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莱芜政府破产,把自己打包卖给了大户家。
这就得说到莱芜为何会从泰安独立出去。
92年,泰安治下的县级莱芜市独立为省管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区,是全省规模最小的城市(日照一开始虽然就一个省直辖县级市的规模,但92年新置东港区,又划来了潍坊五莲县、临沂莒县)。那么,为什么会设置一个仅辖两区的地级市呢?
因为莱钢。
换句话说,当时莱钢太大了,一个企业的规模已经不是一个县级市就能管得了的了,所以干脆给个地级市,而且这并不是特例,甘肃金昌就是典型例子,莱芜独立建市也是这样。
那为啥去年莱芜又给了济南呢?
因为莱钢。
2010年2月24日,济南钢铁、莱钢股份分别发布公告,拉开了“两钢”重组合并的序幕。整合过程充分展示了山东官场的政治角逐,双方都有背景和后台,掰扯一年有余,三易其稿,最后在2011年5月18日拿出最终方案,济钢莱钢合并成山东钢铁。
莱钢没了,莱芜也就塌了半边天。再加上钢铁产业在近十年并不太景气,而像这种老牌国企,特别大,大有大的难处,它需要负担的老职工退休、社保等等等等,几乎就是小社会,整体收入并未增加太多,但是越来越多的退休金以及各种支出却越来越多,再加上政策的倾斜性,“夕阳产业”,年关难过。
那就只能另谋生路,回泰安?不可能的。
2019年山东16市,泰安排名第十二,后边的都是滨州、聊城、日照、枣庄这种,莱芜即便去了泰安,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而泰安也给不了什么扶持,更不用说帮忙填坑了。
济南就不一样了,济南随便比不得青岛,甚至于还经常被烟台压一头,但人好歹是省会,有政策加持,而且也是山东中西部的门面担当,既然过不下去了,卖也得卖个好价钱不是?
所以,济莱合并,莱芜找到了靠山,济南扩大了自己,所谓山东发展济南早,揖烟追青,旧市新造,对谁都有好处。
另外,这事既然国务院能批,说明中央也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型城市的整合已经提上日程。
想想,去年莱芜撤编,伊春并区改县,都似乎预示着资源型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整改已经启动。中国不乏这种仅辖两三个区县的袖珍城市,多是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而来,那么随着整体发展方向的改变,以及政策的转向,不排除会对个别这种城市进行改组;再者,近些年有一种类似于明清“直隶州”的模式也在出现,也就是省直辖县级市——比如湖北天仙潜,河南济源,二者一结合,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资源城市废区改县级市或不设区的直筒子市,亦或者就近合并到隔壁市,都是新的方向和思路。
举个例子,安徽淮北市,煤炭能源城市,下辖3区1县,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5.4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077.9亿元;隔壁宿州市,下辖1区4县,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8.1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978.75亿元。那么在此做个设想,如果将淮北并入宿州,那么这个新的宿州市下辖4区5县125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3.5万,地区生产总值3056.65亿元。那么这个数字在2019年大陆343个城市地区GDP排行中,大致是在81名的广东湛江、82名的山东德州之间;而在安徽本省内部,这个数字直接超过滁州成为全省第三。而整合之后的宿州淮北成为皖北的领跑者,长远看还可以解决萧、砀二县长期边缘化的局面,于本市于本省,都是好事。另外,下辖9个区县的城市,在中国城市辖县市区数量统计中正好是中位数,二者合并也不会增加额外的行政难度。
如上述例子,黑龙江七台河、湖北鄂州、江西新余、陕西铜川,都可以沿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