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共情能力太强,对情绪过于敏感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视频版:

文字版:

共情虽好,但也不要贪多哦。

先简单介绍一下共情,是指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景下做出准确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

简单来说,理解成「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享」就行了。

单从概念的字面意思来看,就可以依稀感觉到「共情」是种好东西

  • 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情感,也是亲社会性认知;
  • 共情是产生利他行为的一个原因,让世界洒满爱它功不可没;
  • 高共情能力通常会带来较高的社会交互技能;
  • 高共情能力会让人对其人际关系更加满足,幸福感水平也更高等。

但共情能力太强,对情绪过于敏感,也有其弊端所在

1、共情产生的情绪体验会增强生理唤醒,损耗情绪资源,而「共情能力太强,对情绪过于敏感」将使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这导致唤醒的能量损耗是超过正常状态的,并被认为不利于个体健康。

换言之,就是铁打的发动机也经不起这么反反复复的唤醒、反反复复的造啊。

2、前面也提到,共情会导致利他行为,而有一个概念叫做共情疲劳,就是用来描述

助人者在共情之后所产生的对帮助对象的共情意愿和能力的降低、倦怠感、情绪枯竭感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不适。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消防战士和救灾战士等身上,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并对情感层面和工作层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3、共情反应后(经常体验负面情绪)可能会产生共情压力,即共情反应后所剩余的情感能量。当这共情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给人带来产生消极影响。

怎么办?

给几点降低共情的方法。

1、玩玩在线暴力游戏。大量研究证实,在线暴力游戏会在增加个体攻击性行为(认知和情感层面)和生理冲动,并减少其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

2、网络过度使用也可以。过度网络使用不可避免地减少社交机会、增加社交难度,这与亲社会行为是渐行渐远的。

如果不想损害共情能力,又不想遭受太多,那该怎么办?

其实上面的第二点已经给了个大概方向。

1、远离会引发你共情的事,形成一个舒适的保护圈,避免共情的不断发动;

2、寻找独处的机会,适当地降低社交频率,从而减少压力事件的触及概率;

3、适当的放空自己,把负能量都释放出去,并获取社会支持等;

4、提升在逆境中(困难、挫折和不幸等)的适应能力,这种心理能量是抑制共情疲劳产生的重要资源之一。

参考

孙炳海,楼宝娜,李伟健,刘宣文,方侠辉.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18-1526.

Morelli, Sylvia A , Rameson, et al. The neural components of empathy: Predicting daily prosocial behavior.[J].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4.

'Connor L E O , Rangan R K , Berry J W , et al. Empathy, Compassionate Altruis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ontemplative Practitioners across Five Traditions[J]. Psychology, 2015, 6(6):989-1000.

Hunt P A , Denieffe S , Gooney M . Burnou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mpathy in nurs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Nursing, 2017, 22(1-2):7-22.

敬娇娇,高闯,牛更枫.互联网使用对共情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04):652-661.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种超级好的能力。

但是要学会使用,学会驾驭。

跟大家分享以下对应类似问题的一些想法。

1,共情,多数源于舍身处地的代入感。直觉会将【我】代入到【他人】所面临的环境,推演【我】的情绪状态和情感状态,从而引发共鸣。

2,这是一种应对外界的【演习】方式,用于将【他人】所面临的环境反馈,代入个人模拟,最终获得更多应对类似反馈的能力。

3,但情绪共鸣会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影响到当前状态,所以容易共情的人,也容易陷入频繁的情绪波动,这对自己是有害的。

4,我的方法是,要训练自己思维中的“虚拟机”(也可以叫【沙盒】),在共情时,将共情的范围放入这个虚拟机,自己的思维,则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去观察“虚拟机”的情绪反应,并进行理性分析。

5,在这个方法下,我们会尽力隔绝情绪共鸣和情绪伤害的共振,同时有可能发现共情的bug。比如我们会发现,在客观推理下,受害者所描述的很多【事实】可能是有偏差的。

6,第五条的情况不仅可以规避共情的负面作用,还可能发现恶意带情绪的流量掠夺者,并不被带节奏。

思维方法最基准的是如何控制情绪变化,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供参考。




  

相关话题

  潜意识真的存在吗 ?完全区别于显意识吗?可以记忆吗? 
  30岁了,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生活的没有使命感,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呢? 
  如何劝朋友不要依赖佛? 
  虐待动物的人会虐待人吗? 
  我们应不应该读心理学书籍? 
  玩游戏被虐的气急败坏时,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你有哪些小优点值得你自豪的? 
  怎么评价网友「林夕的娃娃间」让真人穿黑胶衣当「娃娃」的行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是否涉嫌违反法律? 
  你最不喜欢外借的东西是什么? 
  我是真实的吗?我们是否生活在模拟世界中? 

前一个讨论
猫咪听到你学它叫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读博士会抑郁?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