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个中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水平?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李永乐老师的视频,我是经常看的,能学到很多意外的知识,也能学习到讲解的技巧。
坦白来说,从他对傅立叶变换的理解来看,李永乐老师的数学水平至今也不输给一个华五的非数学物理等专业的研究生。
当然了,李永乐老师本来也是清华硕士嘛。
众所周知,国内的博士本来就比硕士好考,李永乐老师如果要去读个博士,就入学门槛而言应该是不会费太大力气的。
然鹅李永乐老师选择了当一个中学教师。
很多人觉得学习优异的人该去搞科研当教授,当中学老师是一种浪费,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想法,科研人才是专才,只在自己领域处于极其擅长的状态,你说这种人擅长学习,的确不假,但就他学习的高度专业性而言,你让他去参加一场知识面稍微大一点的考试,他未必能得高分。
而成绩优异,名校出身的人又未见得适合搞科研。
除了化学等少部分穷举之外的苦工活,科研很多时候是要靠灵感的,你灵感不来,有的时候还不如一个知识技能不如你的同行。
张五常先生的数学水平,坦白来说,并不高,书本知识的牢靠程度并不能比得上有些埋头学习的博士,但这并不妨碍张五常先生取得今日的成就,张五常先生的理解和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之中,“外部性”这样一个概念,科班的学生只会把它和搭便车联系在一起,而张老却可以认识到外部性无处不在,因为天底下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橘子,所以任何一个橘子都该有不同的价格,而之所以现实中橘子的价格是统一的,是因为测量这些橘子质量会消耗大量的代价,那么在橘子之外的另外的对商品进行分档测量的市场上,这些测量的代价就被各个商家给无偿分摊了,商家的数量越多,对商品质量的评价就越精确,这其实也构成了外部性。
讲这么多,无非就是讲搞科研反而不需要非常缜密的理解,正如你如果问一个医学博士高斯是如何证出最小二乘法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他多半也是答不出来的,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位医学博士进行统计研究。
但你在教学环节,就不得不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非常细致的水平,如果要当一个合格的老师,你得对课本上的每一条假设都理解到透彻无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你总回答出学生的问题。
而这种理解得透彻无比的人,往往是考试成绩最好的,学校出身最好的人,让学历最好看的人去从事教学工作,反而是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科研界和教学界需要各自形成各自的评价体系,众所周知,科研界以论文为第一指标,而不是考试成绩,出身学校为第一指标,这都是有缘由的,我觉得教学界,恰恰相反,恰恰需要用考试成绩和出身学校当第一指标。
而觉得硕士毕业去教中学生是一种浪费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在学习早期,培养兴趣,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理解非常重要。
安徒生,格林兄弟这些人的文学素养是什么水平?这么高水平的人还去写儿童文学呢,你如今看着他们的传世佳作,还会觉得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在科学教育中也是一样,圆周率小学生都要学习,但有几个小学生,甚至有多少小学老师知道 圆周率=4-4/3+4/5-4/7+4/9-4/11+4/13·····这样一个无限重复的运算,几个小学老师知道这样一种简单的运算就可以无限逼近圆周率,得到圆周率的近似?
倘若有一个小学生知道pi是可以这样就算出来的话,恐怕会立刻燃起对数学的深厚兴趣。
而一个没学过泰勒展开的小学老师不可能敢给小学生讲这个,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极其常见的问题,其实都必须要用极其深厚的知识,才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解。
几乎所有学生都看到过铁球沉入水中,但要计算出铁球下沉的速度和时间极其困难。
如果一个中学物理老师没学过怎么解微分方程,那么他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求出物体在阻力中运动的速度。
几乎所有初中生都学过浮力,都知道铁球在水中为什么会下沉,都会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算出吃水深度,但是只需要再向前进一小步,问一个极其常见的问题:“能不能算出物体下沉的速度变化呢?”
这就需要理工科大学二年级以上的水平才能回答得起了。
“最速降线”的问题,也是极其简单明了,如何设计一个斜面的形状,能让小球以最快速度自然滚到指定的一个点?
然而这个生活中极其常见的问题,伽利略研究了半辈子,也没得到答案。
而任何一个在学习斜面受力和滑动滚动的初高中生,都有可能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它需要变分法,这是数学或理论物理专业大三以上,很多工科经济类研究生以上的水平。
摆线下落的周期究竟是多少?高中物理书上给的是2pi根号l/g,教科书叫学生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做实验来验证这个周期,而不是把它算出来。
当然我不是强调一个高中生必须把这些问题都做出来,我只是说,要让一个中学生理解这些问题是可以做出来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要敢碰这些问题,并给培养学生的兴趣,你本身就需要非常高的水平才行。
只有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敢于思考,走出死记硬背。
现在我国的教育水平还很低下,死记硬背还很普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些老师自己水平很难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度,老师解决不了,自然就不敢提,就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我当年学了线性代数一个学期,直到大学毕业后才知道行列式原来是多面体的体积,很多朋友在考研刷题的时候做了n遍傅立叶变换的题,也不清楚这个东西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就是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
我当年试图问中学老师们这样一些几乎极其容易想到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无非是“这个不考,你学它干什么?”
试问这样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
我很感激我高中时候的物理老师,他很有耐心地试图解决我的这些问题,然而水平确实不是很到位,因而这些问题遗留到了我的大学时代。
而现在一些中学生能够在李永乐老师这样水平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的行为。
如果让李诞去说相声,让郭德纲去当导演,结果会如何,你们都能想得到。
如果让非科班出身的小鲜肉、流量明星霸占电影院和电视,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这对中国影视艺术而言,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的行为。
教育学是我国高校15大类学科中最特殊的一科,它包含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法学、教育历史学、教育哲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
当然啦,一定会有人觉得,不就是教育学嘛,清北的学生不是随便一学就会的?
举例来说,师范类院校的化学学院的化学教学论专业,除了教授化学的相关知识以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各类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上(参考相声的各类基本功)。而这些是清北这类非师范院校的学生平时根本不会接触的陌生领域。
要知道,自己去学习一门知识,和把学到的知识,用合适的、恰当的、科学的方法教给别人,是完全两码事。
如果深圳中学招聘的老师中偶尔有一两个清北的,我还可以理解为天赋异禀,自带教学光环,但全都是清北(或同级别国际高校)的,那当然就是学校方面的要求或授意了,为了什么,请各位看官自行猜测。
正如我上文中批判的,一旦让半路出家的流量明星小鲜肉大批量地进入我们的影视圈,吸睛又吸金,那么学院派演员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资本的投入和民众的喜好也会被带偏,对中国影视艺术而言,绝对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的行为。
深圳中学的生源质量一直很强,所以招录如此之多的非师范类教师,给其校带来的负面效应几乎不会显现,但如此一来,引得后续大量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分校,和私立学校模仿的话……
======================================================
原来这么多人觉得教育学只要随便学学就行了,用不着经受专业训练,工作两年积攒点经验就行了,真就我上我也行啊。
那你们很棒棒哦。
======================================================
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吧,一本叫《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政涛,一本《教育哲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本社出版,主编曹长德。内容都不难理解,但读一读就会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说。
有人说清北博士去高中教课是国家技术的损失,但这事咱们是不是得这么理解:如果一个清北或者海外名校的博士,能在科研上做出突出的成果,国内高校给出的待遇是不是比中学高多了?
对一个拿了青千的博士后来说,假设有两个岗位可选:A是某大学副教授或者教授,年薪50万起,学校解决住房、户口、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问题,科研配套经费给足;B是高中教师,年薪30万,不解决配偶工作。你说这人会选哪个工作?
反正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应该都会选A。
所以,清北的博士也好,海外名校的博士也好,有的人就是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这样的人你让他进入科研队伍,也只能是混在队伍的底层,万一出点什么意外可能连个编制也拿不到。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你把科研经费给他才是浪费,还不如加给那些牛人的课题组。
到了中小学里,博士的价值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排除部分博士真心不适合教中小学这种可能,但大多数博士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眼界见识上都要比本科生高,而中小学教育恰恰又不需要创新(我的意思是不是科研那种创新)。如果待遇给够,去教中小学也不是不可以。你要比一比工资的话,比如深圳博士是30W+,朝九晚五,年休165天,算下来时薪是190/小时——如果这份薪水换算成996的话,那至少得68万才能相当。
而且,重点中学跟普通中学真不是一个世界的东西。我前两年曾去北京一所刚建立十几年的实验高中讲课,那个高中在我看来就已经很好了。比如,这所高中建有一个非常文艺且分区合理的图书馆,学校里的很多课程都是直接在图书馆里上。往往是老师和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需要什么资料就直接把书报过来,直接讲给学生听。我的一位师姐,北师大的博士,在里面给初中生开了两个学期的科幻小说课程(他们学校支持老师给学生自主开发课程,只要学生感兴趣,选的人够就可以开),就是从读国内外的科幻名著开始。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他的学生每人交了一篇习作,她选出好的来编了一本书。我去的时候他也送了一本给我。我看了之后,感觉大多数初中生的水平都已经很好,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准。
可是,等到中午我跟他们校长聊天的时候,他们校长却说他最发愁的事是两件:第一,学校的生源质量还是要提高;第二,希望能招到更多博士,尤其是名校博士——他还说,如果你有兴趣,等毕业的时候也可以联系我们。
这只是北京一个相对好一些的实验高中,而那些名校是什么水平,真是让人想都不能想的。同样是高中,顶级高中跟十八线县城之间高中的区别,可能比清北跟高职的差别都大。
而在一个城市,重点高中教师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地位,真不比名校教授差。这是实话。
至于有人说清北学生数量过多会造成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也是想多了。其实中国的教育资源一直都是不均衡,只不过以前可能是985本科、211硕士去一线城市重点中学,211本科去一二线城市普通中学,二本、师专的学生去普通中小学,现在985博士挤占了原来985本科、211硕士的位置,然后整个学历链一直向后传导,最后必然是很多普通的县乡中学也会进硕士。要是放到以前,这些硕士可是根本不会考虑进县乡中学的。这样一来,整个教师行业的学历水平也还是提高了的。
另外呢,也别觉得清北的博士有多常见。毕竟从人数上说,北大的博士一年也就是2000多人,也就是北大本科招生人数的1/3。
所以,清北的博士去高中,习惯就好。
作为深中学子稍微鄙视一下学校招聘的肤浅。
绝大多数真正有教育情怀、教育技术、智商在线的老师应该是北师大的一波,北大清华那根葱?就我体验而讲,清北的研究生来学校至少要三年才能讲出质量合格的课,这三年的学生就相当于直接牺牲掉了。其次,来的这一批大多数都是研究生、博士才去的top2,而且绝大多数是劝退学科,于其个人很可能在研究生毕业时发现找不到工作才临时决定去学校当老师。
为什么说北师大产出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呢?第一,生源质量好,往往分数和华五相当,并不弱于清北太多;第二,专业积累,教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北师大的学生有着很多的实习积累,而且对于大多数报考师大的学生来讲,大一他们就已经想好了未来可能成为老师。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接受教学训练、个人积累。清北的硕士们想要赶上他们的教学技术,至少要花费四年以上的时间。并不是说一个人懂得知识就能教好,教书本身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鼓吹眼界论的各位无疑是忽略了这点。
再提一点什么是好老师吧。
数学老师A:这个老师是我认为最专业的一个。技术能力很好,教具多样(各种数学仿真软件、可视化用的很熟练)。上课精准掐表,永远都可以在下课的时候刚好讲完。如果有学生提问(突发事件),他可以立刻判断这个是个案还是普遍都有的疑问,个案下课单独解决,普遍都有的疑问……不存在的,因为学生常见的问题他直接在课上在问之前堵住问题“这里大家可能会搞不明白,实际上……”作业布置精准,刚好可以覆盖到每一个知识点并且难度递进明显。
语文老师B:本身是高考语文状元,文学积累深厚。在课堂内容外拓展了很多文学知识。培养了我们的文学兴趣而不是应试技巧。课堂激励很多,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很多问题她会延伸出各种人文常识,对个人修养、谈吐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语文老师C:说实话作为语文老师的个人文学素养相当一般,但是讲课讲的非常精致。条理清楚,听她讲课就像在听数学证明一样,她把感性的语文拆解成逻辑清晰脉络明确标准化的语言“技术”,应试能力极强。
物理老师D:课程拖沓,详略不当,每个知识点都巨细无遗,经常讲不完课。讲题时有时候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开始纠结其题目是否严密。讲课时经常自说自话,自顾自地就讲成大学物理了,行列式啥的都出来了。讲课时有强烈的自言自语感。虽然比较负责,但是讲课的确不得法门。
物理老师E:课程难度梯度合理。学生常处于“心流”状态,不知不觉就下课了。每一道选取的练习题都刚好在能力的边界附近。
物理老师F:口齿不清楚 排斥PPT(自以为写板书就是好老师) 上班时间下象棋并且学生去办公室提问就说没空。个人感觉有点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北大博士来当老师屈才了。
几个老师的教育背景:东北师大 北师大 江西师大 北大 北师大 北大
仰望星空虽好,但我更愿意听脚踏实地的老师的课。
————
补充一下很多评论认为竞赛需要清北来教,其实答主正是竞赛班的。不敢说太细怕被定位到人,毕竟作为学生评价老师有点不礼貌。关于竞赛的确有竞赛保送经验的老师要吃香很多,因为能解题能出题能拓展,不过老实说这种资历的老师机构更多……竞赛保送的一批大多数是top2/华五本科。深中招进来的老师典型学历如D,中流985+top2硕/博,其实单论竞赛解题能力还真不一定够。
此外竞赛省一级和省队以上对老师的需求其实不一样,省一级靠老师教+讲题,省队级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天资+勤奋+教练提供各种机会。我个人认为竞赛教练能覆盖到省一级就够了。
————
关于深中薪酬:三十万绝对低估了灰色收入。深中老师兼职补课比较严重,理科老师课讲的还行的基本上灰色收入可以有一百万每年。我们推算过最巅峰的收入可以高达三百万(300一节两个小时,20到50个人一个班,每周4-6个班加上寒暑假),捞钱十分残暴
挂一个 有点东西的 回答 。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说,一个博士想干啥干啥,想去哪里去哪里,谁给的多就去哪里工作,当然无可厚非,没啥可讨论的。
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还小的家长,我只是很困惑。中国这是放弃应试了吗?以前所谓的好老师不是什么带过多少届高三,孩子都考了多少上清华北大,特级教师什么的。你哪怕是藤校发过多少多少的论文的科研大牛,教高中孩子,你也搞不清啥新课纲,啥试题库,到底摸底考试怎么摸,孩子学习好坏是因为啥,他是沉迷手机了还是感情受挫了。
深中终归是个公立高中,家长让孩子考深中就是因为他升学率高高考成绩好,是针对考试来的。让我选择一个新毕业的清北博士和一个带了20年的什么北京四中特级教师,我觉得我怎么也会选后者吧。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要是是射手和辅助一起情侣在自己队,就知道连体婴儿这把基本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