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今维吾尔社会存在着哪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校门口有家维族人摆的羊肉串小摊,今年回去已经成了一家小小的维族特色饭馆了,老板大约已经不想回到老家,把年迈的父母也接了过来。问及老板此事,他用夹生的汉语解释到,老家太穷,医疗也不好,所以就准备在这里给父母养老了,两个老人脸上洋溢着宁静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我们和老板饮酒吹牛。

我知道伊斯兰教是不能饮酒的,但我要声明老板敬酒我一开始是拒绝的。。。。。

老板说他弟弟去了土耳其,估计也不回老家了。

整理下我在某个回答下的评论,顺便理一理思路。维吾尔族人的感受作为汉人是难以理解的,以前选了一门课,《中国禁书概论》,要求写一篇禁书的读后感,我选了《你的西域我的东土》,尽管作为一个死硬的汉族主义分子我绞尽脑汁批判该书的种种谬论,但我还是得承认一点,在此之前我并未站在维族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汉人的叙述中,汉武帝开拓西域,至此之后西域便和中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中央帝国在西域的统治并不稳固,时有收缩,但无疑历史和拳头都可以证明我们应该拥有这块土地。而对于迁移到此地的维族而言,他们往往需要在多个强权中艰难生存,来自东边的农耕帝国,来自北边的游牧帝国,来自西边的传教帝国,今天可能还信誓旦旦说要效忠大明,明天蒙古骑兵兵临城下只能转投大汗,这种辗转于强权中的无奈是汉人无法体会的。换句话说,维族人的国籍归属感比我们薄弱,汉人历经2000年的成败荣辱,早已形成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并且强烈灌输给其他汉化的民族,比如歌颂岳飞的满族人,情况是有点复杂。。。。。然而维族的国家意识并没有这么强烈。另一点,维族的归属感是分裂的,宗教,文化和国籍这三者不尽相同,这种问题思考下去很容易精分。

维族的前进路径也比汉人艰难的多,甚至比欧美和伊斯兰国都艰难而且痛苦。对于欧美人而言,他们本身就在西化,本身就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对于伊斯兰国,他们本身就在用极端守旧的宗教传统对抗世界;对于汉人,我们可以选择坚守传统,亦可以西化,脚踩两条船,随时转换。然而维族的痛苦在于,他们前进的方向,究竟是西化,汉化,极端化,还是保留维族传统?更可怕的是,前三种力量远比第四种力量强大,维族想维持住自己的传统,异常的艰难。

好比学语言一样,维族同时学着汉语,英语,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艰辛程度不是外人能体会的。

然而世界并不会等待维族去找出那条正确的道路,现代社会正无比强烈的摧毁一切陈旧的事物,来自汉地的投资,给维族带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朋友,来自欧美的流行文化和科技,同样可以给维族带来新的生活新的社交,甚至伊斯兰国都可以给维族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且他们真的成功了一部分。

已有的答案中不少提到了分化,分裂,我冒昧的归结一下,这是一个处于强权缓冲地带的中等民族的不幸,再小一点,他们会像水滴一样融入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愉快的忘掉历史;再大一点,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不需要随波逐流的强权,然而他们这两个选择都没有,只能被各个强权带着走,所以产生了分裂现象,有的融入汉族社会,有的融入西方社会,有的融入土耳其,有的投奔伊斯兰国,还有的想混日子混下去,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大约黎明之前最黑暗吧,我们也只能这么祝福维族同胞了。

最后放个正能量的帖子

处女贴,多图,一个汉族人和维族人的故事,让 JRS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维族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抛砖。

我自己感受比较厉害的是分裂的问题。

不不不,不是你们要反的那个分裂。

作为一个有相当人口数量,有拿得出手的历史和文化,因而有一点资本搞民族主义的民族,在现代文明…啊或者说全球化,以及你不能忽略的东边与西边两股势力的裹挟之下,从整体,到个人,都分裂得厉害。

分裂使人自相矛盾、不讲道理、没有逻辑。

这一切正是宗教保守思想、极端民族主义、反智思想等等一切廉价、解气的垃圾思想发展壮大的温床。

人们消费垃圾,互相毒害,拒绝进步,陷入深渊。

差不多就是这样。

举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欢迎讨论。

——————

今年 4 月回家,发现爸爸妈妈改用羊油炒菜吃了。

还搁巨多,稍微吃慢点,一盘子无论什么菜都变成雕塑。

回家是因为妈妈左眼眼底静脉破裂,做检查的时候发现右眼眼底动脉硬化。

我说都天天用动物油脂炒菜吃了能不硬么,医生就劝,你们民族同志的饮食习惯容易三高,平时要注意啊,不要吃动物油。

爸爸非常不屑,我们一代一代人、这么多年,都是吃羊油过来的,而且我们贵民族天赋异禀,跟兄弟民族体质不同,没必要听他们的意见。

我家祖辈 4 个老人倒是有 3 个在五十来岁就没了,真不知道我爸这份自信从哪儿来。

又劝我妈,妈妈说,新闻说的呢,商店里买的商品油,地沟油多得很。

(对,我家还吃过一阵子村里作坊榨的花生油,一桶油放一阵子能有三公分沉淀那种)

那你买维族牌子的呀,这总信得过了吧?

唉跟你爸说这些也没有用,不想跟他说,怕他吹胡子瞪眼睛

——————

重点已经加粗,挨个解读:

1.「一代一代人、这么多年」

这里主要是历史和文化自信,多少算是有点根据吧,但以此拒绝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愚蠢的。

双重标准很严重,宗教思想压上来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把民族传统抛开了。

2.「体质不同」

跟上一条基本类似,专门提出来一下,是因为这个提法还反映了某种接近种族主义的思想。

3.「新闻说的呢」

在新疆,普通民众接受的「新闻」信息绝大部分来自官媒,而维语官媒的新闻绝大部分来自对汉语官媒的翻译。

这里实际上反映了我妈对官媒信息的习惯性认可,不但认可,还会对其中的负面消息添油加醋、过度解读,成为「他们太坏了」的论据。

当然这里跟内地还有个呼应,内地的很多人对官媒是有习惯性不信任的,但一旦涉及到关于我们贵民族的负面消息,就很少能见到质疑。

总之互相都觉得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吧,嗯。

4.「商品油」和「维族牌子」

很可惜,对汉人的不信任和反感,直接导致了对大部分时候表现为「汉人的东西」的现代文明的不信任和反感。

经过这个转换,即便是对大打民族牌、广告词敢讲「我们的产品最适合我们的身体」(参见1、2)的维族品牌,也很难完全信任,因为「工厂里面,不知道会加什么东西呢!还是自己眼看着做出来的好。」

5.「不想跟他说,怕他吹胡子瞪眼睛」

这个跟前面几条关系不太大,主要是反映家庭中男女地位的问题。

维族人传统上是男尊女卑的,但我家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即便进门让给我爸爸先进、吃饭给他先盛,但实际上是我妈妈的事业更成功、在家中更强势。

即便是这样的女性,在接近退休的时候,沦落到连吃什么油都要看老公脸色,令人痛心。

哦另外再举一个小例子。

也是上次在家的时候,在客厅发呆,听到小姑正在给大家念柠檬蜂蜜泡水杀死癌细胞的配方:一个柠檬,N 勺蜂蜜,不啦不啦。

(请问你在新疆日常能见到柠檬吗> <)

我麻利地翻出辟谣帖子,用破烂维语简单讲解,手机递过去。

小姑瞅一眼,说,切,汉语的啊

然后继续念那个,不知道最开始源头在哪里、从汉语翻译成维语、配了很多闪亮图片的,谣言。

——————

暂时不写了,有新问题再讨论。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an-se-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razireg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很多电影的镜头当中都有娃娃兵的存在,国庆大片湄公河行动亦是如此,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国有可能会培养娃娃兵吗?并且目的与用途是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钱不是省出来的」这句话? 
  如何看待「印度制造」的崛起,中国该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2021年7月份社融远不及预期?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媒体报道称沙特考虑对华石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这意味着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 
  执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后果会是什么? 
  上海的真实收入是怎样的? 
  墨西哥的人均GDP高于中国,是否生活水平也高于中国? 
  南非白人,也就是布尔人为什么成为了全人类的公敌? 
  中国大力发展高铁,真的可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吗? 
  如何看待《声入人心》歌手仝卓直播自曝为了高考将往届生身份改成了应届生? 

前一个讨论
「一见杨过误终身」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央行拟规定「网络支付每天限额 5000 元」、「支付宝不能跨行转账」?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