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黑格尔为什么说中国文明处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1页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叔本华还说过“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 ”呢,要靠别人的认同活着的,贱不贱啊?

对于跪族国家,你给他们钱,他们都跪的踏踏实实,跪的一如既往,跪的完全丧失独立人格。


民族自豪感是最昂贵的珍宝。


而资本能让民族自豪感消失,自私自利能让民族自豪感消失,长期对外族外国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能让民族自豪感消失,外来的去雄化文化能让民族自豪感消失,精神阳痿男能让民族自豪感消失…………太多了……………


没有民族自豪感,会使人失智,使人盲目的自恨自贱自我否定,会使人不敢创新,不敢在外族做以前就率先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


向犹太人学习,先别学犹太人的什么金融思维,什么《塔木德》,现代犹太人最应该华人学习的是民族自豪感。犹太人成功控制世界金融、文化、媒体、人文社科,原动力是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


可以说:当今的世界规则,就是200年来盎撒人和犹太人的民族自豪感建立的。


如果叔本华出生在科特迪瓦,拥有着深夜的肤色,十四岁那年被装上了送往新大陆的三角贸易货船…

如果叔本华出生在福建,拥有着大地的肤色,二十岁那年被装上了送往新大陆的货轮…

如果叔本华生活在新大陆,拥有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肤色,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骑着巨兽披着铁甲的惨白尸体登上了东岸…

可是他没有…他的祖国普鲁士,吞并了奥地利,打败了波兰,流放了拿破仑,让德意志民族得到了欧陆一半的话语权。他没有付出任何,却得到了一切,民族的自豪对他来说,确实非常廉价。


我的兄弟被陌生人迫害、被虐待,我愿意对那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怒发冲冠。我的朋友和家人拥有足以为之自豪的荣誉,我也为能自豪骄傲,为他喝彩。

劳动者用汗水,给我们换来了廉价的食物和工业品。战士用血水,给我们换来了廉价的民族自豪感。我永远敬重你们。


TI赛场上,美国人一起高喊“USA”的时候,没人出来指责他们这是最廉价的骄傲


好莱坞各种美国人拯救世界的时候,没人出来指责他们这是最廉价的骄傲


美国老百姓认为美国就是全世界的时候,没人出来指责他们这是最廉价的骄傲


叔本华……一个19世纪的人,根本就没经历过民族精神觉醒的年代


又何谈民族自豪的是与非呢?


没有民族自豪感,永生为奴。


因为建立特别难,消失特别容易。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英国工业革命,到美国挑拨二战,到建立美元霸权,200多年,死至少10代人才换来,这个民族自豪感感廉价吗?


user avatar   qia-fu-qia-5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重声明:以下所有关于中国的评论,均是根据黑格尔的在大陆合法出版的《历史哲学》译本中的材料而来,不代表本人观点。且所有观点中的中国,均是指1831年以前的中国。


简单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似乎没有人指出黑格尔说“中国文明处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期”这句话的出处?

本人多次翻阅最有可能找到这句话的黑格尔的学生干斯博士于1837年出版的由黑格尔于1831年以前的演讲稿整理而来的《历史哲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也没有找到相同的原话,只找到了如下最接近问题含义的两段话:

第一段是在《历史哲学》的绪论章节里,这里黑格尔说的是“东方世界”,而非中国。东方世界在黑格尔的语境里还包括印度、波斯等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讨论的是东方。它的基础是直接的意识——实体的精神性;主观的意识和这种意识最初所发生的关系是信仰、信心和服从。在东方的国家生活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实现了理性的自由,逐渐发展而没有进展成为主观的自由。这是“历史的幼年时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上面这段话的含义,即黑格尔为什么推导出是历史的幼年时期,我引用一下同样是绪论章节的一段话:

......但是在这方面的“理性”中,仍然缺少那个人的识见和意志,就是主观的自由;这只能在“个人”里面实现,并且构成“个人”自己良心上的反省。在只有客观的自由的地方,命令和法律被看作是固定的、抽象的,是臣民所绝对服从遵守的。这类法律不需要适合个人的意志,一般臣民因此就好像孩童那样,只一味服从父母,没有自己的意志或者识见。......

第二段材料出自第一部《东方世界》之第一章的《中国》章节:

再从行政转到中国的法制。我们看到:基于家长政治的原则,臣民都被看作还处于幼稚的状态里。不像印度那样,中国并没有独立的各阶层要维护它们自己的利益。一切都是由上面来指导和监督。

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接近这个意思的材料。

当然,如果有人能找出黑格尔这句话的出处,请提醒一下我,谢谢。

不过,有人评论说黑格尔对中国的了解几乎为零,还有人说什么黑格尔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仅仅知道有这么中国一个国家而已,对此,我觉得很多人搞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所有人的作品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而因为这些缺陷而去全面否定一部优秀的作品绝对是很可惜的。黑格尔你可以说他对世界历史了解有限,但在他那个历史条件下,能写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这样,再往前几十年的伏尔泰于1740年开始写的《风俗论》也是如此。

你可以说这种全球史有这种那种的不足,但这些作者的考学态度是严谨的,尤其是在1819世纪那种交通、通讯条件下,人家好歹有那个态度去了解全世界各种风俗文化,以此来给自己国家的人民开眼界,作参考;总比你当时满清自诩天朝上国自娱自乐要好太多了。

下面我来引用一些真正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关于中国的材料来谈谈这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黑格尔在中国章的开头是怎么说的:

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它的原则又具有那一种实体性、所以它既然是最古的、同时又是最新的帝国。中国很早就己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

黑格尔提出了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中国是一个最古老却又最新的帝国。原因是她很早就是这个样子,而内部又缺乏矛盾运动,所以长期停滞不前。学过中学政治的都知道,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否定之否定。黑格尔的这一概述生动地反映了他本人所发扬光大的辨证法的核心思想。

黑格尔对中国地理的了解夸张了很多:

据最低的估计,中国有人口一万五千万,另一估计作为二万万,而最高的估计增加到了三万万。它的疆土自极北起,绵延到了南方和印度相接壤;东部为巨大无际的太平洋所限制,西部伸展到波斯和里海。中国本部呈现人口过剩的现象。在黄河和长江上,都有亿万的人民居在竹筏上面,能够适应他们那种生活方式的一切需要。这种人口数量和那个国家规定的无所不包的严密组织,实在使欧洲人为之咋舌。

“在黄河和长江上,都有亿万的人民居在竹筏上面”这句话把我逗笑了,毕竟长江以北是韩国,长江以南是越南。

下面看看黑格尔关于中国历史的看法。很多人说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历史,那我们来看一看黑格尔到底怎么说的:

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其他亚细亚人民虽然也有远古的传说,但是没有真正的“历史”。印度的《四吠陀经》并非历史。阿刺伯的传说固然极古,但是没有关于一个国家和它的发展。这一种国家只在中国才有,而且它曾经特殊地出现。中国的传说可以上溯到基督降生前三千年;中国的典籍《书经》,叙事是从唐尧的时代开始的,它的时代在基督前二千三百五十七年。......
中国人存有若干古代的典籍、读了可以绎出他们的历史、宪法和宗教。《四吠陀经》和《摩西记录》是相同的文书;荷马的诗篇也是相同。中国人把这些文书都称为“经”,做他们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书经》包含他们的历史,叙述古帝王的政*府。并且载有各帝王所制定的律令。《易经》多是图像,一向被看作是中国文字的根据和中国思想的基本。这书是从一元和二元种种抽象观念开始,然后讨论到附属于这些抽象的思想形式的实质的存在。最后是《诗经》,这是一部最古的诗集,诗章的格调是各各不同的。古中国的高级官吏有着一种职务,就是要采集所格封邑中每年编制的歌咏,带去参加常年的祭礼。天子当场评判这些诗章,凡是入选的便为人人所赞赏。除掉这三部特别受到荣宠和研究的典籍以外,还有次要的其他两部,就是《礼记》或者又叫做《礼经》,以及《春秋》;前者专载帝王威仪和国家官吏应有的风俗礼制,并有附录一种。叫做《乐经》,专述音乐,后者乃是孔子故乡鲁国的史记。这些典籍便是中国历史、风俗和法律的基础。

讽刺地是,黑格尔没有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历史,而是说只有中国有“真正”的历史(伏尔泰对中国也有类似的称赞)。这与很多公众号对黑格尔的断章取义形成鲜明对比。对此,我不禁感叹,碎片化的阅读时代这些不负责任的公众号对公众的文化水平毒害有多深。

至于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批判,我找到了下面这些材料:

而尤其使人惊叹的,便是他们历史著作的精细正确。因为在中国,历史家的位置是被列入最高级的公卿之中的。大臣二名常常追随在天子的左右,他们的职务便是记录天子的一言一动,历史家便研究了这些记录而加以运用。这种历史的详细节目。我们用不着深入考究,因为这种历史本身既然没表现出有何进展,只会阻碍我们历史的进步。
在中国人中间,历史仅仅包含纯粹确定的事实,并不对于事实表示任何意见或者理解。他们的法理学也是如此,仅仅把规定的法津告诉人;他们的伦理学也仅仅讲到决定的义务,而不探索关于他们的一种内在的基础。

黑格尔在这里理解是片面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不做探讨。

下面谈一谈黑格尔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很早以前就领先世界,却又为何停滞不前”的看法。在黑格尔之前的思想启蒙时代(那个时候欧洲对华评价还是褒大于贬),很多欧洲思想家也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比如伏尔泰(超级中国吹)认为是语言和对古代的崇拜阻碍了中国科学的进步。那么黑格尔是怎么看的呢?

各种科学,在这一方面,虽然似乎极受尊重和提倡,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可缺少主观性的自由园地、和那种把科学当做一种理论研究而的确可以称为科学的兴趣。这儿没有一种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的王国。能够称为科学的,仅仅属于经验的性质,而且是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专门适应国家和个人的需要。他们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便是一个大障碍。或者,相反地,因为中国人没有一种真正的科学兴趣,所以他们得不到较好的工其来表达和灌输思想。

这里,黑格尔认为,与其说是汉语阻碍了科学,但不如说是因为缺乏科学兴趣,从而导致没有很好的工具去发展科学。这里有那么一点唯心主义的味道。那么黑格尔是怎么认为汉语进一步阻碍了科学的呢?

大家知道,中国除了一种“口说的文字”以外,还有一种“笔写的文字’。后者和我们的文字不同,它并不表示个别的声音—并不把口说的字眼记录下来,却用符号来表示那些观念的本身。粗看时这似乎是一种很大的优点,并且曾经得到许多大人物的赞成,其中有一位便是莱布尼兹。但是实际的情形与这种优点恰好相反。我们第一只要考究这种文字方式对于语言的影响,我们便可以看出,中国因为语言和文字分了家,所以文字很不完善。因为我们“口说的文字”之所以成熟到了明白清晰的地步,乃是由于每种单纯的声音都有寻出符号的必要,随后阅读了这种符号,我们便懂得清楚地发音。中国人在文字中缺少了这一种正字拼音的方法,不能使声音的订正成熟到可以用字母和音节来代表清晰的发音。他们的“口说的文字”是由琐屑无数的单音字所组成,这些字每每包含不止一种意义。要把意义表白分明的唯一方法,全靠那联系、重读和发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高。中国人的听觉,对于这种分辨,己变得极其敏锐。我发见Po这个字眼,讲起来可有十一种不同的意义;可指“玻璃”,“使沸”,“筛麦”,“剖分”,“泡水”,“准备”,“老太婆”、“奴才”,“一位开通的人”,“一位聪明的人”,“一点”。至于他们的“笔写的文字”,我只须举出它对于科学发展的障碍。我们的“笔写的文字”学习起来很简单,这因为我们把“口说的文字”分析为约有25种发音,这样分析以后,语言成为一定,可能的声音数目有了限制,而含糊不清的中间声音就都被弃去了;我们只须学习这些符号和它们的结合就行了。中国就不同了;他们并没有25个这类的符号,而必须学习几千种的符号。在实用上所必需的符号数目计有9353个,如果把最近创造的合计起来,一共就有10156个;至于文字的数目,按一般书籍中它们表示的观念和它们的结合来计算,可以有八九万之多。

但黑格尔对中国社会阶级的看法很偏激:

在中国,既然一切人民在皇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换句话说,大家一样是卑微的,因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必然不大。大家既然没有荣誉心,人与人之间又没有一种个人的权利,自贬自抑的意识便极其通行,这种意识又很容易变为极度的自暴自弃。正由于他们自暴自弃,便造成了中国人极大的不道德。他们以撒谎著名,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撒谎。朋友欺诈朋友,假如欺诈不能达到目的、或者为对方所发觉时,双方都不以为可怪,都不觉得可耻。他们的欺诈实在可以说诡异巧妙到了极顶。欧洲人和他们打交道时,非得提心吊胆不可。

黑格尔把中国的自谦、客套文化认为是撒谎、欺诈,当然这也可能是欧洲人对儒家文化的观点。

黑格尔对于家长制文化下的清国人民评价非常低:

皇帝对于人民说话,始终带有尊严和慈父般的仁爱和温柔;可是人民却把自己看作是最卑贱的,自信生下来是专给皇帝拉车的。逼他们掉到水深火热中去的生活的担子,他们看做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就是卖身为奴、吃口奴隶的苦饭,他们也不以为可怕。因为复仇而作的自杀,以及婴孩的遗弃,乃是普通的、甚至每天的常事,这就表示中国人把个人自己和人类一般都看得是怎样轻微。虽然没有因为出生门第而起的差别,虽然人人能够得到最高的尊荣,这种平等却适足以证明没有对干内在的个人作胜利的拥护,而只有一种顺服听命的意识。

我上面引用的材料仅仅是所有内容的冰山一角,想要全面了解黑格尔对中国看法的,还请亲自阅读《历史哲学》。

我不对黑格尔的这些观点做出对与错的总的评价,但它们对我们的意义我想并不是不值一提的,这也是我千辛万苦写这个回答的意义所在。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着前排那几个千赞答案,我只能感叹一句无知是福了,请短暂回顾一下历史吧。


那一年,法国人完成了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共和国,英国人完成了光荣革命实现了君主立宪建立了现代大英帝国,美国人念出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在自然哲学领域,开普勒为天空立法,牛顿完成了三大定律实现了经典物理奠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将人类的数学工具推向全新的高度,门捷列夫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带领人类点亮了化学工业的科技树,轰鸣的火车和日夜不休的工厂让人类世界的物资前所未有的充裕,此刻整个文明世界灯火通明。


而与此同时,在世界的那个角落,乾隆爷正对着饿殍遍野的中国自夸为十全老人。


黑格尔在彼时彼刻看着那个可笑的只有4万万包衣奴才的满清讲一句:中国文明处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已经算得上比较友善的说辞了。


user avatar   taksa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收藏后再看。


首先,黑格尔确实说过类似的话:

“在东方国家中,实现了理性自由的逐渐发展,但没有发展成主观自由。这是‘历史的幼年时期’。”(《历史哲学》历史资料的分类)

看了一圈高赞回答,不论是赞同黑格尔还是批评黑格尔,居然没有一个人真的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言论,唯一在乎黑格尔讲了什么的答主StephBAE的回答可能是本问题下唯一一个有料、值得读的高赞回答了。这篇回答主要还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原文的引用,而我这篇回答则将尝试从黑格尔哲学的角度出发综观地考察黑格尔对中国文明的看法。

不论是赞同还是批评,都脱离黑格尔的原意去谈,这是否和你们这些人回答里所反对的肤浅走到一块去了呢?

毕竟跪舔西方的不在乎黑格尔的学说,只在乎自己的朴素观点(这点和黑格尔的自恋走到一块去了,只可惜你们也只有在这一点能走到一块去),最后还是爬不出近代的西方哲学,也就是比你们所崇敬的西方思想还落后两百年。而无脑宣泄民族情绪的,也不在乎黑格尔的学说,西方的蛮夷能够在近代欺侮中国只是因为满人统治/偶然性/技术爆炸,还从黑暗中世纪论证西方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如同耶稣一样是从处女的肚子里出来的,没想过技术爆炸为什么不出现在我国。

抱着这些想法,怪不得对西方中心-近代理性主义(如黑格尔)最出色的批判还是出自于西方自己人手里。

一、回答的目的

黑格尔文本思辨的晦涩使人望而却步,导致大部分人是无缘于黑格尔的思想的,他们对黑格尔思想的理解仅限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一脉的“辩证法”,然而这有时甚至还不若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乃至公开承认为黑格尔学生的思想家马克思的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黑格尔哲学直接来源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是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也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的集大成,同时也是这几段哲学史的终结。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1],后世的欧陆哲学家或多或少都会回应黑格尔的哲学,是继承也好,批判也罢,死去的黑格尔无疑成为了欧陆哲学前路上的一座大山。这是黑格尔哲学在欧陆的影响[2],对于黑格尔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我不想在此赘述,回到题目。

我并没有读到过“中国文明处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期”这一句话,但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确实讲了东方国家处于“历史的幼年时期”。所以题主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说黑格尔有这句话也是完全符合黑格尔的原意的。

第一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这句话,而是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在乎这位西方“大儒”对东方文明的“贬低”?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黑格尔的中国哲学观文化观。读者可能会纳闷,这么一个腐儒,早被马克思/尼采/分析哲学/列宁[3]批判百八十遍的“死狗”为什么值得我们去关心。而有些人的理由则更奇怪,因为它触及到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但我们需要清楚,一个真正自信并且在精神上强大的民族并不是鸵鸟。他们可以忽视愚者的批评,却不能不重视同等伟大文明中杰出思想家的批评。黑格尔对于中国是知之甚少,这我无需赘述,见各高赞回答。但需要指明的是,黑格尔虽然对中国知之甚少,但是就他能掌握的少数资料来看,黑格尔是具备很强的文化洞察力的。当然如果仅仅是黑格尔本人的洞察我们或许不用怎么在意,关键只在于这种洞察的背后是整个西方哲学-文化的传统。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文化的论断代表的就是近代理性主义文明对一个君主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所能够达到最深层次的论断。

换句话说,黑格尔的论断不是中国文化的镜子——在镜子中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他的论断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他者”。日本左翼哲学家、文艺批判家柄谷行人曾在《跨越性批判》中提到镜子和他者那里自我形象的视差之别(他讲的实际上是镜子和照片/磁带强烈的视差,我与镜子存在共谋性)。

虽然在照镜子中,我们将自己潜在地视为他者去评判,却因为视者与被视者是同一个人,所以我的形象还是取决于主体(即自我)对客观对象的统摄(翻译成人话就是“看”)。而他者眼中的自我形象固然也不是自我真正的样子,却是自我在社会中的形象

理解黑格尔对中国的论断,有助于理解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无论是同情的理解还是偏见与歧视——的本质。并且我要说的是,目前西方社会已经走向了近代理性主义初衷的反面,也就是走到了黑格尔所代表的那种哲学的反面,即从启蒙走向再一次愚昧。但这种反面还是对近代理性主义的继承,这就是近代启蒙的一体两面。这是文化的普遍现象,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和黑格尔哲学密不可分。

无论是否了解中国,无论是否掌握大量关于中国的材料,西方人评价的模式都根源于植根于希腊、真正发轫于近代的理性主义。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论断并不特殊,特殊在于评价之后,黑格尔乃是这种“他者之见”整个模式的典型代表(自然不是唯最典型,思想本身就是多元的,哪来的最典型呢)。

所以读懂黑格尔对中国的看法,不仅是读懂了西方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更是读懂了中国的“社会形象”。前者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目前各种乱象(反抗疫情打疫苗等防控措施、对中国等国家的反感——民族主义或自由主义的反感、反智主义浪潮)以及西方近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奠定了整个近现代科学的基础,引导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后者则有助于中国之“自视”的更为彻底。

只有懂得了他者之见,镜子中的形象才不是空无,而逐步地走向充盈。正确的阅读西方,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二、黑格尔的术语与运用

阻碍我们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黑格尔思辨的深度,这一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几位思想家[4]一致认同的。他们认为黑格尔之思辨是伟大的,因为它体现着辩证方法的真正成熟;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黑格尔哲学太过空泛和繁琐,并且是唯心主义的,所以应当加以扬弃[5]。黑格尔的难懂还包括他修辞的复杂,即常被抱怨的“不讲人话”。本回答是写给无意深入了解哲学传统的读者的,所以为了使回答易懂,我们简单解释一下黑格尔的一些术语。本回答对黑格尔的所有解读都需要使其易懂,奈何黑格尔的庞大艰深和哲学通俗化过程中的失真,这毕竟无法原汁原味地还原黑格尔,各位将就着看吧。

当然,在解释术语的同时我们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各位读下去自然会发现。

1.抽象与具体

在我们日常用语中,抽象指代“难懂”。而在经典哲学中,抽象指的是对本质的把握,即从具体对象中抽离出共性与本质的认识方法。只可惜黑格尔并不是如此运用“抽象”一词的,从直观来讲,他甚至是把这对词反着用。简单来讲,黑格尔将“无内容的”称作抽象的,把“有内容的”称作具体的。这里举个例子。

我们日常所说的感性,即感知,乃是最具体的。比如我感知/看到一条狗,这难道不是最实在的、最具体的吗,然而到了黑格尔这里,却是抽象的。我们平常所说理性认识,如数学,乃是抽象的,在黑格尔这里却是具体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黑格尔表示,我感知到一条狗并不单纯是感性-感官的作用,更是大脑(理性)处理过的成果。我们的视觉只是接收到了反射的光线,视网膜只是承载了这个狗的像——而认识到这是一条狗,则需要更为深层次的认知。自然给予认识者的现象乃是最为杂多无序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笔是笔、狗是狗,在于理性[6]对这些杂乱无章的感知材料进行的整理。认识到我面前的大绒球是一条狗这已然包含了理性的成分,而理性的功能就在于把握杂多间的关系,并根据整个现象界固有的规律把它呈现为狗。

所以说,感知到一条狗这个说法不一定对,因为此时在感知之后已经有理性的安排了。纯粹的感性、感知是连“我看到一条狗”都不能说出来的,而只能说出“这是这个”,认识到前面的绒球是狗已经带有理性的功劳了。因为“狗”一词已然是一个集合了,言说这是狗,无疑是将它与狗这个概念和其他狗连结在了一起。黑格尔管这个“这是这个”叫“感性的确定性”。顾名思义,这是感性对于我们面前对象的确定。然而黑格尔的意思却不是这样。感性的确定性并且是对对象的确定,反而是一种不确定。因为我们在这个肤浅的阶段只知道“这是这个”,却没有为“这个是X”中的变元赋值,所以我们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确定。所以感性的确定性乃是最为抽象的认知,因为它是没有内容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认识而只是认识的前提工作。

是的,感性、感知之所以是抽象的,在于它的工作仅仅是感知这自然界给予我们的感觉材料。这个材料是杂多的、任意的,感性无法理解这些材料,而把这些材料安排明白的工作则交给理性来做。这就是为什么感知在黑格尔那里是抽象的,而数学在黑格尔那里是具体的。因为抽象和具体之区别在于内容,而且是合乎理性的、有意义的内容。问题只是在于我们为什么不把一团没有固定顺序的色团认作狗,而是把眼前这团绒球认作狗呢?这就是关系,或联系的问题了。

2.联系、知性与理性

在德国古典哲学开端之际,西方哲学史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康德区分了理性主要的两种能力:安排感官得到的那些杂多的能力、推理/辩证的能力,他将前者称作知性,将后者称作理性。上一段我们将这两种能力统称为理性,说明了这个划分后我们会以这个划分为依据使用知性和理性两个概念。知性能够按照这个世界(表象界)有的规律安排联结我们的感知,而理性可以运用推理确定知性运用的边界,即人类经验认识的边界。

用教科书的话来说,康德可能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哲学家了(知性的能力)。黑格尔则再进一步,挖掘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个共同特征:在一个事物自身内就包含了与他物存在的共同根据/联系/关系,而自然认识的任务便是揭示这个共同的根据。在黑格尔这里,人和自然界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一个共同根据、一个整体,这便是联系的大全。具体的整体乃是联系的有机大全,而唯有辩证法能够将对象以具体的整体的方式去研究,后世的马克思在他的社会研究中贯彻了这一理念[7]。黑格尔哲学的重要任务便是揭示这个整体的面貌。认识从最初的感性确定性出发,在跨越和深入中一步步上升,最终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共同根,这便是精神的认识运动,也是自然界的辩证运动。黑格尔认为是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典范。这一点较为复杂,暂不深入谈。

3.任意性、直接性与本质认识

在黑格尔看来,越是抽象的、无内容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就带有越多的直接性和任意性。如何理解?因为这种知识是没有内容的,它没有研究过自己所论断的对象同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所以它只能武断地下一个结论——因为它无法指出自己结论中理性的根据。认识自然需要一个根据,如果缺乏可靠的根据还想得到认识是不可能的。这种狂妄与专擅就体现在任意性和直接性中,它只讲述了“是这样”,却从不在乎“为什么这样”或“为什么要这样”。

当然,认识到认识需要一个根据并不是什么难事,基本上每个建立了文明的民族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想要完成认识的上升则需要精神的劳动,这不是件简单事。所以任意性、直接性、独断论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于每个民族的整个知识体系中。这是每个民族所不自知的,因为此时他们还没有发展出近代的理性主义。

精神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空虚到充实的,问题只是在于谁能够克服前进的障碍使精神达到质的飞越。

笛卡尔、伽利略二人的方法论在自识-反思和科学认识两个领域分别进行了第一次彻底的革命[8],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任意性和直接性的清楚认识。他们发现自己民族从前的科学认识虽然取得了效果,但缺少活力,缺少内在的根据。这特别体现在哲学上。中世纪的经院神学充斥着独断论的任意与直接。辛亏经院神学在压迫科学认识的同时保留了两个火种:逻辑学-修辞学,以及科学所取得的独立价值(简单来说就是纯粹的求知欲望,不为实用只为求知,因为求知是靠近上帝的过程)。笛卡尔继承了这两个火种,以积极的绝对怀疑为出发点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并从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整个哲学体系。

当然,独断论一直到黑格尔死后都没有被彻底地克服,人们逐渐发现独断和任意乃是一切思辨认识都难以避免的难题。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乃是大陆哲学在克服独断任意道路上最典型的实践。黑格尔对笛卡尔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近代哲学的真正开端,认为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试图克服任意的认识走向本质的认识。2.将哲学的目光再次投向自识与反思。(见《讲演录》第四卷)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独断论和任意性同样是权威的体现。前现代的一切权威,不论东方的或西方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独断和任意的教条试图抽离认识的内容做到愚民统治。所以,对独断和任意的认识产生怀疑并反抗,在政治上同样也代表着自由和民主的曙光。对这个话题我们同样不展开聊,接下来进入正轨。

(请注意,此处的自由和民主并不单指西方的自由民主,而是在现代社会受到普遍认可的自由民主。详见二十四字箴言。你要是抓住这个不放,就相当于质疑二十四字箴言。)

4.自由

黑格尔的自由概念并不是“随心所欲”,即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叫做自由。简单来讲,自由需要的前提有A.作为独立的自由人存在,他的独立人格不受侵犯。B.根据理性的外在化的约束,也即以那奠基于理性的伦理行事。这里的伦理可以体现在法律(社会契约)、道德和伦理上。C.尊重并承认他人为人,即尊重他人的人格。

自由不是单纯欲念的满足。单纯欲念的满足总是伴随着对他物、他人的否定与毁灭之上,这种否定的满足是一个过程,过程结束后,对象被彻底否定与毁灭(如攫取自然资源、践踏他人尊严等)后,它的对象便消散了。这时欲念需要重新寻找一个对象,以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这期间是不存在发展的,自我意识过剩只会带来僵死与欲念满足后的空虚。任意性可以被称作自由,但这只是最抽象、最空虚的自由,更深层次的自由需要一个内容。这个下面将谈到。

三、黑格尔对中国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评述

在《哲学史讲演录》的第一卷的最开端,黑格尔便就评述了中国哲学[9]。对象主要在儒家和道家两家。需要注意的是,在黑格尔所在的年代和社会环境,西方社会普遍地对神秘的东方产生了好奇心和憧憬的心理。在启蒙运动中孔子的学说经由翻译传到了这些西方思想家的耳朵里。他们有的认为中国官员全部都是哲学家,大家各司其职,皇帝也自幼学习儒学(哲学)并以此治国安邦。除此之外还有一堆儒生(哲学家)作为言官限制皇帝的行为。——这不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吗?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安分守己、崇尚哲学、讲道德和真诚,中国是很值得赞美的国度。

在这种环境下,黑格尔表示反对。

1.儒家思想

(1)孔子

黑格尔提出异议,从孔子开始。

“关于中国哲学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基督降生五百年前的孔子的教训。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兹的时代曾轰动一时。它是一种道德哲学。他的著作在中国是最受尊重的。他曾经注释了经籍,特别是历史方面的〔,他还著了一种历史〕 。他的其他作品是哲学方面的,也是对传统典籍的注释。他的道德教训给他带来最大的名誉。他的教训是最受中国人尊重的权威。”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按即《论语》——译者),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p117-118。即贺麟全集本)

黑格尔认为,孔子的那一套东西只是道德说教,在里边根本没有找到思辨的成分,而只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伦理诉求。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学说自然值得研究——为了了解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政治、伦理上的价值观。但是这个值得研究并不代表孔子的学说中有哲学的、理性的思辨。因为它只是直接性的、任意性的。黑格尔若是研究过朱熹、张载、王夫之、王阳明等等哲学家的著作,很可能会将他们称作哲学家,因为在他们那里是存在思辨的成分的。

对于黑格尔来说,孔子的学说中只是独断地展现着伦理教条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在每个足够伟大的文明中,都会有一位哲人以本民族的方式著述他们的政治-伦理价值,黑格尔于是拿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的《政治义务论》同《论语》相比。至于为什么他强调西塞罗的《政治义务论》比《论语》更好,我们下面再谈。

(2)体现在国家中的儒家伦理

“东方人不知‘精神’是自由的,所以他们不自由,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这一个人只是个专制君主,不是自由的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只知道一些人是自由的,而非人人自由,因为他们维持奴隶制。日耳曼民族在基督教影响下,知道所有人是自由的。”(《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各种方法:原始的、反省的和哲学的)

请注意,这段话并不是指责中国只有皇帝是自由的,而是在说中国没有人是自由的——就连皇帝也不是自由的。某个高赞回答并没有指出这一点,反而将黑格尔哲学庸俗化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政治上、伦理上这个“唯一自由的人”他并不是作为自由人存在,而只是作为绝对者-天道的肉身存在、作为专制君主存在。在上面我们提到了自由的观念。在专制主义社会下的皇帝身上存在的不是自由,而是任意性。

否定他人为人的资格,是抽象自由实现的过程。然而我证明自我总归需要一个对象,只有通过他者我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位置。所以这种证明从毁灭与杀戮过渡到了主人-奴隶的关系。[10]

“作为核心的国家元首,以家长资格居于至尊地位。东方观念在于“唯一个人”的这一个实体,一切都隶属于它。在这‘唯一权力’面前,没有任何东西能独立生存;在它范围外,只有反抗叛乱,但又由于出于中心势力范围外而没有发展。”(《历史哲学》历史资料的分类)

黑格尔认为,在专制的国家中皇帝和臣子对应着主人-奴隶的关系。[11]然而,这是否确认了天子在抽象自由,即任意性上的极端?黑格尔同样否定了这种看法。(有趣的是,在这个回答下一些支持黑格尔的人却支持着这个观点)

“据史书记载,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因此历史必须从它说起。中国现在的状况与以前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它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运动间缺少对立,因此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客观性与主观自由的统一,取消了两者的对立,物质因此无法获得自己的反省和主观性。它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实体的东西”,是以道德形式体现的统治制度。
“中国各朝代都不断出现“史学家”,其数量和持续性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其余的亚洲人虽然有古老传说,但没有真正的“历史”。中国的传说可以上溯到基督出世前3000年;中国的《书经》类著作的纪事,是从基督出世前2357年的唐尧时期开始的。......
“天子要遵循古训来处理政事,指导全国的立法事务,因此天子没有行使个人意志的空间。每个皇子的教育,都遵循最严格的规章。他们要有纪律地生活,来强健体魄;从能说话时起,就专攻学术;他们的学业由皇帝亲自监督。皇子们每年都要考试一次,考试的结果要通告给全国百姓。中国也因此能产生最伟大、最优秀的领导人。......
“第二件事是中国的行政管理。在中国,事实上所有人都是绝对平等的,一切差别都与行政级别的高低相联系。任何有才能的人,都能在政府中取得高位。中国所有的百姓都是没有自由的,因此政府形式是专制主义。皇帝发布政令,任命官吏来管理政事。这些官吏分文官与武官两类,文官品级高于武官。凡是要获得高级官职的人,都要参加三次考试。前两次考试成绩合格的,才能参加天子出席的第三次考试。这次考试合格者,被派到翰林院中。他们要了解历史、法律以及政府的组织与管理。......
“天子是中心,决定各种事务,国家与人民的福利都由他决定。所有行政机构都是按照成规来运转的。但皇帝必须充当那个积极、警醒、活泼的“灵魂”。如果皇帝不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勤劳的品质,那么所有都将废弛,政府将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因为除了天子的监督、审察外,不存在其他的合法权利或机关。......
再看中国的法制。中国没有为维护自身利益的、独立的各阶层而制定的法律,一切都来自上级的命令与监督。所有合法关系都有律令规定。”(《历史哲学》中国)

黑格尔是从近代理性主义出发思考的。在黑格尔看来,中国人的伦理(法律与道德)是充满着任意性和专断性的,这同样体现在法律上。在中国的立法中,法律只是一元的,它不体现各个阶层的声音——而只体现这些阶层上达到天子与他的内阁那里声音的回声,因此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法律并不奠基于理性,而只是奠基于天子的意志以及儒家绝对者-天道的伦理传统。这种伦理同样造成了中国的两个弊病:盲目地崇上、盲目地崇古。崇上是因为权力(天子的抽象自由),崇古是因为对传统伦理教条的遵守。

(3)国家道德与宗教道德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和《历史哲学》中均提到了儒家道德乃是一种国家道德与宗教道德。但是请注意,“我们现在讲中国宗教。中国宗教不是我们所说的宗教。”[12],可见以“宗教道德”一词嘲讽黑格尔不懂中国乃是一种偏见,因为这里的宗教道德一词中的宗教根本不指基督教这类宗教。

“个人没有独立性,在宗教上也是依赖的,依赖各种自然现象,其中,最崇高的是物质的上天。皇帝是万民的主宰,只有他是接近上天的。作为自然主宰的“天”,可以比做我们的“上帝”。但这种关系还在中国人思想之外,因为在中国,唯一的、单独的自我意识,就是皇帝。人与天的关系是,如果行善就可得福,如果作恶就会招灾。中国宗教含有人事影响天道的巫术成分,认为人的行为绝对地影响了事情的方式。如果皇帝仁厚行善,那么上天就会开恩,就一定会有丰收年成。与“天”的关系,经常与皇帝本人联系,皇帝又执行着“天”的各种职能。皇帝成为皇天与后土的当然立法者。中国人相信五行,五行中各有一位尊神,也各有一种颜色。凡是有皇帝的朝代,都依赖一位尊神,当前的尊神是黄色。”(同上)这一段讲的很易懂,我便不评述了。

国家道德体现在哪?体现在个人独立性被否定。在黑格尔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但这种集体主义还和我们目前流俗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可以区分两种集体主义:

A.集体作为机械集合。

B.集体作为抽象实体。

当然定义不是泾渭分明的,我们日常所谈的集体既包含A又包含B,我们只能通过语境强调哪个意义在认定这种集体是哪种集体。认为存在一种纯粹的集体主义A和B是不正确的。

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一头雾水,A和B的区别在哪里?集体A乃是个人的集合,在这种集体中,“我为人人”需要建立在大家都认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创造一种“人人为我”的善好社会。我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建立在集体A之上的集体主义的落脚点在个人——在整个社会中的每个个人。我为人人的结果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人都能享受到善好的、人人为我的生活。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大家好,我才好”的伦理说教上,这种说教的根本在于每个个人的独立性——他需要尽到对集体的义务,并且他也必须能享受到集体给他的好处。如果“大家好,我才好”缺少了这两点的任何一点,那么它就成为了一个矛盾、吊诡,就失去了自身的根据与道理。

集合B致力于压制集体内个人的独立人格,试图创造一种“集体人格”,而这个集体在获得集体人格后便成为了一个抽象的独立实体。这种集体主义的内核不是落实到每个个人的福祉,而是聚焦于意识形态的集体认同感、自豪感上。

无论是东方的集体主义还是西方的集体主义,都是二者的混合。黑格尔要强调的是在中国,B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东方宗教中主要的情形就是,只有那唯一自在的本体(即天道和儒家伦理——答主注)才是真实的,个体若与自在自为者(指儒家伦理与天子作为道之肉身——答主注)对立,则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只有与这个本体合而为一,它才有真正的价值。但与本体合而为一时,个体就停止其为主体,〔主体就停止其为意识,〕 而消逝于无意识之中了。”(《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篇,p115)

经过上面的讲解,这段话同样不需要解读了。

(所以各位应当能理解黑格尔为什么说西塞罗比孔子高明。因为从黑格尔的角度看,在西塞罗那里存在着现代社会的权利-义务的萌芽,同时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不过我想黑格尔可能没读过孔子多少书,可能就一部《论语》?而且还是质量感人的译本)

ps:别认为黑格尔只觉得中国的天道是僵死的,他本人的哲学恰好也是西方传统恒常的上帝-天道的断头台。黑格尔以哲学扬弃了基督教,而且他鄙视一切永恒的、直接的、独断论的唯一者。所以他不仅讨厌儒家的伦理实体,也不喜欢经院哲学-神学。(就算有上帝,那也只能是活的上帝,而不是僵死的上帝)

所以黑格尔强调中国“理性的自由”得到了发展,这不是夸赞,因为“主观的自由”遭到了压制。这并不是在讲中国人喜欢讲理性,而是在说在中国只有绝对者的自由得到了发展,但是个人仍旧没有达到独立的状态。

再多一句嘴,在马克思、阿多诺等更强调否定的辩证法的哲学家看来,这对恒常天道伟大的扬弃恰恰是对黑格尔自身哲学的最大讽刺。黑格尔自己后来也走向了保守。(不过也有人认为他的保守只是狡计,只是为了在专制主义地普鲁士存活,他将进步的东西都藏在了自己的思想里。)

2.道家思想

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明显对老子和道家的学说更为青睐与赞赏。他认为道家的伦理超脱了抽象的宗教道德,而有了思辨性和一些根据。他甚至把道同他的理性并论,可见对道家的肯定。但是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对道家思想也突出了否定的态度,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解释。

无奈黑格尔能够掌握的道家著述并不多,所以关于这一点他并没有讲出什么很有价值的东西,便略过好了。如果黑格尔能够有机会了解到道家的辩证法,可能会更加赞赏吧。

3.自然哲学

(1)根据的体系

在“二”中我们谈到了抽象与具体、知性与理性、联系与根据这些术语,这里我们从黑格尔的观念论哲学出发解读他对中国自然哲学的评述。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看来,世界之所以能作为世界为我们所知,乃是因为世界(表象界)自身的合理性。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于我们的世界(表象界)中,因为如果事物连根据都没有了,我们甚至无法理解它。[13]

黑格尔道:

“中国是停留在抽象里面的;当他们过渡到具体者时,他们所谓具体者在理论方面乃是感性对象的外在联结;那是没有〔逻辑的、必然的〕秩序的,也没有根本的直观在内的。”(《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p130。即贺麟全集本)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自然哲学(同样包括中国的古代科学)是抽象的。虽然说它管用(四大发明难道不伟大、不管用吗),但是它并没有发展出精细的、逻辑的公理化体系,更没有在乎过事物间具体的根据。

比如说火药的发明,这很伟大。但是黑格尔可能会认为火药的问世并没有很深的根据性,因为它背后是实用而非一整个学科体系去支持它。黑格尔会认为中国自然哲学中存在许多实用主义,却只是抽象的实用主义。它聚焦于效用,却只是表面。如果不深入认识事物间具体的根据,建立起具体根据的体系,这种抽象的实用最终只会过渡到自己的反面,即过渡到不实用。

根据它当然在乎,却是抽象的,而抽象根据则是任意性与独断论。朱子能从井中的水汽读出阴阳乃是此类抽象根据的实例。一些现代的道家学徒试图将量子力学、相对论归入自己身下,甚至狂妄地将一切知识体系都归入自己身下,同样也暴露出自身自然哲学的抽象性和无内容性。抽象的大全它看似包含了这世间的所有物,然而黑格尔认为这种大全其实不包含任何东西。换句话说,全知即无知。

黑格尔在评述道家思想时也认为道家的自然哲学一把自然伦理化(这一点本篇回答没有提及,但应该不难理解),二无法从抽象者过渡到具体者。从其中同样发源不出科学的自然哲学。

用前面知性和理性的知识,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黑格尔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只停留在抽象层面。它固然观察到了感性的具体者,但如果不就事物本身那样认识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并认识到这个联系实际可以成为一个体系(如自然科学体系),那么这感性的具体者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抽象层面上。

这也是李约瑟难题的由来。即:为什么中国古代有璀璨的科技,却没有发达的科学?

(2)主客体的分裂与科学态度

黑格尔对中国自然哲学的批评同样在自然科学的起源这个话题上。黑格尔认为,精神经历的是这样的三个阶段:

A.认为主客体是一体的,即天人合一阶段。这一点在各个民族的原始社会都能看到,无论是对山川河流的拟人化与敬拜,还是沉浸在自然的美暂时放弃封闭的自我意识、向大自然敞开自己的人格,都是主客体合一的体现。

B.主客体的分裂与精神的超脱。第一阶段自然是幼稚的,人不可能一直幼稚下去。所以每个建立文明的民族都会到达这第二阶段,只是是否彻底罢了。第二阶段同样还分两个小阶段。

a.意识到自我意识主体-对象的意识结构,即区分我与他者、他物。这一阶段在原始社会同样存在。

b.意识到主体同客体的彻底割裂。这一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欧洲文明攥住并加以发展,这是近代科学在哲学上的起源之一。

C.精神认识到自身便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根,此时主体与客体再次合一,通过辩证法达到一种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点便是《精神现象学》的任务,此处不提。

在胡塞尔看来,态度b即课题态度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态度。只有在认识到人与物之间的割裂,并且以精神的超脱将自然彻底视为一个课题,质问大自然,才有了科学的可能。而中国人虽然已经达到了第二阶段,中国人的哲学却总在向往第一阶段。然而直接的、共情的天人合一在黑格尔看来乃是人类精神的幼稚阶段,从中产生不出科学态度。

PS:黑格尔对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理解同样是不准确的,但大体上把握住了中国人的感性倾向。

第二点乃是科学是否得到了自身的独立价值。这一点可见华中科技大归伶昌老师的回答。zhihu.com/question/1969虽然我并不认同这是李约瑟难题之解。

pps:黑格尔实际上是有点轻视各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他认为这些科学可以脱离哲学而取得成效,但是没了哲学它们就绝对无法认识真理,虽然他无意让哲学成为各门学科的裁判员。不过话又说回来,黑格尔虽对自然科学有很大兴趣,但他自然科学上的造诣却并不深。

4.历史主义

这里又可以提到黑格尔另一个出名的论断,“中国没有历史”。在上文引的《历史哲学》中,我们看到了黑格尔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史书典籍汗牛充栋的肯定,所以这句话显然不是表面意思。在黑格尔看来,只有精神在发展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即历史作为历史本身需要是发展的。而中国,在黑格尔看来,则是陷入了停滞的泥潭,固然期间有伟大的诗作、科技、制度,但却没有质的飞越,只是历史周期的不断反复。此之谓“没有历史”。

黑格尔认为中国之没有历史在没有真正的历史本身和没有真正的历史学术上。后者是前者的代言,拥有真正历史的文明也会拥有真正的历史学术。

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有两种,一种是偶然事实的机械集合a,另一种是意识到自身结构的哲学化的历史b。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深信历史是可理解的,历史规律是可研究的,并强调人类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一种历史学观念为后世的唯物史观所接受,并走进了我国的中学历史与政治教科书中。

b的本质在于历史以历史主义的方式被赋予了意义,用上面的话来说就是历史得到了一个结构。而a的历史则是机械史料的堆积,在历史学上的体现在于单纯地描述、记载历史事实并汇总起来。

在黑格尔看来,中华民族虽比起印度民族及东方其他民族在史书典籍上更为丰富(他甚至惊叹印度文明在天文、数学、哲学上如此出色,却在历史上如此无能),中华民族史书典籍的汗牛充栋是伟大的,但它认为我们这些历史著作并不是“自觉的精神”,它们没有被赋予黑格尔式目的论的意义b,而只是记述史料的集合a。a是抽象的历史,而b则是具体的历史。

当然,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辩证法和他的本体论(理念论)其实都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即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过程。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在后世遭到了严厉的批判,而这些批判者大多都主张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只造成人类历史的单调性和历史的僵死,它对时间上(纵向)的更迭、辩证的进步越是强调,就越是在横向上否定了人类历史的鲜活性。在马克思看来这是在用一个永恒公式套死人类历史[14],马克思在晚年的历史学、人类学研究实际上已经对后世苏联教条历史唯物主义(如历史五段论)做了预先批判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黑格尔之所以认为东方文明处于人类文明的幼年期,不能只看《历史哲学》的上下文,将其简单等同于是否自由。这不仅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将具体自由抽象为任意性的行为,是黑格尔自己也会反对的解读。从《精神现象学》来看,人类精神就是由抽象走向具体、由任意走向自由、由非独立的人格走向独立的人格、由不了解自然不了解自身走向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过程,谁在这方面走得越前面,谁的精神便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

有趣的是,黑格尔这位西方大儒还有一个想法(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感觉是:黑格尔这想法也太可爱烂漫了)。就是他认为,哪个民族的历史、精神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哪个民族就有资格代表世界精神巡视整个世界舞台,傲然地屹立于世界。黑格尔从来不认为哪个民族有什么特殊的。他虽然很热爱自己的德意志母亲,却在法国革命发生时与同学荷尔德林、谢林二人一同栽种了“自由树”,希望法国的精神能够巡视德意志。这换做是我们一些网友,恐怕是要管黑格尔叫“德奸”了。只是,黑格尔在崇敬法国的同时不甘于德意志的落后,希望德意志也能像法国那样走在世界的前沿。

黑格尔在哲学上的造诣部分地实现了他的愿望,在整个二十世纪,黑格尔哲学也“昂首挺胸”地巡视着整个法国哲学界。在二十世纪,法国和德国思想界所共同崇尚甚至信仰的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全部都是德国人。

后世中国的文化批评家在审视自身时曾以西方思想为参照。然而东西方向来交流不便,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很有限。再加上全球化开始的时候正值资本主义的扩张阶段,东西方虽交流更频繁,但一是因为晚清实在不堪,二是因为欧洲人已经在百年的征服中形成了某种霸权,所以这时候他们对中国文化始终存在偏见。同情中国的,如罗素,就算是爱说中国好话,那说的好话也很不让人信服。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占据了“进步”的高地。

后来,中国引进了唯物史观(黑格尔史观的某种继承),即历史唯物主义,这时候儒家批判才得到了第二次发展。

一方面是将反儒家发展到极致(某运动),实际上这条路线根本不正确。表面上它是对儒家和中国封建传统进行不妥协的批判,但实际上它的核心是一种暴乱的民粹主义,它的能力只是毁灭而非建构。毁灭不是扬弃,扬弃是事物的发展,扬弃使物扩大自身、克服自身并回复到自身,这最后一个阶段已然是一种新的建构。而毁灭的结局并非虚无,而是停滞与朝向历史的复归。所以这种反儒家它反而还只能是它所反对的腐朽文化的再次浮现。

另一方面是根据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将整个中华文化考虑在内。于是就产生了泛儒家的批判。这时批判不再只是考察儒家的著述。诚然,著述乃是儒家文化最核心也是最高级的表现,但是它却不是足够丰富的表现。除了著述以外需要研究的更是古中国的近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表达。泛儒家批判相信,因为物质-社会交往的类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所以这些文化表达上会存在共性。所以泛儒家批判考察的不仅是儒家的那些经典,更是考察中国文人、政治家等知识分子[15]的精神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等思潮放在同一个中华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研究、批判。新文化运动阶段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民性批判实际上就是简化版的泛儒家批判,它意识到了泛儒家文化的概念以及批判的必要,但它没有深入地考察这个文化。至于新千年“公知”[16]们的国民性批判则是上一种国民性批判的回声与更简化的模仿。

最后要说的是,对黑格尔我们需要批判性地阅读。本来我想就中国文化自信联系知识分子到黑格尔哲学继续写下去的,但字数已经过万,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阅读黑格尔并不是要否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是需要以这个他者的视差正确地阅读他者、正确地阅读自我,是发展的过程。见“一”。

不知道哲学是否还有个未来可言。如果真的有,我希望奔波于世界各民族间的哲学能够来长江黄河处歇上一脚。如果没有,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或多或少完成先哲们的未完成的愿望。


原本还会展开关于“自由”的讨论,以及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批判的解读。只是篇幅太大,加上问题差不多已经答完了,便不写了。

参考

  1. ^ 许多人因为罗素《西方哲学史》而对黑格尔产生了偏见。罗素固然是伟大的哲学家,但明显他并没有尝试好好理解黑格尔哲学。后来英美的哲学学者对黑格尔哲学的研读逐渐走向了正轨,并走出了和欧陆研究者不一样的路子。但罗素的哲学史因罗素之名和优秀的文笔产生的普及性造成了另一种对黑格尔的偏见。
  2. ^ 在英美哲学那里,黑格尔的影响似乎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才有端倪。
  3. ^ 之所以挑这几个还是因为国内读者对他们比较熟悉,我不愿提到这个回答的目标读者不认识的思想家的名字。
  4. ^ 别问我为什么不提科耶夫、海德格尔、萨特、拉康这些人,只是因为马恩列在我国家喻户晓。
  5. ^ 所谓扬弃,简单来讲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保留并发展好的,认清并去掉坏的。
  6. ^ 康德将理性区分为知性和更为狭义的理性,这一做法延续至今。因为篇幅限制,我将知性一词也用理性替代,以照顾没了解过康德学说的读者。
  7. ^ E.P.汤普森曾言,“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旨在将社会作为整体来认识。”
  8. ^ 这是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观点,见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
  9. ^ 因为黑格尔对中国不甚了解,所以无论是《讲演录》还是《历史哲学》里关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述材料有很多都有明显的错误。
  10. ^ 我们提到过,最纯粹的欲念扎根于对他物和他人的否定与毁灭。这种意识扎根于自我意识的结构:存在一个我和立在我面前的对象。我需要证明自我,就必须证明对象是对象,是一个物。了解过笛卡尔哲学的朋友可能知道,从笛卡尔的怀疑出发我们根本无法构建一个和自我同样真实的他者,因为我的意识始终是我的意识,无法通达外界,这于是也成为了整个近代西方哲学的自我主义顽疾。然而,这种自我主义并非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专利,更是人类文明的共性,只是其他文明从来没有以思辨的态度正视它罢了。这里用人话来说就是,在近代哲学的视域内,我们无法用理性的方式证明他人是他人,而不是NPC。
  11. ^ 在《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哲学》中,黑格尔以思辨的角度阐述了他的主奴辩证法,这给了马克思等后世哲学家以很大的启发。但它和我们今天的主题不相关,故我这里提及的主奴关系并不对等于这两部著作中所谈的主奴辩证法。
  12. ^ 《历史哲学》,中国
  13. ^ 对于黑格尔自《精神现象学》甚至耶拿时期开始对现象-物自体二分突破的尝试,我就不提了。下文中也因篇幅会刻意略去这一思想。
  14. ^ 提一嘴。对唯物史观的重要批判思路之一就是证明它其实和黑格尔唯心史观是一个东西,区别只是唯物史观隐去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头颅而已。只要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就可以用对黑格尔的批评同样地批评历史唯物主义了。所以历史唯物主义者并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黑格尔的哲学颠倒过来,再装模作样地披上名为物质性、经济性的外衣,因为这其实也回避不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落在自己头上。
  15. ^ 这里的知识分子单指有知识的阶层。毕竟直到改开之前,我国都是文盲居多。
  16. ^ 这里的公知含贬义,指的是没有思想的跟风者。思想的深度需要精神的劳作、经验的累积,而很多人不具备这个条件。于是伟大的思想无法直接接触民众,而是通过更广义的知识分子阶层做到这一点。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贯彻开放国策以及***意*形*的灌输,这种肤浅的话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不是幼年期了。现在是上火期。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格尔说的是对的,即使中国现在,也是处于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你如果观察动物,就会发现动物终生就干几件事,找吃的,找住所,找对象交配,给对象和下一代找吃的找住所。

如果一个文明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这几件事上,不是幼年期是什么?

黑格尔是一个哲学家,而哲学建立的前提是科学,而中国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从一开始就落后于希腊文明,仅仅从力学角度看,中国一直到清代,由于在力学上的缺失,即使是皇宫,也无法造出大跨度的大厅。

而哲学到今天也几乎没有人去思考。中国今天的哲学水平保守估计落后先进水平几百年,这种水平让黑格尔这种哲学家怎么看?


请各位自己看评论区,今年是2022年,新中国已经70多年了,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很久了,而且上知乎的还算有点文化的,最起码不是文盲。

看看评论区有几个言之有物的评论,张嘴闭嘴黑格尔算个几把,黑格尔算个球,黑格尔懂个屁。这不是文明的幼年期是什么?有几个能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民族感情的角度出发,黑格尔说话已经很客气了。如果思考判断仅仅从民族感情出发,说中国好的都是对的,说中国不好的都是错的,别说是文明的幼年期,大脑发育根本就不健全。

就知乎用户而言,不要说懂科学艺术哲学,就算是最基本的逻辑,都没几个达标的,说话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理解能力低下,判断文章是否有道理的依据仅仅是蓝标。这种人让黑格尔见了会怎么说?

中国到今天对科学艺术的追求仅仅是让别人觉得我很牛逼而已,根本就不爱科学艺术,说明对人类高端的追求根本就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所以不爱,同时愚弄鄙视追求这些的真正人才。只知道满足动物一样的欲望,不是低端的文明是什么?


user avatar   lsd-50-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太在意某位西方名人对中国的评价,有中国黑,也有中国吹,比如伏尔泰

他评价中国的文化:“在欧洲,我们没有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可以被证明是能和中华帝国相媲美的……当我们还是一小群人并在阿登森林中踯躅流浪之时,中国人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当你以哲学家身份去了解这个世界时,你首先把目光朝向东方,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

对于中国的历史,伏尔泰赞美道:“他们在我们还没有使用文字时,便已有了一部用固定的语言撰写的连贯的历史”“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食月食、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

“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中国的古籍之所以值得重视,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是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话、寓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

他赞美孔子道:“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伏尔泰还用诗赞美孔子:“他谦虚地探索,让人不要迷失于世界,让精神被理性之光照亮,他只用智者的身份说话,而不是站在先知的角度,然而我们相信他,在他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对于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伏尔泰赞美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对于中国的法律制度,伏尔泰赞美道:“他们的法律充满“仁爱”观念,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无论如何僻远的地方,不经官厅的裁判,即使是贱民也不能处以死刑……只要听到中国法律,我已不得不主张只有中国是世界中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了……这种法律制度,存在了4000年,直到现在还基本保持着这样的制度,这也成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的一个证明。

也正因如此,伏尔泰一度希望用中国的模式来对法国进行全面改造。他甚至还在自己的戏中将自己当作中国人,对中国进行赞美:“在当初我也曾私下有过一个念头,想用我们中国文化的力量,把这一只野心勃勃的狮子(法国)收服过来,用我们的礼教道德感化这个野蛮的鞑子,叫它归化中国。

在中国的认识上,伏尔泰和黑格尔大相径庭,前者自贬西方,抬高中国,后者对中国文明贬多褒少。他们的评价看来,都有些对又有些绝对。他们读过中国的著述,研究过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但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吗?显然不,不论大师还是伟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对中国的评价,是主观的,是片面的,要么过于理想,要么带有偏见。

所以,中国到底是王道乐土,礼化德兴,还是文明荒漠,国弊民愚,这不是一两个西方哲人能定义的。

然而好笑的是,一些国人看到黑格尔的评价,反而如获至宝。

“看吧,我就说中国不行,黑格尔都这么说”

“你敢反驳黑格尔?果然中国人人均哲学家”

他们自诩独立思考,实则盲从随众,自诩客观理性,实则贬中媚外,他们自认为是周树人,实则不过是周作人。对自身文明全盘否定,对西方文明顶礼膜拜。恨不得把你踩进泥里,告诉你你什么也不是。不过是管中窥豹,狂犬吠日罢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不是虫豸能憾动的,不论虫豸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验论体系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格尔对中国文明的了解程度,也就相当于道光、埼善、刚毅、徐桐之类对欧洲的了解差不多在一个档次上,不会高明更多。

道光他们没看过任何一本西方著作,黑格尔的时代西方也没有任何一本最低限度合格的儒家经典翻译本。相比刚毅徐桐们还见了不少洋人,黑格尔一辈子没见过任何一个中国人,还不如刚毅们呢!他们了解对方靠的都是道听途言、以讹传讹、胡说八道,所以道光不知道“英吉利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黑格尔到死都以为中国是一个放大版本的非洲部落,还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这曲解程度已经直逼“洋人膝盖不能弯曲,洋人离开茶叶大便不能排泄…”了。

所以这种话看看笑笑就算了,就算黑格尔是大哲学家,可他也不是全知全能,他对中国的理解,也就和“夷人好舞蹈,女著衣裙袒胸露肩,非夫妇亦可男女交接,抚腰贴面…无廉耻如禽兽焉…”一个性质。


user avatar   wei-ming-78-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要在意一个来中国都没有来过的人说过什么?




           

相关话题

  你观察到哪些纷繁的生活场景现象背后严谨的规律? 
  如何理解德军进入巴黎后,那个经典的法国男人的表情背后的情感? 
  为何世界七大文明起源地的文明起源时间都这么相近? 
  韩国媒体自称所谓的“广电的限韩令”会有什么深远意义? 
  为什么柔然崛起后草原上老大称号由单于改为可汗并延续到近世,而单于称号则渐渐消失? 
  为什么很多人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 
  现在的年轻人如何看待东北二人转这种表演形式? 
  元灭宋金西辽西夏吐蕃大理、清灭明蒙古准噶尔和日本侵华有什么区别? 
  让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中国文化有哪些? 
  你遇到的最搞笑的试卷答案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乌克兰现在真的是欧洲(世界)子宫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元清非中国的谬论?





© 2024-04-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