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的辩论
真实的辩论
事后白岩松对刘欣的采访:
白岩松提出大家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全程都在回答没有提问?
刘欣说:“首先,有观众质疑这不就是她问我答吗?我去她的节目做嘉宾,这可不就是她问我答吗?”
刘欣还表示:她可以提问,但她选择不提问。
“FOX电视台的观众,很多都对中国有很大的不满和误解,如果我再咄咄逼人,不断地想要求胜,那么我在他们眼中的形象一定是非常负面的,他们会想: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他们抢走了我的工作,这个主持人还登堂入室,大言不惭。我认为这样对中美两国人民间的沟通完全没有好处。”
“所以不论她想让我怎样失态,我也不会放弃我的想法,去坦诚相待、交流。”
————————————————————————
我看了她们整个过程的文字版
刘欣就一直都在别人的观点里,别人的话题里转,无非是不停的圆场。要注意,FOX主播是个商业企业的主播,而CGTN你是国家喉舌,是整个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是中国对外形象、文化传播的代言人,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犀利的提问与反击。
却要回过头来想别国国人的感受?好笑吧
这场所谓的「辩论」,是一次电视辩论的失败案例。
没有发言规程和时间分配,导致一方发言频繁被打断,难以将完整的论证逻辑展现给听众。
没有居中协调者(例如总统辩论的 moderator),导致对话缺乏议程设置,双方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聊到哪了。打过辩论的朋友可能会熟悉「切分战场」这个说法,也就是说,聊完一件事情,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上一阶段达成的共识(或者让听众认为已经达成的共识,不管另一方接不接受)会延续至下一阶段。
而这次电视对话中,双方聊到最后,对于在哪里让对方承认了什么,依然各执一词。当然了,辩论不可能要求对方再一方论战之后心悦诚服,所谓「让对方承认了什么」是给听众看的,需要靠总结对方的回应,让听众认为:「哦,原来到最后对方也自知理亏了啊!」
而 Trish 的总结,则没能达到这一层面。例如,在关于专利的辩论中,双方给听众的感觉是:
Trish:中国偷我们的技术!
刘欣:不不不,我们很愿意购买技术。我们和美国可以互惠,比如我就是从美国学的英语。。(英音)
Trish:可是你是花钱学的啊!
Trish(事后总结):刘欣承认中国偷了美国的技术。
你看,这样强行「共识」,对听众来说也是一头雾水的。这时候,一名帮助辩手梳理场上局面,让观众明白双方各自承认了什么的协调员就非常重要了。
最后,这场辩论的确不太好看,这也是双方所背负的东西所决定的。 Trish 所服务的,是节目效果和收视率,难免就会采取更为咄咄逼人、更具戏剧化的表达方式,而刘欣,不管以什么身份出席,她的一言一行都不可避免被解读为国家意志。在这场辩论中,Trish 为了节目效果急于给对方挖坑,而刘欣不可避免地采取最为滴水不漏的回应。(例如在关于中国是否搞 state capitalism 的时候,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Trish 四处挖坑并不奇怪,刘欣展现了很扎实的功底,并没有跳坑,而且能及时指出对方引用数据的错误(例如 Trish 错误地将美国企业受到知识产权侵权的总损失额度,偷换概念成了中国制造的损失额度。)但因为承担的东西太多,也无法放飞自我抛出神回答。福克斯的事后总结,也乏善可陈,讨论起了「欣」在中文里面是开心的意思。
唯一记住的,是辩论之后的广告歌,还挺好听的,叫做 Hall of Fame,推荐给大家。
续航好,牌照好,,那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请看!
优势:
劣势:
其他:
售价:请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最新售价。
续航高√
拍照好√
冲!!!
618知乎好物会场,你想看的剁手攻略这里全都有。更有知乎×京东专属京享红包,每天三次抽万元无门槛红包。
领取攻略:点击上方连接后即跳转到领取界面,点击“抢”字即可领取。
领取完后再返回本文章,可以再点击一次再抽取一次红包。
如此反复每日可抽取三次,最高得18618元红包!
【以下内容仅为配合知乎引用规范固定格式。普通读者可无视】
原作者:「以上所有手机配置参数,均来源于各手机官网。」
【所有其他内容均为本人<松果煲粥>原创】
参考链接:
【小米手机官网】[1]
【华为手机官网】[2]
【荣耀手机官网】[3]
【vivo手机官网】[4]
【oppo手机官网】[5]
【一加手机官网】[6]
【魅族手机官网】[7]
【IQOO手机官网】[8]
【realme手机官网】[9]
【努比亚手机官网】[10]
【黑鲨手机官网】[11]
【中兴手机官网】[12]
【锤子手机官网】[13]
【苹果手机官网】[14]
【三星手机官网】[15]
【索尼手机官网】[16]
【联想手机官网】[17]
【诺基亚手机官网】[18]
【LG手机官网】[19]
【HTC手机官网】[20]
【摩托罗拉官网】[21]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