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Science 3 月 1 日发文:室温下循环塑变对铝合金的析出强化? 第1页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研究如果产业化得好,每年怕是能为铝合金行业省下上亿的工艺成本。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合金强化机制,有望将使用了一百多年的高温时效工艺(即俗称的“烤一烤”)淘汰,从而省下大笔的电费和时间成本。


在出厂之前,为了提高铝合金的强度,通常都把它要放到炉子里“烤一烤”,进行时效强化。

“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使均匀溶解在铝中的合金元素聚集,形成许多细小的的纳米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就像一颗颗小钉子,能将材料钉住而不发生相互滑动,从而提高抗变形能力

合金元素想要聚集,必然要移动扩散。但在致密的金属中,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原子自由移动,需要借助一种叫做“空位”的缺陷,像玩华容道一样进行移动

这样的空位只能在高温下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将铝加热(120~200℃)并长时间保温(几小时以上),才能使得合金元素聚集形成颗粒,从而强化金属。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不需要加热保温,也能产生足够的空位,完成上面的强化过程。

他们提出的方法是:撸一撸(啊呸,划掉)循环往复的对铝进行拉伸和压缩。

在拉压的过程中,金属会受力产生变形,产生一种叫做“位错”的缺陷:

而这样的位错在滑移变形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很多空位。合金元素也就能够通过这些空位移动聚集成纳米颗粒,完成强化效果。

由于该过程在室温下花几分钟就能完成,相比需要加热并长时间保温的传统工艺,能省下大量的电费和时间成本。

欢迎关注:




  

相关话题

  人类为什么会孜孜不倦地去探索未知?好奇心的意义是什么? 
  你怎么看待在国内高校推行「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 (tenure-track) 人事制度? 
  学校里有科研考核任务,那么十一加班搞科研,会有三倍工资吗? 
  我国共发现过 10 次棕色大熊猫,均在秦岭地区,为何这里会出现棕色大熊猫?它与黑白熊猫有何不同? 
  人在水中会被鱼撞死吗? 
  信号处理相关知识可以运用于金融分析吗? 
  你所在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中,有哪些方面被数学知识深刻地改变了? 
  在航天领域,我国有怎样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怎么看待非你莫属里面求职者5000月薪博士刘本良? 
  什么金属材料和人的密度一样? 

前一个讨论
科普创作与科研工作本身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为何立方晶系中没有底心立方?





© 2025-02-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