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和室友们四个人一起联机打帝国时代。
我们打游戏有一个特点——每局必吵。有时候是因为要资源,有时候是因为要援兵;有时候是有人进攻了,其他人不配合;有时候是某个人被对面推家了,队友觉得已经没救了,不派兵增援;有时候是因为被打得太惨,有人认为这局输了要投降,而有人一定要再坚持一下。
每局打完,还有一个总结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互相指责对方,你出兵不积极、他没发展海军、你卡片带错了、他没杀村民腾人口……
我们交情好,也没人拿游戏当真,反正大家都是菜鸡。吵完了照样喝酒撸串。
后来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假如我们指挥的是现实中的军队呢?
能不能在友军需要支援的时候,明知道自己的援兵会损失惨重还把军队派过去?辛辛苦苦收集的资源能不能白送给队友?在友军被敌人端了老窝的时候,能不能把他们接到自己的大本营来,不仅给他们提供保护,还让他们吃自己的牲畜,在自己的城墙里面盖兵营?
所有在游戏中的争吵,到了现实中那就变成了政治斗争。
假如我们四个人分别扮演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以我们四个的德性,说不定在张献忠死的时候就直接散伙了。
团结这件事,实在是太困难了。没成功倒是正常的,成功了才是奇迹。
孙可望是大西-永历复合政权的实际领袖,除了朱由榔都是这么认为的;
李定国是大西-永历复合政权的二号人物,除了朱由榔都是这么认为的。
孙可望在大西-永历复合政权的发展中贡献最大,后期虽然投降清廷,但也是功大于过的。孙可望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2. 放弃的张献忠末期的错误政策,废除了大西国号,制定了“共扶明后,恢复江山”的正确方针,转进云南后,迅速平定了云南土司叛乱,整合云南地区的旧明官僚;
3. 在云南施政有方,他改革了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发型铜币,注意保护商业,消除陋规,一时间云南百姓安乐,五谷丰登时人称之为“大有年,兵民安乐如初”。
4. 整顿军队,严肃军纪,改变了自张献忠时代大西军烧杀抢掠的作风,使大西军得到云南百姓由衷的拥戴,时人称之为“孙可望等立法甚严,兵民相安。”
5. 清理户口,扩充军队,短短三年时间,大西军就由最初入滇的两余万人,扩充到了十余万人,这还是在几乎没有扰民的情况下进行的。
6. 成功团结了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改变了当地土司时叛时附的局面,时人称之为“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
总而言之,孙可望治理云南,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这也是永历六年大西军北伐成功的基础;此次北伐,孙可望虽未亲临前线,但也是贡献不小;他把除了殿前军以外所有的大西军部队,全部交给了刘文秀,李定国二人,尤其是李定国所部,几乎是大西军的全部精华所在,若说孙可望不信任乃至猜忌李定国,实属无稽之谈。
孙李第一次内讧,主要责任在李定国;
李定国作战虽然勇猛,但在政治上极为幼稚,永历七年,他听信小人之言,认为孙可望有害己之心,遂私自率兵西撤。试想当时,大西军的主力大半在李定国手中,孙可望身边只有一只两三万人的小部队而已,若要害李定国,实在有些自不量力。此次内讧危害极大,李定国擅自撤军后,清军立刻派兵追击,致使大西军主力尽灭,北伐所得土地尽为清军所得。
孙李第二次内讧,李定国依然要负主要责任;
孙可望迷信“二龙不相见”的鬼话,不敢将永历帝接到贵阳,自然也无法清理控制永历朝廷;这时的永历朝廷洋洋得意,自以为还是天下之主,到处传递密令,要求各地军头出兵,消灭孙可望,这些密令,自然也送到了李定国手中。
李定国若是明朝的旧官僚也就罢了,他可是孙可望的义弟,大西军的高层,竟然也发誓要为朱由榔除去孙可望,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臣定国一日未死,宁令陛下久蒙幽辱,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宁负友必不负君。“
“臣誓死为陛下除逆臣,后议恢复”。
永历九年,朱由榔再次使者告急,李定国遂放弃广东,进入云南,将永历小朝廷抢到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孙李二人就此决裂。
孙李第三次内讧,主要责任在孙可望,次要责任在朱由榔;
迎驾事件后,孙李二人虽正式决裂,但并未内战,二人还曾数次互通使节,试图议和;永历十一年五月,朱由榔派张勇前去面见孙可望,临行前赐其金簪,令其伺机行刺:
“上赐金簪,令我密行刺也”。
此事为孙可望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率兵讨伐李定国,孙李内战正式爆发;孙可望发起的内战自是不得人心的,其军队迅速崩溃,仅率数百名亲信逃走,并未对大西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但李定国很快就证明了自己只有统军之才,却无治国之能。他之后采取的政策,才是使大西-永历政权快速覆灭的罪魁祸首;他将孙可望遗留下来的军队称为“秦军”,自己的嫡系成为“晋军”,以此区别亲疏,后来又大肆清洗“秦军”将官,以至将士寒心,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
“以收获孙可望之兵曰‘秦兵’,滇省旧兵名曰‘晋兵’,是孙可望之兵心懒矣”。
永历十二年初,李定国火线召回刘文秀,夺起军权并将其幽禁,同时开始清洗刘,艾两派人马,致使大西军外围据点尽失,众将士为之寒心;当年四月,刘文秀忧虑而死。
永历十三年二月,清将军罗讬,吴三桂,卓布泰分三路进攻云贵;李定国狐疑不定,迟迟未有反应;直到八月,清军逼近云南之时,才率兵离开昆明。此时,南明在四川,贵州,广西的军队和势力皆已濒临崩溃。
十一月,信郡王多尼部败冯双礼于鸡公背,陷安庆、曲靖;吴三桂所部败白文选于七星关,攻入云南;卓布泰率军杀李承爵,攻陷安隆。李定国随后率兵与清军交战,连战连败,被迫退回昆明。
永历十四年正月,李定国退往中缅边境地区,朱由榔逃亡缅甸,为缅甸国所扣押,从此和李定国部失去联系;
永历十六年,吴三桂杀朱由榔;同年六月,李定国病逝,其子李嗣兴率部降清,大西-永历复合政权灭亡。
在孙李二人的冲突中,我们不能因孙可望最后降清而忽视了李定国的责任;虽然李定国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他给队友拆台这方面上,肯定是得到了朱由榔的真传。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