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复征三饷是怎么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kagurazakali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他大清直接把辽饷划入正赋了。

顺治元年清政府对明季的三饷加派确实一度公开宣布蠲免,但顺治三年清政府重新厘定了三饷加派范围:仅蠲免天启、崇祯两朝的加派,万历末年的辽饷加派不在蠲免之列。

顺治六年,清江西巡抚王志佐上《题请停征辽饷以苏民困本》(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辑),以“民田半属抛荒”为由,恳乞朝廷停止辽饷加派。

顺治十一年,清湖广总督祖泽远上《题请征辽饷明示以便遵行本》,内称:“辽饷自九年起征。又奉部开,通省九厘饷银,旧额七十四万二千四百七十六两一钱六分三厘,以九厘原按亩加派,应照田地山塘等项科算,逐一厘正册报。“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四年十月丙子):“至若九厘银、旧书未载者、今已增入。”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把“九厘银”,也就是俗称的“辽饷”正式划入固定田赋进行征收。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请


user avatar   ni-cai-67-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 @光头最帅3 阁下直接言之凿凿说这是谣言,他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处是“废除”而不是征收。第二处是顾诚加了引号的。
这事,是顺治十八年,四个顾命大臣做的。加了多少呢?一分。持续时间呢?仅仅加了“顺治十八年”这一年。

看一下,只有一年是吧,我不知道你指的是辽饷还是练饷。不过,不管你指哪一个,都是完全错误。

首先说练饷,他的依据是

○辛酉。谕户部、前因世祖皇帝山陵大工、及滇、闽、用兵。钱粮不足、不得已于直隶各省田赋、照明末时练饷例、每亩暂加一分、以济军需。今思各省水旱盗贼、民生未获苏息。正赋之外、复有加徵。小民困苦。朕心殊为不忍。若不急停、以舒民困。必至失所。除顺治十八年已派外。康熙元年、通行停止。

用这个来说只征了一年练饷,实际上呢?引用《清代军费研究》

直到康熙二年,某些地区仍然有补征练饷事件。所以这个“只征一年”从何而来呢?更不用说这一次的练饷,划入征收范围的土地亩数远远超过了清朝实际上的土地亩数。而且即使山西巡抚奏报土地数字有误,大清依然坚持按原额征发练饷。不知道还以为,大清仁政只征了一年练饷。

第二个是辽饷,比起辽饷,大清对练饷的加征都不算什么了。

之前辽饷纳入正赋已经有大神说过了,这里说一下清朝辽饷额数与万历辽饷的区别。

清朝是按万历末年9厘收的。明朝崇祯是按一分二厘收。还没算其他杂项。

首先把王朝初期和王朝末期比这个问题,明末那是明朝最烂的时候,清初至少清朝也算向上发展,用清初来比明末并且产生优越感真的好吗?其次,清朝的辽饷真是按照万历末年征收的吗?

清依据的征饷数,不是万历末年实征的饷银,而是原额数,这就说明,万历甚至崇祯年间都考虑到的土地抛荒,肥沃贫瘠等问题,清初一点都没有考虑,直接一刀切,统统按万历原额给我征就行了。然而清初经过多年战乱,耕地数目和人口是没法和万历时期比的,并且豁免抛荒也很有限。所以百姓的负担实际上怎么样,就不多说了。

摘自《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

除此之外,清朝的辽饷还有“重复征收”现象。


您说不算其他杂项。乍一看好像清朝没有其他杂项一样,实际上要算其他杂项我大清更完蛋啊。

就只说盐课行了。

从表中可以看到,从顺治八年开始,大清的盐课就开始吊打明末各种加派盐课了。再考虑人口的减少,对百姓的负担到底是轻了还是重了,就不用多说了吧。

个人认为大部分基本统一中国的王朝,在初期都进行了减免赋税和轻徭薄赋的举措,然而大清在初期不但沿袭明末各种加征加派,还在数额上吊打明末,沦落到要和明末比百姓负担重的地步,只能说是非常感人了。


刚刚莫名其妙发现一个叫 @钢铁苍穹 的把我挂了一顿,说实话我实在不能了解这位的逻辑,我也不知道他的数据和论证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我希望他写一篇论文统计一下万历年间藩王土地的数量,控制多少人口,到底占比多少,少摊派了多少辽饷,然后发给《明史研究》《历史研究》,之前都没人能研究出这个问题。钢铁苍穹大神可真是太强了,这种事都能一清二楚,中国明史学会都要请他去讲课啊。

而且我也奇怪,这里一直是讨论明清辽饷问题,为什么这个钢铁苍穹转而把明朝藩王批判一番,我又没给明朝藩王洗地。辽饷是万历四十六年收的,他上来来一个万历十七年,直接把辽饷问题转成明朝藩王问题,这思维也太跳跃了吧。


您这么歌颂大清控诉明朝藩王,不知道我还以为大清是带领普通百姓斗地主呢?要不要看看皇清固伦的旗人圈地啊

圈占非古也,本朝八旗禁旅,带甲数百万,制于近畿四百里内,圈地以给饷,雄县为镶黄旗所分属焉,凡圈民地,请旨户部,遣满官同有司率笔帖式,拨什库甲丁等员役,所至村庄,相度亩数,两骑前后牵部颁绳索,以记四周,而总积之,每圈共得几百十晌,每壮丁分给五晌,晌六亩,晌者折一绳方广,其法捷于弓丈,圈一定,则庐舍场圃皆屯有,而粮籍以除。——《圈占记》


这还只是京畿地区的土地圈占,不算其他地区。

@钢铁苍穹 问我看不看得懂,我也想问一句,看得懂吗,十七万顷地是什么概念知道吗?这还没算东北旗地呢。

对于明朝的藩王政策,我没有一点好感,可是大清是把明朝藩王的土地都拿出来当做民田给百姓耕种吗?清朝把明朝藩王的土地转为更名田,然后用三四倍甚至十倍于民田的地租剥削耕种更名田的百姓,这你也好意思说?

顺便补充个小插曲,来自钢铁苍穹的高论。

潞王侵占土地过多,这个不否认,不过《明史》里对于潞王的评价是“翊镠好文,性勤饬,恒以岁入输之朝,助工助边无所惜,帝益善之。四十二年,皇太后哀问至,翊镠悲恸废寝食,未几薨。”虽然这玩意只能看看,不过到底哪里写了什么“初夜权”?

我真的不知道是哪一版的《明史》记载什么潞王“初夜权”这种东西,在下找了半天,确实在一处“史料”中找到了类似记载。

“怀庆潞王有昏德,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聊斋志异》

对钢铁苍穹表示悲哀,虽然你不认字,但是不至于不识数吧,聊斋志异是四个字,明史是两个字,这都能看错?还有,聊斋志异都能拿来当依据了?

最后,我比较后悔,没有预防性拉黑你。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这种问题。

@临溪主人 @帕图纳克斯 三饷答的很好了,我扯点别的。

其实,清初如果真的按所谓的“天下田赋,悉照万历年间则例征收”,就凭顺治八年时区区290万余顷的地,你猜猜只能收到多少田赋?

答案是《清世祖实录》顺治八年“合计天下正赋止八百七十五万余”。实录上这句话后面还跟了一句“而云南一省、需银九百余万”。呃~这就很尴尬了。

真按照万历年间收,连云南一省的军饷都不够用的。所以实际顺治八年收了“方顺治八、九年间, 岁入额赋一千四百八十九万有奇”。比正赋多了快1倍。但是即便如此,“计岁出至一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有奇“。所以,依然是入不敷出,顺治十八年更遭遇了严重财政危机。

因此整个顺治年间,就不要当bitch还想立牌坊了,这么入不敷出,只好辽饷还得收着,练饷也得复征,但光凭这个其实还不够。还得广开财路。“悉照万历年间则例征收”???说说而已,你别当真。

原来我有个回答提到了一部分

我再补充2条很不要脸的手段:

第一个,加重正赋。前面说过,顺治朝宣称是依万历年的办法收。实际上,顺治收正赋也比万历多,例如山东蓬莱县,原有田3808顷,万历每亩征银3分8厘。顺治朝呢,因为战乱灾荒等原因,很多地都抛荒了,实际耕地只有3312顷,少了近五百。但是,我大清这里就很忠实的执行依万历田亩数来了,把少的那五百顷田赋摊了下去,于是每亩征银就成了5分6厘。

想一想顺治8年那区区290多万顷耕地对比万历十一年785.95万顷耕地,这每亩正赋不知要实际摊多少?

第二:扩大赋税折银征收。

这个折银征收挺不要脸的,我们知道万历一条鞭法改革,要求赋税改折银,但是有明一代,折银实际也不过五百多万两,其余还是实物征收,但是顺治朝就扩大了折银比例,赋银年超过二千万两。百姓不得不拿粮食等物折银,而实际折银比例往往虚高,因此造成了物贱银贵的现象,再遭受一遍剥削。朝廷得到银子,因为银贵,则可以用银低价收购物资,从而节约开支。这其中又以漕粮改征折色为重”顺治十八年, 江西米石四钱, 而槽折一两二钱, 三不完一“,民间一石米本来只值4钱银子,但是变成折色,却要折成一两二钱。

怪不得清人自己就说“今国家无银, 天下亦无银, 而今年每粟六斗, 不能易银一钱… … 是国家未曾增赋, 而百姓一年若纳四五年之粮”

正因为顺治到康熙平三藩时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横征暴敛,对社会生产的恢复造成了严重影响,直到康熙五十年,清朝的经济水准和耕地面积才恢复到万历年间水准。从入关到这个时间点,经济恢复之缓慢,在中国的历朝历代, 也是非常少见的。

至于题主所谓百姓怎么没尽数饿死? 你怎么知道没被饿死?自清军入关起,直到康熙十七年,中国人口经历了大幅度锐减,仅南方人口就损失了两千万~~~~这些并不都是被杀死的。。。。。




  

相关话题

  明朝有锦衣卫东厂,清朝却没有特务机构,但清朝皇帝在驾驭百官,控制舆论方面反而比明朝更为出色,这怎解释? 
  易中天教授摊上事了,被爱新觉罗投诉到民族委员会,怎样看? 
  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比较如何?注意,不是单个对比,是三朝对比。 
  诺曼人统治英国与满人统治中国,性质有何异同? 
  如果你是李鸿章,打算怎样打赢甲午战争? 
  读顾诚的《南明史》,清军入关南下时,战斗力十分高,而前期南明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从明朝到满清是不是像是从天堂跌落到地狱? 
  清时闭关锁国国力衰弱,公开课老师说是因为当时统治者是满人的缘故,正确吗? 
  清朝的满汉之分,是国籍之分还是血统之分? 
  曾国藩攻陷天京后为何要屠城?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关宁锦防线?
下一个讨论
用最简单的话概述明朝灭亡的原因(最好有不同的视角,有主次)?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