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让人知道八旗堕落,乾隆之后的“满汉大防”,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国家机密”。

平白莲教时,八旗连行军都不敢跟绿营兵一起走,以免绿营兵看见八旗烂样之后产生“不臣之心”(居然能比绿营还烂)。就这情况,敢大张旗鼓解决堕落问题吗?

至于打仗靠谁?去黑龙江抓索伦劲旅。。。。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有人拿咸丰三年吏部右侍郎爱仁奏折里一句话“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来证明清朝八旗制度下八旗军队也吃空饷。


然而,这恰好说明清朝八旗制度下的“吃空额”和历代不同。


八旗所谓的“吃空额”是八旗兵丁吃自己的空额,而不是八旗军官和历代军官一样“多吃多占”。


我们可以看《咸丰实录》是怎么记载的:


朕闻步营兵数多不足额,街道堆拨,往往雇夫充数管官巡查明知不究,似此上下相蒙,尚安望禁暴诘奸、缓急可用?著步军统领彻底清查,严惩顶替甄汰老弱,挑选精壮,饬令兵归实用、饷不虚糜。


换言之,八旗制度下有旗人补上兵缺后并不愿意入营当兵,遇到上级视察的时候紧急雇人当兵。八旗军官并不能真正和绿营军官一样,领1000人的军饷,实发500人,剩下500人的军饷进了自己腰包;步军营确实是有1000人领军饷。


八旗作为一种“世兵”制度已经是中国古代最先进,保持战斗力最长的军事制度了。


我所说的保持战斗力,并不是说八旗制度下从清初的100分一直能维持到清末,而是说八旗制度下旗军的战斗力从清初的100分开始,一直呈缓慢下降曲线,到了清末还有20分;


大家可能觉得这算什么战斗力!?从100分拉胯到了20分还算有战斗力?!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对比一下就能发现,这已经是中国古代“保持战斗力”最长的记录了。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府兵制度为例,在唐太宗末年已经不是唐朝对外战争的主力;北宋禁军制度经过王安石变法后一系列改革,成功改造成了金军入侵一溃千里的军事制度;明朝卫所制度更别提了。


古代历代军制都是断崖式下滑,第一代、第二代打遍天下无敌手,第三代、第四代立刻断崖式下滑;而清朝八旗制度作为一种“世兵”制度,它没有断崖式下滑,而是缓慢下滑曲线,这在古代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里我可以举一个清朝八旗制度比历代军制先进,甚至比国民党军事制度先进的地方,就是八旗制度下几乎杜绝了“吃空饷”这个历代军事制度顽疾。


当然,不是说清朝八旗制度下100%没有一例吃空饷的,但是八旗制度下“吃空饷”放在其他朝代都绝对不算“吃空饷”。


清朝道光年间曾发生过一起案子,有旗人举报自己的领催,说这个领催抱养民人的儿子充当自己的儿子,然后让这个抱养来的儿子顶兵缺,“吃空饷”。领催,是八旗制度下低级武官,类似今天的排长。


也就是说在八旗制度下,军官们想吃空饷也不能向明朝那样明目张胆的吃空饷,最多只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保证自己儿子、侄子、亲戚家的孩子能在成年后第一时间补上兵缺,仅此而已。


没有成年的儿子怎么办?只能去抱养一个民人(汉人)的儿子来,让这个抱养来的儿子去当兵拿工资。


清朝八旗士兵的工资往往是一个人工资要养全家二三十口人。(道光朝奏折原文)


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吃空饷方式,只出现在清朝。


有谁不服气的可以用历朝历代的军制比一比,看一看除了清朝八旗制度之外,还有哪种军制杜绝了军官吃空饷的情况。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卖古董的八旗贵族也仅仅是金字塔尖一群人。

底层的旗人只能当兵,而且是全家老少只能拿一份钱粮。

八旗兵堕落不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训练,而是失去了培育的土壤。

旗人不准从事生产活动,对于贵族们而言无非是遛鸟而已,但对于底层也就是八旗兵的主体,就意味着与原本农牧的经济割裂,变成了一人当兵全家苦熬,而且世世代代无法解脱。

再加中上层将领也是从京城里养尊处优的八旗贵族中出来,可想而知,再怎么抓底层训练,这种边缘化生存状态熬个几代人下来,整个军队的精神意志就彻底瓦解了。

其实这种体系隔离的制度原本也是为了防止旗人与汉人混在一起完全同化,彻底失去八旗兵的特质,但人口数量、生活方式摆在那里,要么都当特权阶层腐化、要么混在一起同化,否则就只能半死不活地熬。

老舍《下乡简记》
地点:密云县城关公社的檀营大队。檀营位于密云县城外东北,约五里。
 原因:为什么要到檀营去?因为这里有不少满、蒙旗人。在辛亥革命以前,满、蒙旗人以当兵吃粮为主要出路,往往是一人当兵,全家都吃他的那一份钱粮,生活很困难。赶到辛亥革命以后,旗兵钱粮停发,生活可就更困难了。旗兵只会骑马射箭,不会种地,没有手艺;钱粮一停,马上挨饿。他们的子弟呢,只有少数的念过书,或学过手艺,可以找点工作;大多数的青年既无文化,又不善于劳动,只好去做些小生意,往往连自己也养不活。原来,清朝皇帝对旗人的要求,就是只准报效朝廷,不许自谋生计。这就难怪他们不善于劳动了。辛亥革命呢,又有点笼统地仇视一切满人。这么一来,整整齐齐的檀营就慢慢地变成“叫花子营”了!有的人实在当无可当,卖无可卖,便拆毁了营房,卖了木料;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拆典当卖,死走逃亡,悲惨万状。这里原有满、蒙旗人二千户,是乾隆四十五年由北京调拨来的,担任皇帝到承德去避暑或狩猎的中途保卫工作。到解放时,只剩下了二百多户,都极穷困。因此,我要去看看他们今天是怎样活着呢。
 今天的情况:解放后,他们分得了土地,由无业变为有土地的农民。这是个极大的变化!分得了土地,他们可是不会耕种。汉人教给了他们耕作技术,政府帮助他们添置了农具,买了牲口。他们逐渐掌握了技术,由不会劳动变为会劳动。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他们先后办起了互助组与公社,年年增产,有了信心,由会劳动变为热爱劳动。
  那些位孤苦的老人,因壮年时贫困,无力结婚,没人照应,今天都得到照顾。孩子们呢,村里有两处小学,可以去读书。大队里人多地少,就搞些副业,增加收入。政府又帮助开了一道大渠,把水库的水从山后引进来,可以灌田增产。老的营房或加以修补,或另建新房,新房都既坚固又敞亮。我所访问到的农家里,都养着鸡、猪;院里种着玉米、白薯,或果木青菜。村里有了电灯。
  感想:上述的一点很简略的事实,却含有极深刻的意义。劳动救活了一大群已快饿死的人,起死回生!在辛亥革命以前,满、蒙旗人以当兵吃粮为业,管钱粮叫做铁杆庄稼。事实上,服兵役的才有一份钱粮,当不上兵的并没有收入,铁杆庄稼并养不活一家人。现在,在公社制度下,只要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全家全族就都能吃饱穿暖,幸福日增。社会主义才是真的铁杆庄稼!
  有一位七十岁的满族老人说得好:“在解放前,我看不到任何活路儿,只好等死!可是,从第一回看到解放军,我就看明白:我又活了!从那天起,我就决定听党与毛主席的话,叫我怎办我怎办!”是的,这位老人便是办互助组与公社的积极分子之一。现在,他已年高体弱,不能劳动了。可是,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时常用他的话鼓舞社员们积极生产,爱护集体。我想,他的话实在是说出了大队中所有的满、蒙旗人的爱党与感激毛主席的心情。
  在北京城里,我看到了许多满、蒙族的亲戚朋友,如何在解放后由失业而就业,由无衣无食而吃饱穿暖。可是,这些人与事都是分散的,东一个西一个的。虽然由每一个这样的人与事上,都能使我联想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蒙旗人全会得救,可是我心中到底似乎缺少一个更具体更鲜明更大一些的事例。在檀营,我找到了这样的例子。这里还有二百多户满、蒙旗人,有的还住着二百来年前建造的营房,有的老太太还梳着旗髻。有了这个较大的事例,我就能够更具体地向全世界说: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里,我们满、蒙旗人又都活了,而且活得愉快,有意义,因为我们是在民族的大家庭里同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一齐劳动,一齐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好,就要再多去看看,据说在西山面前,在东陵……也有满、蒙旗人在公社里劳动,过着幸福的生活。就要去看看,并希望写出些文章来,证明新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如何团结,如何平等,如何欢快,如何热烈爱戴党与毛主席!
载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北京日报》

user avatar   du-lei-88-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所有的皇帝(不包括宣统)都想解决八旗腐化的问题。

但是八旗腐化的根本是源于八旗制度,清朝统治的基础也是源于八旗制度,彻底把八旗的铁杆庄稼拔了,清朝也就到头儿了。

满洲八旗在后期确实战斗力下降严重,但是不是全部都沦落成不堪一战的废物呢?

事实上,如果相对于晚清二十来万八旗兵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情况而言,那么八旗与同时代中国任何一支武装力量相比,并不算战斗力低下。

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对八旗兵的印象是如此不堪呢?

1

八旗兵人数太少了。

清兵入关统共不超过二十万人,可战之兵也不过十几万而已。

清朝在军事上维持统治的策略是“居重驭轻”,以八旗半数精锐驻扎京城,是为禁旅。

另外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建立“满城”,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十万八旗兵控制几十万绿营,再以绿营控制全国,以臂使手,以手使指,作为以少治多的用兵方略来说,是十分高明的。

但是到了后期,地方势力崛起之后,以各地驻防八旗的人数来说根本不足以维持对地方的控制。

2

今天我们觉得八旗在入关之后好像迅速堕落,作用越来越微弱。

其实清朝的皇帝从未放松过强化八旗的驻防作用,但做法上却竭力让八旗退居幕后。

八旗驻防官兵全部集中居住在“满城”,不与民人混居,也从不轻易出动。地方上治安剿匪等问题基本上全部交给绿营处理。按照雍正的话说就是:“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

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却让人毫无察觉,这是清朝皇帝在处理政治问题和民族关系上下的较为高明的一步棋,今天我们觉得八旗在入关之后作用微弱,也许正是皇帝想要的效果。

3

驻防八旗的直省驻防体系,都是位于各大省会城市。这部分八旗兵与京旗一样,依赖朝廷的粮饷为生,以当兵披甲为唯一生活来源。在花花世界住了一两百年,你指望这些人还能保持很高的战斗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这些八旗兵也并不全是废物。

1853年,太平天国水陆两栖号称百万大军攻打南京。八旗驻防旗兵大体在四千人左右,包括家眷不超过三万。

“满城为故明内城,颇高固,满洲妇女亦娴枪箭,俱登城佐守。”

太平军在攻打满城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城破之后,旗兵与太平军展开巷战,江宁将军祥厚与都统、固山章京以下全部战死,最后突出重围的八旗兵仅八百人,满城被太平军屠城。

1864年,这支旗兵回防南京,仅剩400余人,有官26名,马甲336名,步甲61名。

一鸦,驻防八旗对英军的抵抗也是很激烈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卷“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可是却奋战到最后一个人,如果侵略者到处都遭到这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镇江一战,四川提督齐慎所率2700名绿营与英军一触即溃,只剩1700百名旗兵战斗,副都统海龄战败后全家自尽,英军记载:

他们在城墙被攀上,城门被推倒以后仍艰苦而勇敢的战斗,既没有投降也没有逃跑,而是在原地阵亡,最后旗兵亲手了结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左宗棠在新疆所依靠的两大主力,一个是刘松山率领的湘军,另一个就是金顺率领的八旗军。

这场大战打完之后,让左宗棠震惊的是,有一些新疆的八旗驻防点在被隔绝多年之后仍然坚守,始终未被攻破。

到清朝的最后十年,清廷也未放弃八旗兵。北洋六镇,第一镇既完全是旗人组成。

综上所述,八旗兵的战斗力跟清初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废物,而且清帝也从未放弃对八旗兵的整顿和控制。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监管自己是最难的。满清皇帝不是八旗的老板,他就是八旗一部分,这是满清统治的基本盘。

为什么满清能把汉族地主阶级打服了?就是因为八旗充当了宪兵、盖世太保、纪检、後备干部的角色;所以,不怕你文官撂挑子,不怕你文官联合起来抗税,不怕你文官结党。

自身是八旗,又依靠八旗,如何客观监督。依靠久了,就更不能管。依靠威严来控制,就不得不维护伟光正形象,就不能认错,有错也不能改。。真去治理八旗,无能力的旗人被开除出去整个八旗内部就会人人自危,本来就是沾亲带故,如果完全职业化那么它对于爱新觉罗一脉就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可言了,那跟关宁铁骑没有什么性质上的区别了。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夜里打桩基的滋味,没试过的大概都不知道。那些劝本来准备离开土木的人不要走的,都应该在零下二十度的晚上打一晚上桩基试一下。

拍的一组落日,说实话,城市里还真见不到这种场景,平原的农村也见不到。



晚上也要施工。

我同事,在我们新建成的工区办公室。

小县城的篮球场,因为是高原的缘故,打几分钟肺里跟着火一样。不过当地人习以为常。

冬天的青海湖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冰面上可以跑车。

今年5月初辞职,现在坐在学习java的培训班的教室。

又看到这个问题,心情和原来在工地时候完全不一样,原来在工地看到这种“土木劝退”类的回答,我心里想的是我一定要走。现在看到想的是,幸好我走了。

结合我自己情况谈谈土木转行的看法。

我原来的中铁隧道局的一个子公司,具体是哪个就不说了,项目到现在还欠我两个月工资加上部分报销,怕惹了麻烦钱不好拿回来。

17年毕业,刚到公司去了**,在那儿度过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住在星级酒店,公司安排职能部门介绍各个部门的职责,还有类似军训的团建活动以及一个职场老师讲解行为仪表等。这七天可以说是最开心最无忧的七天,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内心充实身体轻松。

我运气还是比较好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市政,在西宁,是公司为数不多的能挣钱的项目之一,对,现在的建筑行业就是这个行情。因为项目盈利,人员充足,加上第一年是见习,我第一年的生活是比较闲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舒服的。项目前期已经结束,来到了大干时期,工地上的所有都已经运转正常,加上我又在隧道那边,隧道就是循环工艺,所以我是比较轻松的。一般就是施工队长打电话报检,然后我过去看一下质量,没有问题通知一下混凝土,有问题就盯着整改好再通知混凝土。可能一天的工作时间累计不会超过4个小时。

第一年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也是在这一年,我遇到了我女朋友。得益于一个软件吧,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还是在工地,基本不可能在生活中找对象。有了对象就开始思考一下原来不会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以后如果在工地一辈子了,那女朋友怎么办,孩子怎么办,那不是必须得要分居两地。而且中间发生了一件事,那时候隧道那边马上要完工了,我们几个同事都在传要把我们隧道这边的部分员工放回家待岗,我就想的更多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被待岗了也就待岗了,反正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如果以后结婚了,有了房贷车贷,公司突然通知你待岗,一个月不到2000的收入,又该怎么办?而且公司有很多骚操作,项目部不多,招不到标的情况下,很多老人没项目去就要回家待岗,于此同时,每年招大批的大学生进公司,导致很多员工待岗时间长达一年两年。

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18年8月份左右),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该走了。辞职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发芽,早晚要长成参天大树,我开始在贴吧/知乎查找关于土木工程转行的相关内容,无一不是劝退的。甚至知乎有个专门的话题就是土木转行。

或多或少自己下定决心走还是受了点这些劝退的影响,不过我也一直在想这件事儿。当你决心要走的时候,工作就不可能上心了,我开始抱着混一天工资是一天的想法,因为当时手里没钱,我的计划就是辞职了报个班学习计算机,没钱不敢辞,这么大个人了也不能找家里要,就又坚持了一段时间。

18年9月底接到我们部长一电话,通知我被调走了,调到了海拔还要比西宁高1000米的**县,本以为真要去深山老林了,当时还想象了一下没有网吧,没有火锅店的生活,没想到过去了以后感觉还不错,虽然海拔高,但是项目部在一个县城里,基础设施都还可以。然后到了高原项目,工资还挺可以,加上高原补助,一个月能达到10k吧。领导也都不错,尤其是我们的总工,挺照顾我们技术口的兄弟的。

在**县我也犹豫过是不是再挣一年高原补助再辞职,毕竟我知道以我的水平,出来不管干什么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拿到上万的工资。后来我想明白了。既然要走,还不如早点走,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工地上,我宁愿出来以后多吃点苦,少花点钱。然后果断辞职,在**保了个培训java的机构,如今已经上课一个月了。


说些我对工地以及现在这一行的一个看法吧,以一个工作一年的小技术员的角度看,大佬看到勿喷。

现在的土木早已经过了那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了,以我原来的公司为例,18年一整年基本上没有新的项目,然后既有项目也大部分在亏损,很少有我第一个项目那么赚钱,不像是十几年前,随便一个项目都是在盈利的。我们总工说他前两个项目,那时候他还是个技术员,每个分红都在20万以上,十几年前的20万。那个时候的土木就像前两年的计算机,是个所有人都抢着往里挤的行业。现在工程越来越少,人还是那么多甚至更多,利润自然会下降,分红什么的只存在别人嘴里。原来项目多的时候,升职也快,开一个项目可能一个技术员就变成了工程部长,现在人这么多,工程部长都没地方安置,技术员想往上升,最少要三两年。

而且变成工程部长甚至总工了又能怎么样。说白了还是在工地待着,活也没少干,骂也不少挨,除了工资高点,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小监理员。我们总工老婆生孩子的时候,他回家待了7天,我在想要是我女朋友生孩子,我只能陪她七天,我们肯定会离婚。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从施工单位离开,那我劝你趁着年轻早点走,不要老想着眼前的平稳和待遇,多想想以后,你开始犹豫的时候就代表你已经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这只会导致你也没走,也干不好工作。如果你喜欢工地,喜欢施工单位(真有这样的人,我原来一个同事,水平挺高,学历也不低,公司的招标处把他往重庆招,年薪20万还比较安稳,他不愿意去,就喜欢留在工地),那就请努力好好干,土木这一行并不是没有出路。

最后有一句话,不吐不快,监理是真的让人恶心,施工单位恶心,业主也恶心,施工队伍也恶心。就是一群整天想着吃拿卡要的蛀虫。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有好几次都想拿着钢筋对着监理的帽子来那么两下。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只是打个前站,标志着满清正统化已经正式进驻历史教育。

对满清皇帝的美化和对汉人王朝的诋毁将不断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user avatar   iluan-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很多明星和导演喝彩的,很多明星转发了,还有发微博支持的。




只是现在中国的娱乐媒体学坏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好消息基本不报道。

专门盯着下半身、床上事儿、出轨、劈腿、走光、撕B等等来报道。

明星之间选矛盾来报道,没矛盾制造矛盾来报道,生怕打不起来不热闹。

这个习气特别不好。

但是,有什么样的受众才有什么样的媒体。

主要现在的受众也关注这些。

所以,主要问题在自己。

人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比如我这种人。

现在尽量不关注明星隐私和八卦新闻。

多关注积极向上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user avatar   cavalry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wang-kang-96-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满族人,也了解清朝历史,但是很痛恨清朝? 
  满族人口是汉族的几百分之一,为何清朝能统治中国几个世纪? 
  满清该遗臭万年吗? 
  文化落后的清朝取代文化先进的明朝,是必然还是偶然? 
  作为一个汉人,如果你穿越到明末,是投降满清做汉奸还是誓死保卫国家? 
  假如清朝不闭关锁国会怎样? 
  野人女真在清代是什么地位? 
  为什么现在官方漠视甚至掩盖清朝的坏处?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明朝是被清朝给灭亡的? 
  如果太平天国推翻了清朝,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前一个讨论
美国独立战争,当时有人认为美国独立分子是「英奸」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战斗机是否太少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