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是完全错误的。本来就限制旅行时携带液体的容积大小即可。这是全世界飞机案件的惯例,是911之后,美国tsa实践的准则。
所以美国超市都有很多旅行沐浴/剃须/护肤包装卖的,一个塑料袋里,绝对不超标。
当然了。地铁都要检查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其实这就是又回到了这个老问题:公共安全和个人便利的界限应该划在哪里?如果为了公共安全,那么检查措施是否可以无上限?比如,过马路也检查一下,上公交也检查一下?比如,不允许携带除了食物和内衣内裤之外的任何行李?那这样大家还怎么出行、旅行?公民的移动自由呢?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老问题呢,为了公共新冠的安全,现在几乎全面禁止海外公民回国,通过14天,双阴性把他们卡住,目的就是为了0感染,0确诊。这和为了0事故而让乘客喝墨水,本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可以让你喝墨水,明天就可以让你隔离140天。很多人隔岸观火笑着看海外华人的热闹,无非是墨水没喝到自己肚子里罢了。
个人便利和公共安全的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我只能希望大洋彼岸的大国,能不断提高吧,不断让公民过得更好,活得有尊严吧。
出差回来,带了两瓶红酒。
下飞机上地铁,过安检的时候。
“对不起,您箱子里是不是有液体?”
我说,是啊,两瓶红酒。
“不好意思,麻烦你打开一下”
红酒拿出来
“不好意思,麻烦你喝一口”
?????
我说,姐姐,这两瓶酒抵得上我一年工资了,你让我就这么喝了?
“就喝一口就可以”
???????
“不喝的话,不能让您过去,或者您把酒留下来”
??????
留下来?明抢啊。
几个人合计一下又对我说,
“要不您打开一下配合一下检查,”
我说,打开什么,酒瓶子吗?
“是的”
????????
我说了几遍了这是红酒,我这就打开了?然后再盖上就行了?
人家很和蔼地对我说“有什么关系吗?”
?????????
我的脸上写满了尼克杨。
其实平时到没有这么折腾人,那几天大概是有什么重要的人物来这里开会,所以各种安检都严查。
我说,我也不是找茬,你想动我的酒那我肯定忍不了,找你们管事儿的过来,如果还是不让我带或者非得打开那我就不坐了。
管事儿的过来了,端详了一下我的酒瓶子
“没事儿了你过去吧”
1.液体检测仪是安检机构的标配。
2.即便是可饮用液体,安检员也没有权利要求旅客“喝一口”。
3.这个单位,大概不知道在某国曾发生过,旅客喝了一口汽油,并带了几十升进场的案例。
4.该安检员脑子有病,用知乎体来说,不是坏就是蠢。
欢迎大家加入“火车迷”圈子。
有些地方会比较人性化一些,比如散装酒是不能上高铁的,但是在绍兴买了两大桶散装的黄酒高铁安检就放行了,结果到了杭州地铁死活不让上。只能打车回家了。
这是个心理博弈,本来题主可以赢,
但是最后输了~~~
要知道地铁安全员是个典型的底薪职位,
无非就是安插关系户,
吸纳社会闲散人员就业的,
这些人在生活中经常遭人白眼,
还得点头哈腰陪笑脸,
心里憋屈着呢~
题主遇到的安检员估计就遇到了啥不顺心的,
或者是工作生活上被人欺负了,
想找一个平衡。
于是和题主产生了博弈性对抗,
安检员赌的是题主怂、不了解规则,
而且还要赶时间没工夫和他扯皮;
在这种情况下题主只能表示臣服,
这种心灵臣服游戏的胜利
会让安检员获得满足感,
说穿了就是在唱空城计摆谱耍威风~
那怎么应对这种博弈呢?
首先你要熟悉规则 ,要占理,
不占理的事就成胡闹了,
在占住规则的上风以后就是放正心态
------这个人就是你敌人,
要用对待敌人的手法去对待他;
要把自己的目的从说服他让你带墨水,
变成如何最大限度得对面前这个人造成伤害,
录音录像、投诉找上级,
乃至于对着脸上泼墨水,
那都是可以根据情况考虑的。
实际上一个人只要有害人之心,
神色和言谈就会不同,
就会不怒自威。
回到文章的开头,
对于一群最没本事的人,
他有什么理由不害怕不屈服呢?
然后这场博弈不就赢了~
中国还是太安全了……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什么拿着高价红酒坐地铁,拿着洗涤用品非说安检要让喝的人用心何在,你都有那个钱买一年工资一瓶的酒了……你还非要来挤公共交通,你打个车怎么了……再不然公交啊,中国毕竟还是有那么多反对势力的,要是真有心怀不轨的人,哪怕是带瓶酒精上车引燃发生重大伤亡,这些抗拒检查的人又会集体失声。这样双标很有趣麽?
涉及公共安全,越严厉越好,我一点也不希望坐地铁炸了,而这些吐槽检查的也不会负半点责任!
谢邀!
按照某些同胞的想法:喝一口墨水你能有什么事?不舒服点有什么要紧?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不懂吗?
照这种思路,你还是应该喝一口的…
至于安检员么…既然是领导规定的,我就执行,恶法,也是法嘛…
补充于2019年8月22日晚9点47分左右:
看到下面有的知友的社会安全意识之高,不由真心感到欣慰。不过觉得其实还可以更高。比如说,干脆把安检岗设在每个小区门口,凡是出入小区,随身携带液体的,都要打开喝一口,别跟我说这是酱油精油墨汁油漆什么的,一个小区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万一是危险品,带进去出了事儿了,谁负责?
——外卖送汤的?那也得喝一口才能放行送进去,谁知道你不是化妆成送外卖的来炸楼的?人,能相信么?
送分题,赶紧投诉呀。
安检对液体默认做法是过仪器检测。安检员或者乘客可以选择喝一口来进行“简易”检测,简易检测的优点是速度快,可并行,提高效率。
但是安检员和乘客任意一方不愿意进行简易检测,那么就只能进行仪器检测,或者,安检员选择目测后放行。
这里没有举证责任和倒置的问题,只有乘客有选择两种检测方式的权利,或者说无论液体是什么,乘客有权拒绝简易检测。
因此这位安检员业务不合格,要求乘客喝非饮品,形式上是为了工作,执行工作流程,实际上机械执行安检液体的简易流程,侵犯了乘客的人身权利(健康权)。
补充一下要点,免得其他回答的人跑偏了。
乘客没有义务自证自己带的东西符合规定,举证是安检员的义务。安检员都查的别人的东西,还判断不出来是否符合规定,那是安检员工作能力的问题。如果确定不了,要么找人协助,要么就放行。不能携带的东西是黑名单,不在黑名单的就是可以,所以不存在可疑不在黑名单因此不可带的结论。
乘客只有在认为安检员判断错误的情况下,即安检员不让带,乘客证明不在黑名单上 这种情况,才需要乘客来举证,不过这个举证容易,说服对方接受难。这时应该升级,要么叫组长(负责人)来处理,要么就报警。既然不在黑名单上又不肯放过,那么安检员担心的就是责任问题,把问题上抛就不没责任了,所以他们也不介意叫组长或者报警。
————2021.12.28更新————
看来更新要在最上面,否则容易看不到。我把两年前的更新内容再复制一遍吧。
很多朋友提到喷雾喷一点就不到120ml了,其实关键不在里面还剩多少,在于瓶子上标的含量是多少。120ml的瓶子满瓶都可以过,121ml瓶子剩一个瓶底都不行。
————以下原回答————
大多数时候,我即使拿着一瓶矿泉水过安检都不会喝一口,上检测仪就是了。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去年夏天,在北戴河高铁站,我妈妈的一瓶喷雾被安检员拦住不让带。起先也没多想,我妈一路从家里带到北京再带到北戴河,两次安检都没提过不让带,说明一下就可以了。结果安检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放。
到这里我以为真的不能带,只是首都安检强度太低工作不严谨,被北戴河的同行找出了漏洞。但还是按照习惯,要求安检员出示禁止携带的物品目录。对方也拿出来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几页A4纸,还翻到了关于喷雾这一页。我一看,上面写的是只能携带不超过120ml的喷雾——而我妈那瓶喷雾刚好120ml。
于是这个问题就从法律问题变成了数学问题:120ml到底是不是不超过120ml。显然,这位安检员对自己的数学水平非常自信,坚持认为120ml就是超过120ml了。此时我妈已经退到了一边,由我和那位安检员进行了一番简洁、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当然,讨论是有意义的——她直接叫了车站的民警过来,大有直接将我扭送车站派出所的架势。
还好民警站在我们一边,说这个肯定是可以带的,不过还是当了一下和事佬,要求用胶带把喷雾的瓶盖封上。我妈也同意了这个解决方案,事情到此结束。
第二次是在北京地铁。我当时带了一瓶驱蚊液,怕安检员误会,反复强调这个不是花露水,是驱蚊液,不含乙醇,可以带上车,不信可以上安检仪。但安检员不认可仪器的结论,坚持要没收,或者我带出去。我的要求也很简单:要么让我过去,要么拿出明文规定来说明白为什么不能带。僵持一分钟后,安检员叫来了他的领导。领导不愧是老司机,看了一眼就说驱蚊液可以带,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我踏上电梯的时候,还听见那位领导在教育安检员:驱蚊液不是花露水,可以过。
回到这个问题:喝一口其实是个简化程序,因为占用的时间短,一般也就不用非得上仪器。不过如果不想喝,你有权要求上安检仪检测。
————2019.08.25补充————
很多朋友提到喷雾喷一点就不到120ml了,其实关键不在里面还剩多少,在于瓶子上标的含量是多少。120ml的瓶子满瓶都可以过,121ml瓶子剩一个瓶底都不行。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