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更新,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有人说我没有数据,就是看不得赣南好。我不知道通篇的数据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没办法,我只要在倒数第一部分再补充几组赣南赣北的对比数据。说没有数据的人麻烦自己看看。
1月22日更新,被知乎关了大半个月,终于被放出来了。
在最前面声明。最近一个月,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答案浏览的人突然增多,然后就冒出一大群莫名其妙的人。看到我的答案里有一定篇幅提到九江,就酸来酸去,说我是九江人才会有这样的答案,说我就是说要发展九江,云云。
我就不一一回复这些无聊言论了,在此统一说明,也给这些文化水平不高,读不懂文章的人直接简单总结一下,有疑问的请仔细再去看回答内容。我的回答里到底说谁才是江西发展的核心?是以南昌为中心的赣中平原!九江是什么定位?是江西经济核心区的藩篱和出口!为什么四个大门只有九江担得起这个地位?因为九江距离这个核心的距离最近,经济联络最好,影响最直接!发展九江对江西核心的意义在哪?退能保江西的经济始终掌控在南昌的影响力之下,不会随着外省的经济安排跳舞;进可迅速将江西的经济影响力外推至邻省,使诸如湖北安徽的部分地区协同江西的经济发展安排运作!所以简单来说,如果九江发展不好,所谓“大南昌”就是瘸腿的!“大南昌”是瘸腿的,江西经济核心就不要想站起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你有见过武汉、长沙、合肥,乃至上海、东京、旧金山、伦敦哪个是在百公里左右范围上没有一个支点城市而崛起的?孤城崛起不是不可能,但除非你像多哈那样得天独厚,腰缠万贯,又是绝对先发地区,不然做梦都不要想了!而且实际上,就连多哈,也不是不需要依赖麦纳麦、阿布扎比、迪拜等其他海湾城市的。这点基本道理都不懂的,就不要在评论区里秀优越感了,秀出来的只是你的无知罢了。
至于有些人在我的回答里似乎找到了共情,谴责南昌如何不行,我也在这里说明一下。南昌固然有南昌本身不争气的地方,比如我答案里已经写到,和江西各地的经济联系薄弱,还有贪婪。但南昌不争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可以忽略的因素,就是政治原因。江西的省委副书记里有赣州市委书记,但没有南昌的,从省一级层面上,哪里能要到更多的奶,得到更多的支持还不明白吗?
这里做一个目录
主体为原回答
倒数第三部分为赣州作为江西负担的数据解释
倒数第二部分为南昌的发展现状的评论
倒是第一部分为有关赣北和赣南的基础、发展方式、现状的简单对比
------------------------------------- 以下为原回答 -------------------------------------
不请自来,先说结论,再说理由
江西的发展前景,就是没有前景,如果为个人发展考虑,那么有机会离开江西,就十万个不要在江西留着。这也是题主观察到的人口流失严重现象的根源。如果是忧国忧民,就可以放下心了,江西的发展和“敢打敢拼”、“火箭速度”之类的词是绝缘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从江西的产业基础,交通地位,地区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另外说明一下,我对体制内的问题并不了解,也就不揣度和评论了,只说江西发展遇到和面临的事实情况。
江西的从宋朝的南方开发以来就一直很富庶,这主要得益于有丰饶的鄱阳湖平原和吉泰平原。
不要以为古代已经远去,就小瞧了这两个平原在江西现今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江西依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别瞧不起农业大省这样的称号,这个称号说明了江西的土地丰饶,有充足的生产资料可供获取。很多发达国家也都是农业大国),基于这样的基础,江西本土生长的第二产业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产出的开发。
但我们实际看到,江西的农业产值(3148亿(2018年))只有邻省湖南(5213亿(2017年))的五分之三,也比安徽(4655亿(2016年))来的少,更不要提农业大省湖北了。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它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江西的农业,及从农业衍生出的农产品加工工业都将远远被湖南、安徽、湖北甩在身后。这说明在产业基础上,江西空有不错的条件,却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财富。
有人可能还是会坚持工业才能致富的说法,那么我们也可以再回头来看看江西的工业水平。江西GDP中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大约三成左右,主要的制造业产业是钢铁和建材。但方大特钢并没有进入中国前十,而且不要忘记,钢铁产业一直处于去产能的压力中。江西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而铁矿、煤、电、油、水等原燃料价格和物流成本都在上涨,钢铁生产成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现在江西又在追逐VR风口。姑且不提VR的推广前景和应用深度等产业内的问题,就说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江西就是短板。昌大的优势专业是材料、机械,发展VR的人才全靠“进口”,这样一个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发展出有全国乃至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呢?有些媒体吹的很响亮,说南昌就是VR硅谷了,但硅谷是先有的学校和毕业生,才有了现在繁荣的产业的。所以江西传统形成的钢铁和建材制造业是有其道理的。
所以从VR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江西的产业发展缺少一个基于自身条件出发的长远规划。发展全靠网络热度,如果侥幸被选中了一个长期利好的产业,也许还能缓慢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结构,跟上产业第二集团甚至第一集团的脚步,如果不幸看错了产业,或是遭遇寒冬,没有人才支撑的产业将失去自救的能力,甚至大量倒闭,多年的发展也会变成一场空,浪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比如前几年热火朝天的光伏产业。
交通地位上,江西的位置其实是得天独厚的。在全国范围内,江西起到的是承接东西,牵引南北的作用的。
上图很清楚的显示出了中国从[北京到广东],[云贵到江浙],[广东到江浙],[福建到湖广],[川渝到江浙]的交通需求。江西正是位于这些交通线上。
但事实是,江西的交通区位却被边缘化。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事实,为什么中国的交通网络宁可绕过江西,也不愿意取这段捷径呢?比如沿江高铁,比如武汉到杭州要绕经江苏、长沙到合肥要绕经湖北、南京到广州要绕经湖广。是什么原因导致江西作为沿江省份错失沿江高铁,让邻省铁路宁可多走路也要绕过江西?
原因其实是两个,一个是江西铁路建设的被动性,和九江铁路枢纽地位的衰落。江西的铁路建设基本上处在一个等的状态下,有国家级别的铁路修过来了,就勉为其难的接上,就像京九电气化改造。如果是邻省的铁路需求,比如湖南一度十分想要,用来和江浙建立联系的长九、岳九,能挡则挡。这一挡,挡去的不是湖南和江浙的联系,挡去的是江西的沿江高铁。
其实如果你观察过江西,你就会发现,一等枢纽站九江站的边缘化和衰落,正是江西铁路交通的最佳缩影——去哪都联不通,走哪都走不动。很多江西官方和民间的看法都是,九江在省界上,给它修哪怕一寸的铁路,也都是给外省修的,与其都修给外省了,还不如直接不给他们通铁路。
既然说到了九江,就不得不提江西在高速建设上奇葩的局面。我们都知道,走遍全国,各地市与下属县市的高速交通基本都是以地市为核心的。但在九江,就会让你大开眼界,修水武宁都昌,乃至和九江近在咫尺的瑞昌,高速都是围绕南昌为核心建设的。
其他一些省界城市的高速状态
这种高速建设方式,在省内看来,看似只是牺牲了九江,应该是加强了南昌的交通区位优势。但实际上,九江和南昌相距150公里,一个小枢纽的存在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更不用说九江的天然区位条件。所以在遏制九江区位优势转补南昌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江西遏制了江西自己的区位优势,成就了黄梅小枢纽(湖北)和东至小枢纽(安徽)。
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省际主义精神。
既然从交通提到九江,又要说地区发展,那么就继续从九江开始,从北往南说吧。
江西有“四个大门”,分别是“东大门”上饶、“西大门”萍乡、“南大门”赣州和“北大门”九江。但实际上,所谓四个大门,真正能作为江西门户的,只有九江独此一处。
江西的天然地理条件,是一个包围式的,孤立的环境。关起门来,就能做到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四个大门正好对应江西在四个方向上的缺口。
但是,虽说缺口有四个,而能真正对江西经济腹地造成影响的,却是只有九江一处。另外三个方向上,上饶和赣州对面都是经济活动不活跃的山区,萍乡的外面虽说是湖南的长株潭,但它向内抵达江西经济腹地的距离太远,难度太大,这三处所谓的大门,其实生来就是封闭的。只有九江,滨临长江,又有鄱阳湖赣江水系能直达鄱阳湖平原和吉泰平原的经济腹地。
江西发展的核心在南昌,所以江西要想自己做好自己的经济发展,九江就不能弱。弱下去了,江西的屏障就没有了,南昌的一切发展就都不能是自主的,而是围绕邻省如湖北和安徽的需求起舞。
对于江西来说,九江不光是盾,还是矛,因为九江特殊的城市地理结构——城区紧贴省界。透过九江,江西对外的辐射能量会比一般省界城市来的强大得多,也就可以主导外省受辐射地区在建设上为江西服务。
那么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九江很弱。九江作为江西老牌的二线城市,和邻省邻近城市相比,没有任何突出的竞争力,甚至在安徽支持芜湖、湖北支持黄石的情况下,九江没有得到江西的支持,甚至被江西孤立,在这种环境下,已经显现出要掉队的架势。
导致的结果如何呢?很弱的九江,依然能够辐射黄梅、宿松、望江等外省县,而很弱的九江却守不住大门,抵挡不了武汉合肥的压力。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上,南昌被武汉合肥长沙的指挥棒领着跳舞。
江西孤立九江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九江的区位优势并不太逊于南昌,距离南昌又“太近”。江西在省会南昌不够强的忧虑下,担心九江的发展会分摊南昌的经济成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是愚蠢的。因为这是用小农经济的思维在看待经济发展的问题,把成长型的经济发展看成是零和游戏。导致的结果就是江西一直喊的“南昌在小马拉大车”。
诚然,江西的地理条件,人口分布,以及基础,决定了南昌必然是江西发展的核心。但核心并不一定只能是一个,或者说有核心并不意味其他相邻的地区都要是空白。九江到南昌的距离其实也足够远,并不存在双方必须零和游戏拼出个你死我活。实际上,在本世纪10年代以前,九江和南昌都是更加良性一些的互动关系。
我们再回头看看芜湖和合肥的互动,武汉和它的小弟弟们的互动,长株潭的互动,南昌小马拉大车真的不冤。
南昌,是江西当之无愧的发展主引擎。在这里汇聚有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企业和最多的人口。但南昌的发展和九江一样,也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九江是被挤得无路可走,南昌是什么路都要走,于是没法迈步。南昌的发展显然是受了邻省省会的刺激,想走大而全的道路快速弥补自身不足,赶上去。但南昌一是没有大而全的基础,于是只能从其他城市巧取豪夺当地产业,二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大而全的发展。
所以现在“大而全”的南昌并没有什么是真的大真的全。只能是在江西这一群矮子里拔高个而已。这反过来导致了一个和恶劣的结果,就是南昌在江西省内的控制力,很是薄弱。
这个控制力,指的不是省级行政力,而是经济向心力。从上图就可以看出,南昌在江西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孤家寡人。一个对小弟不好的大哥,是不可能得到小弟们的拥戴的。
这就是南昌发展真正的症结所在,不能和江西其他地市形成良性互动,就很难获取更大利益,反过来就更需要从其他地市剥夺资源来发展,好追赶邻省的省会。
其实看看武汉、长沙、合肥的发展,他们也不是走大而全的道路。武汉有很明确的教育、制造业和新技术产业。长沙走的是娱乐文化、机械制造,合肥则是机械制造加工。南昌比他们逊色的地方并不是不够大而全,而是在自身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上不够精,不够深,不够厚,还有人口较少,三产差距比较大。这种因为人口少而产生的经济发展瓶颈,更不能通过拉一大堆产业来解决,因为还是解决不了人口问题,更应该通过加强和周边地市县交流,把有限的资本活跃流动起来,才有可能另辟蹊径,弯道超车。
四小市里,景德镇、萍乡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耗尽的环境下,又因为得到的扶持少,资金少。发展和转型都比较困难。新余和鹰潭则是一家企业独大,经济稳定性不足。
上饶、宜春、吉安就可以说是中规中矩。除了上饶还略有些不服气的架势,宜春和吉安,说难听点,都有一点混日子等死的意思。吉安更是令人不齿,前两年还力压九江要和南昌争第一的出口,这两年已经滑落到全省倒数的位置上了。
最后说到最南面的赣州,江西现在掉入的发展陷阱,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赣州造成的。江西人口最密集,基础最好,最发达的地方是赣中北。如果赣中北的南昌九江景德镇能保持解放前到上世纪的发展优势,成为江西的先发地区,那么江西每年近300万的流出人口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被内部消化,用来弥补南昌人口的不足。
而实际情况是,也许是为了维稳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江西更乐见用扶贫的方式,让赣南人口留在赣南。少量不得不流出的人口,其中大部分,也没能去没有实现先发的赣中北地区,而是去了广东和福建。
从经济数据上看是毫无疑问的,江西对赣州的建设投入其实只是在补课,就像是木桶理论中,弥补最短的那块板。可问题就在于,经济发展讲究的是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而非是木桶理论。江西要想在对外引资上更有吸引力,需要的不是全省均贫,而是某几个活跃的地区有让人能看见稳定收益的远景。广东和福建的吸金能力看的也不是韶关南平,而是珠三角和泉漳厦。
广东山东那么富裕的省,在补贴自己的老少边穷地区时,还需要部分仰赖国家的支持,完全不能自己造血的江西对赣州的补贴,就更是对有限的发展资源的浪费。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赣州如今的快速发展源自于不计代价的输血,而这种输供总有一天会停下来。到那时,赣州又会被打回原形,江西再回头看,又是多少光阴和资源被浪费在发展的路上。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赣州就要被放生,而是说,赣州整体的贫穷和落后是有其自然产生的原因的,这种违逆自然发展规律的投入,和江西发展南昌的方式是一样的。你使了百二十分的力气,未必能收获一半的成果。
总的来说,江西在发展上有非常大的方向方法性错误。这两年看似快速的发展其实都是在补课。但等你补上了欠的,抬头一看,别人已经新学到很远去了。又只能埋下头来继续补课。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江西的发展速度一直都很快,南昌也是,赣州也是,但你环顾一圈会发现,相对竞争的省份城市,要不就把我们越甩越远,要不就跟我们越追越近。
新千年以来,江西已经浪费了黄金的两个十年。现在国际经济环境下行,国内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江西的发展也会是纸面好看,实际困难。国家迟早会搬出被束之高阁的经济发展的大杀器长江经济带。到那时,江西如果还不能理清思路,把握住机会,那就只能是永远当湖广安徽的陪跑者了。
===============================
对于有些赣州人在评论中表示说江西对赣州没有支持,我简单陈述几个事实。赣州市的财政收入税收占比只有七成;赣州的财政自给率不到四成,财政支出基本大半靠省财政厅转移支付。另外,赣州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较低,绝对值(83.54亿)只有九江(236.8亿)的一半不到,也比上饶和宜春低,而且自给率也只有八成。赣州2018年的一般性财政支出为857.58亿,比省会南昌(752亿)还要高,比第三的九江(556亿)高出了三分之一多。这些不能自给得的资金缺口都是需要省财政补贴才能保证政府还能运转下去的。
江西首个综合保税区就是赣州综合保税区。比第二个南昌综合保税区早了整整两年。这个综合保税区是江西省政府背书申报的。在保税区设立之前,赣州的进出口数据在江西都偏中下游别说吉安了,连上饶都比不过。而彼时出口江西第二高的吉安却没有得到设立保税区的支持。现如今,赣州的出口数据已经蹿升至第三,吉安的出口却已经滑落江西倒数,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还有很多赣州人感觉倍有面子的是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就是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这是连南昌市委书记都没有的待遇(南昌市委书记只是第四号普通常委)。也就是说,在江西这个“大家庭”里,赣州是可以参与决策并说话算话的。这种待遇如果还说江西薄待了赣州,我是真的不知道江西还要怎样才能厚待赣州了。如果有意见,请把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的位置还给瑞金,瑞金才是苏区,摸摸良心,赣州是白区委员长行辕所在。
最后,我能理解赣州网友的心情,江西所有省界附近的地市都觉得江西欠了自己的,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南昌领导力的薄弱。江西整合的失败是所有江西人所共知的。南昌在江西更多是剥削式的存在,而没多少领导力,这才导致江西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因为南昌缺少向心力,而江西周边各省又发展较好,各地市也就想各谋出路,这种情况下就更想省级政策向自己所在方向倾斜,于是之间存在的就是恶性争夺,而非良性的竞争。所以除了少数距离邻省较远的市县,如新余、樟树、抚州等,绝大部分地市都和南昌基本是离心离德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很多人看来,南昌就是省的代表。对南昌离心离德,对江西也就失望透顶。不止赣州人,上饶人、景德镇人、九江人、萍乡人等等,哪个不觉得江西欠着自己了?但失望和不满,这个是立场问题。说没有输血,没有支持,这个就是良心问题了。
===============================
1月22日补充:南昌的地理位置,在江西经济发展中是绝对当仁不让的核心。但南昌却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车头作用。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江西省府层面上的,比如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优先投入赣州(相关内容请见前一部分),而使基础更好的南昌错过先发优势。也有南昌自己的,比如之前提到江西整合的问题,而南昌则是一个缩影,它居然都没有办法整合南昌县。
现在的南昌,在产业上缺少国家级龙头企业,无论是江西传统优势的材料和航空、还是新开拓的新科技领域,前者有人才储备,但行业内发展不强,后者则连知识储备都几乎没有,开展起来更多是跟风喝汤。
而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 2018年,合肥的GDP是7822.9亿元,南昌的GDP是5274.7亿元,大概相差了2500多亿元,这几乎是一个九江的体量了。财政收入方面, 合肥2018年的收入为1378.3亿元,增长10.2%。2018年南昌的财政收入938.6亿元人民币,增长10.7%,两地相差400多亿元,差距也很明显。
高校方面,合肥拥有54所大学,其中本科高校18所,专科学校36所, 南昌目前有53所大学,其中本科高校24所,专科高校29所。平均质量上南昌领先,不过,重点大学方面,南昌略逊于合肥。
虽然GDP和收入较合肥偏低,但相比合肥800万人口,这个差距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说,质量可能比合肥还略高。高校上更是说明,南昌不是没有培养出人才,而是没有培养出自己最急需的人才,以及人才的外流。
但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机场方面,2018年,合肥新桥机场突破1000万人次,南昌昌北机场则达到1352万人次。2018年合肥全部直属车站铁路发送旅客3983万人次,南昌的完整数据我没有找到,仅仅简单加和南昌站和南昌西,就超过3590万人次。合肥和安徽可是有比南昌和江西更多地人口,也同样是劳务输出大省。
可以看出什么来?南昌正在向“车船店脚牙”全面转型。可以说,为了打造所谓“枢纽”,通过人为调整机场的分布、列车路线的编组,来给南昌的机场和车站充实流量,至于这些流量究竟是哪来的,受过转车之苦的江西老表们自己心里都有数,这样强行拉低自身的产业结构,也就是只有江西和南昌能想出来的“高招”。把话说重一点,这真的是下作的转型。这并不会招致什么恶劣的结果,因为繁荣的旅客吞吐量,只会带动小服务业的发展,而对主要实体经济并不会造成冲击。但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看出南昌人、江西人的小心思。不认真搞发展,而整天琢磨着怎么投机取巧的小心思。
所以说,南昌的问题,真的不是什么搞大而全的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其周边的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等城市,构建一个无论是叫南昌城市群也好,环鄱城市群也罢的城市群。要知道,这些城市之间两两的距离全部都在150公里以内,其中南昌到抚州和抚州到鹰潭更是只有90多和70多公里。这之间还有人口充裕的高安、丰城、进贤、余干、鄱阳、都昌等县,可以挖掘的潜力超千万人口级别。而南昌只贪那点机场和车站的流量,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能让江西人唏嘘嗟叹,哭笑不得。
===============================
6月30日补充:对于有人质疑的南昌、九江等赣中北地市是否有足以领导江西崛起的经济实力,昌九一体化是否不争气,赣州是否确实是江西发展的“陷阱”。还老说我没数据……那么我在这里再分享几组数据:
2019年年终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九江第一497、南昌345.1、赣州只排在第六178.7,只有南昌的一半,九江的三分之一,而在赣州之前,还有宜春、吉安、上饶;规模以上服务业:南昌第一841.05、赣州327.15、上饶309.5、吉安237.5、九江第五234.26,赣州还不及南昌的一半,在九江的很多服务性消费转补南昌的情况下,也只比九江多三分之一不到;各地市人口:赣州第一974.25、上饶678.34、宜春555.37、吉安494.19、南昌524.66、九江487.33。很显然赣州的数据靠人口堆积的迹象明显,质量较差。
另外19年底统计的数据,中国百强城市中,南昌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14.53%和77.42%,与武汉(17.85%,77.39%)、石家庄(15.77%,88.76%)、惠州(13.74%,86.1%)、佛山(12.71%,79.93%)、珠海(15.31%,60.75%)、宁波(16.82%,63.23%)、南京(18.88%,78.07%)大致相当;九江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6.6%和66.57%,与唐山(6.4%,59.55%)、许昌(9.07%,60.48%)、无锡(9.46%,61.77%)相当;赣州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20.02%和211.90%,没有与其在两个指标上都接近的百强城市,也就是说,百强城市里没有几个像赣州这样债务占GDP比重如此大,却缺乏偿还能力的城市,或者偿还能力不足,但基本盘也很小的城市。类似赣州这个情况,比赣州情况更严重的,只有哈尔滨(30.76%,328.66%),呼和浩特(28.99%,410.69%),鄂尔多斯(38.58%,323.42%),看看这三个难兄难弟,所以你还觉得赣州是明日之星吗?
另外,再列举几个特别健康的或者标杆型城市的样本:上海(15.41%,44.6%),北京(14.01%,47.92%),苏州(7.33%,35.61%),深圳(0.6%,3.21%)。对照这些样本,你觉得是南昌九江更健康,还是赣州更健康?
还是老话重提,昌九一体化对于江西发展的意义,在战略上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出在执行操作上。九江的政治地位低,直接被代表,只要配合工作就好。而江西省级也好,南昌也好,对一体化更看中的无非却是九江那一点点拿不出手的交通人口和谈不上多好的区划,以及一些发展较好的产业企业。对产业合作并不上心,加之国家有振兴苏区的任务下来,昌九自然就趋冷了。
至于还有人说“中国和美国差距最大的不在城市,在农村”,以此来论证就该大投入的发展赣州的人,我实在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明明就是在城市化方面好吧。到2017年,美国只有299万农业人口,相比总人口3.2亿,只有0.009%。不城市化,不改变人口结构,一堆农民挤在几亩土地上,你怎么让农民致富,难道你能让土地里长金条?不能把这些农民从农村里赶出来,进城去提供劳动力,对于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和缺少劳动力的城市来说,就是双输的局面。而赣州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双输局面中,通过外部的扶持资金让农村贫困户“脱贫”,为了维稳使他们留在土地上,而剩下更大量的资金进入赣州中心城区拉基建,拔高了城市生活成本,对本不富裕的的农民提高了城市生活的门槛。
所以我才反复强调发展以南昌为核心的赣中北的重要性。只有搞好这一区域,江西才能向上提升产业等级,向下释放出更多劳动力岗位,对内,乃至对邻省,才能向上留住更多高端人才,向下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才能扭转江西作为一个人口小省,却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恶劣状况。