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等到吕雉死了以后那些功臣才敢下手?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qing-s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二十六年蝉 认为,因为只有吕后死了,吕禄那头蠢猪才会抱着过富家翁的理想交出了兵符。

这一答案过于强调吕后死后吕禄的愚蠢之举,忽视了作为“事实上的皇帝”吕后驾崩所造成的政局失衡,即诸侯外反,功臣内叛,诸吕分裂,局势危若累卵

这一形势可通过对读参与诸吕之乱的相关人物传记得知,如《绛侯周勃世家》、《樊郦滕灌列传》、《齐悼惠王世家》、《郦生陆贾列传》等。

与其说是功臣起来造反,莫不如说是功臣为稳定局势,与外反的东方诸侯达成妥协,以“诛吕”为旗号,花最小的代价结束政争。

从历史书写来说,“诸吕之乱”是文、景、武帝一支发家史的叙事起点,太史公在叙述时,必然凸显其得位之正当,诛吕之合理,甚至赋予了诛吕过程以超强的戏剧性和魔幻性,如郦寄卖友、吕嬃散金、吕禄交权、全军左袒、天风大起等。

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

同时,吕后临朝称制多年,其附势集团显然不止吕氏一族,而“诸吕”或“诛吕”一词,将吕后势力与吕氏一族作了分化与切割,从而实现甩锅诸吕,团结大多数的政治目的。

一、功臣内叛

功臣集团是吕后在高祖驾崩后,赖以执掌大权、平衡政局的决定性力量。吕后一死,外戚诸吕无法与功臣有效协商,从而失去这一力量的有力支持。

“郦寄卖友”正是这一态势的佐证,因为其父郦商是沟通吕后与功臣的关键人物,郦寄的出卖看似戏剧化,其实代表的是功臣的转向与叛变。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驾崩,主少国疑,吕后与审食其为稳定局势,欲诛功臣。当然,可能只是放出风声,借机试探大臣。

“人或闻之,语郦将军”,其中“人”应当是指陈平、灌婴、樊哙、周勃等功臣,“郦将军”是诸吕之乱中卖友郦寄之父郦商。

由上可知,在吕后稳定政局、临朝称制的过程中,审食其和郦商实际上起着协调和弥合吕后与功臣关系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吕后原本“四日不发丧”,经审食其和郦商陈说利害,“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从而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

功臣之所以是政权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乃在于其掌握的军事实力,“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

樊哙、周勃所将二十万军士,是为了平定高祖在世时爆发的陈豨、卢绾之乱,燕、代平定之后,边将与中枢的吕后达成协议,全力支持中枢。

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则是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以重兵应对东方诸侯可能发生的叛乱。如《汉书·惠帝纪》记载惠帝死时,太尉灌婴领军驻守荥阳: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从地理位置考虑,荥阳地处都城长安之东,诸侯国之西,是中央朝廷赖以控制诸侯的军事要地。楚汉相争时,荥阳就是双方必争之地。从后来的诸吕之乱来看,齐兵止步荥阳,此举确实有防备诸侯、保卫都城之功效。

齐哀王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死后,功臣集团手握数十万百战之精锐,把守诸侯东进问鼎之重镇,其地位可谓举足轻。吕后通过审食其和郦商与之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实现皇权的顺利交接。

其后,吕后欲王诸吕,同样也获得了功臣集团的有力支持: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太后本纪》)

审食其也因此成为沟通吕后与外朝功臣的渠道: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吕太后本纪》)

二、诸侯外反

吕后凭借功臣集团的支持,自然不惧东方诸侯的威胁与挑战,甚至可以趁机削弱诸侯,以吕氏女配诸刘,从而壮大惠帝一系的力量。

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於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後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後。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於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後,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

当然,吕后如此压制东方诸侯,诸侯也有怨气和反弹,如齐哀王之弟刘章就借进京宿卫皇宫之机,联络功臣: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硃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兒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後,诸吕惮硃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彊。(《齐悼惠王世家》)

吕后一死,也正是刘章通知齐王起兵诛吕: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硃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齐悼惠王世家》)。

诸侯有诛吕之心,而功臣却无保吕之志,“郦寄卖友”即是其具体表现。之前旗帜鲜明地支持吕后掌权的功臣灌婴、周勃等也抛弃吕氏,与东方诸侯连和。

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
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
汉闻齐发兵而西,相国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将兵居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西取其故济南郡,亦屯兵於齐西界以待约。

齐王等东方诸侯欲诛吕称帝,而功臣与之在诛吕这一点上达成一致,因而双方得以连和。

三、诸吕分裂

@二十六年蝉 引吕嬃散金之事,以证吕禄之愚蠢。结合上下文,这其实说的是吕氏一族的政治立场是分裂的,诸吕内部矛盾是尖锐的。

在东方诸侯造反、朝局动荡不安的关键时刻,吕禄就算再愚蠢,也不会有闲心与郦寄外出游猎,然后顺道拜访吕嬃。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吕禄之所以相信郦寄的游说之辞(”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此万世之利也“),并召集吕氏宗族集议,是出于对高帝、吕后政治惯例的信任。

其一,高祖初定天下,与功臣盟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吕后在掌权过程中,也同样与功臣进行了盟誓,这是汉初君臣互信的前提与纽带,已成为政治惯例。吕禄显然相信的是这一惯例,并与功臣进行了盟誓(”与大臣盟而之国“)。

其二,郦寄是代表以陈平和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来游说吕禄,而此前双方已有过合作,即前文提到的吕后与功臣集团的协商,中间人同样是郦家人。

其三,吕氏一族对于功臣集团的提议,犹豫未决,而吕禄并不能一言而决,此时局势又险恶异常,挂印归封地梁国,确实是吕禄的最优解。

其四,吕禄敢于独自挂印归封地,而不怕受到诸吕牵连的最后保证,在于吕后早已废除了惩治叛乱的连坐法(“除三族罪”)

至高后元年,乃除三族罪、袄言令。(《汉书·刑法志》)

此外,之前在高祖驾崩后,弥合和沟通吕后与功臣关系的关键人物审食其,应当也有出场,并作出保证。此时,审食其已卸任左丞相,而为少帝太傅。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
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郦生陆贾列传》)

功臣如欲夺宫政变,万不能绕过审食其,因为他此前掌管宫殿守卫,如郎中令,此时又为太傅,控制少帝。文帝即位,入未央宫,连夜任命张武为郎中令,可见此职之重要。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文帝本纪》)

审食其本为吕后亲信,与吕氏牵连极深,竟然能在诸吕之乱中全身而退。《郦生陆贾列传》隐晦提及其原因是因为“皆陆生、平原君之力”。

结合上文以及《太史公自序》可知,陈平是诛吕的策划者,而陆生是替陈平奔走游说汉廷公卿的。亦即,陆生说服审食其背叛吕氏,转投功臣,一同合作诛吕,而设计夺权吕禄,应是其投名状。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柰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郦生陆贾列传》)
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太史公自序》)

至于诸吕之乱中,襄平侯持节内太尉北军,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应当也是作为太傅的审食其以皇帝命令作出的配合行动。

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
硃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

内部意见分歧,控制皇宫的亲信倒戈,至此,诸吕分裂、被诛之势已不可挽回。

四、多阴祸的陈平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陈丞相世家》)

陈平是诛吕首谋,以盟誓蒙骗吕禄,最终又背信族诛吕氏。此事应给陈平内心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以致其感叹“多阴祸”。

除吕禄上当受骗之外,曹参之子、御使大夫曹窋亦入陈平彀中,为其所利用:在陈平派陆生连和功臣过程中,凭借其监察百官的职司为其遮掩;在诸吕之乱中,积极协助陈平诛杀吕产,但因不赞成滥杀吕禄而被免官。

由此可见,吕禄并非死于愚蠢,而是敌人太过于狡猾和残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吕太后本纪》)
高后时为御史大夫。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免,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张丞相列传》)敌人

敌人的残忍在于不论男女老少,一网打尽。其中,“有司”(有关部门)一词意味深长,”无少长皆斩之“、“分部诛灭”、“少帝”等则显露出敌人的獠牙和血口。

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而伉母吕须亦为临光侯,高后时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伉代侯九岁,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吕须婘属,因诛伉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甚至有学者指出,按照吕后在位时大力推行的刘吕联姻惯例,孝文帝为代王时,其王后应为吕家女,“更死”之三子则是吕氏血脉,因而被杀害。

吕氏有女,不必他适,而必配以诸刘,正见(吕)后之欲使刘吕常相亲。(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更多回答:

刘邦为什么不考虑戚姬母子的安全,在临终前处死皇后吕雉?


user avatar   er-lei-keng-ni-mei-shang-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吕雉和功臣集团并不是死敌,恰恰相反,吕雉的家人都有军功,本人也参与了建立汉朝的全过程,而且和功臣集团关系紧密,刘盈更是功臣们默认的接班人,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要废长立幼的时候功臣现在吕雉一边的原因。吕雉和功臣本身是盟友,并不是死敌,而且吕雉还是太后,功臣不不会去反,功臣们要打击的是从吕后权势衍生出来的外戚势力

吕雉本身是刘邦的发妻,也是正妻,别看人老珠黄失宠了,在封建时代嫡长子制度下,母亲的出身直接决定了儿子的地位,恰恰吕雉就具备这种出身

首先,吕雉的家族,吕泽本身在刘邦起事阶段就执掌一半军兵,还定三秦,东出关中争霸天下更是全程参与,刘邦在彭城之战被项羽击溃,残兵败将还是吕泽掩护之后还站稳脚跟,京索之战,没有萧何的后勤和吕泽的军兵,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鸿沟议和

其次,吕家的家人一样参与了汉朝全程的建立,其中包括吕释之和吕媭,特别是吕媭,这个人很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吕家能和功臣和平相处的核心

吕媭为吕雉之妹,樊哙之妻,二人生樊伉,吕禄吕产皆为其子侄

很平常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决定了,吕媭和樊哙的关系存在,决定了吕媭是吕家和沛县功臣集团的连接点,而连接点的关键就在樊哙 ,樊哙是毫无疑问的沛县集团成员,又和刘邦是连襟,等于同时连接了皇族,外戚,功臣,樊哙的存在决定了,吕雉为代表吕家外戚势力,和沛县集团为主的功臣集团,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死敌,恰恰相反,这两帮人早在汉帝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合流

这时候搞定了功臣集团,还有另一个实力集团,那就行刘姓诸王,以齐国刘肥和吴国刘濞为首,这两位刘姓王爷是实打实的实力派,一个掌握汉初最大的封国,另一个的封国则是当时最有油水的肥差

按道理说,刘姓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和吕家外戚合流,是天然的敌人。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刘肥虽为庶出,却是吕后抚养长大,和惠帝及鲁元公主的感情联系相当紧密,远不是刘如意那种小妾生的可比,刘肥本身就藩齐王也有吕雉支持的原因,因为相比汉惠帝,刘邦还能演一下,对这个庶长子,刘邦的厌恶是从里到外全方位的,刘肥能就藩齐王,并得曹参作为国相,没有吕雉的支持是很难搞定的

另一个则是20岁之前一直在挂机划水的吴王刘濞,也就是历史上那位带头发动七国之乱的爷,20岁凭借镇压英布得封赏,不管后人怎么说吴王的爵位是刘邦的真心实意的封赏,刘邦封赏完了立马后悔倒是有据可查,同时对这个亲侄子多次打压,以当时汉帝国的政治环境,没有吕后的外戚势力的支持,刘濞甭说后来挣钱发动七国之乱,能不能保住盐铁和铜山两个钱袋子都是问题

以上,刘姓宗亲两个最有实力的藩王对吕雉就算不是感恩戴德,也是看做一路人,刘姓实力宗亲这个所谓的敌人在吕雉活的时候并不敌对,反而友善的很,因为吕雉哪怕对远支的刘姓宗亲一样关照有加,刘泽在吕雉的支持下担任了卫尉执掌禁军

最后,吕雉通过重封功臣,拉拢了以张良,陈平为代表的非沛县集团势力,大量因刘邦而未得到封赏的人各个感恩戴德,甚至连萧何长子无嗣的情况下都能让萧家封赏继续,搞出了小子继承家门的延续方式

综上所述,当时汉朝的实力集团,要么是吕家的人,要么是吕家的盟友,要么对吕家善意很大,吕雉本身,就是汉朝当时各方势力的结合体和主要代表之一,并不是一个失去丈夫宠爱的深闺怨妇,吕雉代表了汉朝的建立和合作势力,吕雉本身就是一部分汉朝

所以,刘盈的地位坚若磐石,吕后称制无人闹腾,前后少帝寂寂无名,为什么?

因为吕雉在沛县集团眼里是自己大侄子的亲妈,是自己打天下的时候尽力扶持的大嫂子,在非沛县集团的中州功臣团体里,吕雉是肯定自己功绩的领导者,给自己付出发赏金的老板,而在刘姓宗亲当中,吕雉则是那个家母,顶着自己那个人渣一样的家长给自己挣好处的家母

对于刘肥,那是从小抚养自己的母亲,对于刘濞,那是保住自己封王的婶婶,对于萧何一众人,那是自己打心里佩服的大嫂,对于张良陈平,那是肯定自己功绩,发钱大方的老板,而对于吕家,吕雉就是家长,就是吕家的天

正是因为吕雉极其特殊的身份,身边勾连错节的关系盘根了整个汉帝国的权利阶层,才会有后来刘邦意图废除刘盈的行动,因为吕雉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垄断了整个汉帝国的权利层,而刘邦对吕雉早已经没有了夫妻之情,只有对吕雉身后势力的恐惧,这也是为什么韩信明明被恨的要死还能活那么多年的原因,刘邦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和吕后同时忌惮的人来形成三角形的恐怖平衡

至于戚夫人和刘如意,表面上看是小老婆小儿子挣家产,深层次的原因是刘邦试图通过废立太子来打击刘盈背后的吕家外戚势力,从根本上摧毁从吕家身上延伸出来的外戚,功臣,诸侯王合流的可能,戚夫人和刘如意看着风光,本身不过是刘邦政治斗争的棋子而已,一个连发妻和嫡子女都不在乎的人,你指望他对一个妾生出来的小子能有多少真情,刘邦本身的操作也很毒辣,直接对准了吕家和其他势力连接的关键节点,樊哙,并且安排周勃和陈平处置樊哙,樊哙虽然被擒,奈何周勃和陈平都不想给刘邦当枪使,刘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终点,临终之际已经无法阻止吕家和其他势力合流,最后陈平在刘邦丧礼上的表演与其说是复命,倒不如说是给吕雉表功,并以违背刘邦皇命为投名状正式和吕家合流

说了这么多,其实意思很明白了,对于功臣来说,吕雉活着,那吕雉就是各派势力的总把头,是老大,领头人,为人有心计,有手腕,有决断,这样的老大谁都服气,吕雉活着的时候,她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刘邦,各路人马不是她的亲眷就是在她的羽翼下遮风挡雨,对于各路势力来说,吕雉不是敌人,而是老板,这也是为什么吕雉活着的时候,看似风雨无常,实际上不过是死水微澜

而吕雉死后,吕家群龙无首,各个家族互相提防,而功臣集团在樊哙和吕雉相继去世的情况下,既失去了联系也是去了压力,刘姓宗族也因刘肥的去世而失去制衡,新一代的家族人物譬如刘襄和刘章,各个对长安帝位跃跃欲试,而远在吴国的刘濞,吕后去世后和吕家 的情分也就没了,陈平等一众中州群体也和吕家没有了关联,远支的刘姓宗亲同样是受吕后恩惠而非吕家

吕雉活着,她就是吕家的家长,也是天下的家长,吕雉死了,吕家瞬间四分五裂,功臣集团失去压制和平衡,自然要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时候,功臣集团一部分藏在暗处,以灌婴为首带走汉军以镇压齐国叛乱为名,和同样已经穿一条裤子的刘襄所部齐军互相隔着阵地大眼瞪小眼,按兵不动,削弱吕家可调之兵,同时陈平周勃策动吕氏兄弟交出南北军兵权,并由刘章带队,杀了吕家满门

至于吕家有没有造反,这事纯属子虚乌有,你见过谁家都要造反了,几句话就能交出兵权的,吕家兄弟纯碎是没有自己姑妈的本事,被功臣集团联合刘姓诸王一通障眼法给忽悠了

最后诛灭诸吕,并不是因为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和统治,毕竟天下姓刘而不是跟着功臣们姓,而是因为吕后死后,吕氏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了。

重臣集团就迅速的和刘姓宗室联合起来,消灭吕氏,瓜分利益。权力斗争就是如此残酷。

诛灭诸吕是一场典型的政治斗争之后的清洗行为,而清洗的对象不仅仅是吕家,甚至包括刘章的妻子吕氏也死于清洗,同时消失的还有刘盈四个个在世儿子: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刘盈所属支脉绝嗣,同时不知所终的还有当时代王刘恒的代王妃和代王妃所生四子,几乎所有权利阶层阶层和吕家有血脉相连之子嗣,被全部赶尽杀绝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灵感来源于南明弘光朝“南渡三案”之一的假太子案)

1644年,北京城破,崇祯帝朱由检死。留都南京官员分为两派,一派拥福王朱由崧,一派拥潞王朱常淓,内讧一触即发。驻南京的锦衣卫指挥使冯都督,得到一个南逃的千户的报告,称太子朱慈烺已经出逃,化名“王之明”,流落在北方,冯都督在与东林党钱部堂商议后,即决心派出四大高手,北迎太子南下,早定国本。

四大高手(暂命名为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奉命北上。为首的赵甲原是赵靖忠的“义子”,因其义父投清,不被信任,发配至南京孝陵司香,此时无人可派,只好由他领衔北上;钱乙是钱部堂的本家,临行前钱部堂与他交底,说东林党上下一致,决心拥立潞王,为保潞王能顺利即位,因此,钱部堂密令,让他无论真假,都得除掉“王之明”;孙丙一心报国,欲迎回太子,定国本共抗满清;李丁本是李自成部下,归明后态度暧昧,与江北四镇中的李总兵有旧,他在此事中秉承左右两策:如果是福王或潞王即位,他便杀了“王之明”邀功输诚;如果这两王内讧不止,都不能即位,他便挟持“王之明”南归,成为“定策元勋”。

四人北上不久,得知福王已即皇帝位。这一消息令四人不得不重新设计自己的计划。赵甲认为,福王即位,必会将“王之明”认作“假太子”,因此无论真假,他都要杀掉“王之明”,才能在新帝面前邀功请赏;钱乙明白,一旦福王立稳脚跟,去翻当年旧案,他们东林党便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转而与孙丙合作,保住“王之明”;李丁见福王即位,于是决心杀“王之明”邀功,而孙丙则陷入两难之中。

四人虽各怀心思,但首要任务是找到“王之明”。谁知“王之明”却自己冒了出来。四人于是分别见了“王之明”。最后,孙丙、李丁转而结盟,要杀“王之明”,而赵甲、钱乙则护卫“王之明”回到南京。四人在途中几番交手,最终,孙丙被擒,李丁逃走,赵甲、钱乙,带着“王之明”和重伤的孙丙回到南京。

“王之明”到南京,果然掀起巨浪。已即位的福王,如今的弘光帝下令会审孙丙、让其明白回话。

孙丙于是交待出:经他与“王之明”会面,与保护“王之明”后,发现“王之明”是清人的奸细!他受命于降清的赵靖忠,为的就是掀起政潮,瓦解南明。

于是,各方再度开始争斗。曾经的拥福派首领马阁部最终保护孙丙,为的是将“假太子”“王之明”彻底斗垮!而钱部堂、冯都督再命赵甲、钱乙杀掉被保护在马阁部军中的孙丙。

最终,二人如愿已常,杀入大牢。正要得手之时,李丁杀出,赵甲也突然反水,三人杀掉钱乙,救出孙丙。

原来,二人早已决心降清。他们敬重孙丙,于是想劝他一同降清。

孙丙此时,生无可念,自杀了。

数月后,南京城外郭,观音门外。

“王之明” 、冯都督、钱部堂,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在滂沱大雨中跪在地上。

清军要入城了。 他们是来跪迎的。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唐睿宗李旦? 
  郭艾伦实名谴责某大学教授,表示「你不配做中国人」,究竟是发生什么事? 
  为什么乱世以后的统一王朝大概率短命,如秦隋?补充:这些王朝的继承者为什么又会大概率兴盛? 
  刘邦入关中为何能秋毫无犯? 
  经过百年推恩令,到王莽篡汉时,刘姓宗室王爷起兵反新之时似乎聚集的兵力都不少,难道推恩令后来不执行了? 
  若当年是楚国统一了六国会是怎样? 
  为什么古代的人总说长江天险却没有黄河天险? 
  在古代只要武功很高是否可以横行无阻,为所欲为?反正官府也抓不到? 
  西汉初年,经济社会很薄弱的的情况下,萧何为什么要大建宫室来“威重天下”? 
  中国古代在松嫩平原上是否存在大湖? 

前一个讨论
巴菲特的哪句名言最能代表他的投资理念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上海2021年1月22日起实施的房价调控政策?会对未来的房价产生什么影响?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