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最近十年有哪些消失了或正在消失的职业? 第1页

  

user avatar   mo-deng-zhong-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皇帝挥舞龙纹袍袖,跑向太和殿门口,殿门挂着一面巨大的明黄色布帘。


撩开布帘,1986年的阳光倾泻而下,大殿前的广场上,2500名群众演员跪拜肃然。


镜头摇过人群,摇过雕栏玉柱,摇过红墙和衰草,视线更远处,是一片混沌的天空。


那是《末代皇帝》拍摄现场,意大利导演正在还原一个王朝的弥留,同时也在传达这个古老国度开放的信号。


两年以后,这信号更为强烈。1988年元旦,天安门城楼开放游览,门票10元。


开放首日游览人数超过2000人,当年,60万中外游客登上城楼。


皇权早已消逝,严肃正被解构,国人随解冻的冰河呼啸向前,期待商业时代到来。


然而,真正的商业时代却以荒诞作为开始。


当年,国人迎来建国以来最高的一次价格波荡,物价比前一年上涨18.5%,与1986的12月份相比,物价上涨26.7%。


新华社记者开年时写了篇调查报道,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涨得大家有点受不了”。


文中称,部长级干部说,他家的保姆不敢去买菜,一花就是10元钱,看着眼晕。


那一年的躁意很快席卷城乡。


当年5月,抢购浪潮从肉蛋糖开始,最后蔓延到抢购肥皂牙膏等日用品。


7月,国家决定对13种名烟名酒放开价格,几小时内,各大城市库存烟酒抢购一空。


8月初,坊间盛传,9月1日全国各种商品将全面涨价,抢购风潮至此势不可挡。


武汉有人买了200公斤食盐,南京有市民买了500盒火柴,武汉友谊商店被迫拉起了铁栅栏,但铁栅栏缝隙伸进来无数双手,将金银饰抢买一空。


许多人提空存款,倾尽全力购买冰箱彩电,为子女囤积,以备将来婚嫁用。


国家统计局统计,仅1988年8月,电视增销56%,冰箱增销82.8%,洗衣机增销130%,3个月内储蓄存款减少300亿元。


当年亲历者追忆,抢购那年她还没结婚,后来直到数年后儿子出生,全家还是从母亲的床下拿肥皂,那肥皂仿佛取之不尽。


人心浮动最终导致市场颠簸。


1988年,贾平凹写了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名叫《浮躁》。


1988年的躁意被锁在字里行间。


急流中的人们终于知道除了弄潮之快,还有身不由己。



每一个价格波荡之年,总伴随着投资热潮。


1988年的抢购风波,让人们更热衷追逐财富,全民皆商的时代到来。


那一年投资故事的主角是“倒爷”,坊间称“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在计划经济时代,同一种商品,存在计划和市场两种价格,倒爷应运而生,游走其间,利用差价牟利。


1988年抢购风波背后,正是中央全面放开市场,推行价格闯关,消灭双轨差价的改革举措。


改革推进之前,倒爷们放肆行走,所写传奇如江湖儿戏。


在天津一个宾馆,一张钢材提货单,被同楼的倒爷们转卖六手。


每次转卖,每吨钢材便加价200元。提货单没出宾馆,价格便从每吨700元涨至1600元。


这是那年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游走天下的倒爷有着更惊人想象力。


有人用玩具换来貂衣,有人用糖果换来卡车,还有人计划倒卖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圣母院,而最有名的牟其中,真的用罐头换来了飞机。


那个年代,倒爷的标配是麻袋和绿皮火车。美特斯邦威的老总,便曾蜷缩在硬座下睡觉,怀里的麻袋装满布料。


倒爷完成了中国最初的商业启蒙。


马云曾背着麻袋把广州小工艺品背回杭州,柳传志曾在中关村用板车卖旱冰鞋和电子表。听说倒卖彩电一台能赚千元,他心动汇款,没想到被倒爷骗去14万。


倒爷成为全民偶像。王朔以做过倒爷为荣,“小说有意思吗?在金钱面前全傻了。”


1988年,海南建省,倒爷有了更炙热更广阔的舞台。


南下海南的冯仑,多年后在《野蛮生长》中追忆:

有意思的是省政府还给了我们1万台彩电的批文,让我们把倒批文的钱作为开办经费。


彩电批文成为后续许多时代魔术的起点,而在1988年,一切如此顺理成章。


那年,海南街头循环播放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张雨生声线轻灵惘然,梦想开了又谢,未来总在很近又很远之处。



随着市场健全,国内机会骤减,倒爷曾远赴俄罗斯。


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经满洲里前往莫斯科,要穿行六个白昼与黑夜,最终抵达寒冷的异邦。


那段全长9000多公里的铁路,被倒爷们称呼为“伟大的铁路”


国际列车每人限带38公斤行李,后来有倒爷干脆包下整个车厢,除留一个座位睡觉,货物从地板塞至顶棚。


1988的鲁莽和躁意,最终散成莫斯科的传说和悲欢。


冯巩曾拍了电影《狂吻俄罗斯》,倒爷的身影,最终消失在时代的风雪中。


1988年的故事,以急促开始,以潦草做结,人们在夜色中打开匣子,慌乱地适应商业时代的到来。


此后的浪潮起伏,总带着1988影子,波峰波谷中,都藏着投资狂热和消费迷茫。


我们总以为经济大势导致个体命运,但何尝不是个体命运汇成大势浪潮。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曲线,终由人心欲望曲线决定。


欲望宣泄过后,人们开始理性地走进商业时代。


1988年10月到第二年年底,中央连发四十个条例,整顿经济秩序,稳定市场,人称“四十道金牌”。


当年11月,证券交易所开始筹建。


人们在躁意中冷静,告别八十年代,迎来1992年的春天。


1988年,韩寒6岁,每日奔跑在上海亭林镇的街巷。


长大后,他写了本小说,书名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开篇他写道,他的吉普是1988,国道是世界,越无序的地方越安全。


书的结尾,他说,旅程最重要的是坚持目的地,保持前进。



有趣文章很多

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

“摩登中产”(modernstory)


user avatar   flagle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生员。

今天在新华社出的国家相册微纪录片提到了。

截几张重点的图:

现在,到医院分娩应该基本普及了。

记得2011年,我在甘肃最西边的县工作时,还能看到农村路边宣传到医院分娩的标语。

现在,对于当年的接生员和赤脚医生也有一些补助政策。

不过发现人民日报在前两年的一篇文章中又把旧式死亡率很高的接生婆接生包装成“温情脉脉”。

前面的国家相册里还提到了给黑白照片上色成彩色照片的行当,以及一些其他的。

延伸阅读:


user avatar   du-du-d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甲彩绘师吧。



我今天去做指甲,很简单的花纹,一个手残得跟我有一拼的小姑娘抖抖索索地画了半天,连个桃心儿都画不对称……

小姑娘脾气极好,特别不好意思地跟我道歉。

边画边说现在有美甲喷绘机了,很多图案可以直接喷涂,以后还可能自行搭配,那么到时候我们就得下岗了。



我一边安慰她说没事,会设计新的图案就比机器牛。

结果小姑娘都快哭了,说我们哪会设计啊,都是跟人家学的,结果人家图库比我们知道的样子多,还比我们画的好,我们肯定要另谋出路的。

本来就是复杂的花纹才能卖上价,现在几千块一台机器就把我们饭碗抢了。我们最多能给顾客去个死皮涂个底油啥的,大头都被机器完成了,我们也没那么多提成了。



我寻思了一下,的确平时自己都是用印花板的,图案搭配随心所欲。

千鸟格啊、常规竖条方格啊之类的图案完全可以用印花版搞定,我自己是画不出这么板正的图案。

而且指甲贴纸啥的也很好用,持久度如果能和光疗甲PK的话就更好了。



也许以后真的要手绘的图案就只能是贴金属和水钻之类的创作品了。

这些简单的印花图案的确机器会取代人,而且越来越精致。



非量身定制且必须有设计成分在的手艺活,其实早晚都会输给机器的。



不过对我而言,和美甲店小姑娘八卦时收集写作素材的愉快时光,这个机器可给不了。




你们看 中指的桃心压根就是歪的。我即将顶着这么个美甲结婚……




  

相关话题

  贵州福泉落选文明城市之后,女教师因人行道骑车上电视公开检讨,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什么意思? 
  新工作很满意但是要长时间久坐,腰有问题的我该不该离职?前途和健康哪个更重要? 
  如何看待苟晶最新爆料「高考后邱老师告诉她不要填报志愿,会影响复读」,这件事的发展走向会是什么样? 
  如何看待美国男子冲入直播镜头,怒斥媒体「炒作引起民众恐慌」? 
  民主是个谎言吗? 
  如何看待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言论“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公平,但它并不会带来结果平等”? 
  怎么看高晓松所说的,名校从镇国重器变成职业培训所? 
  数据显示「江苏近 7 成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只生一孩」,这反映了哪些趋势? 
  城管查处摊贩时两名女子带小孩趁机哄抢玩具,现已主动认错,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家长行为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几年后,该如何评价动画《革命机 valvrave》和动画编剧大河内一楼?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