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读史以来有没有哪些让你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的内容和人? 第1页

  

user avatar   nryanne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代代宋使向金中都去,路过开封;一代代开封人民看见宋使,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感觉:

开始的时候,他们围着宋使哭泣,质问朝廷是不是抛弃故土了

然后他们在路边的角落,指着宋使告诉自己的后代:这是祖宗衣冠,是我等宋人的朝廷派来的使节

最后他们向着宋使丢石头,嘲笑与开封时尚截然不同的宋朝衣冠,表示鶸宋快投降啦


17xx年,日本官员按照惯例盘问来长崎贸易的中国商人。双方通过汉字文言,基本没什么阻滞地交流。

日本官员问:你晓得吧,你们已经华夷变态啦,你们已经夷狄啦,现在是我们大日本华华的。

中国商人答:没有的,我们封贡好多国家,从契丹到爱尔兰,都流传着大清结盟的高级形式。

日本官员拿出《唐风图说》,指着周礼服饰复原图问:啊?你的衣服发型跟这个不一样的?

中国商人勉强写下:今日受制满洲,无奈为此,终当复于华夏。

日本官员很满意,把问答内容编成报告交了上去。在报告内容中,他着重强调了一下,中国商人承认他们现在夷狄夷狄兮了。


1636年以前的朝鲜入明使节很无奈,他们和后来入清的使节,基本走得是同一条道路,结果因为中国自己明清易代了,搞的后来人平白骂前面的人瞎写乱记途中风土地理。

比如鸭绿江的江心岛,入明的使节看见这一岛的荒草,只觉得西方的天空在泛着金光,都是因为朝鲜不够中华所以江心岛才很荒芜;而入清的使节,则看这一岛荒芜,想到中华沦丧,又想到自己要进“虏廷”朝拜,整个人都灰暗了起来。

凤凰城的守将,例行要请朝鲜使节吃顿饭。入明使节看肉多菜少并没有泡菜的宴席,只觉得天兵天将待我甚厚,皇恩浩荡我吃得真开心;入清的使节,则会注意到“今天的肉没煮熟”,“食物没什么好味道”,“太咸了”。

入明使节在北京城被看门老大爷骗了钱,回家奋笔疾书“天朝皇帝对我们吼猴滴,这是个案,我自己也有问题”然后并不在皇帝面前抱怨;入清使节,从踏出朝鲜的那一刻就感觉上了贼船,并没有露出破绽让人骗。

入明使节最喜欢和中方接待人员在北京晃荡,看朝鲜没有的东西;入清使节最喜欢勾引儒生到自己馆舍里来笔谈,然后套出些反逆之言——

有一天他们勾引了某刘姓“秀才”进馆闲聊。按照惯例摒退众人,只有朝鲜副使和刘先生坐在一起用汉字笔谈(朝鲜人可以写白话文,不一定是文言笔谈):

朝鲜副使问:刘先生啊,你晓得汉高祖也姓刘么?

刘先生答:晓得啊。

朝鲜副使问:你看《汉书》不会被杀头么?那是“汉”书诶。

刘先生答:不会啊。我大清混一宇内再造中华得国之正无如我朝。科举考得也还是四书五经廿二史诸子,《汉书》好棒好棒的,我们都要学、要考。

朝鲜副使问:哦,你们也学四书五经啊。那不知“身体发肤”你如何看待?

刘先生答:(沉默)不敢毁伤。

朝鲜副使问:你看我的头发、我的穿戴,知道这是什么啵?

刘先生答:前朝衣冠。

朝鲜副使问:不不不,这是华夏正统衣冠,朱子程子都这样穿、这样蓄发。此是圣人所为也。

刘先生答:奈何,奈何。

刘先生要求:这一段你当着我的面烧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晓得伐?

朝鲜副使烧纸ing。

然后回国的朝鲜副使把这段加进自己的报告里,着重强调了一下人心思明,虽某虏篡僭,但中国还有必伸之理。

总的来说,朝鲜使节入明,他们自己认为是“朝天”,是来接受万物之主(1600年以后还要加上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大皇帝)的检阅。是荣耀,是沉重但充满乐趣和光明的旅行。而对于朝鲜入清使节来说,则只是“燕行”,只有沉重罢了。

【奉狗歇菜】


user avatar   you-yu-gan-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我看过那么两首诗,一首是明朝杨慎写的词,一首可能是伪托清朝顺治皇帝的诗。内容大不相同,但是思想都是一样的。

叹人世间的短暂与面对时间的无奈。

先说说顺治皇帝这首诗吧。按照《清史稿》记载,顺治很年轻就去世了。但是按照民间野史所说,顺治看破红尘,将皇位留给孩子,自己出家做了一名云游僧。这种故事一般都说的煞有介事,真假难分。日子久了,顺治究竟是真死了还是出家了,也没有人真能说清楚了。

但是有首托顺治名的诗,倒是传了下来。其中几句实在神来之笔,摘录出来吧。

禹疏九河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当皇帝好啊?是啊,都说当皇帝好。

可是呢?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生在帝王家了。南征北战,勾心斗角,早已将人的棱角磨平。到最后坐在皇位上的,那是人吗?不是了,那就是个人偶了。

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再强的英雄,也不过变成一抔黄土。甚至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就变成了烂泥。若是当这样的皇帝,还不如披上袈裟,出家去,走了吧。

说完这首,再说说杨慎那一首吧。

顺治皇帝这首出家的偈子被改编过民谣,在网易云上小有名气。而杨慎那首词呢,则被作为单田芳先生的定场诗,在评书中反复应用。没错,就是那首《说三分两晋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五霸七雄闹春秋,这周朝八百年看着很长,但是呢?无非就是弹指一挥间,顷刻兴亡过手。

但是说着简单,这几百年的历史就在书上留了几行蝇头小楷,但是在这几行文字的背后,却又是山下埋葬着无数的英雄魂。

说到底,所有的人无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说什么龙争虎斗的故事呢?


user avatar   jiang-yu-tong-7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石电、常熟人、世为丐、侨居长洲之彩云里。
崇祯八年、流寇躏中都、围桐城、江南震动。电所与游同志陈英 从指挥包文达往援、要电与俱。
电曰:吾老矣、不食军门升斗粟、奚而往?
英曰:我辈平居、以汝为眉目、汝不往、是无渠帅也。
幸强为一行、电曰诺。幞被而出、终不反顾。
二月十二日、追贼于宿松、我师恃勇轻进、陷贼伏中。文达死之。
电与英分左右翼搏贼、自辰至晡、杀贼无算。英踬被擒、电大呼往救、贼围之数重、电力尽、舍枪手、乃射杀数人。贼群斫之、头既断、犹僵立、为击刺状、良久乃仆。


可能他是一个逆着历史潮流执著走向死亡的反动者、但不影响后人为这个本与战争无关的男子「幞被而出、终不反顾」而落泪。


「我的朋友上阵了、我又何以苟且偷生?」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离中原万里之遥的一个突厥蛮地主,想去大都上访的故事。

他是阿莱耶的统治者(Alaiye)[即现今土耳其共和国南部港市阿拉尼亚(Alanya)]

罗姆苏丹凯库巴德一世在位时期夺取了这座城市,并将其经营成重要的堡垒,不过,罗姆苏丹国在1243年被蒙古人打垮后,难以在控制边远地区,阿莱耶便取得了半独立地位。

罗姆苏丹跪在蒙古将军拜柱的脚下,祈求他饶命,罗姆苏丹国成为了蒙古人的附庸,得以苟延,以续国祀。

伊尔汗国建立后,罗姆苏丹对于此地的控制力基本没有了,另一个突厥贝伊国卡拉曼被罗姆苏丹封在此地。

阿莱耶为求自保,向基督教的塞浦路斯王国请求支持,但是1293年,卡拉曼的军队击败了塞浦路斯王国,控制了这个城市。

阿莱耶的统治者无力抵抗卡拉曼,决定去找罗姆苏丹告状,结果罗姆苏丹也自身难保,他伤心在科尼亚街头痛哭,有人建议阿莱耶去找罗姆苏丹的主子,当地的蒙古总督来主持公道。

卡拉曼的主子是罗姆苏丹,罗姆苏丹的主子是蒙古将军,蒙古将军的主子是伊尔汗,而伊尔汗的主子是统治遥远契丹国的薛禅汗(指忽必烈)。

阿莱耶下定决心,赶着自己的牛羊前往伊尔汗国,随他们的朝贡队伍,前往契丹国的大都,向薛禅汗告状。

然而这次越级上访之路终于罗姆苏丹国的太上皇,当地的蒙古将军阻止了,阿莱耶没能继续前进,他的儿子还被阉割成为了蒙古将军朱藩的阉奴。

1427年,卡拉曼的易卜拉欣二世以5000金币的价格将阿莱耶城转让给了马穆鲁克苏丹巴尔斯贝。

1471年,阿莱耶被并入了奥斯曼版图。


user avatar   hu-xin-xin-4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拍案叫绝的没有想到,不过倒有一个想拍案骂娘的。

范质是五代宋初人,为后周宰相,显德六年六月,世宗柴荣病危时,“召范质等入受顾命”,辅佐世宗长子年仅7岁的梁王柴宗训(恭帝)即位。

次年正月,前线谎报辽国与北汉联合入侵,范质未加细察,即匆忙派赵匡胤率军前往迎敌,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回师汴梁,篡夺皇位。

当时正在早朝的范质闻变,“执王溥手曰:「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爪入溥手,几出血。”深悔自己不察,有负世宗托付的顾命之责。

由于京师禁军早已被赵匡胤掌握,唯一准备武力反抗的韩通也被赵匡胤的亲信王彦昇杀死,大势已去。当兵变将士挟持范质等人来到殿前司公署,面对如狼似虎的兵士,范质仍然怀着最后的希望,质问赵匡胤说:“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以期待赵匡胤能回心转意。赵匡胤当然装腔作势一番,“呜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今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

而赵匡胤事先安排的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趁机出场,“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知已回天乏力,不得已而求其次,遂提出事情既已发展到如此地步,但也不要太匆忙建立新皇朝,可以举行禅位之礼,“因具陈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接着进一步说:“太尉既以礼受禅,则事太后如母,养少主如子,无负先帝旧恩”,赵匡胤只得 “挥涕许诺”。

最后,在赵匡胤已允诺他提出的条件之后,而且是在早已暗中投靠赵匡胤的次相“王溥先拜”后,范质不得已从之,“乃降阶列拜”,承认了既成事实。

在范质等宰僚集团的支持下,赵匡胤顺利完成了权利交接,相对迅速地稳定了国内局势。当然,赵匡胤绝不会对范质等旧相完全信任,虽然出于稳定人心的需要,范志仍然担任首席宰相侍中,但免去了原先兼任的知枢密院事,使之成为只问政事的行政长官,而由赵匡胤的藩府旧臣吕馀庆、赵普等心腹掌握实权。

乾德二年九月,范质罢相不久即病死,终年54岁,范质临终前对自己的后事交代是“戒其子旻以毋請諡,毋刻墓碑”。

然后正戏来了,那位箭、驴娴熟的大宋太宗皇帝赵炅给了个盖棺定论:【太宗亦素重質,嘗對近臣稱累朝宰相,以為循規矩、重名器、持廉節,無出質之右者,其所不足,但欠世宗一死耳。】

但—欠—世—宗—一—死—耳

很好很好,大宋果然忠孝为本,道德水平就是高啊。




  

相关话题

  日军是怎么对待「汉奸」的? 
  历年春晚留下了哪些真正的经典作品? 
  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曼帝国? 
  《走向共和》讲述的内容基本属实吗? 
  长平之战廉颇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为什么历史书宣扬郑成功而忽视了真正的抗清中流砥柱李定国? 
  官渡之战,襄樊之战魏军告急,30万青州兵在哪里?在青州还是兖州呢?兖州之乱青州兵怎么缩减到一万不到? 
  为什么觉得读的书越多,三观越不正? 
  你在“域外汉籍”中发现过哪些与中国皇帝相关的有趣记载?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空中力量是否有所作为? 

前一个讨论
古希腊的大船是用什么方式把一堆木头固定成型的?那时候有没有铁钉?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式的人物?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