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谁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第1页

        

user avatar   ye-lang-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

如果用庸俗世界观看,那么最大赢家是日本。因为坐稳了亚太首席包衣的地位,从此有干爹大腿可以抱了,依仗着在亚太一圈农业国里鹤立鸡群的工业和受教育人口优势,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日本繁荣,工业重启的起点或许真的在朝鲜战争的美国订单,但是早几年,皇军在本地区还是说一不二的霸主般存在,曾经还和现任的爹抗衡过一阵子,现在沦落到,需要在美苏对抗的夹缝中寻求大腿的地步。这种情形就和1941年12月8号听闻美日开战后,躲在重庆某个角落里,偷偷吹了一根生日蜡烛,庆祝重获新生的老蒋类似了。想穿这一层,日本人也该叹息一声吧?

如果脱离庸俗世界观,从我们键盘侠的高度看,最大赢家那就是中国。

中国原来什么地位?周恩来通过印度传话:美军别过三八线。美国听吗?不听。其实并不意外,美国一直这个德行,能不讲道理就不讲道理,若是讲道理,无非是怕你。

到了越南战争,中国划了十七度线,美国听吗?那就得听了。这时候还没建交,但是比建交更重要的是,中国上牌桌了。所以我说,扯朝鲜战争必要性,聊什么东北工业基地,缓冲地带,或者156个项目,这些都对,但是如果要言简意赅,这些可以不提。

其实世界多级的三体运动,在中国提出不管有没有苏联,都得打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雏形。中国仍然不强,但是与美苏两大恒星周边的一圈行星完全不一样了。苏联必须以更大的利益来拉拢中国靠近自己,中国也可以假装还在苏联引力内,但是脱离只是时机和愿不愿意的问题。

往回看,以中国原来的体量,在本地区上千年来说话都是算话的,是游戏规则制定者。但是1840年后大清一路吃败仗,到了甲午后说话基本就被当成放屁了。从此一路还向下似乎永远无法止损,某一个阶段差点被纳入日本的东亚体系认日本当爹。你要是从庸俗世界观看,抗战确实确立了中国地位。但是别人真当你厉害,就不会在雅尔塔私相授受,割掉你一大块领土了。从这个角度看,抗战胜利连止损都没做到。

要我来划分新中国从百多年沉沦的烂泥里彻底脱身的三个点,第一步就是朝鲜战争,第二步是1964年原子弹。第三步尼克松屁颠屁颠过来。二十年换了人间,何止彻底摆脱下沉?

这种三级跳式的蜕变操作,太过惊悚,历史上还真不好找雷同的,如果硬要比较,大约和明治维新到昭和时代前的七八十年间,日本从不入流小国上升到列强的过程类似,但是中国在1972年,仅用了日本三分之一时间,所获得的列强承认的实力和地位,要比二战前的日本帝国还高,要不然尼克松也不来(牵制苏联谁都可以吗?)。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朝鲜战争的作用,朝鲜只是这个三级跳的第一步。但是第一步总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往往奠定了这个国家的基本气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气质就是先礼后兵,不是先礼后让,那是中华民国。


很多人认为朝鲜战争耽误了和美国建交,其实这就是浑。世界上和美国建交的国家多了,大部分能拿到什么好处?所以建交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上牌桌。上了桌,建交就是一件很次要的,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奥巴马说过一句话,韩国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它成为了一个民主繁荣的国家,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末班车。

日本走出了战败泥潭,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第二赢家。

中国打出了威风,赢得了国际声誉,并利用战争气氛在国内进行了土改和镇压反革命,是第三赢家。

美国战场上小输,但守住了三八线,并且收获了韩国和日本两个铁杆盟友,也不算输。

最大的输家是苏联,因为把中国人的自信心喂出来了,不甘心再做一个小弟,为几年后中苏矛盾扩大埋下了伏笔,当中美建交,中国攻击越南,又进一步打击了苏联,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而中国也日渐强大,取代了苏联曾经的地位。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类似我回答的太多了,就直接说结论吧

短期长期是以苏联91年解体为界

最大赢家短期日本长期是中国,最大输家短期是苏联长期是美国

苏联很容易说,丢了大连旅顺又搭上了对中国的全面工业化扶植

美为了围堵世界岛在东亚东南亚投入的太多,把本来应该是拉美一样的地方变成了工业化/半工业化地区

现在进退两难,又可能被我们直接全面摘桃子(知友@特兰克斯的剑的话,这位哥们我很欣赏),南海七星已经将东南亚纳入,后续凤梨岛日韩都不远,相当于你半个多世纪的投资和工业化输出+产业分工要被另外一个远东大国直接全面接收,赢家通吃,他当然着急啊,当然要搞贸易战啊,当然要拼命了,不过没办法,“往日之日不可留”,谁让你们美苏当年要在远东搞大博弈,谁让教员结束了长城为界的远东雅尔塔体系,摇身一变成为棋手!并吃了美苏两波工业化,而且是你们心甘情愿的给的,棋盘就在我们手边(北边是南北高丽,南边是南北瘊子),我容易下子,反正老子陆军天下第一。

至于南北高丽?不重要,他们是棋盘,棋盘不论输赢


当年中国是前期棋子后期变棋手,日本是棋子

苏联美国是棋手

半岛是棋盘

现在中美是棋手,日本是棋子,俄罗斯观战下注

半岛还是棋盘

南北高丽不管你是金子做的还是木头做的,都是棋盘,不影响

日本不管你是金子做的还是木头做的,都是棋子,一样不影响


user avatar   huang-mei-hao-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苏联啊,他们挑的事,咱去打,死人死的都是中国人。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北韩不赢不输,恢复原状。

美国短期小输,长远中赢。控制了韩国的军事指挥权。以上帝视角观之,到今天收益是极大的。

我们也不亏。赢得了世界尊重,特别是苏联没有了美国的直接威胁,放弃了在东北的军事存在,并给了我们重工业项目。

苏联中赢。巩固了远东利益,没有参战就削弱了美国的国力,并因为美国在战争中消耗了力量,苏联在东欧处于战略攻势,至少是稳定了对东欧的控制。

日本大赢。原本是战败国,应该收到惩罚的,但是战争一开打,成为美国的基地,被提前放弃追责,几乎一劳永逸地拜托了赔偿责任。并且得到大量订单,经济得到迅速复苏,一度发展为第二大经济体。

菲律宾赢了,声称一个营消灭了志愿军一个师,打出了军威,打出国威,证明了做为白人苟退的优越感。

土耳其赢了,缴获了我国一面团级军旗(国军的),使我们一直百口莫辩。虽然全歼了一个土耳其旅,但是狗咬人是狗赚了,人咬狗还是狗赚了。


其他多国也都有关于在这场战争中的胜利故事、英雄故事。


所以,你看这场战争,其实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不过,幸好我们顶住了压力。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中国,说不是中国或者中国亏了的,都是小天使。

——

这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远东——


这是苏联人心目中的远东——

这是除了东亚以外,人们所认为的世界——

远东,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远和东,Far和East就是这意思。

远东怎么出个最大赢家?

没有朝鲜战争,整个东亚的资本丰度根本起不来,谁是最大的农业国,谁又最后成了最大的工业国,不是我们又是谁呢?

历经明治维新的日本,被烧烤大师李梅给烤成碳了,苦心经营的二矿东北也让苏联给一通拆,

美苏不管有意无意,东亚百年的工业化建设几乎就毁于一旦,衰微的不能再衰了。

人家大佬看我们,就和我们看今天的阿富汗是一样的。

3500万张嘴要喂,土里有金子还是有虫洞,能让大佬看上眼跑来帮你搞建设?

重建所需要的资本和时间都是天文数字,光靠农业国自己对第一产业的挖掘是极度不现实的,基本完成不了。

看看朝鲜用农业国的底子干工业和国防,苦难行军多少年才搞出来成绩就知道了,而且明里暗里也有我们的帮忙,

那时候我们就是东亚第一农业国,谁还能帮我们?

如果朝鲜战争我们不参与,美军会和苏联达成一个势力范围的均势,建立一个巨大的缓冲区,然后各自把精力放在欧洲冷战前沿的对抗上。

广袤的太平洋根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美苏两国认定远东是个适合务农的地方,那就划出一个隐形的“地雷阵”就行了。

于是东亚整个的资本丰度就如同今天的蒙古国一样了,

谁会向地雷阵缓冲区投资?

默契就是大家都不去投,

那今天东亚的面貌,没准是一派田园牧歌也说不定呢,西到各位斯坦阿富汗,东到朝鲜日本,都差不多。

是初生的新中国竟派三百万人参战,十几万青年人的热血洒在了朝鲜半岛,

既不是抗日战争,也不是内战,

而是打出了国门的,高烈度地玩命杀敌,

才让苏联不情愿地承认,中国好像不能甘心成为农业地雷阵,要当工业化的小弟,就像警匪片里,主角信任刚遇到的小弟,通常做法就是长枪留给自己,手枪丢一把给他。

苏联觉得工业化的中国能帮着对抗美国,帮助苏联打赢三战,

才有了整个苏联的工业资本帮助中国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化,高效而完备,而且没有把农民逼到太惨的这个过程,

然后与苏联对等,美国不得已又把太平洋战争的仇放下了,给予日本对等的资本援助,把原来作坊式的军工体系,用福特大企业的最先进的方式给瞬间复活了。

都看过《变形金刚》的话,

中国很像是打到缺胳膊断腿的威震天,苏联本来可以把别零件和能源用在别的地方,结果觉得威震天太勇了,潜到海底把威震天装好给带回来了,

日本则是御天敌,明治维新之后积累下来的民智和人才还是有的,倒驴不倒架,唯一缺少的就是爸爸的许可,于是擎天柱掏出领袖模块,一巴掌拍进去,给御天敌开个光,刷了个权限。御天敌立马就起来了。

然后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前夕,

中国这边重工业齐备了,即使居民生活水平差一点,但也和农业国不是同日而语,起码不会大规模的饿死人了,

而日本这边,消费品,出口贸易做得风生水起,东京俨然是东半球纽约,

然后伟人当机立断,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阻挡两方面接触的透明隔板一落下,

资本如汽油一样注入中国这部马力惊人的机器,临近的日韩赶紧过来投资建厂,东南沿海的工厂刷刷的开始爆GDP,

很快世界就发现,巨龙站起来了。

当然了,美式大卡车当时非常自信,觉得就算龙站起来会喷火,还是哥的坐骑,

上一个这么想的,91年就凉凉了。

擎天柱整天琢磨政治正确,爱与和平,最后脑子失忆了,当不了领袖了,这是变形金刚后几部的剧情,就不扯了,

——

所以别那么反智,

朝鲜战争就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打好了百年屈辱一朝扫尽,

怂了不打或者打成委员长的水平,则东亚集体种地,说明这片土地只配给天龙人种鸦片。

掰扯抗美援朝这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或者埋怨搞丢台湾的蠢蛋,

不妨想想,自己的幸福生活,手机,网络,住的房子,身上的衣服,吃的零食,开的车,是能从土里种出来,还是能从蒋委员长那点金条里变出来。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湾,人家是多寡问题,它是生死问题,同理,北韩,基本上是从八十迈的十吨大卡车前车轮底下,全须全尾地一把拎出来的。


user avatar   feng-shi-shang-long-lin-shi-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想到都2021年了竟然还有吹苏联是朝战最大赢家的,吹太君是朝战最大赢家也就算了,苏联这个在整场代理人战争把里子面子输个精光的货色连赢家都不能算,何谈最大赢家?

相信可能很多知乎网民看到笔者观点第一反应就是不服气。他们可能会这样想:新中国不是通过这场战争洗刷了百年以来软弱可欺,几乎无战不败的东亚病夫”的“光辉”形象,让西方认识到“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不是让美国佬“传统的理想和正义观被中国的大军粉碎了,美国人大概从未受到过如此严重的创伤和挫折”了吗?如果按照一般国人的思维,这样一场对苏联来说理应是取得“长社会主义阵营士气。灭美帝国主义威风”辉煌胜利的代理人战争怎么可能让苏联把里子面子输个精光呢?

啊,大家有这种想法笔者可以理解,实事求是地说,抗美援朝的胜利确实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自豪,但这不代表中国对美国的胜利能等同于苏联对美国的胜利。因为胜利光环之下把很多问题给掩盖了。

因为大家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钢叔当年同意老金南下的动机是什么?

目前关于钢叔为何同意老金南下的动机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钢叔希望借老金南下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获取仁川,釜山两个优良不冻港以弥补之前与新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失去旅顺,大连两个不冻港的损失。毫无疑问,按照这个说法,美国出兵介入朝鲜战局尤其是麦克阿瑟将军仁川登陆成功扭转战局之后,这个既定目标已经破产。也就是说在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苏联实际上就已经彻底输掉这场战争了。从战争最终止步于三八线这个结果看,这场对中国来说算重大胜利的战争对苏联来说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惨败,说难听点根本就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既然支持老金获取釜山,仁川两个不冻港的既定战略目标早已破产,那么对苏联来说中国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再怎么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严格来说长的还只是中国一家的士气),“灭帝国主义的威风”也是得不偿失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举。在这里笔者仅列举一个广大军迷们熟悉的一个2010年空军歼10和苏30过招的案例作为类比应该就能说明根本问题了。

附链接:mil.news.sina.com.cn/20

第二种说法就是目前在海内外甚至在学术界都有不小影响的所谓钢叔同意老金南下的动机是为了“减轻苏联在欧洲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故意挑动中美之间发生直接冲突,从而一方面将美国的军事力量拖耗在远东地区,同时令新中国与美国为敌,将中国绑在苏联的战车上,避免其变为东方铁托”论。据说这个观点还得到了所谓解密档案的证实,08年某期环球时报就曾有这么一篇报道《苏联故意缺席安理会 拖中美入朝恶战》。

无论是学术界也好还是网络上也好,相信有不少人视当年苏联代表缺席安理会让美国顺利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案的做法视为苏联对美外交战线上的一个神来之笔。目前流毒甚广的苏联是朝战最大赢家论调至今还有不小市场也与此有关。但朝战真的像某些人臆想的那样让苏联坐山观虎斗成为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最大赢家了吗?

很遗憾,按照这个说法,苏联实际上输得更惨了。

目前支撑苏联是朝战最大赢家核心论据点无非两点,一个是朝战减轻苏联战略压力论,另一个就是成功将中国绑在战车上,避免其成为东方铁托论。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所谓苏联在朝战期间大发战争财论。

先说不少网民津津乐道的所谓苏联通过朝鲜战争成功牵制了西方阵营(也就是《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一文作者猎户三星《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的观点)并减轻自身战略压力论。

诚然朝战期间尤其是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后美国确实投入不少军力在朝鲜战场,按照通常宣传数字是近一半的陆军,三分之一的空军,一半的海军。乍一看规模确实不小。但美国是不是真的如很多人臆想那样放松欧洲防务使苏联在欧洲方向上的战略压力减轻了呢?不妨先看看以下几段史料: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突然激起了美国对单薄的西欧常规力量的紧张感,也使美国得以迅速更改其对重新武装西德的踌躇态度。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朝鲜被进攻,对美国而言,意味着苏联欲图将美国排挤到次要位置,并且谋夺美国在欧洲的地位,进而削弱北约。”按杜鲁门的观点,美国处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于苏联威胁,不论是主观臆测,还是客观存在,总之,美国应作出决策。杜鲁门还指出:“美国应向苏方清楚地阐明,我们不愿让朝鲜成为又一个‘慕尼黑’,侵略者们不要指望西方再用绥靖的办法对待他们。”同时,由于朝战所引发的冲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上的抗美立场动摇了雅尔塔会议中对亚洲的安排。而在国际关系相互影响的战后年代,一直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欧洲安全也受到了朝战的波及。美国认为,如果把处在苏联威胁之下的西欧各国看作是一堆多米诺骨牌的话,西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张。又由于其余的那些牌,如法、意等国,不仅军事上虚弱不堪,而且其国内共产党势力的强大使其内部也虚耗不已。因此,西德这张牌要在军事上加强。
  因此,是朝战启动了西德重新武装的议题,它使美国澄清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中的纷扰。美国对欧战略的关键是使西欧能在自己的领导下自觉防御苏东共产主义侵袭。但要达到这一点仅靠没有西德参加的西欧常规力量是力所难及的。所以,重新武装西德不可避免。因此朝战爆发后,美国坚定地走重新武装西德的道路,1950-1955年间的美国对欧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围绕这条道路展开。因而,君特·迈伊这样形容美国国内的军事政治思路:朝鲜——东西方冲突——武装(西欧)——重新武装西德。西德的地缘状况、国内政治环境、军事经济潜力使得她具备了接受美国军事援助、并重新武装的物质与心理基础。而朝战的爆发更强固了这种基础。因而西德的外交空间在朝战后得以扩展,军事化这个对西德关闭的禁区也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而打开。因此,德美军事合作的道路豁然敞开,它必将对美国对欧战略,西德外交政策、德国问题的发展,乃至欧洲国际关系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而从全局来看,如果没有朝战爆发后欧洲安全状况的变化,就不可能有重新武装西德的迫切需要。而没有重新武装事件,德国问题就势必如同一团阴霾难以化解。西德战后初期求得主权、平等、外部安全的任务也必然遥遥无期。
  ——《二战后西方对西德重新武装的观念变迁略论》
  朝鲜战争显然已经把美国推到不可救药的危机之中。。。美国政府的战争动员,因此就必然遇到困难。马歇尔在五月十二日的作证中承认,美国把“陆军增到十八师和十八团的战斗部队”,已经是美国“目前所能匆忙地准备的全部数目”了。美国侵略者的兵力不足,是他们的战争非正义性所决定的致命弱点,他们所以不顾一切地要重新武装日本和西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朝鲜战争的一年》
  没有西德,北约组织的防务是残缺不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德重新武装,并成为北约组织面对苏联的前沿阵地,完成了美国战后以来在西欧对苏联的军事战略部署。1954年12月的北约组织新战略是,“要有30个常备师将部署在中心防区,并将配备战术核武器” 。而西德提供的12个师,“将承担起保卫欧洲中部防线的主要职责”,同时成为北约新战略“所需要的强大地面部队的前方军团”。从此,美国的核武器,西德的常规军事力量,构成北约组织在西欧的两根支柱,以美国为盟主,西德为主要力量的西方军事集团最终建立起来。
  ——《巴黎协定:西德重新武装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缔约国各方重申它们希望在欧洲所有国家(不问它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如何)参加的基础上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以便联合它们的努力来保障欧洲和平,同时,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协定规定组织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并且对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深信在这种条件下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的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了根据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以及不干涉它们的内政的原则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友好、合作和互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华沙条约》"
  从以上史料中大家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朝战爆发后由于当时西方世界视为共产主义入侵西欧的前兆,人心惶惶之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了武装西德的决定。而熟悉二战军史的军迷朋友们都清楚:被美国重新武装后的西德军队战斗力不在同等规模苏军之下,即使不考虑基辛格后来指出的“威慑苏联在欧洲不敢轻举妄动的是美国的战略空军司令部,而他在朝鲜根本没有被动用到”这个因素。那么仅仅通过上述笔者引用的材料大家就会发现苏联在欧洲方向上的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宣传的所谓朝战期间美国动用近一半的陆军,三分之一的空军,一半的海军这个说法实际上计算的可能只是二战之后大裁军后美军总兵力的数字。相信熟悉朝战历史的军迷朋友都清楚:朝战初期人民军在麦克阿瑟仁川登陆作战成功之前曾一度压着美军打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战争初期美方事先准备不足这个因素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二战结束后受杜鲁门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推行的大裁军政策的影响,美军总兵力规模不但从二战最高峰的1200万减少到150万,连日常军事训练和管理也因军费开支大幅度下降(军费开支从原先每年910亿美元下降到每年100到110亿美元)出现“八旗化”现象(主要是陆军)。按照《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的说法:“后来公布的美军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有43%的远东司令部在编人员在:“陆军普通分类测验”中,作战能力和智力水平分别为四等和五等,即测验结果中最低的两等。在高级将领们看来,美国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强国,却突然抛弃了自己的所有责任。亲眼目睹了这一急速裁军全过程的魏德迈将军说:“美国在二战后的表现就像是打完了一场橄榄球比赛,大获全胜后,他们就离开赛场去庆祝了。”马歇尔也评论道:“这根本就不是裁军,而是一场溃败。”参联会 布莱德雷将军也说,美军中“只有第82空降师尚有差强人意的作战能力”。在多年的人员裁减和军费紧缩之后,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用布莱德雷的话说,完全就是一支“手无缚鸡之力”的队伍。”(P114页)但是在朝战爆发后美军在大规模介入朝鲜战局后顺势通过了大幅提高军费的NSC68文件(到1951年深秋,按照当时美国政府准备的1952年财政预算,军费开支由朝战爆发前的130亿美元飙涨到550亿美元),以至于“多年之后,艾奇逊在普林斯顿的一次研讨会上这样说道:“朝鲜拯救了我们””(P162)。如果再结合朝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以及在舆论上大造苏联威胁论的声势(朝战爆发第二天,当时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纽约先驱论坛报》曾经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标题为“苏联红军入侵韩国,坦克部队直捣汉城”的新闻)等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看,笔者不禁想起日本70年代一部1970年代电影《虎!虎!虎!》中山本五十六对偷袭珍珠港的评价的台词,那就是“我恐怕已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
  也难怪即使是脑补朝战“成功牵制了西方阵营”的猎户三星本人在《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一文中也不得不用“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将美军击退到三八线,关键就在于朝鲜战争是一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美军最多只投入50万人,其中地面部队7个师,30万人,坦克1000辆左右,飞机约2000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兵力最高峰是1200万人,100个师,坦克4万辆,飞机10万架,相差几十倍。朝鲜战争中,美国未作全国动员,而中国却进行了总动员,解放军最高兵力达600万,轮番入朝,在朝鲜最多投入19个军,130万人,可以说倾举国之力于朝鲜一隅,与美国“冰山之一角”对抗“这段文字自打耳光。既然按照猎户三星的观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对付的只是美国的“冰山之一角”,那么所谓朝鲜战争减轻苏联战略压力的观点从何说起?
  更何况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对美国的打击更大程度上只是心理层面上的,按照当年参加过朝战的《朝战我们第一次战败》的观点:“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应该说对于当时和黑非洲基本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军队名声在朝战之前早已媲美今日“太监上青楼”的国足的中国来说,取得这样的战绩确实早已够本了(把美国佬拍回三八线,并最终迫使其在没有取胜的前提下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对苏联来说就没什么实际意义。志愿军虽然让美军兵锋受挫,但却只能伤其皮毛,无法构成伤筋动骨的打击。因为从最终结果看,志愿军只是把美国大兵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却无力对参战的美国陆军构成致命打击(而美国陆军还只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军种),整个朝战期间志愿军对联合国军最高歼灭记录不过是全歼一个北极熊团,而相比之下解放战争期间KMT经常动辄几个师,几个军甚至兵团被解放军全歼(歼灭战的意义老毛已经科普过了,这里不展开谈),对美国海空军这样的技术军种的打击就更不用说了。既然中国军队不可能对朝鲜半岛上的美军构成致命威胁,自然对美国整个全球战略布局影响极为有限。

加上这场代理人战争并没有如后来的的越南战争以及本世纪初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那样引爆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改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相比西方阵营极为不利的力量对比,因此与战前相比,无论是欧洲方向还是远东方向,苏联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反而出现了严重恶化的趋势。

至于所谓成功将中国绑在战车上,避免其成为东方铁托的论点则纯粹是中国学者事后自我贴金的YY论调而已。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驳斥目前在朝战话题中颇为流行的两个观点。目前在网上甚至在国内学术界有这么一种流行的论调,那就是苏联通过朝鲜战争成功切断了美中可能建立的关系,使中美建交推迟二十年,避免中国成为铁托第二,《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在其《板门店的回声》一篇中就认为并认为美国在朝战的最大失分是有“二十年来没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关系”。《抗美援朝 是歪打正着》作者也持类似的观点:就美国而言,出兵朝鲜半岛 ,保住了南 韩半壁江山,稳定了1949年成立的北约组织,为西欧和东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但却失去了与新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机会(20年后才实现)。多数人认为,当时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可能,原因在于我们不可能承认美国与国民党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废除近现代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是基于现实,不可能完全做到。如宣布对苏联“一边倒”后,就没有追究沙皇俄国割占我144万平方公里领土和外蒙古独立问题(这两块加起来有300万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的100倍)。相反,美国与国民党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属于商业性质,可让步余地大得多。就是在中美关系最僵硬的五六十年代,双方还是在华沙举行了大使级的定期会晤,可见双方原则性分歧并不大。事实证明,没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就没有东亚的稳定,美国参加 战争,就失去了与中国对话的机会,一拖就是20年。”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不过是中国学者一厢情愿的“事后诸葛亮”的“自我贴金”,实际上新中国在冷战初期选择“一边倒”是朝战之前发生的事情,苏联能成功将新中国“绑”在自己战车上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美帝政府对中国的敌视还有无视,当时中美双方并无建交的共同利益基础(事实上即使不考虑所谓意识形态因素,仅从经济角度上看中美建交也无太大实际利益可言,恰恰是《 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作者认为的大多属于商业性质,可让步余地大得多的不平等条约恰恰正是当时中美不可能接近的最大原因)。实际上当时美帝杜鲁门政府在对待新中国问题上主流意见恰恰就是“我们不应过急地承认这个政权。过去我们等了12年才承认俄国的共产政权”(《从雅尔塔到板门店》P170页RC59E394,跟总统的谈话,1949年10月3日), 正如艾奇逊在196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指出的那样:“对于我们来说,承认似乎是一个徒劳无益的姿态,它对中国共产党人和我们肯定都没有多大意义,只能使别的亚洲国家感到不安。结论是等待适当的时机,到中国内部发生动乱或中俄之间发生麻烦时才能采取行动。同时,我希望北约国家采取一致的政策,我们都会对共产党中国实施贸易控制。”正如《最寒冷的冬天 美国人眼中的 战争》一文作者在其第六章《扭转乾坤》的《台湾问题》篇指出的那样:“引发美国与中国之间冲突的力量要远比大洋两岸人民所以为的强大得多。很多美国人都没意识到,从蒋介石退守台湾的那一刻起,台湾就成为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当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立即断绝了一切与其交流的可能性。当包括英国在内的重要盟友开始与中国对话时,美国仍然拒不承认新中国,孤立了中国,也孤立了自己。这无异于主动将中国推入斯大林的怀抱。”(P262页)“从蒋介石离开大陆的那一刻起,国民党驻美“大使馆”与“院外援华集团”所做的都是在阻止美国承认新中国。他们成功地让是否承认新中国变成美国国内一个持久的论题,即使在时隔20余载之后,民主党仍对这一话题噤若寒蝉。尼克松总统曾是一名勇于批评民主党人对待共产主义过于软弱的年轻政治家,人们以为他不会受到共产党的红色诱惑。不过,1972年2月,他首次打破坚冰,出访中国。然而,除了尼克松以外,如果换做民主党人出访中国,那就会不被指责为亲共。”(P263页)

实际上只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大家就会发现当时美帝轻视中国将其推向苏联怀抱实际上是谈不上什么严重错误的选择,正如今天不会有谁认为TG没有和索马里一类的不入流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战略错误一样,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我们自然没有理由简单因为后来越战时期尼克松秘密访华事实得出“美国在朝战的最大失分是有二十年来没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关系”的结论,更没有理由因此认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美国政府选择不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一种错误决策。

由此可见所谓“苏联最大的得分在于朝鲜战争切断了美,中可能建立的关系,大大巩固了苏联的东方”(《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的说法站在毛子立场上纯粹是贪美国佬“天功”为己有。与朝战期间在李奇微成功对中朝军队实施反攻后将麦克阿瑟将军此前因对志愿军出兵判断错误导致GLA出现“美国历史上路程最大的退却”(艾奇逊语)严重局面粉饰成“一种巧妙的战略行动”,“拉长了中国人的后勤线”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因此目前不少国内学者一厢情愿认为的那种1950年代的中国可以在美苏冷战背景下可以左右逢源的YY论调可以休矣。

至于朝鲜战争使中国失去解放台湾的机会同样也站不住脚,目前包括《 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作者在内不少人都认为“金门失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解放军吸取教训,一是调动50万精锐大军,由粟裕亲自指挥;二是从苏联购买400多架先进飞机,压倒了国民党空军;三是在最重要的海军方面,根据英国竭力保住香港地位的心理,按处理价廉价购买了包括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在内的一批海军装备(苏联的军舰要求中国全价购买,价格高昂我们难以承受),与弱小的国民党海军相比已处于绝对优势。解放海南岛后,国民党内已无人怀疑我军能轻易攻占台湾,蒋介石也向菲律宾探求建立流亡政府的可能性。更重要是,这时美国抛弃了台湾的蒋介石,从而消除了我们解放台湾最大的顾虑。原因在于,由于国民党高度腐败,几大家族将大量美援据为私人财产,美国于1948年开始已基本断绝了对国民党的援助;中国共产党胜利已成定局时,美国开始试探与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在宣布美国在东亚的防御圈时,不把台湾包括在内。此时解放台湾,只欠东风。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时间表上,中国解放台湾原本排在北 统一全国之前,但 急于做开国领袖,秘密向斯大林提出优先解决 问题,斯大林出于对当时新中国这个巨人的疑虑和牵制考虑,同意了 的建议。对此,毛泽东事先知道(也不知道具体时间),但已无力改变。果然如毛泽东所料, 战争一爆发,美国立即派出第7舰队“隔离”台湾海峡,结果台湾问题一拖就是半个世纪,现在的解决台湾问题比当年的难度已大得多。可以说, 战争中新中国在国外得了高分,但在国内统一大业上却失分甚多,对此,斯大林和 的“小算盘”要负重大责任。”

而实际情况却是早在1948年12月17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代理国务卿洛威特就已经明确指出:“台湾的价值并不在于蒋介石在10年后重返(大陆),而在于把未来寄托于根日本合并成一个不受中共影响的政府。鉴于当时的困难情况,此事应当秘密进行”(《从雅尔塔到板门店》P154页,总统秘书档案,第220盒,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卷。)。“这可能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策划搞两个中国的内容。”(《从雅尔塔到板门店》P154页)而到1949年2月3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台湾问题的37/2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美国应设法发展和支持一个当地的非共的中国政权,它至少可以向这些岛屿提供一个多少有点正直的政府”。美国还应“在一切地方运用影响以劝阻大陆人涌入”,并“跟台湾本地领袖人物保持谨慎的联系”,以便在将来“利用台湾自治运动”。(《从雅尔塔到板门店》P158页)。

需要指出的是杜鲁门做出在朝战爆发后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共武力解放台湾除去“不愿自己的后院受到共和党人和中国院外活动集团成员[译者注:此处指受国民党收买的一批政客。]的攻击。这些人极力主张援助蒋介石,并曾批评过杜鲁门1月5日发表的不干涉台湾的政策。倘若中共趁美国军队在 作战之机,出兵占领台湾,而美国对此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从政治上讲,杜鲁门承受不起这样的攻击。[译者注:指共和党及拥蒋的院外活动集团所发起的进攻。]杜鲁门将第7舰队插入台湾海峡,乃是先发制人之举,可以消除红色中国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从而亦可避免在国内发生政治灾难”(《 我们第一次战败》第7章 出兵 与隔离台湾)这一国内因素外。也归功于麦克阿瑟的说服工作。“麦克阿瑟已经改变了对这座岛屿的战略重要性的看法。1950年5月29日,他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了一封长信,信中认为GCD占领台湾将会威胁美国在远东的地位。他极力主张,绝不容许发生这种情况。他还说,台湾如在GCD控制下,“就等于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潜艇补给船”。1950年6月14日,麦克阿瑟起草的一份备忘录中也包含有同样的观点。6月11-24日布莱德雷和国防部长约翰逊访问远东期间,他将这份备忘录交给了他们二人。根据布莱德雷自传,这份备忘录惹恼了国防部长约翰逊。他全力以赴发起了一场彻底扭转美国政策的运动。结果,布莱德雷也为总统起草了一份相同意义的备忘录”(同上)。那时候哪来的 战争?由此可见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是当时美国政府的既定战略,而朝战的爆发充其量不过是使这种既定战略提前明朗化罢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新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还是美国出动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也好,与朝战本身并无关系。

更重要的是退一万步讲即使苏联通过朝战成功将中国绑在战车上,避免其成为东方铁托的论点站得住脚对苏联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49年的中国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号非洲,加入苏联阵营一方对改变相对西方阵营工业力量方面的劣势方面基本帮不上什么忙,反而帮助其工业化要耗费苏联相对宝贵的资源。后边的事实也证明,如果不考虑越战这个因素的话,中国这个盟友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个累赘,但翻脸之后反而威胁到苏联远东及其中亚地区的安全。而且其激进的外交政策往往还会将苏联卷入其极力避免的与美国正面对抗的局面当中。如果这也值得吹的话,那同理二战期间纳粹把太君和面条绑在自己战车上就更值得大吹特吹了(因为太君,面条再怎么猪队友好歹也是准工业国)。

当然这场代理人战争对苏联最大的打击实际上还是体现在政治层面上,而这个负面影响容易被国内学者低估。按照美国学者施托伊克在其《朝鲜战争反思》中的观点,苏联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拙劣的表现导致“它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受到削弱。”(基辛格也有类似观点)正如张文木在其《 战争中国双赢 既赢美国也赢了苏联》一文指出的那样:

如果结合已故外交家丁国钰的这段当年随周恩来访问波兰的回忆录。

如果参考今年八月份来自对岸的这则新闻,明眼人都看得出钢叔自己打造的社会主义阵营事实上早在朝鲜战争中就已经被美国提前打垮了。

附链接:施明德要求蔡英文承诺“余必与台湾共存亡”,他在害怕什么?


当然最后不能不简单提一下朝战话题中最不过大脑的论调,也就是猎户三星在2000年发表的《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一文中提出的所谓“苏联大发战争财”的论调。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苏联坐山观虎斗,成功牵制了西方阵营,还大发战争财(战争中苏联按全价卖给中国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连同退出大连、旅顺的军事设施的折价款,共计40亿人民币,我国于1965年还清。相反,二战中苏联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100亿美元的军备,直到70年代才象征性地还了3亿美元,充分表现了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小商人的嘴脸)。”

乍一看,有猎户三星列举的所谓“战争中苏联按全价卖给中国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连同退出大连、旅顺的军事设施的折价款,共计40亿人民币”数据支持,所谓苏联大发军火财的观点似乎有理有据,无懈可击,确实能唬住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但只要根据起码的历史,经济常识稍加分析,恐怕真正的资深军迷看到这种论调是要笑掉大牙的。虽然40亿人民币在普通人看来是个天文数字,但要放在国家层面上看则根本不值一提了。哪怕是在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人民币已经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的背景下,40亿人民币顶多也就能兑换不过六七亿美元的外汇。而猎户三星写《抗美援朝是歪打正着》的年代中国更是连WTO都没加入,之前的整个90年代中国还一度为外汇不足问题困扰,相信最形象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侧卫迷们熟悉的中国购买第一批20多架SU27的时候至少70%的金额是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的光辉事迹(相信侧卫迷么们都清楚此时苏霍伊已经是打折促销的方式向中国出口SU27),而这还是在新中国经过差不多四十年发展,经济条件相比建国初期已经大为改善的前提之下。而稍微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军迷都清楚: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从前朝接收的烂摊子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过分,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事实上与非洲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1950年代的人民币显然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在周边国家地区享受类似小美元的地位。40亿人民币对当时的新中国或许是天文数字,但对美苏这样的重量级大国来说,这笔钱恐怕连给人家塞牙缝的资格都没有。在这里笔者有必要拿日俄战争做个参考,大家就明白猎户三星当时脑补的所谓苏联大发战争财的论调有多荒唐可笑了。

这几年网上不少以“不割地不赔款”自诩的某粉不是喜欢骂清朝皇帝”割万里地,赔亿万款“吗?“割万里地”这笔糊涂烂账姑且不论,“赔亿万款”至少按照白纸黑字的不平等条约,尤其是甲午赔款和庚子赔款,哪怕不算利息至少在账面上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可观的巨额财富(当然这个巨额是相对个人来说的),虽然今天白银早已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但含金量毫无疑问肯定要比猎户三星YY能让苏联“大发战争财”的区区40亿人民币要高得多。但如果和一场规模较小的近代化战争的消耗比,所谓“亿万款”事实上根本不值一提。以耗时一年半的日俄战争为例,此战日本军费开支共计17亿日元,而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从晚清政府敲诈的总计3亿两白银折合为日元不到4亿,换言之,即使在战前清朝赔款全部到位(以晚清政府杯具财政状况,要不是我大清能从洋人银行贷款来还,辛亥革命前这笔赔款清朝能支付四分之一已经算“赵溥仪”,老佛爷一家爆人品了)也不够日俄战争四五个月的消耗,而近半个世纪后的抗美援朝无论技术含量还是规模与日俄战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1950年新中国的经济状况,相信只要大家智商没有2到和2011年某位发明“1880年大清是世界第一经济体”的香港叫兽一个档次的地步(此等比大清野史中的祖宗GDP占世界80%更不靠谱连脸皮最厚的爱新觉罗家的“孝子贤孙”们做梦也不会发明的神论竟能出自西方培养出来的哈佛大学博士之口,足见现在西方经济学是什么扯谈玩意了),附链接:港大教授曝GDP真相:在世界绝对地位不如1913年-搜狐财经

大家只要智商没有蠢到真的以为毛岸英是去朝鲜战场镀金的地步自然不会有理由认为1950年的新中国经济状况会比日俄战争前的日本更好(中国经济从晚清到民国总趋势是越来越烂,一代不如一代。而日本则是越来越强)。日本独自承担军费开支的后果就是整个国家经济差点崩溃(因征兵过甚,农业缺人,战后,日本随即爆发惨重饥荒,死亡遍野,而沙俄拒付一分钱赔款。激起日本民众恼羞成怒,一天之内狂砸了东京数百所警察局和警所,酿成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日谷比事件),就连“日本近代陆军之父”山县有朋都承认:如果沙俄陆军愿意继续打下去,那么日本必败。当时背后支持日本打这场代理人战争的英美有没有发战争财咱不清楚,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年苏联真像某些人臆想的那样要在中国身上发一笔战争财的话,只怕当时经济与非洲划等号的新中国早就破产不知多少回了(当然很多人不是喜欢拿常香玉说事吗,但当时的中国能出几个常香玉?)。

因此,既然本位面的钢叔最终选择要在幕后支持中国打这场代理人战争,那么无论他主观上情愿与否,只能老老实实替中国支付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大部分经济成本。事实上,这场代理人战争苏联不但无法大发军火财,相反为了援助中国(当然还要算上之后对新中国工业化的援助)使自己本不宽裕的财政背上了包袱,

“苏联对于在这种关系上所承担的经济负担感到愤怒,使联盟关系趋于紧张。持这种主张的人提到这一事实,即中苏经济关系对苏联基本上是无利的。苏联方面日益增长的一种忧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以苏联经济增长的缓慢为代价的,因为,对“中国的贸易意味着将消费的增长强迫转移到他们(苏联)不可能再生的资源的消耗方面”(亚历山大·埃克斯坦:《共产党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对政策的含义》(纽约1996年),第136-137页。)

新中国抗美援朝为什么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基本相抵,第二年出现了财政盈余,第三年则巨额盈余,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奥秘何在不用我多说了。

还是参考张文木先生《朝鲜战争中国双赢 既赢美国也赢了苏联》这段文字

从笔者引用的这段材料看:苏联二战之后经济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而“支持苏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却日益不堪负重,出现相对萎缩”则说明直到钢叔过世的1953年,苏联农业也没能恢复战前1940年的水平(当年司徒雷登认为新中国政权无法持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当时中国小农经济水平,中国人吃饭问题基本无解。直到1970年中国具备建造核潜艇和济南号驱逐舰突破化肥技术后这个问题才逐步得到解决,这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包括联产责任承包制成功的重要物质前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面图表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尽管战争并没有直接波及到苏联本土,在1952年这个农业产量恢复最接近战前1940年水平的时间段,苏联民众甚至首都莫斯科居民粮食消费量也出现明显的下降。1953年朝战即将结束的年份再次出现粮食产量大幅下跌的局面。这固然不能证明是朝战对苏联国力的消耗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但至少说明到1953年苏联经济实际上已经无法支撑中朝联军继续在朝鲜半岛和美国耗下去了。在这里笔者有必要提醒大家一点,千万别拿今天贵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并坐拥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新中国的经验去套钢叔去世前的苏联。大家都知道,从2006年元旦开始新中国正式取消农业税,这表明此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但钢叔时代的苏联经济发展水平显然还没达到这个层次。


这也就不难解释钢叔见马克思后苏联领导人为什么立即迫不及待要求中朝方面尽快与美方达成停战协定的根源了。如不是此时美国经过三年与志愿军的交手尤其是上甘岭战役的打击使美国丧失了与中国继续打下去的信心(上甘岭战役后美方事后评估如果强行打到鸭绿江将付出至少阵亡20万美军的代价,而这个数字已经与二战期间对德作战阵亡数相当),战争哪怕再拖上一年苏联会出现怎样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相信那些亲历过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肯定比笔者更清楚(一战时期为什么参战的各帝国主义列强中俄国第一个爆发革命无需笔者多做科普)。一场代理人战争能够打到幕后“操控”这场战争的大国险些闹出饥荒险情也算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了(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看来钢叔即使不去见马克思也要做好卖肾援华的心理准备了)。

结合猎户三星旧作《抗美援朝》这段文字:

“朝鲜战争久拖未决,苏联企图从中渔利的态度是关键因素。1951年五次战役和夏秋季攻势后,中国和美国均认识到已目前的态势,实现三八线就地停战为双方都能接受的选择,因此在板门店谈判,并很快就在大多数问题上迅速达成一致。但斯大林明显不想战争早日结束,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继续在战争中渔利,并达到同时牵制中美的目的。所以苏联就在谈判中一个次要问题——战俘问题上节外生枝,拿出了一个美国很难接受的方案,并且拒不接受中立的印度提出的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接受的较合理的方案。结果战争又打了近两年,双方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只要苏联不点头,朝鲜战争必将无限期拖下去。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死亡,中美双方才搬掉了和谈的最大障碍,迅速以印度方案为解决战俘问题的基础达成一致,使这场二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落下帷幕。这一教训再次证明,局部战争中的战、和受幕后大国控制,交战者若非独立作战,实际上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笔者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1953年的钢叔和五代时期那位在收复幽燕途中壮志未酬“及时”驾崩而保全自己“英名”的柴大官人一样运气实在太好了。因为按照这段文字的观点,如果钢叔1953年要是没见马克思让朝战继续无限期拖下去的话,那么笔者相信他最终下场不会与五代时期那位血性媲美向天下万国宣战的老佛爷,曾发出“专发大军,往平黠虏。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有能擒获虏主者,除上镇节度使,赏钱万缗,绢万匹,银万两”豪言壮语的晋出帝有太大区别了。笔者更庆幸的是,幸亏当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时间上还不算太晚(根据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威克岛会谈的观点:"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意义。我们不再畏畏缩缩。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至12.5万人,只有5至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否则苏东国家红旗落地的黑锅哪里轮得到地图头去背啊。

反观同期美国,前后投入几百亿军费虽然还没有到某些美粉想象的那样不痛不痒的地步,但损失毕竟还是在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可以承受范围以内,受损的国力恢复起来还是很快的(对比一下朝战期间苏联贷款中国四亿美元差不多就能让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场耗时三年的代理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为拯救当时美国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用美国学者的话来说,就是:“人们不应忘记,1948-1949年的衰退毫无疑问由于朝鲜战争的及时(从经济的观点来说)到来而缩短了。”1952年杜鲁门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武装力量增加了一百万以上的男女。现在有6100万人就业。工资、农田收入和商业利润处于高水平。我国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出比去年增长了8%—大概是正常增长率的两倍。”不仅如此,西方还有人指出:“许多在战争期间崛起的军事工业,战后继续做大买卖…巨大的资金投于国防。这些投资对上世纪50年代的景气作出了贡献。”(摘自《时代周报》 杨冠群/文)

附链接:朝鲜战争,谁的需要?

最后总结一下笔者对谁是朝鲜战争最大赢家的看法。

通过这次与苏联的间接过招,美国实际上进一步扩大了相对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实力优势以及在自身在西方阵营的话语权优势,虽然在战场上输给中国,但毕竟还是通过自身在朝鲜半岛敲山震虎的战争行动成功对苏联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统治地位构成地动山摇式的沉重打击,进一步扩大了自身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相对苏东地区的吸引力或者说优越性方面的优势。如果不考虑中国抗美援朝胜利对美国精神层面冲击这个因素的话,说美国在朝战中取得对苏联的完胜并不为过。

因此如果不考虑冷战对美国长远的负面影响的话,只考虑朝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个时间段的话,大家就会发现美国才是朝鲜战争真正意义上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啊。。。

成功的搞乱了朝鲜半岛,让朝鲜和韩国分裂,而且制度都分裂了,

即使中国帮了朝鲜,朝鲜对中国也是不冷不热。

苏联更是啥也没捞到。

美国还成功的把韩国弄成了美国的军事基地。

怎么看,美国都是赢家。

中国谈不上是输家,但肯定不是赢家。损失了很多,什么也没得到。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韩国。

很多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但很少人注意到,“韩战”是韩国的立国之战。

刚建国的韩国,是懦夫傀儡治下的庸碌之众,既无工业也无国格,和朝鲜差距甚远,本来注定是第三世界穷国的蝼蚁命;但是残酷的战争重塑了韩国,在一盘散沙的国民中打进了国家主义的钢筋,凝聚成一个高度组织力的现代民族国家。一切发展都只有在组织的前提上才能进行,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汉江奇迹,也就没有今天挤进发达国家门槛的韩国,甚至国本都会不复。

如果说朝战对美苏中日朝是利弊得失,对韩国就是质的改造。没有这仗,前几个国家利弊不说,至少肌骨上还是它们自己,但韩国就会彻底是另一副样子。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17.9.3核爆? 
  为什么美国在越战,朝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失败? 
  如何评价2020年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有哪些关于朝鲜的冷知识? 
  如果韩国因为疫情国家陷入瘫痪状态,朝鲜有没有可能发动战争,统一半岛? 
  中美朝的关系,怎么看? 
  抗美援朝的朝鲜颁的奖章? 
  如何评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 
  看到一个韩国节目,说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明朝在战争中成了妨碍和负担,这场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外界不插手,朝鲜韩国大战哪边会赢? 

前一个讨论
如果女生因穿着暴露吸引了变态,而导致被杀人碎尸,我们应该以安全为目的建议女性保守服装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生都不想结婚了?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