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社会现在并没有在如今的任何一个国家出现,将来也不会单单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现。
很遗憾,中国大部分人受庸俗政治思想品德教科书的思想灌输,脑内构筑了一种奇怪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一方面把共产主义描绘成为坐地消费和挥霍的天堂,另一方面却又把共产主义描绘成一种神圣而洁白无暇的禁欲主义。
可是,你把共产主义社会描绘成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天堂,那又将如何使人信服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实现?
更令人感觉荒谬的是,许多俗人仅凭马克思一句“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便望文生义,哪怕就连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懒得去揣度,去分析,凭空把共产主义社会想象成:
1.脑后插管VR共产主义
2.绝对平均分配共产主义
3.纳米粒子技术共产主义
4.无人机AI共产主义
5.基因改造洗脑共产主义
................................................这样就不免闹出许多笑话了
--------------------------------------------------------------------------------------------------------------------------------------------
不如我们撇开正题,我尽可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非哲学语言,来谈谈并理解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中的”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相信经过我这么分析,各位读者对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能否实现共产主义,心里面也会有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指出,共产主义的物质极大丰富,绝不是说生产了一大堆东西平白无故等你们每一个人来奢侈浪费,如果都这么来理解,我相信到人类灭亡都不会出现这种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物质极大丰富,指的是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服务于自身需要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付出的物质改造时间(劳动时间)和物质转化难度越来越低,人类可以耗费相对更少的资源和时间精力来满足自身需要,而非通过奴役和支配其他人劳动来取得,与此同时,这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乃至达到一定界限停滞,可能也不会停止(这取决于人类自身能力的界限到何种程度)。(你对马哲的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怎么看? - ATE柏林墙以东的回答————这个回答有一些生产力的论述)
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如果不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私有制,并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套用现行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来理解共产主义分配制度那是十分荒谬的,必然与现行的主流意识存在大量冲突。(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物质和生产资料全人类共有,而非相互宣称私人占有,侵吞公产。)
举例,就比如俗人不理解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分配给每个人一万套别墅,一万个美女,所以认为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然而这就是俗人套用了现行的资产阶级法权价值观来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居住空间属于生活物质资料,当然是人活在世上所必需的,但是纵观人一生也不可能住一万套房子,一顿饭吃一千人吃的食物量,这就隐含了对物质使用效率的极大浪费,而拥有一万套别墅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的占有(我们知道土地几乎是一切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占着茅坑不拉屎显然就意味着侵犯了全社会的土地使用共有权利,何况这一万套别墅分配给你,那房子由谁来建?通过支配他人劳动么?这种私有制法权思想当然要禁止,要专政的。分配一万个美女我们就不说了,这是典型的物化异性思维,不把女性当人看而是肉便器,显然女性同胞也不会答应,这就是侵犯了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女性的自由性交权。
在共产主义社会,分给你一万个美女不可能,分你一万个硅胶仿真AI机器人娃娃倒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你用得完。
因此,共产主义绝对不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总体社会追求的是生产劳动耗费比(也就是劳动时间)的不断降低,追求的是改造物质的使用价值,要消灭的则是“价值”(异化的人类劳动),实用主义(为实际需求而生产而非追求利润)可能得到最大回归。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得到逐步重塑,追求不同于资本主义所谓名利,就比如,对于黄金的需求可能不再是用来做饰品以宣示地位和权势,而是根据黄金的物理、化学特性(使用价值)来用于安排生产和科研,或者正如列宁所说”共产主义世界黄金可以来修厕所“。
-------------------------------------------------------------------------------------------------------------------------------------------
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指的当然也不是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而是指每个人按照自身对于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劳动、学习、探索、实践与交流等一切社会活动(当然这也要在公有制框架内进行),得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最优解——而个人时间归个人所有,并且不受他人支配,本身就是最大的自由(
什么样的人最自由? - ATE柏林墙以东的回答)---------------所以马克思才说“共产主义世界是自由人的联合”。
——“真正的自由,绝不是告诉你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你却没有时间!”
而题主所言:人的劣根性就告诉我们“是人就会有私欲 就会贪婪” ,这与自由人的联合的共产主义并无太多冲突,更不可能是俗人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行政步调统一,思想一致,泯灭人性的蚂蚁社会”。
人当然会有私欲,并且贪婪,但是习惯于“私欲”“贪婪”是贬义词的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一个中性角度去看待这两个词语呢?
私欲——我们能否这么来理解?是个人所不同的追求。
贪婪——我们能否这么来理解?是个人所不同的不断追求。
如果能这么来理解,那显然,一个“除去必要劳动时间(个人被社会公共生产占用的劳动时间,这种时间还是随技术的不断推进并减少,逐渐压缩),剩下时间都由个人按照自身需要来调节分配”的社会,如何谈得上和消灭“私欲”和“贪婪”划上等号?
就拿人的“口腹之欲”简单做一个例子,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面对同一种食物,无论其美味程度如何被部分世代和世人所推崇,但是由于人的味觉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别,都不可能完全被所有人接受,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所公认的大众美食,实际上是绝大部分人自身无法创造出最适合各自不同口味的条件下,各自的味觉对这种所谓“大众美食”的味道的一种“妥协”,正因为如此,一个汉堡才会不断产生几千上万种不同的口味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但是更为细微的味觉体验,就只有自己才能去创造,而这一切需要时间,自己的时间归自己,是不是因此才能消耗时间不断历练自己的厨艺,满足自己味蕾最深层次的需要?
那么我们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大部分都被私人资本逐利的劳动所占据(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工作真的就只是为了生存吗? - ATE柏林墙以东的回答) ,而没有时间进行烹饪,要么奢望于大部分人都享受不到的“高档料理”,要么只能消费资本扩张带来的连锁品牌差异化实际上很小的快速食物,自身最真切的独特味蕾体验却没有时间来达成,是否某种意义上这算不算是一种 人性中 “私欲”“贪婪”的泯灭??
或者用一段话来说——
任 何 一 个 企 图 告 诉 你 们 共 产 主 义 人 性 观 是 完 全 都 是 大 公 无 私 的 人 都 是 骗子,那 不 叫 共 产 主 义,那 只 是 虚 假 的 道 德 绑 架。
正因为人人“自私”、“贪婪”,所以每个人才不会平白无故地甘心受他人驱使、支配、愚弄,而要追求独立自由人格的解放乃至自身全面发展,这才是人类历史上一切阶级斗争的源动力!这也是人类追求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初衷!
--------------------------------------------------------------------------------------------------------------------------------------------
综合起来,共产主义所谓的“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强调的是客观自然条件物质公有,社会中每个人消耗一部分个人时间用于社会公共物质生产,保证社会大宗产品消费量,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调节劳动时间长短,向社会索取等量社会劳动时间的大宗消费产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物质改造并满足自己要求,这就强调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自己穿什么码的鞋只有自己才清楚“(而非俗人所理解的社会化大生产满足到每个人,自身实际需求只有自己才理解,只能交由自己来改造并满足)。
当然各自需求若与部分他人存在重合,这就给真正的团队合作的存在提供了基础。各种自由公社可能将以类似于俱乐部的形式建立起来,代替为利润生产的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帮助各自部分社员和部分社会群体满足从大宗消费产品到为个人实际不同需求的末端消费品的转变的需求,这将是一种互助关系。既有可能轻工业将会消失,由重工业生产大宗消费产品(物资原料),各种公社组织通过转化这些大宗消费产品提供不同需求的末端产品,最终逐步向依靠个人就能完成这一转化程度为目标不断推进。
并且此时,货币将不再是商品和价值符号,而是完全成为“劳动时间兑换凭证”,任何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符号”都可以与“劳动工时”挂钩,这样社会个体就能按照实际付出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获取相对应产品——————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就是社会人为实现个人时间支配的最大化,不断会为了降低社会劳动时间同时提高生产率去研发技术。(类似于现在所谓的“懒人经济学”,只不过是通过技术来降低社会劳动时间,而非偷懒)。
=====================================================================
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矛盾和推动力的个人理解:
社会化生产需要所有人共同来支付一定量劳动时间来执行,否则社会生产便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必将导致大生产倒退,这个必须由全体社会成员付出的劳动时间就叫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于所有人所必须承担的“劳动义务”。
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人支配时间(自己决定自己要干什么的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假设在共产主义社会某一阶段,每个人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那一天24小时,剩下的16小时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如果我想个人时间多一点,社会劳动时间少一点,比如只干4个小时,20个小时我自己支配,那么显然我只有两种选择:
1.偷懒旷工
2.想办法通过技术更新手段提高单位生产率,使得4个小时的劳动量等于大于原先8小时的劳动量。
第一种选择显然是要被专政的下场,唯一可能就是第二种。
另一方面,在个人支配时间之下,比如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情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安排从事,那么个人也将会面临时间安排计划分配的问题,比如缩减烹饪做饭的时间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或者节约理发的时间来专研烹饪,这样的时间安排与耗费比的矛盾也是激发共产主义社会人创造力改进方方面面技术关系的源动力(比如改进做饭机器人、或者发明理发机器人)。
可以这么说:共产主义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个人支配时间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同时也是个人可支配时间下各种时间分配调节以寻求自身需求最大化解决的矛盾。
增加新内容:感谢
@石昊朋友指出了我这段理解的一些疏漏,以下截图原话——
的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人可支配时间存在部分重合的可能,因为可以通过把社会劳动设计成很有趣、轻松愉快的方式让人们爱上社会劳动,以耗费更多个人可支配时间来投入到社会劳动中。
也就是说,社会劳动时间和个人可支配时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我之前的描述着重于对立,忽视了统一。
但是这里仍要指出,社会必要劳动和个人可支配的时间,不可能完全重合,就比如个人和恋爱伴侣的性爱时间、和亲朋好友交际时间、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乃至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真真正正的个人私生活时间,如何能与社会劳动时间挂钩?
因此社会劳动时间和个人可支配时间,有部分重合的可能,但不是完全绝对。
=====================================================================
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谓“分配的公平和平等”的个人理解:
以下转载知乎用户
@张义潮的一段话:
“所有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社会也不应该去追求虚幻的平等,一种形态的平等公平,必然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不公平。社会真正要追求的是消除人的异化,消除人对人的压榨和剥削,让多数人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更小的生存压力,统一使用社会相当部分的共同劳动,让社会上每个成员都应享有免费的医疗、教育,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公平。
比如社会救济,对于那些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失孤的老人、儿童,社会必然就应该是不公平的,就应该动用其他人的劳动来对他们救济,对于其他劳动者而言显然就不是公平的,社会这时就应该这样不公平。
同样有劳动能力又不劳动的寄生虫们,为什么要平等公平的获取他人的社会性劳动,显然在这里如果社会平等了,对多数人来说就是不平等。”
链接:
如何理解“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动物庄园》”? - 张义潮的回答————正如其所言,相当一部分的左派认为所谓共产主义就是绝对公平分配,这才是对共产主义最大的误读。
绝对的平等,平均分配几乎是不可行的,也是不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正如社会生产的手术刀、假肢、各类药品,对要动手术的人、残疾的人、生病的人是必需的,而对身体健全的人就是暂时不需要的,从生理上那么他们就是”不平等“,那么这些手术刀、假肢、药品会为了保证所谓“绝对平等”,为确保所谓“完全公平分配”,而要给身体健全的人也强行分配?或者给他们的肉体也用手术刀划上几刀?砍去手脚装上假肢或者让他们也得病给其灌药以确保公平分配得到执行?
因此,某些左派强调的“共产主义社会化生产公平分配给每一个成员”,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视了社会总劳动产品和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区别,并没有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概念中剥离出其中的社会劳动时间,丧失了灵活性,陷入了思维陷阱。
形象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主义社会的人一天从事8小时社会劳动,这8个小时不管他从事到底医生、工人、警察还是教师等社会劳动,这8个小时都等量于8小时社会劳动时间,假设社会生产一个面包需要半小时社会劳动时间,一瓶饮料1个小时社会劳动时间,一份快餐2个小时,社会劳动时间,那么相当于他从事社会劳动8小时,可以兑换到16个面包,或者8瓶饮料,或者四份快餐,或者在这支付8个小时的社会劳动时间内任意组合,比如兑换8个面包两瓶饮料,一份快餐,或者干脆都不吃而是去留存来兑换其他社会生产产品。
————而非某些左派所想的平均分配,认为就是绝对按每人付出8小时社会劳动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人4个面包,4瓶饮料,一份快餐。
这种完全均等,忽视了每个人分配需求的差异性,完全失去灵活变动。
当然,普遍应当享有的公共医疗、住房、教育、交通权利依然是平等的,这些公共资源的维护和改进同样也是包含在社会劳动总时间之内,从每个公民的平均社会劳动时间中扣除出来,正如未生病的人不代表将来某一时间不生病,这个小时不出门的人不代表下个小时不出门(同理也不可能人人同一时间内生病,或者人人同一时间出门,完全挤占资源,这是一种思维陷阱),这些每个人享有的公共资源权利都存在量差和时间差,能够保证当某一时刻、某部分公民在享受这些权利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转和分配。
=====================================================================
生产力再论述、时间经济的运行
文章开头,提及生产力,我曾谈到“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服务于自身需要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付出的物质改造时间(劳动时间)和物质转化难度越来越低,人类可以耗费相对更少的资源和时间精力来满足自身需要”,这段话可能有点抽象,我再延伸一下。
在马克思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论述中,认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倒退,在于一般劳动(社会平均劳动强度)下的投入与产出与付出劳动的时间比例关系问题。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在于如何投入相对更少的劳动时间获取更多产量,和投入相对更少的劳动时间获得更优的质量(使用价值)。
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四个字来对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总结,即“多”、“快”、“好”、“省”。
多——单位劳动时间内可以生产相对更多产量和品的种产品。
快——同等质量和品种的产品的生产速度更快(消耗更少的单位劳动时间)。
好——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也就是更高使用价值)。
省——同等质量的产品的生产消耗相对更少的劳动时间和更少的物质原料(费料更少实际也就意味着投入的劳动时间更少)。
不难看出,生产力之“多快好省”,总体而言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省”,即节省劳动时间。任何成本上的节省,归根到底都是时间成本的节省。
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才推导出,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最终发展到时间经济,而社会/共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就是时间经济。
时间经济运行的关键,即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通过技术关系的改进,调节不同门类的劳动在劳动时间投入比例的适当增减,做到有计划,有比例的平衡发展。
一种门类的劳动在劳动时间投入比例上的减少(压缩),才能为新的门类的劳动的产生、研究、普及腾出较为充分的基础时间与发展空间,而投入在原有门类的劳动的时间比例不断减少的停滞,甚至反而还延长,必然会阻碍新门类的劳动的诞生和普及,造成其发展的缓慢乃至停滞。正如人类只有耗费在基本的吃穿住的劳动时间减少了(也就是吃穿住相对满足了),才会有更多剩余个人可支配时间进行更高阶的物质和精神层次的创造和满足。
商品(市场)经济就恰恰相反———商品经济追求价值,资本增值,在现实市场经济活动中表现为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延长无产阶级的劳动时间和相对提高劳动强度,榨取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时间的产值),深化对无产者的行为时间的支配,使得多数人的不平等劳动(投入产出)时间交换比不断加重(即消耗相应更多的劳动时间和强度通过货币形式才能兑换到原先的劳动产品)。
因此,时间经济绝不是追求榨取剩余劳动时间,以利润多少来确定社会生产的经济。
=====================================================================
社会/共产主义生产非商品化(前述1)——劳动生产概念
实际上关于社会主义国营化(非商品化)生产的论述,知乎@张义潮的回答要专业得多,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要好理解可能就比较难,我的新文章(正进行)尝试按照这个思路将其通俗化,
如何理解好生产的非商品化,首先就得理解劳动生产的概念。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节,就引用并肯定彼得罗.维里的话:“自然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物质和物质在那种形态下客观存在的有用属性,都是客观存在,人类劳动这种自然力只能引导其它自然力改变物的形态以转化物的属性,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
人类研究的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的科学领域,就是不断去探索和深入了解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不断将相对于人类自身而言是“未知”的客观物质存在纳入到自身所理解的“已知”范畴之中,研究它们的自然属性,以求通过某种方式如何将这些不同属性的物质结合起来,成为实现人类某种需要而目的化。
可以形象的说,科学技术的研究就是研究物质间转化的”目的化“(我们可以用“范式”“公式”来比喻这种”目的化“),并且使之“精进化”(由此从物理、化学、生物中延伸出各类学科如材料学、物理工程学、航天工程学等等),不断去适应和满足人的需要。
而劳动的过程,即是人类通过消耗自身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通过引导其他客观物质力量(物理力、化学力、生物力)使得某种物质的结合目的化、具象化的过程,衡量转化过程的尺度就是劳动时间。
因此综合来看,任何具体的劳动生产,或者说物质间的转化都是基于一定的“公式”、”范式“,以劳动时间计量转化过程,以作用在物质上的劳动力进行”有机结合“(这里的有机,意义不同于化学生物的“有机无机”)而转化的。
举个例子,比如简单到一把石斧,就是打磨过的石头(斧刃)、切削过的木头(斧柄)与藤条(固定斧柄和斧刃用)的”有机“结合,这里石头、木头、藤条是构成石斧的基础物质,石斧的制作方法就是“范式”、”公式“。而复杂到一架波音747运输客机,超过约600万个零件,但是最终构成这些有机结合起来的零件也离不开各类金属、塑胶等基础物质,制造这些零件的技术和整合成为飞机的工程设计图就是“范式”、“公式”。
而从劳动时间概念来说,原始人从搜集制作石斧的材料(石头、木头、藤条),到打磨、切削、固定好使之成为一把石斧,可能需要数日的时间;而一架波音747运输客机,从构成飞机的各种物质(各类金属、塑胶)的采集、到其基础之上各类零部件的制造(冶炼、加工、合成等等),再到运输和组装,可能得花上几十万工时。
根据劳动生产的概念,结合上一章节(生产力再论述、时间经济的运行),我们推导出了社会主义国营化生产的特点——社会劳动时间在不同领域、部门有计划、有比例的灵活投入生产。那么下一章节我们就来论述一下社会主义非商品化生产如何组织。
=====================================================================
延伸一下带有鸡汤的东西。
亲情的维系、爱情的结合、友情的羁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除了物质,是不是都需要时间来灌溉?来联系?
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是不是需要时间去培养,去实现?
现实中许多人抱怨人情越来越冷淡,越活越像一个机器,恰恰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个人时间正在被资本增值的运动的膨胀所吞噬,而没有时间与爱人陈酿情感,与孩子沟通心灵,甚至连摔倒的老人都害怕付出时间去扶起,这如何不泯灭人性?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把原本,属于你的时间,还给你。
(未完,待续)
======================================================================
这个回答,许多人问了许多重复问题,我根本就没有精力一一解答,或许一些解释,评论区里我和其他知乎友的讨论里就有,想了解不如往上翻,我最近在写其他文章,没有太多时间继续纠结。至于那些一上来就跟我什么共产主义乌托邦,天堂的人,我就直接折叠评论,多一个字我都不会再说。
“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这个问题下面竟然没有人提尉迟敬德吗?
著名的“三次救主”了解一下?
第一次,李世民征洛阳期间亲侦敌阵猝遇单雄信,尉迟敬德横刺之落马:
因从猎於榆窠,王世充出步骑数万来战,贼将单雄信恃其骁悍,领骑直入,以趋太宗。敬德乃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中之。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围,因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等,获排槊兵六千人。——《册府元龟·帝王部·推诚》
第二次,河北对阵刘黑闼期间,李世民为了营救李世勣身陷重围,尉迟敬德率领敢死队破围而出:
又从讨刘黑闼于临洺,黑闼军来袭李世勣,太宗勒兵掩贼,复以救之。既而黑闼众至,其军四合,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李世勣:真正的名将敢于直面最黑的黑历史,“发现我的笑容成长在你哭泣里”就是写给我的没错。)
第三次,在玄武门当天射杀了正要勒住李世民脖子的齐王元吉。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嗯对,之后“擐甲持矛”地去“保护”李渊的也是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说了。
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太符合题目中“无论兴衰”的要求,因为李世民没有给过尉迟敬德衰败的机会。
只有当唐军众将都怀疑尉迟敬德投降的诚意时,李世民会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对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
当尉迟敬德果真救主报恩,李世民会在战斗结束憩于古丘的间歇,对他说:“天诱我意,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当闲来无事,李世民与玄甲军众将漫步汜水滨顺便考察敌营时,会独独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惜字如金的史书从未记载那天天气如何,但是每次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一个晴朗得可以奋衣而云翔,回雕戈于日光的四月天(别想多,真的是阳历四月。)
以及,当尉迟敬德回朝之后遭人构陷,被高祖李渊“下狱讯验,将杀之”,李世民会不顾自身亦处于猜忌之地,跑到高祖面前去“固谏”,终获保释。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去死,因为值得你为他去死的人是不会让你死的。
不过呢,在尉迟敬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传奇的不是三次救主,不是背锅逼宫,而是一场“无关生死兴衰的小事”:
王世充兄子伪代王琬,使於建德军中。乘隋主所御骏马,铠甲鲜华,出於军前。太宗眄之曰:“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敬德曰:“请往取之。”因与高甑生、梁建方两三骑直入贼军,擒琬,引其颈、持其肘以归。贼众无敢当者。——《册府元龟·将帅部·勇敢》,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没错就是这个虎牢关决战当天「阵前夺马」的故事。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最为传奇,是因为:
战场厮杀,是将军之职;
临危救主,是部下之命。
“阵前夺马”属于哪一种???
若说“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吧,然而先声夺人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比如窦建德派人来“请选锐士数百”先小试一个回合的时候,就可以陪他玩玩嘛!何必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如此挑战想象力的玩法?
这就好比什么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值红得发紫的小甜甜布兰妮刚刚发表了《Oops I did it again》(暴露年龄系列)。其中间奏部分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当年尚不能理解歌词的我,听完之后满脑子就记住了这一个经典句型 "Oh you shouldn't have~~~"
你品,你细品。
“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李世民如是说。
实际上心里是不是甜到爆炸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尉迟敬德会变得那么轴,直至在国宴上因为座次问题当着李世民的面大打出手。
天下太平已久,那一段“只要敢冲上去干仗就能牢牢占据主君身边最重要的位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世民再也不需要尉迟敬德为他栏枪夺马了。
这对于当年主君亲口盖章“天下有我们两个人就能搞定”犹在耳畔的人来说,的确很失落吧?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尉迟敬德。
北宋名臣田锡在其《鄂公夺槊赋》中用一句「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踪」高度概括了尉迟敬德的一生。直到现在这种认知依旧是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心中对尉迟敬德的形象注解。
这是某著名直男引战论坛前几天搞的投票贴,尉迟敬德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