人势力。所以督抚不但不是地方实力派的代表,反而是清廷压制地方实力派的手段。辛亥革命之后,真正的割据势力往往是“下克上”建立起来的,而原来清朝的督抚有的落荒而逃(两广总督张鸣岐、湖广总督瑞澄)、有的被逮捕(云贵总督李经羲)、有的自杀(闽浙总督松寿)、有的甚至被捕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山西巡抚陆钟琦)。可见各省督抚实际上与清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还要借重清廷的权威来稳固自己的权位和富贵,哪会看清廷的“笑话”?


user avatar   pang-an-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权力不是个能控制人脑电波的传国玉玺。权力实际上是复杂的博弈后产生的一种效应。一猫能制十狼一般是由于这样的心理过程:1.虽然它现在是猫,但它的祖先是虎,对我有传统上的心理优势。2.虽然我知道他是个占了虎位子的猫,但是我不确定其他人知不知道他是猫。我造反的话,很可能其它九只狼就以保护虎主席的名义把我干掉了然后分我的肉——这就是君主对臣下的信息优势。所以韩非子所说的君主的“势”无非就是对臣下的心理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王朝顺利度过了三四十年的危险期,形成这两种优势就能续命几百年。

这种情况一般是很难改变的。除非出现另一个强有力的虎来争位子,打破旧有的平衡,天下大乱。崇祯上吊,慈禧西逃,就无疑把自己作为猫的虚弱暴露在天下人眼前,尊严扫地。这下任何一只狼都彻底相信其它九只狼也知道了这是一只猫而不是虎的消息,大家心领神会,就开始了逐鹿天下之旅。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虚弱。所以他只能尽力维持他很强的假象。你以为他身强体壮,其实一场感冒就那么放任不管的话就能要他的命。所以统治者都是神经质喜欢小题大做。毕竟他不是神,他只是扮演神罢了,他也非常害怕。


user avatar   chi-fei-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事实表明,女性在政坛上的主要意义是做政治交际,要么是沟通,要么是花瓶。而绝不可能是在国难当头时的合格舵手。

舵手紧盯着前方的惊涛骇浪,灵活应变。而政治女性眼里完全没这些东西,她眼里只有忙碌的水手与副官。她只应这些人情的变。

慈禧乃至历史上的各种女性领导人,都是如此。天下只在她的闺阁里,几个重要的男性下属之间,她眼里没有天下,只有这几个人的关系。她只是平衡这些男下属,让他们相互牵制平衡。其觊觎权力的皇冠,只是出于对掌握权力的低级快感,而不是出于对天下的高度责任感。

为了捍卫权力,她们可以狠辣到家,但关于理想精神,则根本是没有的。她才不关心什么路线方略,自己权倾天下,皇冠明珠闪瞎狗眼。安富尊荣而已。

慈禧太后万国宣战,说到底就是听信谣言,洋人要立大阿哥,急眼了。她把军事当儿戏,权谋手段。想敲打洋人,给他们一棒子,还想塞几颗糖给他们。来降服这些圈外人——我家的事,你们别管。

不过这一切都玩脱了。她根本上并不知道什么是打仗。洋人们都认真了起来,李鸿章等人也认真了——此乱命也。

也就是这老娘们儿从来就没有让封疆大吏无条件服从自己的能耐。她只是嗜好自己权柄的政府看守人。

应该是每天都照镜子问下自己——魔镜魔镜,谁是大清最有权力的女人?是你是你就是你!她就心满意足了。然后就上朝垂帘,装模作样地 听政——噫,反正我掌握着最高权力!这要怎么用,江山社稷?为民做主?这跟她有什么关系?

儒家讲君子与小人。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知道慈禧只是个有心机的小人。她发神经就得离她远远的。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dong-lin-shi-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相关话题

  中国能收回已割让的港岛九龙,为什么不能收回外兴安岭海参崴? 
  日本天皇和泰王有哪些异同点?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哪方更先进? 
  为什么美国能够非常有效的同化移民而欧洲近几十年对移民的同化却是失败的? 
  溥仪真的罪有应得吗? 
  清朝有哪些充满个性的皇帝朱批? 
  捷克向俄罗斯发最后通牒,俄外交部称「绝不容忍!通牒捷克自己留着吧」,对此你怎么看? 
  军事与民生在1960-1970年代的中国哪一个需求更迫切? 
  嘉靖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忽必烈的元军为何东征日本接连失败? 

前一个讨论
你和异性朋友经历初次心动的事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治安有多差,逼得中央要严打?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