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同样的篡位,为什么我们对拿破仑和袁世凯的评价截然不同? 第2页

     

user avatar   xie-de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记,这个问题,已经有大牛当着袁世凯本人的面回答过了。

(章炳麟,即章太炎)入府,袁公(袁世凯)问曰:‘克强(黄兴,字克强)意如何?’余曰:‘遁初(宋教仁)之死,忧惧者不止克强一人。’袁公曰:‘报纸传克强欲举兵,称为遁初复仇,何诬缪如是。’余曰:‘南方报纸亦传公将称帝。道听途说,南北一也。’袁公曰:‘吾以清运既去,不得已处此坐,常惧不称,亦安敢行帝制。人之诬我,乃至于是。’余曰:‘以愚意度之,言公将称帝者,非毁公,乃重公耳。夫肥非能安内攘外者,妄而称帝,适以覆其宗族,前史所载则然矣。法之拿破仑,雄略冠世,克戡大敌,是以国人乐推。今中国积弱,俄日横于东北。诚能战胜一国,则大号自归,民间焉有异议,特患公无称帝之能耳。诚有其能,岂独吾辈所乐从,孙黄(孙中山,黄兴)亦焉能立异也。故曰言公将称帝者,非毁公,乃重公耳。’袁公漠然,两目视余面,色悻悻。

回答的多好!


user avatar   shi-rao-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应该与袁世凯做对比的是拿破仑三世,不是拿破仑。

首先,拿破仑称帝是有原因的,从某种程度上算形势所迫,他不是太平无事突然闲的无聊想从共和国里当个皇帝玩玩儿(他实际上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拿三就有这种嫌疑,所以评价也比较恶劣)而是由于实施改革计划和掌控军事全权需要取得皇帝的权利。而袁世凯的称帝就找不到什么能让人认可的理由,他确实感觉就完全是“闲的没事儿想当个皇帝玩玩儿”,所以评价比拿三还恶劣也不奇怪。

其次拿破仑在称帝之前,原本就已经是共和国救世主级别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袁世凯根本达不到与拿破仑同等的威望与人望,他当个皇帝做了83天就被推翻下台了。

最后,拿破仑及其执政府给法国甚至世界都留下了宝贵财产,且不说打击封建主义,推进资本主义这种比较虚幻的东西,其中至今仍然沿用的仍然包括但不限于:

《法典》: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法典的很多主要规划在革命时期就已经被提出,但一连尝试多次,这部早就允诺的法典都没有成型。拿破仑政府的高效运转使它渐渐由幻想变为可能,在众商法典举行的107次会议中,拿破仑主持了55次,他也是最终决策人。
法兰西银行:法国中央银行,实行金银币本位制,于1800年1月18日在拿破仑的支持下创立,主要负责发行纸币以解除大革命带来的经济萧条,在创立之后,它迅速掌控了整个法国的经济命脉,如今它也是欧盟最主要的经济基础。
圣西尔军校:欧洲四大军事学院之一,于1802年为拿破仑创立,它为法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戴高乐总统,贝当元帅等,都从这所军校毕业。(据说军校如今还有一个传统,在毕业典礼上,选一个优秀毕业生cos皇帝,其他毕业生单膝下跪,向他致敬,然后进行授衔仪式)
荣誉军团:于1802年为拿破仑设立,其主要目的是给为国家做贡献的人荣誉和奖励,鼓励有能者居之的思想,并借此取代旧制度的血统垄断。8月16日拿破仑在荣军院进行了第一次授勋仪式,他按姓名首字母的方法排序,为每一个士兵亲自授勋。如今荣誉军团勋章仍然象征着法国最高荣誉,它的顶级勋章也象征着法国总统的权利,一般在总统就职仪式上由荣军院院长递交。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由1808年的“大学组织令”确立,提出建立中学会考和文凭证书制度,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选拔优秀人才,在这个教育制度下,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普及教育,而其中的佼佼者检验合格后可以得到更高等教育。

除此以外,他的赫赫武功与个人魅力也非常鲜明,他鼎盛时期吊打欧洲的战绩也注定了他就算没有任何其他优点至少也是军事史上最前那列军事家级别的人物。而在他征战欧洲的途中,拿破仑也把革命思想深深的传播到了整个世界上,俄国十二月党人革命,正是因为他们来到巴黎之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祖国已经如此腐朽和落后,1812年,拿破仑表面上败给了俄国,然而1812年,法国征服了俄国。

亚历山大一世称他为“我的梦魇”,那种恐怖是由他心中具有的那种革命力量引起的,波拿巴与其信徒的自由主义可以从这里得到说明和谅解——他的幽灵震撼着旧世界。各国的君主,身居统治地位而内心惴惴不安,因为圣赫勒拿的岩石出现在天边。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还有谁?胸怀异常偏狭(让我们羞辱他),在今天,还想以狂热的谴责,烦扰他废黜的灵魂!——赞扬吧!他给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恒的自由遗给世人。”
——普希金《拿破仑》
“圣赫勒拿岛的岩石出现在天边”

而袁世凯别说世界了,你都很难一下子说出他给中国留下了什么至今仍然沿用的东西,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可能也只有袁大头有点收藏价值吧…



然后说篡位,“篡位”一般是欧洲保王党给拿破仑安的名头…拿破仑执政后,波旁国王甚至还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写信给拿破仑,要求他效忠王室,归还王位。

波旁这种理直气壮,在今天看来挺好笑的,然而在当时却不是这样。

“不”他兴高采烈的说,“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高踞于革命之上,又摒除了革命的弊病,保存了剩下那些美好的事情——公民平等呀,言论出版自由什么的。仅仅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赢得了政权。”
“是的,假如他在夺取政权之后,不滥用政权来大肆杀戮,而把它交给合法的君主。”子爵说,“那么,我就会把他称为一位伟人。
“他不能做出这种事。人民把政权交给他,目的仅仅是要他把人民从波旁王朝下解救出来,因此人民才把他视为一位伟人。革命是一件伟大的事业。”皮埃尔先生继续说,他毫无顾忌的挑战,借以显示他风华正茂。
“革命和杀死沙皇都是伟大的事业吗?”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当时在欧洲,像文中这位子爵一样的“遗老遗少”不少,他们理所应当的觉得革命就是造反,拿破仑就是造反头子,屠杀他们这些“保王忠臣”的刽子手。保王党和外国反法势力连做梦都想镇压“革命分子”,毁灭共和国。而欧洲的“共和派”这时候很多也认识不到法国大革命的本质,以拉法耶特为首的共和党这时候大多数甚至仍然希望维持以波旁为王的君主立宪制…这一点从拿破仑倒台后,共和派两次认可波旁势力复辟就能看出来。“国家理应属于国王。”也是当时一些“共和党”的思想。

因此在这种混乱的,随时有可能封建复辟的政局下,拿破仑无论出于革命理想还是个人野心都显然不可能放弃自己手里的权利。“共和民主”显然只能是一个国家太平盛世时享有的美好,拿破仑已经比当时很多共和党人更清醒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贝特朗和拉法耶特他们还存在幻想,他们不承认,也认识不到1789年的那次革命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社会积弊的革新,而是彻底的带来了一个新世界。”
——拿破仑
“大革命”群雕,位于巴黎先贤祠

总的来说,拿破仑后悔过自己称帝吗?他没有后悔过。但他是因为对皇冠和皇权的单纯追求吗,显然也不是。

“在欧洲,要摧毁皇权需要三百多年的努力…我需要不止一个世代来成功地使他们举起我的旗帜…我曾不得已以武力征服欧洲,如今却必须劝服她,我的儿子应该在世界各地建立种种制度去消灭封建主义的遗迹,保障人的尊严,培育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繁荣昌盛的种子,让普通人也分享目前只属于少数人的东西,让欧洲团结于不可分割的联盟纽带…我已经要求我的兄弟们放弃实权而只接受法国亲王的头衔…我为我的远大征程而登上皇位的记忆必须被抛弃。”
——拿破仑
拿破仑六世,他是热罗姆的后裔。他于1939年宣布彻底解散一切波拿巴党派势力,只保留亲王头衔。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法国抵抗运动并匿名参战,坚决抵抗纳粹。

总的来说,拿破仑的专制和称帝行为,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做出的抉择,拿破仑称帝,是为了让自己更有行动力,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建设得到保障。他的上台,也是一次次得到了法国人民的大范围同意的,甚至在他倒台后,仍有很多民众希望帝国延续。

“正当人民群众指望着雷希施塔德公爵(拿破仑二世)起来重振帝国时,上帝却一定要他死去。”(罗马王死于1831年)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拿破仑二世,以他为原型的戏剧形象“小雏鹰”在法国很受欢迎,故事主要讲述了罗马王试图实现父亲遗志,却不幸天不假年的悲剧。

而拿破仑三世之后仅凭拿破仑的名字,就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支持,以高达75%的支持率吊打了竞争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流放者一步迈进票选为总统,甚至维克多·雨果此时都出于对拿破仑的热爱而给他投票(他在没宣布参选的时候就有900万民众主动给他投票)

“这不仅是伟人的回归,也是伟大思想的回归!”
——维克多·雨果于拿破仑三世参选总统时的表态

然而,他不合时宜的野心不止步于此,在试图修改宪法连任总统失败之后,拿破仑三世发动武装政变,大肆抓捕反对者,甚至进行流血镇压,从而使自己成为皇帝,他的复辟行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同袁世凯一样被痛骂。

“原来俄罗斯不是你的报应,滑铁卢也不是,甚至圣赫勒拿也不是…直到那一天,一群小丑把你啊,伟大的皇帝,从坟墓里拖出来,你就被迫坐在桌前,惨白着脸喃喃自语:雾月十八!”
——维克多·雨果

(顺便有一个巨大的乌龙是,根据现代dna检测,拿破仑三世被认为与拿破仑没有血缘关系……如果荷兰国王路易不是莱蒂齐亚出轨的结果,那他大概就是约瑟芬的女儿奥坦丝和不知名男士私生的)

拿破仑三世照片与拿破仑一世遗容面具


(其实拿三同袁世凯一样,对法国也是有一些功绩的,但由于他的复辟行为从来找不到什么有力的理由,所以和袁世凯同样被痛骂。在拿破仑三世倒台以后,法国对波拿巴的欢迎程度就明显降低了,甚至出台了“王位流放法”杜绝复辟行为,禁止任何统治过法国的王室成员参政,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拿破仑六世的英勇救国行为和高尚情操带来好感为止,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的缘故,王位流放法被废止。)

讽刺拿破仑三世像小丑一样借拿破仑威名复辟的漫画
“什么?因为我们曾经有了拿破仑大帝,现在就非得有个拿破仑小人吗?”
——维克多·雨果在拿三复辟后的著名讽刺


user avatar   liu-zhi-we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袁大头在总统任上

东打赢日本,

西平定中亚,

北拒俄国于国境之外,

南挡法属印度支那于边疆,

你看看他登基后会不会一百天就滚下来……


user avatar   he-yue-xi-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这个问题聊一个我最近想要尝试的视角,从新文化史的角度聊一聊近代史。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更加值得探讨的问题:袁世凯是怎么和拿破仑扯上关系的?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来探讨新政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与集体心态。

拿破仑形象的引入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前期的传教士,《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传教士郭实腊评论道:“若以挐皇帝较之秦始皇及元之忽必烈或谓相似,但拿破戾翁乃为霸中之魁也。”此时传教士们主要通过比附中国历史人物来向中国介绍拿破仑,这与民国前后将中国政治人物比附拿破仑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真正将拿破仑赋予政治意义的是维新派,出于对变法紧迫性的强调,拿破仑被赋予了变法者的意味,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自法皇拿破仑倡祸以后,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唐才常则更进一步将其失败的原因归于改革“过急”,显然包含了其政治意图。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此时维新派对拿破仑的引介并不突出,拿破仑被混杂于彼得大帝们之中,这部分是由于维新派的目的仍在于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

进入新政时代,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拿破仑形象的传播,甚至对他的个人性格也完成了重构,《外交报》对于拿破仑在1815年的兵败不免唏嘘的评价道:“ 失败的英雄仍是英雄……帝固一世之雄也 , 而今若此 , 慷慨啼嘘。”在其笔下,拿破仑对效忠自己的部下诚心表白: “ 卿辈今日宜思所心救宗国,毋以联为念。语次,目炯炯视 , 若不胜悲。”这种悲剧英雄的记忆塑造甚至影响到了革命党,刊载于《浙江潮》的《拿破仑之爱国》一文认为“法帝拿破仑败于鲁国,同盟军围巴离。然帝之麾下尚有军士数万,足支数月。帝不忍以一身之故,劳苦国民,遂与同盟军订议和,自愿退帝位。帝不忍以一身之故,劳苦国民。”,结合这两条材料,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很明显的感觉到,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党,实际都是在按照“项羽”的形象塑造拿破仑,由此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科举题目中“项羽拿破仑论”背后的文化含义。

基于这种塑造,拿破仑的形象转变为“雄才大略的悲剧爱国英雄”,这使得拿破仑与华盛顿一起成为二十世纪初中国最负盛名的大人物。邹容的《革命军》中写道:“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 一拿破仑何如?”辛亥革命爆发后,黄兴更是直接致电袁世凯:“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甚至连教员在回忆时也认为自己早年“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帝国主义,什么马克思主义。进了学校,也只晓得几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如华盛顿、拿破仑。”

所以,新政及民国初年产生了一副极为荒诞的文化情景:共和国的开国国父与复辟国的皇帝并行不悖。实际上拿破仑复辟之事并非不为人知,严复早在归国初年便对拿破仑的专制之举进行了批判:“如拿破仑,其得位行权,皆由此理,不过,当知此等专制一立之后,虽事势变迁,其权无由解散。虽其始有救亡之用,而其终常为殃民之资,此其制所以为千古之诟厉耳。”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荒诞情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时文化精英们对于建国、富国、强国的迫切需求,在此种需求下,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政治分歧被掩盖,二者共同的“国父”形象被放大,最终造成了如是情景。

如果与大革命进行对比,会发现法国在大革命时期带有强烈抵制父权的倾向,无论是米拉波、拉法耶特、布里索还是罗伯斯庇尔都未得到长久的崇拜,更没有人被视为国父,他们在一开始采取了行政委员会的形式,之后则变成了督政府,任何带有父亲形象的隐喻都会受到怀疑,在拿破仑之前没有任何政治人物登上硬币,革命时期流行的肖像画有三分之二没有人物姓名。而美国的政治领袖之所以被称为"father",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严酷的乔治三世形成对比,政治上的种种分歧都在慈父的关怀下得到统一,然而当"fouding father"在中国语境中被翻译为“国父”时,一种代替皇帝的新权威已经隐隐露出了原型。

实际上,对于二者的分歧,袁世凯倒是比黄兴认识更为清醒,1913 年《大陆报》记者弥勒访问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 “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华盛顿为历史中最有名人物,建造自由国,余何故欲为拿破仑而不为华盛顿乎?”然而最终,他还是走上了复辟的道路,在阵阵讨袁之声中,连拿破仑的形象跌落了,独秀借助 《新青年》 发表评论 : “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 , 其子二世亡之。 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 , 帝制自为 , 身败名辱。”更加讽刺的是,溥仪也将其比作拿破仑,只不过这一次是拿破仑三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不无嘲讽的写道:“袁世凯与拿破仑三世不同 , 他业不如拿氏有祖荫可恃。”

因此,在拿破仑的中国形象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民国文化精英身上的一组悖论:一方面,他们极力宣扬、捍卫共和的精神,另一方面却又急切的呼唤一位可以带领中华崛起的“国父”,这种矛盾的集体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年的政治走向。

======================分割线======================

中国的部分说完,再说两点关于法国的问题。

第一,在法国,拿破仑的形象实际上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为了代替作为革命象征的《马赛曲》拿破仑要求《马赛曲》的作者鲁热德利尔为他创作一首《战斗之歌》,但是反响平平,鲁热德利尔略带嘲讽的致信第一执政:“您满意了么?我的执政官?我觉得您不会的。”法国人真正开始崇敬拿破仑是在他去世之后,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波旁王朝的倒行逆施,以及欧洲神圣同盟的保守政策,拿破仑被视为法兰西民族的捍卫者,而波拿巴主义意味着对内实施超越阶级的统治、对外通过战争建立荣耀,所以讽刺的是,直到波拿巴去世,波拿巴主义才真正出现。

第二,一码归一码。人们崇敬拿破仑是因为他的卓越战功,而不是因为他复辟,就复辟这件事而言,他和袁世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倒行逆施的独夫民贼,不要搞双标,一边骂袁世凯一边说“资产阶级的皇帝不是皇帝”,别骗自己了,拿破仑恢复了奴隶制、恢复了天主教的国教地位、关闭了政治俱乐部,认为自己就代表了人民的声音,他和袁世凯最相像的一点就是两人都是纯粹的政客,内心里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只有政治与权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拿破仑代表的是“革命法国”的顶峰,而不是“法国革命”的顶峰。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yang-dan-qing-4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看问题也太简单了吧,大秦帝国这个系列所讲的东西为什么会受关注,因为如今的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战国时代,而秦国一步步的强秦之路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会让我们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感觉。改革变法富国强兵也同样是我们现在的愿望。这和2000年前的祖先是不是老秦人有什么关系吗?秦统一天下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也会让人更多的偏向于秦国为正统,你以为了解历史或者看历史剧还要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吗?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相关话题

  光荣公司如果来做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题材的游戏会怎样? 
  为何希特勒和拿破仑都未攻打中国? 
  如果拿破仑逃离了圣赫勒拿岛,并在非洲建立了一个新帝国会怎么样? 
  满清为什么到了晚期权力还是被袁世凯这样的汉人掌握住了? 
  威灵顿公爵的军事能力是否比拿破仑高? 
  如果把武田骑兵都换成拿破仑时期波兰枪骑兵,那么长筱设乐原武田能赢吗? 
  清代末年的儒生们不知道拿破仑算不算一种无知? 
  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众多领域的学者? 
  为什么拿破仑要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于当时的欧洲影响如何? 
  拿破仑时代的军队制服也太精美了,有人可以普及一下知识嘛 ,比如为什么很多骑兵的制服只穿一个袖子? 

前一个讨论
印加和阿玆特克人该怎么做,才能打败西班牙征服者维护美洲独立?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小国做过不切实际的称霸美梦?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