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健身房的镜子前,注视着自己方正的大脑袋,辛勤撸铁后的汗水正一滴滴往下流淌。
你捋了捋上午刚在“大众理发”精修过的发型,丝毫不在意。
是的,毕竟像你这种猛男,就该是不拘小节的。
你微微低头,敦厚的下颌不小心戳到了自己的锁骨。
望着淡蓝色的紧身衣,上面“安德玛”的反光logo如此夺目,反射出的光芒,似乎都要把你膨胀的胸肌给掩盖住了。
你自信的一笑,刻意挺了挺胸,嚯,撑的更紧了。
只是肩膀两侧,似乎怎么都撑不起来。
你左右微微转头,看着自己发达的三角肌,似乎也不小啊。“看起来外国牌子的衣服尺码就是大”,你心里想着。
于是你用力展了一下背,背阔肌、大圆肌充分收缩。完美,有型,真的很宽阔,几乎和你的髋关节一样宽阔。
这时,你想拍个全身的照片,完美收官这一下午努力的战果。
于是你掏出了红米note2,打开美颜相机,选择滤镜,调节美白,关闭自动瘦身。
“咔嚓~”
咦?怎么效果不太理想?显得腿又细又短?
肯定是角度没有找好!
于是你把淡蓝色的安德玛紧身衣塞进了鸿星尔克的黑色短裤里,提了提裤腰,顺便调整了一下拍摄角度。
这次还不错,虽说还是有些细,但起码腿不显得短了。
四肢维度一直是你的薄弱项,你很清楚。尽管你一周两次蹲腿,三次二三头肌的针对性训练,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一定是训练强度不够,还得再上重量”,你如是想着。
你盯着刚拍完的照片,总是感觉哪里别扭,却又说不上来。
这时你猛然发现,自己因为展示动作发力过多,面部的表情有一些狰狞。你怕影响自己多年来努力营造的健身暖男形象,于是赶紧把头部打上了马赛克。
这时你又猛然发现,照片竟和谐多了。
“真是奇怪”,你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把照片上传到了朋友圈,并注明“今日健身打卡,向着美好的未来努力”。
卖莆田鞋的微商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你秒赞,你一边刷新着动态,一边默默祈祷女神能够看到自己帅气有型的照片。
这时,你用余光看到一位身穿吊带紧身裤的女人走了过来。
你赶紧侧了一下身子,把手机换到右手,并做了一个肘曲,二头肌漫不经心的顶峰收缩。一边详装玩着手机,一边斜着小眼瞥向那女人的大屁股。
“她肯定会注意到我吧?这种健身的女人肯定会喜欢我这种肌肉男吧?我要不要上去搭讪?”
正当你纠结时,一旁又走来一位白净的男人,他在你眼中毫无训练痕迹。于是你傲慢的抬起头打量他,继续保持着玩手机的僵硬动作。
可你眼睁睁的看他走到了女人身旁,暧昧的摸了一把你做春梦时才摸到过的屁股。
“ ***,真猥琐!垃圾小身板,我一锤就能锤死他!这逼肯定是个富二代,这女的肯定是他包的小三儿!”你悲愤交加,在心里亲切的问候了他及他的家人们。
于是你失去了继续呆在这里的兴致,匆匆拿起龙门架旁的毛巾和雅迪钥匙,一头扎进了健身房的浴池里。
你回了家,发现给你点赞的除了微商,只有一个很久没联系过的初中同学,不禁有些失落。你不得不下意识去思考一些问题,但你百思不得其解。
.
.
.
.
.
.
于是你打开知乎,敲下了这个问题:“健身真的会吸引女孩子么?”
上门女婿不好当,很多人想象中的可能是摆脱了男性的一切责任,然后过的比较轻松。其实大概率不是,
第一个和女方家里的关系非常难处理,婆媳矛盾几乎是永恒的话题,更不用说男的了,这种矛盾不是那种原则性的东西,纯粹就是你一个外人需要迁就的事情很多,哪怕是大家都是知书达礼,有一些事情都没办法明说,短时间还好,长时间了肯定会有矛盾,如果吵架怎么搞,一般婆媳矛盾是传统的,有一套社会机制,但上门女婿这种基本上很少有先例,如果说不吵架,几乎不可能,生活难免有矛盾
第二个等有小孩了,你就会体会到艰难,照顾孩子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个大人,日夜不停,如果你本身就是冲着享福去的,可能责任感会比较淡,这个时候更容易产生矛盾,你在家可能就是一个闲人,如果传统媳妇生小孩虽然各种矛盾,但母亲和孩子都联系要强度多,如果你有责任,照顾小孩交给你,相信我照顾小孩可比上班累多了
第三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支撑的起上门女婿,上门女婿目的性非常强,图的就是一个留后,生下来的小孩比你要重要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相亲介绍这种,少有自由恋爱,门当户对更不可能,基本上就是女方家里比男方要有钱的多,但你觉得这种女性回找个很差的男人结婚?至少各方面要说的过去。反过来说的过去的男生去做上门女婿基本上也就是图安逸,可如果10年20后很难讲这种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为了后代的婚姻会怎么样,女性离婚法律是有保障的,但上门女婿这种有什么保障,十有八九都是净身出户,因为女方的财产肯定属于女方家长的,支配权肯定也是家长手里。现在离婚率快40%了 你有把握赌一把吗
综上所述,上门女婿看上去很容易,也很躺平,但代价不小,很大程度是是由于这个财富是掌握在女方家长手里,而不是当事人本身,你可以换个场景,男方家里拆迁户,但钱在婆婆手里,而且婆婆非常保守,男方是个妈宝男,你觉得女生愿意嫁吗,拿自己一辈子青春去赌?
还是那句话,万事万物都有代价,如果没有代价,中国真不缺想躺平的人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总之,槽边往事的读者总能相处得特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