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大家批判 996 的时候,如何评价中小学生的作息? 第1页

     

user avatar   xia-luo-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农业时代的典型处理思路。近代中国和俄国的农民都会近乎无限制地往土地里灌输劳动,即使这样做开始产生负收益,他们也会继续投入劳动力。为什么这么偏执?因为劳动力和资本的流通很困难,农民如果不继续往土里灌输劳动,还能干什么呢?同时也没有外来资本投资农业技术和改良土壤。这样的社会就是封建社会,封建指的是经济意义上的“封建”,即经济要素互相割裂,流通困难,而非政治意义上的“封建”。

这种内卷还具有自我加强性,越是内卷,就越无法放开,因为一放开就是洪水泄堤,可能冲毁整个秩序。所以内卷本身又多了一重功能,即维稳。学校故意折磨学生,就是为了减少他们的维稳成本而已,家长也乐得让学校当大号托儿所。学校和家长在互相误解且心照不宣下达成了默契。

中国的很多偏远农村,本质上就是没有围墙的监狱。一个人从农村考到大城市,差不多相当于刑满释放。

工业时代不可能让人去完成注定完不成的任务,就算不在乎人力,也要在乎机器磨损和生产事故啊。所以我说中国很多人大脑长期处于小农时代,这种小农思想与其说反智,倒不如说是一种可怕的虚无主义思想。印度人用消极的态度干消极的事,中国人用积极的态度干消极的事,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这种态度不鼓励真实的劳动,而是鼓励某种想象出来的“劳动”,与之相似的是果粉“死人越多越光荣”的史观。这不是虚无主义是什么?他的想法已经不反映真实物质世界了。你要是为大量作业和强迫996叫好,那你没有资格嘲笑藏族同胞“一路磕头几百里就为了下辈子享福”。你和他真没啥区别。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奋斗逼贱人贱己贱行业,

中国兴于内卷输光产生的燃料,

不改革则必亡于燃料过多带来的社会矛盾。

少时多奋斗,长大996。

我要把这句话刻在我孩子的床头。


最后说两句。

学习和工作表面上看最大的区别是为自己和为老板。

实际上并不是。

因为学习并不一定有成果。

有成果的学习才是为自己。

这和工作是一样的。

如果我今天996,明天身体健康还能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那么996也就算了。

但实际上我并不能,996不会让我多得到什么。

熬夜学习也是一样,真每天睡个5个小时能上清华北大吗?不能的。

上清华北大的人里面有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

这和你每天只睡5个小时就能上清华北大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无非都是自己骗自己。

学生自己骗自己。

家长自己骗自己。

奋斗逼自己骗自己。

一丘之貉。


user avatar   shu-ji-13-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

当互联网从业者们大谈抵制996的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

这个社会里最难发声的群体,可能正是未成年的学生们,因为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会强行切断孩子们与网络的联系,并美其名曰让孩子专心学习(696)。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被大人沉默了的学生,而我的学生时代,远比996要糟糕的,毕竟没有法律规定过学校的授课时间和作业量不是?

我记得我初三的时候,大概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我们学校早上六点十分就开始早自习,然后晚自习上到九点,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中间有两次吃饭的间隔时间,这加起来大概有两个多小时吧,但是,即便是学校晚自习九点多下课后,这一天也还不算完,因为还得回家继续写作业写到大概十二点。

这样算起来大概每天都至少有15小时花在了学习上,一周有六天都是这样,比成年人的996要严重多了吧。

然而,这种现象在我老家那个小县城已经延续了至少二十多年,期间也有好些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也有很多学生承受不起压力变得自暴自弃,早早的变成''社会人'',其中甚至有不少人还未成年就死于帮派斗争。

然而呢?从来就没有媒体报道过我们这些学生们面临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仿佛是这个社会中的隐形人。

因此,我真心希望这次的反996潮流能扩大到学生群体中去,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有一些人来为学生发声啊,因为这样拔苗助长的696教育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实在太大了,这些年轻人都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啊,如果他们都累的早衰了,我们社会还有未来可言?

恳请各位知乎用户给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多点点赞,帮忙把事情搞大点,我替那些现在正在经历696却被大人沉默了的学生们谢谢各位!


~~~~~~~~~~~~分割线~~~~~~~~~~~~

我大致看了下评论区,发现很多人都在谈:学生696是为了自己,而员工996是为了公司或为了挣钱,因此就得出结论说996的员工才是被剥削的,而696的学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奋斗,所以不存在剥削。

针对这类言论,我想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不论是员工996还是学生696,其实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个问题就是竞争(所带来的自我剥削)

其实吧,竞争这个事情本来就自古皆有,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样是僧多粥少,想必很多人都听说的范进中举的故事。

但是呢,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被拔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以至于现代人所面临的竞争和古代人所面临的竞争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每个人生活的圈子其实都很小,这有限的人际关系网无疑限制了竞争强度的上限。

然而,现代社交网络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而这使得我们的年轻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同龄人的压力,因此,可以说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是前无古人的。

而这种空前的竞争压力和现在的员工996以及学生696脱不了干系。

面对竞争,每个个体都趋向于提高自己竞争优势。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赢过别人,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竞争优势即意味着更好的成绩,所以学生们都趋向于提高自己的成绩,以期将来能在高考或者工作中能赢过同龄人,进而获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高薪)。

乍一看,这好像没什么不妥的,但是呢,问题在于现在越来越多学生迫于竞争压力,开始为了提高成绩而牺牲健康,即用长远利益(健康)换取短期利益(成绩),以期能以比同龄人更快的速度建立起竞争壁垒(考一个好大学),进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赢过同龄人(名牌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我把这称之为被迫自我剥削。

这样的被迫自我剥削,虽然能让那些靠牺牲健康而高考中取胜的考生们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却会降低整个社会的产出,因为如果我们整个社会的年轻人都开始因为健康问题而早衰,整个社会就必定会陷入低产,甚至进入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社会。

其实,不只是学生,996的员工们也是一样,巨大的竞争压力逼迫着员工们只有靠996才能维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工作产出),进而保障自己不被淘汰,其实这和696的学生没有太多区别,都是被迫用长远利益(健康)换取短期利益(薪水),而这同样会降低社会的整体产出。

简单来说,现代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个体倾向于通过自我剥削来获取竞争优势,用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以期能快速构筑竞争壁垒甚至实现阶级跃迁,殊不知这种自我剥削带来的年轻人集体早衰却会造成社会整体生产力的降低,最终大家的生活质量都越来越低


~~~~~~~~~~~~分割线~~~~~~~~~~~~

下面我来谈一些关于解决自我剥削的可能方法的粗略构想。

其实,剥削并不是当前这个时代下的新事物。

纵观人类文明史,从最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奴隶主直接采用肢体暴力对奴隶进行剥削,到封建时代的地主制,地主使用不平等契约和其社会地位对贫农进行剥削,再到现在的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及其后代的被迫自我剥削。

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被剥削与反剥削史,而每一次以生产力暴增为标志的时代大跃迁(比如从封建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都伴随着剥削的弱化及其引发的大量劳动力升级。





还没写完,待会再继续更新。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中学生,今年初二了。

我连续一个星期没在十二点前睡过觉,而且不到六点就要起床背政治。平均睡眠时间是五个半小时。我还有五点半起床的同学,我为我的不努力和作息不规律生活不自律而感到羞愧。

我要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背人权的内容是平等自由地生存和发展。我要背青少年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要在明天考试之前,背下三张A3纸的政治提纲,并且在试卷上巧妙地把它们嵌进材料题里。我为这样的智力游戏感到精疲力尽:那个美好世界隔着一层薄薄的打印纸。那一头是歌舞升平,伟光正,是即将到来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胜利。是扶贫,是扫黑除恶。这一头是我,是昏昏欲睡,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的我。这一头有无尽的排名和试卷,角落里藏着校园里的敲诈欺凌侮辱。要我要摸索那个世界的规律,真的好难。

等我考完试,成绩出来了,还要听听老师如何渲染排名。ta会告诉我,我是如何如何不努力。如果我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为什么会被淘汰,其实我很清楚的。内卷化严重,如果我没有文凭,就没有足够的价值。如果我没有足够的价值,就没有资本家愿意雇佣我。我就没有办法去互联网公司996为人类的幸福奋斗,而是要戴上休息20分钟就喊“加油”的智能手环当环卫工人。我要感谢我的学校,因为最起码这里升学率还算好,没有校园霸凌,老师不会在身体和精神上侮辱学生,没有学长和学姐真的从教学楼一跃而下,我不用戴上记录我一举一动面部表情的头套。






考试复习有点累,懒得写长回答了。复制段自己的想法,大致如此:

郑渊洁的童话小时候看看就可以了,成年之后还奉为圭臬可没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批评完了怎么办,受压迫阶级搞暴动?郑渊洁能把儿子放在家里教,你能吗?或者说,人家有钱又有闲,你有吗?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贵族”教育。之前看过复旦附的阅读活动和书单,一学期下来长长一串,从文学到社科,无所不包,内容都挺深的。接受采访的老师说,学生没时间看书是因为懒。这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和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相当不合格。

就,问题是存在的,但直接通过减少作业量,降低考核标准,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可就算是不可能,也要先提出问题吧?破开铁屋子之前,是不是要把大家叫醒呢?不过悲观点说,所谓发声的力量虽然没那么弱,但也根本谈不上强。

最近我看了篇 @北溟无人 的非虚构,实在很难过。摘一段吧:

2018年的夏天,我到山西长治的矿区去拍一部纪录片。真实的人的模样让我无比惊骇,好像柏拉图的穴居人逃出桎梏,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理型,却看到了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的东西。

我至今想到我们一遍遍地追问矿工们“你的理想是什么”时仍然会感到羞赧。那些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的工人们该有多么挫败。在年轻人热切目光的逼视下,他们想到了高过成年男子头顶的玉米丛,春秋的风在环山上撞得头破血流,将玉米叶子割得哗哗作响;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常躲在那些聒噪的叶片中间,到溪流里去摸一种近乎透明的小鱼。他们想到了每天下井的父亲,回来时连指缝和眉毛中都沾满了黑色的煤灰,他们的眼白和牙齿在尘污中闪闪发亮,家中的肥皂买回来不出两天就被染成灰色。他们一沾到床即沉沉睡去,发出巨大的鼾声,甚至没有时间对妻儿假以辞色。孩子们对父辈的怨怼直到自己戴上有矿灯的安全帽下井时才能被消解。

他们想到月升时从村口传来的由远而近的牛铃和鞭声。那种铃声空明而遥远,似乎不是牧牛人牵引牛群返家的信号,而是某种凄清的灯烛之光,或磷火,照耀进一个黑沉沉的不甚确定的远处,不出几步即像鲸背沉入水面似的消弭于无形。那种鬼魅的铃声令他们感到恐惧,在夜的沉默与野狗的吠叫中瞥见谜语和佛偈一样的无常。
他们想到矿井的暗与静。那是彻底无光的瞎了一样的黑暗,和吃掉一切声响的聋了一样的安静。大瓦数的探灯也扎不穿有质的黑色,光柱数米开外的地方便即湮灭。有的人在这种地方待久了会产生幻觉,因为连自己的心跳声,肠胃的蠕动和喉结的上下响动都清晰可辨。矿井里从来不缺见鬼的传说。在没有光的地方,人几乎能看到自己的魂魄脱体而出,肉体像在泥塘里挣着游走,四肢的动作与呼吸都变得迟缓。而采矿的机器开动时,那种马力全开的噪声让人在出井后的数十分钟里脑子仍嗡嗡作响。在出井时,为驱散极静与极噪的魔咒,矿工往往在空阔的矿洞里大声歌唱。

他们想到工人澡堂。他们要先淋浴。一开始混着皂沫留下来的水是黑色的,像墨汁一样,然后是灰色,然后逐渐变得清澈。“没有用的。”一个工人说,“再怎么洗脸上看上去总会有点脏。”他们用刷碗的洗洁精搓洗头皮和身体,因为矿渣里含有油脂,必须要碱液才能溶去。

他们想到留在家乡的妻子和孩子。家乡没有好学校,孩子初中时要送去长治。孩子又长高了。要送孩子去学琴,学跳舞。要送孩子去补习班。要读书,要高考,要考出去,不能再下井。他们在父辈的缺失中成长,执拗地要离开家乡,最终还是下了井,成为了新的缺失的父辈。

一个年轻的矿工说,他年轻时想当飞行员。我们感到奇货可居,将他围住,要采访他。

我们问,没考上,然后呢?心里什么想法?

我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构想,想在天上飞,结果被困在了地下几百米不见天日的地方,多么富有哲理的反差。

结果他说:“考不上又能怎么着,没有想法。”

我们问,现在还想不想当飞行员了。我们希望听到梦想的破灭,内心的挣扎,与家人的矛盾,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委身于黑暗的戏剧化的故事。

结果他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好,有车有房,当什么飞行员。”

我们问他,对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他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被问急了,就说:“攒点钱,给老婆开个门市部。”

他们想到多蛇的斜道沟。想到过生日时伙伴从酒厂打来的汾酒。想到金字塔似的庞大的煤堆,在日光下卷起黑色的烟尘,当真显得像帝王的陵墓。想到回家的夜路。想到肮脏的公厕。想到父母。想到寡言的蹲在台阶上喝面,用木条和铁丝修补兔笼和鸡窝的父亲。想到新打了金戒指,正在学跳广场舞的母亲。她见到生人时总局促地将双手握在身前,露出少女似的羞怯的笑容。想到结婚时送亲的长队,黑色婚车上系起的大红花团,吹唢呐的人,新娘拖在土路上的洁白的裙摆。想到东面山头下的祖坟,密密麻麻,如一张散乱的星盘。
他们想得太多,无头绪的沉重落在舌尖上时只剩下了轻飘飘的一声嗤笑。

我们要听到苦难,但他们不想说苦难,而想说说记忆,现在和即将到来的日子,但我们只想听苦难。

他们试图让我们听到他们想的东西,但是我们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因为他们只是我们崇高心灵的投影和充满智识的头脑营造出来的幻象。

他有很多话想说,到后来只得摇一摇头。我们一边斥他麻木,一边又自告奋勇地要帮他发出咆哮。


奥斯丁笔下的艾玛小姐到乡间去踏青,在小路上看到了劳作的佃农。

“可怜的人们。”她想,“恐怕我一整天都要想着他们了。”

她是个有自知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他们的同情只能保持一天。一天之后,她要换上新裙子,去弹琴,去唱歌,去为自己的姐妹说媒,到大房子里去参加舞会。温暖的吊灯的影子悬在落地大窗里,像一簇火焰,照亮了男男女女快乐,健康,含情脉脉的脸。


社科的学习者也好,还是文章中的文艺学习者也好,都不免要面对一个困境——面对现实,始终只有不痛不痒的分析和描绘。甚至在这种分析和描绘中显得浅薄,庸俗,幼稚。有社科背景的人,请不要笑。任何人的困境都一样鲜明。

时间到了,我要去背书了。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96是一种工作制度,针对的是劳动者。

这个和中小学生的作息似乎关系不大,为什么非要混为一谈呢?

劳动者和小学生的区别在哪?劳动者为公司和老板打工,获得相应的报酬,之所以提出996的工作制度,是因为在现在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老板们认为,员工有一份工作就应该感恩戴德,所以,他们希望员工付出的更多,所以提出了所谓996工作制度(早9点-晚九点上班,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这可以说是一种严酷的剥削方式,所以,受到广大劳动者的反对。

而中小学生.......我只能说呵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可以说,他们是未来的劳动者——是“半成品”,连劳动者都算不上,那更谈不上“工作制度”的问题了。

很多人觉得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对于很多中小学生遇到的“压迫式学习”,也需要声讨的,个人认为,没有问题。但是,不要借着“996”的引子,因为不是一回事,可以各自单独拿出来说,但是,如果非要混为一谈,个人觉得,那不过是“驴唇不对马嘴”......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wenab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sun-si-q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真是叹为观止。

同样是斗争,亚文化圈互斗的烈度上限,恐怕都比不上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斗争的烈度下限——肖战事件至今七个半月,因斗殴死亡或重伤的人数目前为0,放到民族矛盾中连个事都算不上:别说史书,就是新闻里面的民族矛盾,有死有伤都是常事;至于上限,亚美尼亚大屠杀、卢旺达大屠杀这种几十上百万的中等新闻遍地都是,纳粹集中营和美国剥头皮这种数百万级别的大新闻也不止一次两次,把肖战的铁杆粉丝和铁杆反对者打包塞进集中营里杀个一干二净,也就马马虎虎够上“大屠杀”的字眼。

现在斗争的一方宣称要强行把斗争层级从前者提升到后者,干不成也就罢了,干成了的话,专政铁拳饶得了他么?真把我党当成不读史书也不知道怕的铁憨憨?

话说回来,通过引爆更高层级和更高烈度的矛盾来转移或者推迟当下面临的矛盾,这搞法有多作死,部分肖战粉丝就没有一点数么?九年义务教育总接受过吧?通过殴打苏联来解决“生存空间”问题,通过殴打美国来解决原料缺乏问题,这哥俩结局如何都已经写在历史教科书上了,不至于一点不知道吧?




     

相关话题

  不说996,你如何看待上班卡点的行为? 
  如何看待4月28日传出小米有品签「军令状」放弃年终奖? 
  中午下班不回家是不是变成了常态? 
  如何看待在普拉托的巴基斯坦工人罢工示威,遭到华人雇主方拳脚棍棒殴打? 
  996 最终会如何收场? 
  如何看待西北政法大学更改作息时间? 
  学生时代为了写作文编过哪些可笑的素材? 
  广播体操真的能强身健体吗? 
  你观察到或者经历过哪些工程师和技术白领受剥削和压迫的事例?为什么今年会比较多? 
  如何看待该宜昌学生对996的看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斯里兰卡教堂爆炸事件?
下一个讨论
明朝治理有哪些失败之处?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