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中国,律师算精英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u-meng-18-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创,请勿转载!!!

“X律师,这都两天了,答辩意见还没完成吗”

“X律师,现在可以接电话吗”(晚上十一点)

“X律师,你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技术方案”

“X律师,请你在中午一点之前给到”

…………“小X啊,修改后的请求书怎么还没发过来啊”


我,是一个律师,一个乙方。

曾在某法学讲座上听过这么一段话:法学院毕业出来,如果想要社会地位,那还是去公检法,当律师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即使成了名律师,即使成了高级合伙人,那说破天不也依然是个乙方吗。

我曾经一度不相信这句话。我曾天真地以为,律师毕竟是出卖专业知识赚钱的,客户对我们一定是很客气很尊敬,一定不会出现颐指气使的甲方做派。

我曾一度天真地以为,我们不是传统的乙方。

直到接触了足够多的许许多多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甲方,我才明白了乙方不分三六九等,乙方就是乙方。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你,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乙方。你和天下所有乙方一样,有着令人抓狂的甲方。

我还给我的甲方们分了类,各位乙方同仁收好分类表,以后查表即可见招拆招:

1、外行指导内行型

崩溃指数:★★★

行为特点:这一类甲方对“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缺乏理解,总是要以业余挑战专业,总是会对乙方的工作做一些非专业性的指手画脚。

代表语录:“X律师啊,这份证据就不要放进清单了嘛,等开庭了再拿出来多好”;“X律师啊,你的权利要求写得太绕了我看不懂啊,我已经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改写了”。

应对招式:面对这一类的甲方,很容易在给对方解释中浪费大量时间,须知很多法律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正确的处理策略是概括性解释+态度强硬地坚持,例如“权利要求这样写保护范围才能尽可能大,我们强烈建议您保留我们之前的版本,否则可能会丧失部分保护范围”。


2、“你们一定只有我一个甲方”型

崩溃指数:★★★★

行为特点:这一类甲方认为乙方是自己的专属乙方,自己是甲方的唯一客户。在这类甲方的思想里:我没给你们派案时你们一定是闲着的;我一旦给你们派案了你们就应该马上响应快速完成。

代表语录:“X律师,我们昨天派的案今天初稿完成了吧”;“X律师,我上午给你返了修改意见,你一点前能重新给到我吗”。

应对招式:面对这一类型的甲方,最精准的解决办法是在合作前就约定好due date,在due date还没到的时候,面对反复催促,就一句话:我们会在due date之前给到您的。另外,还可以告诉甲方:如果案件加急,我们是要额外收取加急费用的。


3、出钱的就是爷型

崩溃指数:★★★★★

行为特点:这一类甲方深谙甲乙双方的地位差别,不仅对乙方大呼小叫颐指气使,还经常大言不惭地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代表语录:“你们必须给我XXX,不能XXX当初为什么要接这个案子”;“我说的事情你们赶紧给我处理,不然我去律协投诉你们。”

应对招式:提升自己的钝感,坚决杜绝玻璃心。态度友好不卑不亢的答复对方“XXX并不在委托合同里,我们无法提供这项服务”。如果对方反复叫嚣与业务无关的内容,那么干脆保持沉默不做回应,切忌轻易道歉。


4、事无巨细型(大多日本客户为这一类型)

崩溃指数:★★★★

行为特点:“对案件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关注,案件从头到尾大事小情均要亲自过问。

代表语录:“这个答复审查意见的案子啊,先给我看官文,再给我看你们的答辩思路,再给我看初稿,再给我看修改版本,最终提交官方的版本请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各给我发一份,中间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哦。”

应对策略:如果费用给到位,我们也只能多花时间,按照甲方这一环环的程序走。最好还是从内心里认同对方的做法,也许久而久之我们都能变成和甲方一样婆婆妈妈(划掉)严谨的人呢。


5、不闻不问型(大多欧美客户为这一类型)

崩溃指数:★★★

行为特点:这类甲方通常对乙方绝对放权,有时我们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已经遗忘了他们还有我们这个乙方以及还有案子在我们手上这件事。给这类甲方发出的draft、汇报信、请求确认信常常石沉大海,偶尔回复邮件,内容也简单到令人发指,“OK”、“That's fine”、“Do as you suggested”。

代表语录: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应对招式:push!push!!push!!!不要不好意思,just push as hard as you can. 为了推进案件进展,只能玩命催他们,并且由于时差的存在最好不要在官方绝限当天才催。另外,如果实在催不动又怕耽误了时限,还可以在邮件中加上这样的话:如果X月X日17:00之前我们没有收到相反指示,那么我们将按照此版本提交官方。


看了这么多,大概知道了吧,天天受气,律师算哪门子的精英啊。


最后,一首小诗送给各位饱受摧残的乙方:

陌生的乙方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和甲方终成眷属(划掉)相互理解,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不再面对任何甲方。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不存在“精英阶层”“精英行业”,而只有“阶层中的精英”“行业中的精英”。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


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律工作者









在美国,律师、医生之类的行业,确确实实是精英,为什么呢?签署《独立宣言》的就是那些人啊!史料记载,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实际上有部分人是在8月2日或以后才签名的)律师 25人、商人15人、医生4人、种植园及农场主10人、科学家1人、牧师1人。将近一半的人,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一半的缔造者是律师,从国体、政体建立到整个社会阶层划分、社会制度设计上,律师都深深的参与了,那你说律师的地位能不高吗?

那中国呢?从历史的角度讲,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这种“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高峰”到“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维新变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辛亥革命,到最后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律师这一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职业,并没有在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进程中发挥特别重大的作用。他凭啥享受特别高的社会地位呢?

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律师的社会地位确实是在上升的。律师社会地位的上升,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方针的建立,尤其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牵引的。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观里,法律的性质、内容和发展归根到底都是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和社会治理需要运用法律,也就对包括律师在内的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旺盛的需求。以前社会上有什么事有什么纠纷,找领导,领导该调解调解,该拍板拍板,该各打五十大板打五十大板,不怎么需要正儿八经的运用法律。现在呢,各种商业行为、生活行为都离不开各种法律和法律工作者。这是中国社会很有意思的一种变化。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作为大一统的陆地农耕文明,社会权威对于维持社会运行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种田收获之后财富的分配(包括税收)、比如洪水泛滥时组织动员抗灾,都必须有绝对的权威把人们组织起来……所以中国的历史总是趋向于国家统一,因为对于类似时不时泛滥的黄河这样的灾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权威组织抗灾,那最后是大家一起玩完。因而时至如今,在目前的抗疫斗争中,中国还能尝到了西方国家无法做到的甜头。只有中国这种几千年来富有对抗灾害经验的民族有经验有能力团结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灾害控制住。

而西方海洋文明因为商业活动更多,契约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很高。不遵守契约就没法做生意啊。所以你看连骑士精神中都有很重要的一个美德就是遵守誓言。所以契约和法律对西方国家更为重要。

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在涉及法律方面,会产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但还是要搞清,马克思主义法学观认为,法的本质具有阶级性,法律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工具。所以在中国,律师只是利用使用维护“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职业。中国的律师如果指望获得西方国家讼棍那种,类似辛普森杀妻案请得起好律师就能打得赢不可能的官司的社会精英地位,那是绝对不可能,也绝对不可以的。西方国家的律师和法官很多都是法学院的同学、师生,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甚至是法律的制定者。有钱人花大钱请得起大律师就能打赢官司,穷人没钱请不起律师只能认罚的社会,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所以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中就讲,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统一,这个才是真的社会主义。




————为人民服务的分割线————

评论区里有朋友要求我就最后一点继续讲一讲,那我就再讲两句。

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就是为资本和资本家服务的,所以法律工作者理所当然的也是为资本和资本家服务的。而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国家,法律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意志(请声称中国是这样那样其他主义类型国家的杠精退散,本论述不接受任何反驳)。法律工作者本质上也应当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句话很扎眼是不是?扎眼就对了!法律工作者就应当为人民服务,法律工作者不为人民服务为谁服务?我最讨厌一些所谓的法学生狡辩说他们只忠于法律。法律就是个工具,如果律师仅仅是忠于法律,那是不是工人应当忠于锤子?说这种话的人绝对是个锤子(划掉)绝对是个好辩护律师。如果法律工作者为资本服务,做资本家的仆人,那我们还叫社会主义国家吗?

这样说并不是扯淡,如果我们自己否定了我们的阶级属性、否定了社会主义,那么一切无从谈起,那就是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使命。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以少数律师为代表的,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律工作者,有很多屁股很歪。比如微博上很多“XXX律师”,都是满嘴公知言论的恨国党。他们打着“揭露社会问题”的幌子,骂来骂去都是这个体制有问题,他们极其的仇恨这个“法律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法律工作者做资本奴仆”的体制。这个现象非常典型,为什么呢?因为尤其是法学、经济学这类现代社会科学,起源于西方、课本来自西方、教授留学西方,他们接受了一整套西方的法学观、价值观,在他们脑子里,做了律师就得是社会精英的,凭什么要接受D的领导?凭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最后布置一道思考题:

我们需要社会精英的法律工作者,还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律工作者?为什么?

————讲评作业的分割线————

很高兴我布置的思考题有律师同学做了回答。首先他第一句话我就觉得十分眼熟,一回忆才想起来,是电视剧《走向共和》里的台词。电视剧里袁世凯要称帝,梁启超不同意,跑来劝说袁世凯。梁启超讲,民国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可以大一点,但不能没有限制。袁世凯反问梁启超“那谁来限制国会的权力?”梁启超回答:“人民!”袁世凯闻之“哈!”的一声冷笑,轻蔑的说:“人民?我只见过一个又一个的人,从来没见过什么人民!” 这位同学的评论与袁大总统,哦不,是洪宪皇帝的话如此相似!


《走向共和》袁世凯称帝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6397453982961664

在这里要给这位律师同学做一点科普,“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关系。而公民或国民才是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反映了一定的法律关系。所以这位律师同学和袁世凯一样犯了一个错误,只知道有作为单个法律个体的“公民”,却不知道或者搞不清人民与单个公民的区别。人民是个集体概念,是众多人的集合体,任何个人都不能称为人民,而公民或国民则可用称于单个人。

最后,我为这位律师同学重温一下全国律师协会颁布的《律师宣誓规则》中的誓词: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恪尽职责,勤勉敬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奋斗!

划重点:忠于人民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认为律师在中国是精英,也奉劝从业者少慕虚名,做点实事。

请先不忙着打我,容我拆解一下一个行业从业者被视为「精英」的几种情况:

1、有能力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主导社会政策的制定

以美国为例,目前国会成员中有 168 名众议员具有法律学位或者从事过法律行业,占众议员总数 38%;100 名参议员中,有 57 人具有法律学位或者从事过法律行业。再往前追溯一点,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 56 人之中,有 25 名律师;参与制定宪法的 55 人之中,则有 32 人是律师。

说这是一个由律师建立、由法律人管理的国家,并不尽然是夸张。在美国,很多核心政治议题最终都会变成法律议题,表面上的,比如移民政策、同性婚姻、堕胎,以及更深层的,联邦和各州的关系、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寻本溯源,还是要在法律人所建立的框架中做文章。

因为参与塑造社会面貌而成为「精英」,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相应的土壤。「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说起来,中国的社会制度在过去 200 年间的改变,要比美国过去 200 年间的改变剧烈得多,而律师缺席了前者每一次重大变革,这事是没法补票的,一群早年「公知」日哭夜哭,也没真成功入关啊==

2、获取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

不是要唱衰律师行业的收入,虽然业内盛传上海律师年均创收 92 万云云,但这个行业整体而言并不是高收入行业,离开超一线城市的光环外,看看天津、山东这些同属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已经比较发达的省和直辖市,就会发现,从创收情况来说,在这里当律师月薪过万都很艰难(再说了,律所的创收又不是每个人实际到手的工资)。

是能够让人成为殷实中产的水平,但要过上奢侈的「精英」生活还不太够。

3、向社会传递新的理念,用专业知识引领社会进步

这一点,法律行业天然就不占便宜,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再分配的行业,是在帮助大家分蛋糕。

在这个分蛋糕的过程中,蛋糕不是律师做的,刀也没有握在律师手里,法律人只是在指挥别人怎么切,而且出于一些原因,还没法敞开来按照自己舒服的刀法随便切。

别的不说,就说《奇葩说》关于 996 的那一期,辩手中也有经过顶尖法学教育的「精英」,但在这样一台商业性质的节目中,这些被捧上神坛的精英人物,甚至不敢正面点出来,996 就是违法的,就不应该存在

刀给你了,你不中用,怎么获得大众的尊重?

4、用奢侈的生活方式、小众的审美格调、具有神秘感的「圈子」氛围,让大家产生一种崇拜感

奢侈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是有心无力了;小众的审美格调,也很玄,你跟人拽萨维尼还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公开讨论;神秘的圈子氛围,最近也给各种律政剧、真人秀破坏差不多了:大家一看,嗨,也没看出来这些人专业在哪厉害在哪,也就是宫斗,搞对象嘛。

综上,中国的律师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各种行业剧和综艺又不会捧,那就这样呗。

希望成为「精英」的法律人,以上四个方向都指出来了,如果的确很迫切盼望获得敬仰,可以选择你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向去努力,

给希望成为「精英」的朋友们指一条正路:不要犯入关机会主义错误,也要避免曹氏非洲的修正主义思想。唯有研发曲率飞船,移民外太空,才是坦途正道。

远学云天明,近学华盛顿,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 56 人之中,有 25 名律师;参与制定宪法的 55 人之中,则有 32 人是律师。谁要是有本事凭一群相声演员建了国,那不愁探清水河成不了国歌。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什么人物?波士顿响当当的金牙大状,一张嘴,枪杀平民的英国士兵,法院还不是照样给放了?转头戴上假发,人模人样的,抓起笔就在独立宣言上签字,后世人一说:思厥先祖父,纵马莱克星顿,强渡特拉华河,马上定天下提笔立宪法,律师这个行当受了两百多年荫蔽,考了 bar 就是士大夫,将来能吃皇粮。

不要问一个行业能给你带来什么,问问你能给自己所在的行业带来什么。萧瑟秋风今又是,曲率飞船,换了人间。

祝你成功吧==


user avatar   jiang-zhi-cheng-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法律资质管理,律师不是,未来也不会是精英。

为何西方律师群体的精英感那么强?以美国为例,要成为一名律师,首先需要有本科学历,通常还会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接着得能拿出一大笔钱通过激烈竞争去读录取名额极少的法学院,拿下JD学位(少数几个州例外),才能去考Bar——美国的法律执业资格,最后才能正式执业、跨入律师群体。

这意味着,美国的律师通常已经过了“很好的本科学历与工作背景+比较有钱+名校科班研究生+资质考试”这些条件的筛选,能入围的本身就是一个小规模精英群体。而具有共同身份认识的法律俱乐部成员都致力于让小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块更大的蛋糕:一方面通过架设并维持这么一个高门槛,使律师阶级的供给量受到限制,造成理想的供需局面,这是主要能谈的;另一方面,则是这个群体拥有能力和话语权来左右蛋糕的划分,可以把蛋糕做的足够大——美国的“人均律师”数量其实比中国高,但能分享到的资源量却远大于这个数量差,后面会提一下。

而在中国呢?法考改革前,一个三本甚至自考本科、来自任意专业、没有任何职业经历的应届生,都可以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律师资质,然后经过一年挂职,就可以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根据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即使这个职业真的有任何超出其他行业的回报,那么也会马上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填平——尤其在长久以来律师资质唯一实质门槛就是本科学历的情况下,从而供需形势改变,人均资源和回报水平被拉低,直到行业变得不再有吸引力回归平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地律协制订的旨在保护律师行业最低回报水平的指导收费标准,在大部分地方却根本无法执行。对一个地方小所的普通律师来说,别说想按标准来收咨询费,就是一张口提要收钱,马上就会有二十个愿意免费提供服务的律师把门给踏平,而司法界也没有力量来“救济”这种处境。

那么中国的律师有办法成为一个精英阶级吗?当然还是有的,但在目前这样一到春季成群结队背景各异的在校生手持法考漫天投简历,甚至还愿意倒贴钱去打小黑工的形势下,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已完成的法考改革是第一步,把律师资质收归受过科班法学教育的人群,人为收窄供应端,提高门槛,缩小律师圈“自己人”的来源规模,就是这么一个思路。

接着是改变资质管理体制。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存在过的精英考试,是2004-2014十年间的保荐代表人考试,因为较高的参与门槛以及严格受业务单数限制的注册管理,让这个群体在资质设立后只有几百到上千人,维持在签字资格对应的市场刚性需求线以下,导致保代资质被拍出天价。现在投行的小朋友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干着民工活儿被称为精英阶级,但经历过“几十万考试奖+百万注册费+百万签字费+每月大几万保代津贴+额外在会津贴”那个最疯狂时代的初代老保代才明白一纸考试财务自由的含义。

而为什么现在保代变得不那么值钱了?因为协会大大降低了参与考试门槛,加上一项目一协办制度下保代数量的自然增长累积,让供应量越过了平衡线。虽然目前注册保代总数只有4000人左右,相比其他职业依然可谓稀缺,但已足够应付市场每年的需求量,也就是说市场从客户抢保代的签字权(上市通道),变成了大量投行去竞争每一单业务,导致保代资质迅速贬值。如今券商投行界已经砍掉了大部分保代福利,能象征性每月给个两三万津贴的都是老牌投行脸面上最后的倔强了。

而香港的保荐代表人群体却通过设置高注册条件,用严格准入控制分蛋糕人的数量,维持了一个稳定的利益阶层。双方这么多年来的业务实质没什么改变,保代资质含金量的变化却已天差地别,就是最好的对比。

所以律师想要成为精英阶级,首先需要律协能把法考(或单独剥离一个律师执业考试)变成一个很难去考、考过了也很难注册成为律师的槛,从而限制野蛮增长的供应量。比如:法学本科毕业+3年业界工作经历或者法学硕士才能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需要参与承办X个中院以上案例或一定规模以上非诉业务才能申请注册成为律师,而申请需要提交全国律协核准,核准通过注册后才有类似于签字权的通道资源——能控制新增律师人口节奏才有可能维持整个阶级的人均资源与回报水平。

至于考试本身,想要通过应试难度来限制中国考生恐怕很难,毕竟没有哪个职业考试比我们未成年时参加的高考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智力了。但可以从考试制度下手限制每年通过资质考试的人数:

比如像CPA分6科加综合考试行不行?现在一级市场学生人手法考比CPA还普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考试时间跨度。新法考主客观分卷有那个味儿了,但最好不能同一年参加,然后客观也为分刑法刑诉/民法民诉/行政法/理论法/民商法等多科,最后加一门可以主观把控的综合申论,避免随便一个学生就能花几个月功夫一下通过门槛考试,从而使法考资质受到大量突击备考者冲击贬值。

又比如像CFA一样,大大提高收费、逐级提高需要实务参与的深度行不行?每级报名费一万元起,最后一级均设为业界制度深入讨论、实务操作题,如此能吓退相当部分一时兴起考个证凑热闹的外行,并将资质考试拖入需要一定资历的职业阶段,以筛选应试人群。或者不把从业门槛抬得太高但将如破产重整管理人、上市公司核心业务法律意见这样的大蛋糕拿出来作为“高级从业者”的奖励,构造一个稳定行业利益分配体系的同时解决动力问题,一举两得。

更理想的是和教育接轨,像美国那样用高收费、少录取量的JD学位代替目前国内大量存在的各类法本、学硕、专硕、非法硕等,以一个法律学硕和博士之间的新学位作为法考的门槛学历。至于社会上其他需要一般法务知识或法学理论研究的岗位,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区分LLM、JD、JSD达到——这也是最本质的方法,毕竟在美国珍贵的不是律师和医生,而是JD和MD学位

不过换个角度,真的那么做了,中国的律师就能形成美国那样一个稳定的精英阶层吗?恐怕也难。

正如我开篇说到的,美国“律师阶级”更强在做大蛋糕的能力,从而让一个相对大的“自己人”圈子能够尽享便宜。美国的律师不仅仅是从律师助理到管理合伙人在内的律所从业人员这个垂直群体,也是地方检察官(DA)、法官、理论界乃至参与立法的议员、制定规则的高级联邦官员的基础——从林肯、罗斯福到近年克林顿、奥巴马在内的多位总统都是由律师起步,律师出身的Bar群体在国家司法与行政核心系统里循环流动,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左右影响规则,共同摊好一张大饼。

但在中国,首先职业律师和体制内的公检法系统就是割裂的,学术界与二者都有联系却又互不搭噶;而整个司法体系的核心权力、资源通道却在政法委,从属于不相干的行政体系,连有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经历的政法委书记都很少,更别说这些司法界执掌者会和律师群体有什么别样关系;至于立法和行政规章的制订,更是律师界难以影响左右的。如果知乎上“法官眼红办案律师的收入”这种热闹讨论在现实中存在,又怎么能指望一个统一的法律阶层合理对外把行业回报标准、可诉标的金额与律师能涉入的范围及份额等等条项维持在一个足以保证大家都成为“精英”的高水准呢……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连形成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的“法律阶级”的土壤都没有,遑论从中生长出一个稳定的精英阶层。

当然,如果有一天这幅图景真的实现,恐怕绝大部分中国的法律从业者,也要被排除在这个群体之外了,只有少数既得利益者会拍手叫好——这其实就是西方律师“精英阶级”背后的现实。所以我国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统筹,让大部分人都有机会去追求律师职业,也使得寻常百姓都能负担得起法律事务费用、相对平等地享受到司法救济,不是更为开明、进步的表现吗?又何必去追求百年积弊出的通过资质垄断制造阶级隔层那一套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徐斌律师说的,很多人在拿刚入行的自己拿其他行业的终点比,就非常感慨。

我是工科转法律的,半路出家。我曾经在流水线上干过,也干过QC(质检),工资都不高,一个月2、3000,加加班四千多。

我在律所当实习律师一个月是3000多的工资,旁边的同事各种吐槽法律怎么怎么不好,说后悔当初怎么没学个工科。

我跟他说工科也就拿这么点钱的时候,他满脸的不相信,他觉得工科都是和码农一样赚大钱的。实际上呢,即使是一个成熟的工程师,只要不是码农基本月薪过万就是上限了 律师呢,一个月确保拉两三个案子就能月薪过万,而且还很轻松。(一个月三四个案子的律师是真的非常闲,比公务员养老多了)

所以每次看到别人说法学不好,我都想骂他“何不食肉糜”。一个好考公务员(法学好考公务员应该没人有异议吧?),一个上限高,门槛低,干起来体面,工作环境又好的工作有这么多人黑。

同龄的工科人在工厂吸粉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还要担心老板欠薪,你们在办公室里被人叫着x律,往来的都是老板,工作到时候社会阅历蹭蹭蹭的涨。


这还不叫精英专业叫什么专业?

如果你想当官,法学最好。

如果你想经商,法学也是最实用的。

如果你喜欢自由喜欢闯荡,法学也是上升路径最清晰的。

如果一毕业就能年薪百万财富自由,那法学根本就轮不到学生去读,讲师教授们会比你们更积极。


user avatar   you-yuan-ji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挂版

爆改版

正常版


user avatar   xubin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ha-ha-ha-76-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元15世纪,在一个闷热的夜晚,君士坦丁哼着感伤的希腊民谣,加布里尔嘴里嘟囔着诘屈聱牙的拉丁语祷词,李华默默写着永远寄不出的信,穆罕默德闷了一大碗葡萄汁,跳起了苏菲派的神秘舞蹈,纪念他们的毕业,也纪念他们的走散

这几个意气风发又彼此间惺惺相惜的年轻人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们中的三位会在一个叫《欧陆风云》的游戏中成为热门角色,另外一位则会成为全国中学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也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们会在战场上再次碰面

我不得不承认,自从V走后,我变得愈来愈像一条懒狗,研究论文才打了几个字,就像一滩淤泥一样瘫倒在新公寓并不舒服的单人床上

我现在搬离了我和V曾经的家,与其说我是想逃避曾经和她在一起的回忆,倒不如说我微薄的津贴实在支付不了市区高昂的房租,我来到了郊外一座破旧的小区楼,房东是一个带眼镜的大龄青年,他热情的接待了我:

“我叫阿杰,他们都叫我杰哥,我一个人住,我的房子还蛮大的,欢迎你来租我的房子,不想住了就直接退房,没问题的”

从此我就成为了杰哥的房客,不得不说,虽然他看上去很奇怪,也经常带一些小朋友来家里过夜,但总得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人,只是有时候,我会想:摘下眼镜的他又会是什么样子

还是说回我自己吧,在这个疯狂追捧理科专业的年代,一个学文科而且还是学历史的,要么就是钱包没问题,要么就是脑子有问题。我认为我只是暂时不属于前者,V却认为我永远属于后者

为了远离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在发完最后一条微信之后,V离开了我。按理来说,我这种没有未来的家伙,应该在午夜的天台抽完一条烟之后纵身一跃,给清洁工留下一个大大的麻烦。不过一位山西籍舞蹈家曾经说过:“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我谨遵前人的教导,继续制造学术垃圾以求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

事情正在起变化,在剿灭了北美奴隶主匪帮最后一个据点之后,伟大的领袖曹丰泽宣布,帝国的历史研究将以何新同志的理论为标准进行

何新同志认为,西方所谓的历史都是一群在几百年前被蜥蜴人进行基因改造的白皮猴子编造出来的。他的思想成为了官方学说,这对于研究西方历史的我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毕竟,如果研究对象根本不存在,那么你怎么靠他混饭吃呢?

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伟大的帝都,这里到处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不过正在操心下半生饭碗的我并没有心情加入他们的游行

在第七次上访后,有关人员终于接待了我,她以一种领袖家乡的口音对我说:

“害搁这儿捣鼓世界史啊,国师都说了,什么希腊罗马通通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崽啊,找个厂子看门吧,不丢人”

“如果,我能写一篇论文,证明西方历史是存在的呢?”

她以一种极其怜悯和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仿佛面前的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她抛出一句话

“那到时候政府会另行考虑”

对于这句明显敷衍的外交辞令,我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构思我的论文。我用原本打算和V买房的钱,在某个要倒闭的博物馆买了四封信,据说是一名古人写给他的外国朋友的,我相信,通过对这些书信的研究,我一定能证明西方文明存在过。说不定V听到这个消息,也会回到我身边

第一封信是用阿拉伯语写的,在我们这个年代,除了躲藏在沙漠里的一些反曹份子,几乎没人会用这种语言。不过我恰好是例外,经过我的一番解读,这封信的内容终于能以汉语的形式展现出来:

亲爱的穆罕默德

你好

毕业之后我们已经五年没见啦,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是不吃猪肉?我真的搞不明白,猪肉这么美味,你们的圣人为啥不让你们吃?

你的信上说,加布里尔那小子在罗马干的不错,已经成了主教,我就知道他行,我在大明这边也挺好,皇上很宠幸我。你知道君士坦丁那货在搞什么吗?我离的实在太远啦,麻烦你们多照顾照顾他,他读书的时候脸色就臭的跟咸鱼一样,真是担心啊。

我知道你喜欢喝酒,特意拜托郑公公带了一桶我家乡绍兴的黄酒,还有几斤茴香豆。你记得温一温再喝。放心,我知道你们的规矩,酒缸上面写的是葡萄汁。

皇上叫我斗蛐蛐去啦,这信就写到这里吧,祝你安好,再见。

你的老伙计

李华

落款的日期已经模糊难辨,不过从书信的文法和羊皮纸的成色来看,应该是在公元15世纪左右写的,而那几位人的身份,我也模模糊糊的猜到了些许

紧接着,我开始了对第二封信的破译:

穆罕默德

见信安

你知道吗?我曾经很羡慕你和君士坦丁的友谊,你们是那样的亲密无间,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在一起。可是我没想到,你现在居然会那样对他,和他的国家

你当年不是很向往我大明儒释道一家的氛围吗?你还说回国之后要劝你父亲放下屠刀,为什么你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写给我的信满口都是圣战?我希望你能听我的劝,回头是岸,这个世界很大,能容下两个罗马

如果你实在执迷不悟的话,我就只能找加里布尔了

李华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年轻的君士坦丁在被西方拒之门外时,同样年轻的穆罕默德在他身后大喊道:“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加起来都比不上你!”

未完待续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肖战方律师(易胜华)疑似要为被网暴的无边桃炎维权? 
  打官司,为什么我的律师每次都要求我多保留一份材料复印件? 
  如何看待「律师是一个高效的说谎者」? 
  如何看待微博上陈世峰律师被骂? 
  律师怎么才能避免被打? 
  年轻律师如何选择执业的城市? 
  律师工作中的哪些细节最受法官、检察官的欢迎? 
  在读法学硕士想去律所实习待遇如何呢? 
  在国内的英美top外资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与在金杜方达等内资大所工作有什么显著差别? 
  破产律师的前景及收入大家看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呼吸机制造商要求意大利两小哥停止3D打印气阀,并威胁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起诉?
下一个讨论
怎么找个律师女朋友?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