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吃一口:“这是我个人的一小口,却是人类的一大口。” (逃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插上国旗后,也不要忘了放一盘月饼在月球表面。一来表示对古老传说的尊重,二来可以作为对月球表面环境测试的一部分。
其实带月饼上天,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我国的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时,就携带了小月饼[1]作为主食。当然,作为吃货帝国,我们的航天英雄还携带了宫保鸡丁,蒜泥白肉,八宝饭,鱼丸等美食,一同上了天。
不得不说,无论从卖相还是口感,月饼真的天生就是作为航空食物的料。所以,即使不是有意为之,我们的太空人登陆月球时,也会随身携带月饼。那一刻,古老中国的习俗和食物,与现代中国的科技力量,将会一同出现在月球,这将是我们有生之年,所能经历的最浪漫的事。
另外,月球表面环境测试,确实是登陆月球后可以做的一项工作。而放置的那盘月饼,的确可以做以下两项测试:
我们知道,月球表面有一层月尘,这些因为陨石撞击,或温度大幅变化所产生的尘埃,其中细小的成分,直径可达10微米以下。而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对月尘的研究,包括对其毒性的研究,一直是对月球表面环境研究的一个部分。NASA为此于2005年,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小组(Lunar Airborne Dust Toxicity Advisory Group,LADTAG),对月尘的毒性进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了空间毒理学,月球地质学,航天医学,粉尘毒性和生物医学等[2]。
上图是阿波罗17号,也就是人类最后一次登月行动,宇航员Harrison Schmitt的宇航服。可以看到,宇航服上沾染了很多的月尘。而LADTAG小组,正是通过对这些带回地球的物品上吸附或沾染的尘埃,对月尘的颗粒大小,以及其他性质进行测量。
所以说,在月表放一盘月饼,并不是对广寒宫主人的供奉,而是在带回地球后,可以对其表面所吸附的月尘进行检测。还能借此回答诸如“月饼在月球,落地多久就不能吃了?”一类的脑洞问题。
至于月表空间风化(Space weathering)的研究,则耗时会比较长。第一次登月放下的月饼,在后续登月行动时,可以对其状况进行记录。而这一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月表环境,对月表物体的风化作用。如果这一实验得以完美实施的话,那将会是另一个沥青滴漏实验。
不过,考虑到月球表面赤道附近昼间127摄氏度的高温,这盘月饼的放置地点就得慎重考虑了。另外,馅料也需要慎重考虑,比如五仁月饼,硬度方面就非常出色,可以与法棍一较高下。因此,如何选择放置地点和月饼馅料,是这盘月饼能否撑到之后登月行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