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1984》中的新话? 第1页

  

user avatar   sha-qi-b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话完全没有办法表达人民群众的丰富情感!相较之下我们的社会主义语言就丰富多了,完全是依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叙述的,非常精确而且深刻:举例说明

1、五字措施
勾勒新路径,绘就新蓝图,迈向新时代,
适应新时代,迈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
走出新天地,创造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踏上新征程,开启新纪元,续写新篇章,
成为新引擎,引来新投资,占领新阵地,
出现新形式,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
瞄准新表现,激荡新气象,摆脱新平庸,
成就新作为,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
创造新生活,跑出新速度,推动新跨越,
开创新未来,贯彻新思想,掌握新知识,
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适应新常态,
研究新问题,破解新难题,活跃新生活。


2、五字成果
实现新提升,实现新提高,实现新跨越,
实现新突破,实现新发展,实现新改善,
取得新改善,取得新成绩,取得新突破,
取得新成果,取得新成效,取得新进展,
取得新胜利,得到新加强,得到新改善,
迎来新突破,呈现新气象,形成新骨架,
汇聚新动能,展示新风貌,展现新风采,
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
收获新成效,达到新高度,创造新辉煌,
谱写新篇章,获得新提升,发生新变化。


3、三字词组:
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
新要求,新征程,新期待,
新时代,新使命,新方位,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
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
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
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
新关系,新机制,新知识,
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
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user avatar   wo-de-du-bai-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其实和齐泽克说的“红墨水,蓝墨水”的笑话差不多:一个德国工人得到一份在西伯利亚的工作,他意识到所有的信件都要被审查,因此告诉他朋友:“我们设个暗号,如果你收到的信是蓝墨水写的,就是真话;如果是红墨水写的,就是假话。”一个月后,朋友受到了第一封信,用蓝墨水写的:“这一切都很棒:商品丰富,食物充足,公寓很大,供热也好,电影院放的都是西方电影,可以搞艳遇的漂亮妞多得是——唯一搞不到的就是红墨水。”

乔治奥威尔写的《1984》里面的新话也正是出自这样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掌控,在文化上将人们的语言变得匮乏。人们由此感到自由,因为没有任何词汇用来描述不自由。在《1984》的世界观里面,大洋国经常修正过去,从而改变现在,以一种尼采的谱系学的历史研究态度使现在之为现在。这也是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效力这种调侃说辞的体现,新话不仅是改造身体和意识的手段,也是对历史进行权威性考察的保证。大洋国看似是一个极权国家,用来嘲讽英国的,但其实质上是对官僚主义和集权的一种夸张表达,刚好在几十年后,一部英剧就以更诙谐幽默的方式重新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是,大臣》和《是,首相》;在这部剧中,官僚公务员体系和政治平衡的集权倾向体现地淋漓尽致,汉弗莱的官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个人有一些看法就是,因为新话与原有的语言表达产生了断层,底层的历史解读的能力直接被切断了,也就是“在新话普及的时代,你藏着的是十年前的历史新闻还是甲骨文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你作为新话的使用者早就失去了解读的能力了”,诗歌的隐喻和模糊化表达被消除之后,阴阳怪气或者是意指也成为一个梦想“从缺少红墨水只能用蓝墨水变成了没有钢笔和不知道还有红墨水”。一些旧日的抱怨和负能量真正变成了无法言说的感受。而长期被这种新话塑造的人,失去了否定和怀疑的能力,在这个情景里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思考了许久,我决定加上下面的内容赌一把。人民的思想其实并非往往是被等效赋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春晚,作为自上而下的文化赋予,春晚在后面越来越脱离群众的路上总是有被反讽的时刻,就拿网友对小品内容要素的猜测中,其实大部分核心都被猜想得差不多了。套路的重复和对网络梗文化的生搬硬套加上说教煽情,这就不符合人民的审美需要了,于是,人们就会拿现在和过去的节目进行对比,究竟好不好呢?

另外,对于如何消灭红墨水,我个人有一些看法:比如过度实现红墨水的职能,让红墨水被迫泛滥,通过媒介把控在网络发展中将假话变成一个梗,不断的自我复制,不断地语境压缩或者扩张,目前常见的字母梗,以物代人,以著名事件指代某人某物这些词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方面当然有被迫的审核带来的影响,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引发极大的对立和冲突,“不用字母就不会说话了是吧?”“这个词有什么打不出来,就硬谜语人”这种反驳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反讽过度是不是反而将反讽的职能给淡化了?被重复多次变得平平无奇。正如本雅明所说“想摧毁一个东西的内在特质,只需要把它复制的足够多。”这个复制,甚至不一定是主动的,玩梗这个形式难道本身不也是在间接消解内容吗?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套话也是如此,原本很美的文段被多次运用之后就被审美抛弃了,变成了形式的用法,我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抛弃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些词,因为一旦老师认同表扬之后大家都在用这些词汇,以至于这些词段丧失了它的特质。多的不要谈,知乎上也有不少以申论的形式作为回答的例子,一堆积极性的美好性词汇叠加,产生了一种无意义的意义,也就是内容无表达,形式是答案的回答。这样形式的词句过于丰盛,使得人们对于它的感觉反而是匮乏,“这样的词汇不过是官腔陈词滥调罢了”不正是人们的内心嘲讽吗?如果把我的校长的讲话进行语言蒸馏,剩下的也不过是“再接再厉,干得漂亮,好好学习,为国效力”但是他依然必须说更多的话,将语言的形式转化出它的意义来。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只是一个提醒,并非是一种强迫性的说教。

新话在此诞生得毫无痕迹,它明明尚待被讨论,却直接变成了我们的生活。面对“加好”“加加好”这样的词,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绝绝子”,它作为一个表面上的“绝了”的互联网新型表达方式,可以同时承担赞美和反讽的功能,看似它表达了很多,然而却在词汇的泛滥中不断丢失了自己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无法被完全捕获,自然会在各种各样的语境里面不断自我繁殖,在媒介的助推下变得没有意义,就像很多地区的方言后缀语气助词“咩”“噻”“哒”。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可以用上的词汇和没有这个词汇的区别在哪里呢?而加加好似乎是一个标准化的程度表达,可以说,它避免了反讽,使得词句表达更加精确,它走向了绝绝子的一个反面,它成为了一种不孕不育的词汇(新话本身就像是语言的计划生育的产物);没有“精彩”也没有“歪瑞古德”。这样的语言是无比崇高的,是令人叹服的大发明,思想在语言的配合下变得无比透明和简单,好的是好的,坏的是坏的,没有那没多隐喻和拐弯抹角。在著名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里,一块黑色的石板立在月球上,它的长宽高比例穷尽人类的一切测量方法都是1:4:9,如此简单而有力地将意思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在语言的匮乏之下,是丰盛的情感无法被表达,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漏洞,语言对于社会里面的人是必须被表达的欲望,如果无法被言语和字符体现出来,就会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去表达被压抑的欲望。具体实践多种多样,无法直接叙述完全,当然这也“并非全部”。


user avatar   UMi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奥威尔对新话的描述,实际上是其“语言的政治化”观念的一种体现。奥威尔对这种观念的详尽描述尽在《政治与英语语言》一文中,见此

所谓的新话,除了表面上的缩减词汇规模,减少词汇含义,粗暴而简单的正字法与傻瓜式的语法外,内里上更是“语言腐败”(decay of language)的夸张体现。比较简单的语言腐败包括滥用词汇的含义,包括“社会主义”这种词汇——仍然有大量的学者试图将斯大林与希特勒都划为社会主义者,而在奥派的口中,就连罗斯福都有严重的社会主义嫌疑。这就是一种词汇滥用的例子。

语言腐败的另一种例子就是特定的隐喻结构。这在传播学上已经十分泛滥。例如,偷井盖这种事在大多数时候甚至算不上一种新闻,但只要与特定的省份当事人搭配就会有奇佳的传播效果。也比如,家暴一词有隐含的道德褒贬,但几乎只用来形容男性对女性的家庭内暴力,而女性对男性的家庭内暴力则会被扭曲类似“可爱的妻管严”或“外硬内软的好男人”的叙述方式。

虽说各种无良媒体与无良学者在语言腐败上的技艺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但语言腐败的主要使用者并不是民间。我现在本可以直接指出语言腐败的直接使用者是谁,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选择了否定的表达,这也是一种语言腐败。

针对英国政府的语言腐败,奥威尔指出了四种最常用的方式

  • DYING METAPHORS(过时的比喻使用)
  • OPERATORS OR VERBAL FALSE LIMBS(言语假肢,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恰当的翻译)
  • PRETENTIOUS DICTION(夸耀性的词汇)
  • MEANINGLESS WORDS(滥用无明确指代的词汇)

第一点在英国政府的文官写作中尤为常见。例如所谓hotbed(温床)与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比喻某人的弱点),也比如什么“One man rides two horses”(一个人骑两匹马),“See the world through wind and rain”(经受风雨、见过世面),“The two wheels turn together”(二个轮子①起转)。比喻的使用本质上是为了让读者产生一种极为直观的视觉联想,来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但这样的比喻使用因其过于陈腐或早已被无限制滥用,其原始含义早已被抹杀干净,当英国的文官写出这样的文件时,他们既不关心自己使用的比喻原意,也不关心这样的比喻能否恰当的达到上述作用。

当然,如此书写有某种历史传统的因素,因为那位奠定了整个英国文官系统写作风格的男人就是使用比喻来让冗长的政论文章变得生动的高手,但并不是人人都是他。

第二点同样如此。在写作之中,拣选动词搭配是个比较花费精力的活。而英国文官为了摸鱼以及使自己写作的文件贴合英国文官的写作规范,避免节外生枝的解读,他们就会滥用词组与固定搭配,以避免使用单个的动词。如play a leading part (role) in(起领导作用)与take effect(生效)。这群蛋疼的文官乐于使用名词而非动词,用by examination of而不是 by examining。给奥威尔所谓doubleplusgood与ungood启发的或许也是这群文官喜欢使用not un- 的搭配,以营造一种艰深之感。至于整篇文章都是XX化XX化,XX性XX性,更是尤其可恶的偷懒了。

第三点在语言腐败大师汉弗莱那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可以使用许多乍一看及其正面的词汇来代替显然较负面的词汇的运用。例如“Courageous”(有魄力的)一词甚至让哈克第一次听到时就流下了冷汗——这意味着他认为哈克的行为是“政治自杀”,但他绝不会使用Suicidal(自杀性的)这样有明确指代的词汇。而更乐于污染这种夸耀性的正面词汇来表达负面的含义。在近些年的英国文官界,也有“delayed employment”(就业放缓)“Flexible employment”(灵活上岗)“Malicious employment”(恶意就业)的搭配,用来指代一些不可言说的情况。

第四点尤其是重灾区,使用一些严重缺乏定义的大词来粉饰文件,使其在只接收过通识教育的官僚眼中显得专业性十足,是常用的手段了。从小的方面说,在本段的上上上段,用了“某种”这个词,这个词实际上是否砍掉都无碍于读者的阅读。但使用这个词却似乎让本文变得格调更高了些——这当然是虚假的认识。从大的方面说,大量的文件让许多本应指代明确的词汇,例如“Understand the essence, grasp the major and integrate”(知道实际、握住重点、融吞会通)更是英国文官系统常常滥用的词汇,究竟什么是“essence”“major”,既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思考,因为行文者十有八九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对于最大的情况来说——就像我们知道的,“democracy”“reactionary”曾经在学术上都是有清晰定义的词汇,但如今已经愈发沦为触发好鸭话的狗哨。

体现新话精髓的是奥威尔自己翻译的两段英语

原文:I returned and saw under the sun, that the race is not to the swift, nor the battle to the strong, neither yet bread to the wise, nor yet riches to men of understanding, nor yet favour to men of skill; but time and chance happeneth to them all. (大意是说阳光下各种付出都未必有收获,但机会只会给蓄势以待的人。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诗句)
翻译为现代英语:Objective considerations of contemporary phenomena compel the conclusion that success or failure in competitive activities exhibits no tendency to be commensurate with innate capacity, but that a considerable element of the unpredictable must invariably be taken into account. (这很汉弗莱)

第一段中精美的排比与具象化的描述很能让人产生视觉联想——仿佛看见努力的运动员未能在赛场上拿到第一,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功败垂成,学者皓首穷经却未能把握真理——最后才引出作者的教训:但这样的付出并不是无效果的,胜利女神只会垂怜那些有准备的人。而第二段则是十足的语言腐败典例——你看不到任何具象化的表达,而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高深莫测却又廉价无比的大词、词组与抽象的概念,你似乎只是被汉弗莱劈头盖脑地教训了一顿,毫无美感可言。

最后,让我们用同样出自此文的一句话来结尾吧。

But if thought corrupts language, language can also corrupt thought.

user avatar   chen-xi-67-1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字符不予显示”的极致是新话。


user avatar   qiu-suo-1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有可取之处,不然怎么大家都用呢?(狗头)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軋、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user avatar   ge-bi-de-le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有意思,形象地说,《1984》里的新话在我看来就是政治话语热胀冷缩的结果。它折射出来的整个原子化人的沉默的基调不止属于宣传话语,也属于大洋国的整个post-totalitarian阶段。

我们可以想见在书中大洋国那冷漠死寂的公共语境之前,一定还有过一段与现在截然相反的、空前狂热的、全员参与的时期。唯有这个“逼迫”公众全体参与公共空间的阶段,才能让最中心的那个骄阳拥有垄断民众话语使用方式的权力。而《1984》中描写的冷漠寂静不过是这种狂热的硬币另一面,区别无非是最中心的太阳变成了黑洞,但对全体民众话语的垄断与把握本身依旧没变。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指挥大洋国人手舞足蹈和指挥他们闭眼哑巴没有本质区别。但我们知道手舞足蹈至少还有千万种机会调整动作,而沉默永远只有一种,从这点看,前者比后者更有希望。

为什么说新话是政治话语热胀冷缩的结果呢?

在“热”的阶段,首先有一个明确的、让所有人都相信的真理存在,才足以激发全体大洋国人方向空前一致的奔赴,而只要冲向同一方向的力量足够庞大,而那个目标与现实又足够远,整个政治语境就必然压力不断加码,温度不断上升,形成狂热。但这也就使整个政治语境发生了变化,即有一个绝对真理悬置,那么评判公共空间内话语的权重就不是个性与否,而是与那个绝对真理的距离是否足够近,而自然而然的,这种话语衡量标准变得只会愈来愈狭隘,公共空间的语言愈来愈枯萎干瘪。但另一面,这种“绝对真理”既非货币市场,也非官僚网络,作为悬浮空中的思想本身反倒以巨大的普遍性赋予了那些被它垄断话语的人权力,而这种权力之普遍本身又让大部分民众都可以拿来反抗其他话语体系(市场、官僚)的压迫侵害。

人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自己唯有靠绝对的(思想、话语上的)不自由才能换来异常丰盛的平等与权力。一方面,只要不断地复读那几句“绝对真理”就可以在极大的范围里所向披靡顶天立地,另一方面他们本身的说话方式、话语权力却作为了牺牲品,孰轻孰重,还真不好说。但毋庸置疑,这也是一种题主说的新话,一种双刃剑式的新话

但这种新话注定不长久,这种“热”的话语注定不长寿,因为它维系之本过于单薄,而遭淘汰无非时间问题。它最终也的的确确被赶走了,而代以《1984》中主角所处环境流通的新话。这种新话既不狂热也不鼓动,但它依旧保持了那个特质,即不以个性为衡量标准,而以正确为评判尺码。但由于过去那个以另类方式创造上升渠道的“正确”已作古,那么这种正确便矮化而变为了“不犯错”。

此之谓1984的新话即“不犯错”。热胀冷缩的要义全在于人们已经被过去的狂热冲胀得上吐下泻而腹中再无多少个人的东西,于是缺乏独立说话的思维材料,另一面,天花板上的幕布只是改了改,就让火箭成了昙花。

无论哪种新话,其功能都在于以一个绝对标准压制住人们构造复杂话语的能力 ,而这种理性话语、构建话语体系的表达权力就这样被大洋国gov垄断了。

而迷惑人的是“热胀”时期的大洋国民似乎纵使极度缺乏这种建构能力,却长于解构能力。但其实大洋国现世的沉默足以证明这种解构能力无非是一个totalitarian下的上方对下方赋予暴力,而非自身思维的强大。而一旦暴力源枯竭,原本解构一切的战无不胜的人们就成了没有人玩的提线木偶。而到了《1984》描写的那个新话语境,他们失去了一厢情愿的“解构”力,又从来没有过建构的自主权,于是他们沉默了,而至在沉默中窒息。

所以,一言以概之,新话的本质是抑制人的建构能力,而无建构便难以解构。人们习惯说不破不立、欲有所破必有所立,但新话告诉你不给你建构的机会,你那波涛汹涌的解构狂欢只是颅内高潮。而更甚,在这样一个沉默的环境中,解构似乎作为一种破坏的个性手段更加值得被呼唤,殊不知多少独立自由恰是被以解构之名剥夺的。


user avatar   syuanlan-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i-b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user avatar   winston-churchill-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下我打的几个mod。都直接兼容steam版本。基本不会破坏原游戏的平衡性,同时又提高游戏性。刚开始玩巫师3就不要打了,新玩家还是先把游戏摸透了再说,二周目玩家随意。

快速旅行:清问号利器,打完后,按M呼出地图,找个旅行点就可以直接到达。比如你在洞穴里,在海里,在山上,想快速出去,直接去找男爵打牌,直接按M呼出地图,然后点到乌鸦窝公交站就可以到,缺点是下车后还得步行一会。所以要用到下一个MOD↓

国外玩家打造《巫师3》滑板鞋MOD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5683299257884672

滑板鞋:空格起跳+方向键直接发车(一开始多试一下,有时候可能不是mod无效,可能是没上手好),反正比萝卜快很多,随时可停可开打。飙车模式下,你飙到十层楼掉下来也摔不死。所以经常有老司机从史凯利杰群岛各种高山上直接发车一头栽入大海,但终极老司机一般是从陶森特最边缘大雪山滑到女公爵姐姐的床头,爽到高潮,爽到失禁。所以这又要打下面的mod↓

无边界mod:意思就是你爱走多远走都远,不会被强制遣返。

保险点可以再打个摔不死的mod(我是没打,反正太久没死了,偶尔死一死也很沙雕)。

下面是打架的:

法印加强mod,附加了一些效果跟特效,比如说开打前放火印,剑会变成火剑,近战第一次打击可点燃敌人。开打前套昆恩,则第一次近战打击会吸血。算是变相稍微降低那么一丢丢难度吧,反正我都是极难,怪物升级打开,满世界怪就算是路边遇到的疯狗都比我高几级的。

亚登随身移动mod,施放后,身上会附上一层紫光,仿佛突然被麻花藤家的QQ紫钻开光了似的,有点贵族感,怪物靠近也会沾染,视觉效果非常酷炫。重点是它和你一起动了。。。

耐久不减,原版的耐久太烦人了,这个前期当然没啥,但后期剑舞点出来后,用剑频率大幅飙升,尤其是我这种喜欢虐骷髅等级的,而且还要一群骷髅一起虐的,剑舞跟拜年不能停,你也没办法停,停下来就死,索性直接粗暴一点。

所有东西重量0.1,原版的背包也是很繁琐,相当于背包无限了。不打这个mod其实也可以,但是会很烦,很烦,还是TM的很烦。起码去鹤山银行可以不用搞一会就要跑回去贩剑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修改和一般的巫师3加mod不一样,所以我没有打包在文末推荐的mod压缩包里,怎么改看这里→【MOD 推荐】【负重MOD】【适用于任何版本】~~~~~~~~~~~~~~~~~~ 【不用改游戏任何文件】

食谱MOD 可以在炼金术界面烹饪食物回血用,二周目其实没多大卵用,因为回血基本靠燕子了。不过这个mod还是比较有趣的,可以造一些好玩的食物。也让一些捡到的垃圾有了用武之地,比如生肉什么的。

自动剑油。这个也是打架利器,省得临战还得各种翻找百科跟背包找油,破坏节奏。这个mod其实有点无奈,主要是这游戏里的剑油太相似了,没办法一目了然找出来。

法印一键启动:直接设置q昆恩,f放火,r阿尔德,x亚克西,z雅登,效率秒杀原版。这个严重推荐!必须打!是我最喜欢的,从1.22版本一直用到现在。有了这个,这游戏的战斗直接流畅起来了。巫师3:狂猎 v1.22即时施法MOD

此外还有灰色任务经验不减等几个,增加一点做任务的动力。好像还有个mod是升级经验越高级同比例增加的,不过我没打。二周目都七十多级了。不差那点经验。

以上这些打架mod打上去之后,其实基本就是抛开那些新手向的操作,然后专心玩隐藏剧情,然后手拿着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路砍到蓬莱东路,从威伦一路向北杀到诺维格瑞。看过来——为什么玩巫师3时会讨厌威伦这张地图?

最后,评论区分享一下我打的这几个mod。

巫师3加mod超简单:直接在游戏目录建立一个Mods文件夹,然后把mod直接解压在里面就可以了。解压完应该是下图这样。

(modHDReworkedProject 这个文件夹是高清材质mod,1.36G,太大就不分享了)

评论区很多人在问各个mod的功能,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如下:

【mod0000____CompilationTrigger】脚本统一补丁
【modAlwaysFullExp】灰色任务全经验
【modAutoApplyOils】自动上油
【modAWorldWithoutBorders】地图无边界
【modBLOOD】高清血液 ——如果进游戏有冲突 建议先删掉这个mod
【modBow】十字弓连发,不用装填。普通箭矢威力大增,自带穿刺,分裂和燃烧效果——这玩意搞快一点,其实就是加特林·杰骆驼了。。。其实也有喀秋莎版的,直接洗地...不过不想搞得太夸张,给怪们留点活路吧...
【modDemonic】全法印大改 全新的法印释放附加特效+全新的击打特效
【modFastTravelFromAnywhere】快速旅行
【modGastronomic_Alchemy】 (炼金术食谱)这个mod很有意思,就是在炼金术界面,自己diy加血食物
【modImprovedSigneffects】更新伊格尼法印特效1.21版(伊格尼项目大改的前置!)
【modKNGBlood1.4】血溅-武器上会沾满血迹
【ModNaiJiuBuJian】耐久不变
【modOilsNeverExpire】剑油不减
【modSlideEverywhere】滑板鞋
【modYrdenBuff】亚登法印特效个人修改版(自带法印跟随人物-去掉了新增属性,取消了惩罚设定,只保留了特效,维持原始属性,使用该法印后取消了圆圈,只需靠近即可)

另外,如果打了mod,游戏进不去,目测是有部分mod还需要在其他地方做修改才能生效,那么把你认为不重要的mod一个个删掉再试着进游戏看看。

这个帖子的意义,其实是介绍巫师3的mod能做到什么程度,能改什么内容,能实现哪些原版实现不了的功能。

评论区有些人能打上mod,觉得还不错,有的人说打上去没效果。这东西,有时候是很看RP的,打不上的朋友,建议直接去3DM原帖看下,本帖mod除非特别备注,都是来源于此。

没有mod基础的朋友,还是先从简单的mod加起,有针对性地删减、测试,不要一下子全部加上去。

其实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自己去N网自己找MOD...

————————


我在#巫师3#的答案:

为什么玩巫师3时会讨厌威伦这张地图?

巫师三怎么加mod,加哪些mod好?

《巫师》世界里的狩魔人都很穷,这符合经济学原理吗?

为什么《巫师3》里的所有人都敢不畏惧猎魔人?

《巫师:狂猎》有哪些有意思的暗线?

游戏《巫师3》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任务是什么?

如何评价《巫师3》狂猎的战斗系统?

怎样玩好《巫师3》中的昆特牌?

巫师3明明主线任务非常急迫,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支线可以在主线过程中做(影响代入感)?




  

相关话题

  为什么日语总是给人中二的感觉? 
  怎么看大陆旅游团在台湾失火,台湾很多网民毫无人性集体狂欢? 
  有哪些很常见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全称是什么的英文缩写? 
  为什么图瓦语中「未来/向后」「过去/向前」是一個词汇? 
  除了汉字之外,其他文字有「书法」这回事吗? 
  让你觉得女生帅气的一瞬间是因为她的什么行为? 
  为何外国人用中文介绍自己都一个套路? 
  普通话不好有多难? 
  如何看待广州新生代不会讲粤语? 
  有哪些只有既懂中文又懂日文的人才能听懂的笑话? 

前一个讨论
《老友记》中钱德勒和莫妮卡学历相差太多,他们的认知、价值观会不会有差异?为什么能走到一起?
下一个讨论
韩国偷文化会被反噬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